「張遼!」
臧霸怒嗔一聲,生生吐出這個名字,手中長刀緊握,恨不得與之大戰一場。
先前的慘敗,還歷歷在目,再次面對張遼,臧霸卻按納住了心中的怒意。
「臧霸,我們怎麼辦?」孫觀再度問道。
「若是逃跑,怕是單方面的屠殺,若全力一戰,或許依然會死,或許……有一線生機。」臧霸頗為無奈道。
「要不我等分散而走,敵軍必然失去重點,能逃出多少,便看造化,我等去莒縣匯合。」孫觀再度提議撤退。
二將尚未達成共識,張遼卻已經引兵殺到,不過,他並未發起衝鋒,而是沖兩人喊話。
「臧霸孫觀,蕭建業已敗亡,爾等已走投無路,何不速速歸降!」
蕭建敗亡?臧霸孫觀聽著張遼所言,難以置信。
「你當我是三歲孩提麼,蕭建擁兵上萬,怎麼可能這麼快敗亡!」
「信不信由你,活路已經給了,是歸降,還是抵抗,隨你處置!反正主公要的,便是你二人!」
張遼一副不置可否的態度,確實沒有誆騙他們的理由。
孫觀從張遼的話中發現了些端倪,追問道:「你說渤海王要我二人?為何?」
劉擎並沒有說需要隱瞞張闓之事,為了讓勸降更具說服力,張遼打算實話實話。
「我主渤海王,降服琅琊蕭建之後,陶謙懼怕我主繼續向南用兵,便心生歹意,下令刺客張闓在琅琊王王府行刺,如今張闓已死,事情敗露,渤海王年紀徐州安定,便打算先留陶謙性命,不過,你二人先前衝撞我主,又是陶謙左膀右臂,今日便斷其臂膀!」
聽得張遼介紹,臧霸孫觀人麻了。
他們在邊境駐守城池,結果後方直接降了?
陶謙還使出了刺殺這種拙劣的伎倆,這麼說起來,還是渤海王寬宏大量,為了徐州安定暫時不動他了。
可為什麼要對我們出手啊!臧霸與孫觀面面相覷。
孫觀道:「想不到發生如此多的事,更想不到使君為了徐州,竟行此卑劣之事,定然是笮融那廝唆使的!」
「多說無益,我們該當如何?」
臧霸直接問,其實他的內心本就沒有多少抵抗的心思,主要是在張遼手上吃過虧,交戰的結果,他能想像,只不過先前礙於體面,不好說出,如今後方發生如此多的變故,若張遼所言屬實,他們已是孤軍,即便到了莒縣,又能如何?
總不能再落草上山,當回賊寇吧。
「既然走投無路,不如暫且歸順渤海王?」孫觀說著,湊近了臧霸,又小聲嘀咕兩聲:「若之後發現張遼所言有虛,我等再背之,亦不算違背。」
臧霸瞧了孫觀一眼,真有你的兄弟!
「那便如此定了!先行權宜之計!」
臧霸說著,再沖張遼喊道:「張將軍,若你所言非虛,陶謙行此齷齪之事,實非明主,我等願降渤海王!」
張遼一聽,送了一口氣,目的已經達到,又免於一場廝殺,如此最好不過。
「既然如此,兩位將軍便將甲冑脫下,交給我。」張遼道。
「這是何意?」臧霸道。
「這是渤海王吩咐,放心,渤海王會送給兩位更加精良的甲冑!」說著,張遼特意再自己胸甲上點了點,胸甲頓時發出「叮叮」的脆響,意思是說:瞧見沒,精鐵打造的護甲!
