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夾縫求生,張邈出路
渤海王文書?
袁紹剛剛鬆懈的眉頭,再度皺了起來,想到渤海王,他便想到那四十萬石糧草。
袁紹從未想過賴帳,袁氏名聲,有債必償。
只是眼下戰事吃緊,所需糧草甚巨,加上人手都忙於戰事,才沒有及時兌現。
眼下時至八月,袁紹的打算是,等今年秋收結束,新糧入庫,再將舊糧用於償還賒欠渤海王的糧草。
袁紹將文書展開一閱,果不其然,是糧草的事。
文書中言稱并州常年遭受外族入侵,作戰艱苦,渤海王打算將此四十萬石獻出,用來充作軍糧,希望袁紹早日運送。
並且在文書最後,還感謝了袁氏在對外族作戰中所做的貢獻。
袁紹這就費解了,渤海王將這糧充作軍糧,是他自己的事,他自己的名,為何還要感謝袁氏呢?
難道是諷刺?
袁紹無暇多想,將文書收起放在一旁。眼下最為棘手的,還是濟北國的問題。
雖然尚不確定,但袁紹已然將那騎兵做當是傅燮的清河兵了,光光部署袁遺,恐怕還不夠,然後現在軍中,已經沒有別的兵馬能夠調動了。
徐榮進兵東郡之後,並未一味冒進,而是沿著白馬到韋鄉一帶,積極防守,同樣,丁原與文丑兩軍,並沒有好的進攻機會。
曠日持久的拉鋸不僅消耗著雙方的糧草與兵力,對當地的民生破壞也極大,不少東郡居民,已經渡河北逃冀州,而靠南的,則逃往陳留郡,猶是如此,東郡西面依然存在著許多的流民。
「公則,元圖,兗州僵局,可有破解之法?」袁紹問兩位幕僚。
這個問題郭圖早想了很久了,而且確實想到了。
「主公,兗州僵局,唯有一法可破。」郭圖道。
「快快說來!」
「陳留張邈,主公,劉岱殺橋瑁,致使兗州各郡守人人自危,張邈此時按兵不動,便是有隔岸觀火之嫌,主公不妨派人拉攏一二,承諾陳留日後依然為其所有,只需要他助擊敗徐榮即可!」
「那該派何人前往呢?」
郭圖一笑,推薦道:「陳孔璋可擔此任!」
陳琳的話,袁紹確實比較放心,於是應了下來,命陳琳前去陳留拉攏張邈,並且還派了高幹同行,有陳留高氏幫襯著勸說,成功概率或能增大。
……
數日之後,陳琳與高幹出現在了陳留。
高幹曾在路上信誓旦旦,以高氏與張邈的情分,張邈一定會同意與袁紹合作的,畢竟張邈欲在陳留站穩腳跟,高氏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見過張邈之後,高幹與陳琳卻碰了一鼻子灰,顯然,張邈對什麼合作沒有興趣,他的態度十分明確,保持中立。
拒絕陳宮與程昱的邀請時,張邈已經下定了中立的決心,他甚至為此將兩位志向不凡的幕僚親自禮送出境。
人都送走了,如今怎麼可能還入局。
陳琳與高幹不知道是,其實在袁紹派人來之前,雒陽方面,也派人來了。
張邈一直是這個態度,他只想保一方安定,不想陳留百姓陷入戰火,並且直言:就算袁紹派人前來,自己也會是這個態度。
所以陳琳與高幹還沒來,張邈其實已經拒絕他們了。
將人打發走後,張邈召集了張超臧洪等人,打算就此事商議一番。
很快,幾人一同來到張邈府上,張邈將袁紹派遣說客的事說了一遍,並說自己已經拒絕。
「兄長拒絕董卓與袁紹,雖然兩不相幫,可就怕兩邊同時得罪,恐怕兗州戰事一了,獲勝方,便會立刻對付兄長。」
張邈嘆了聲,這麼簡單的道理,難道他還會不知道麼。
如今劉協與劉辯各自成了皇帝,他該奉誰呢?
「孟高,此番道理我也懂得,然你想過沒有,就算要幫,我們能做出選擇嗎?」
問題不僅僅是幫不幫,還有幫誰。
之所以選擇都不幫,更大的因素是因為不知道,不確定幫誰。
張邈曾經傾向於袁氏,傾向於士族,然後呢?
陳留會盟,一敗塗地。
士人還是多讀書好,打仗的事,搞不定。
數次失敗,特別袁紹的河內之敗,已經讓他對袁氏失去了信心。
然而陳留又地處兗州,偏偏在袁氏勢力範圍的眼皮子地下,投董卓,不現實。
這些問題,兩人都懂,於是都沉默了。
這時,臧洪說道:「兩位府君,我父臧旻見多識廣,要不然,我寫信將陳留困局交給家父一閱,看看他老人家會不會有什麼好主意?」
張邈與張超一聽,與他們相比,臧旻確實稱得上見多識廣了,平亂,治郡,樣樣出色,如今又是并州大郡太原郡的太守。
臧洪願意幫忙,張邈當然喜聞樂見。
「子源願請老先生相助,實乃邈之幸也!」
張超也給了臧洪一個「好兄弟」的眼神。
……
今日八月之後,天氣熱得更加極端,劉擎尋思,漢末不是號稱小冰期麼?不知為何,感覺今年比前幾年都要熱,而且又熱又旱,河流水位大量下降,水利不發達地區的農作物,岌岌可危。
今年的旱災,看來是免不了了,若州郡之間沒有賑災措施,毫無疑問,又要有一群人,會流離失所,最終淪為賊寇。
歷史上動輒百萬的黑山軍,青州兵,是如何出來的?就是因為士族豪強們忙著爭權奪勢,全然忽略了民生,經年累月形成的。
而現在,這一切即將發生。
以劉擎目前的能力,發生災情時,最多也只能確保冀並兩州的百姓不陷入災荒。
而且乾旱極易發生蝗災,為此,劉擎目前能想到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養鴨子。
顧雍與韓珩已到達晉陽,劉擎直接給了個晉陽令,對這個年紀的顧雍,可實在是個挑戰,當然有劉擎與臧旻在,也出不了什麼錯。
對此,臧旻只說了一句:渤海王用人不拘一格。
而韓珩