臧霸與孫觀不解,但既然是渤海王的要求,便只能遵從了。
張遼收降了二將,連夜將二將的甲冑快馬送至開陽,至於二將,便先安置在姑幕城外的軍營中,等主公的安排。
遠在開陽的趙雲數日之後收到二將的甲冑,此事劉擎已經離開開陽,前去泰山郡,根據主公的安排,趙雲將張闓首級,以及二將甲冑,命人送至彭城,以此警告陶謙。
……
泰山郡,劉擎一行向著奉高進行,此時雖然天氣炎熱,但依舊能看到夏忙場景,在官道上的亭舍之間,便可見成片的麥田。
「君貢,你執掌郡務,下半年工作之重心,便是興修水利,人手從青州調配,糧食亦無需擔心,從冀州調撥,各縣一齊動工,爭取明年春旱之時,良田都能灌溉到水。」
一路上,劉擎沒少和諸葛珪交待具體的工作,幾乎是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比如曲轅犁的推廣,比如從冀州購買耕牛,事無巨細,當然,水利之事,劉擎著重介紹,因為在劉擎認知之中,伴隨著小冰期的到來,未來幾年,旱災會愈加頻繁,而且與旱災息息相關的,還有蝗災等連鎖災害。
劉擎要做的事,便是儘快在所轄治下興修水利,以將旱災的危害降至最低,劉擎對水利的執念,甚至連文若都吐槽過,劉擎就是水利之主。
「主公,珪已領會,待回道奉高縣,便立即開始操辦此事!」諸葛珪答。
「如此甚好,有何需要,盡數告知朱靈,忘了告訴你,朱文博亦是建設高手,這修繕官道,新設路驛之事,便交給他來做,另外,若是臧霸孫觀二將能歸順,本王便以「賊」治賊,命他們清剿郡內賊寇,本王相信,一兩年之後,泰山郡便會一改昔日賊寇遍地,荒蕪叢生的面貌!」
劉擎打算著,當然,如果臧霸與孫觀不配合,與張遼大打出手,那便只能請同樣是賊出身的周倉管亥前來了。
「大王為泰山百姓殫精竭慮,臣代百姓謝過大王!」
劉擎聽了誇讚,將目光投向遠處,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嘆道:「天下之大,悠悠蒼生,只恨本王能影響的,何其少!何其有限!」
諸葛珪聽著,心中更加動容,渤海王真乃明主也,恨不能早日遇見,回頭一定要告誡瑾兒與亮兒,好好在渤海王門下習得本事,將來為渤海王分憂,相信諸葛氏,定能重振先祖榮光。
而且,渤海王之感嘆,還有一絲窺視天下之意,諸葛珪不確定自己是否感覺錯了,只是一想到,便覺得心驚肉跳。
這時,郭嘉接過話道:「主公勿憂,以方今年紀便有如此成就,未來不可限量,而且近在咫尺可期!」
「便多謝奉孝吉言了!」劉擎打趣道,「還需奉孝多多上心,早日助本王除了那些禍害社稷的蛀蟲!」
「嘉定會肝腦塗地,以報主公!」郭嘉道。
「主公,典某也一樣!」典韋也插話道。
「哈哈!」劉擎樂呵,道:「文有郭嘉荀彧,沮授田豐等,武有典韋趙雲,張遼張郃等,前輩有荀爽蔡邕,後輩有顧雍諸葛,何愁大業不成!」
言罷,不由得心中豪邁,需要馳騁發泄一番,於是道:「典韋郭嘉,與本王比試比試!」
郭嘉連連拒絕,和戰馬金戈比試,那不是找不自在麼。
典韋心知黑貨亦是良駒,卻與金戈相差不少,不過,與主公比試這類事,無論是比馬,還是比戟,他都會奉陪。
兩騎向著奉高縣絕塵而去,留下郭嘉諸葛珪無奈的笑。
……
彭城,寢食難安的陶謙覺得自己又白了幾根頭髮,而且近來掉得還很厲害。
自派出了張闓,陶謙便後悔了,此事一旦敗露,對他名聲的打擊,不可謂不大,雖然他除了平了一些黃巾,收服了一些賊寇之外,並沒什麼名聲。
然而刺殺渤海王這件事會讓他失去本就稀缺的名聲,甚至直接將他歸類於賊寇一類。
陶謙意難平,悔不該聽信笮融之言!
而張闓遲遲沒有消息傳來,更是令陶謙心神不寧,成了?敗了?都應該有消息才是,沒有消息是怎麼回事呢?
而且此事系秘密行動,心中焦慮與苦悶,還不能與糜竺陳登等人說道,若被他們知曉,輕者疏遠,重者可能直接背離,說起來,陶謙更像是臧霸笮融一類人,與糜竺陳登,有著本質區別。
等啊等,在七月中旬將過的時候,陶謙收到了一件物品,是一個小木匣與一隻小木箱,陶謙隱隱覺得,此物與張闓有關。
一開木匣,一陣惡臭撲鼻而來,陶謙頓覺一陣寒惡,腹中之物幾欲竄至喉頭,生生被他捂住口鼻按捺下去。
只一眼,雖然已經腐爛不堪,但陶謙還是看出了這就是張闓首級。
這是渤海王命人送來的?陶謙思緒飛快翻轉。
張闓首級在此,說明刺殺行動肯定失敗了,渤海王將張闓首級送到他這裡,說明渤海王已知他陶謙便是幕後指使。
想到此處,陶謙一陣心悸,渤海王會以何種方式回應呢?
突然,陶謙猛的看向木箱,這樣是渤海王送來了。
陶謙當即打開,這一次,做足了心裡準備,哪怕裡面裝的是張闓的無頭屍身,陶謙也不懼。
然而木箱打開,里並沒什麼險惡的東西,而是兩套甲冑,然而正是這幅甲冑,卻令陶謙神情變得呆滯起來,這是——
臧霸與孫觀的甲冑!
怎麼會!
難道他們也……
陶謙思緒中斷,突然慌了神,嘴裡不停的喃喃:「怎會如此?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陳登自汝南歸來之後,火急火燎的前去陶謙府中,打算將與袁紹的約定告知。
以袁紹和渤海王的對峙局面,陶謙必然是袁紹爭取對象,若能護住徐州,使劉擎半年內沒有進展,袁紹將表奏陶謙為徐州牧,做真正的一州首腦。
府中佐吏告知,陳登登門,陶謙恍然回神,想到了袁紹,似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連忙道:「快請元龍!」
陳登見了陶謙,面帶喜色,然而他卻發現,陶謙面色如灰,甚至有些精神萎靡。
「使君可是病了?何至於此!」陳登問道。
陶謙擺擺手,隨便扯了個謊,道:「無妨無妨,舊疾復發而已。」
「使君該多休息!」
「我無大礙,你且說說,此行汝南,可有收穫?」
陳登拱手,敬道:「使君,登不辱使命,袁公大義,願對徐州伸以援手,他說徐州但有所需,儘管開口,還說只要抗住渤海王半年,至年尾,袁公便表奏使君為徐州牧,做真正的徐州之主!」
表奏?
陶謙先是一愣,旋即大喜,心中陰霾頓時被驅散大半,眾所周知,袁紹與渤海王恩怨糾葛頗深,二人曾在兗州大打出手,袁紹數次吃虧,已與渤海王勢同水火。
既然得罪了渤海王,不如與袁紹結盟,共拒渤海王!
「好!徐州有兵有糧,若說缺口,唯有戰馬與鐵器,不知袁公能否滿足一二呢?」
「此事登自會知會袁公,使君,還有一事,在下所經汝南各縣所見,皆在興修水利,墾荒擴地,結合今年氣候所見,乾旱不遠矣,使君當早做準備,效仿之。」
陶謙點點頭,深以為然,治理州郡方面,陶謙還是很會聽取建議的。
「元龍所言甚是!既然如此,便封你為典農從事,事徐州農務!」陶謙道。
陳登一聽,心中大喜:果然是需要有立場的,先前一介幕僚,如今已是州從事,再歷練歷練,便可獨領一郡,而且袁紹已經與他商議好,陶謙若為州牧,廣陵太守之位,便是陳登的。
至於原來的郡守張超,他已經追隨他兄長,投靠渤海王去了。
「多謝使君!」
「免禮免禮……」陶謙說著,再到:「元龍,還有一事,你尚不知,琅琊國已淪陷了,而且臧霸與孫觀,皆被渤海王擒了!」
「什麼!臧霸與孫觀被擒了?」
陳登頗為意外,想不到離開徐州短短時日,竟然發生這麼多事,離開之前,他是知道陶謙派人往琅琊國邊境去的,沒想到二將未能守住渤海王進攻不說,歷來獨立傲慢的莒縣第一蕭建,竟然被貶為庶民。
只能說,渤海王進兵,實在匪夷所思,不可思議。
陶謙臉色又開始不好,心中再度忐忑,因為張闓之事,還沒有告訴他呢,陶謙打算敗露之前,不解釋此事。
突然,陳登問道:「為何有一股臭味,使君可有聞到?」
陶謙一陣頭疼,必是先前打開木匣時,溢出來的惡臭味,殘存在空氣之中,陶謙一時也無法解釋,便打馬虎道:「走,元龍,去我書房,給你看個好東西!」
……
(PS:求推薦票,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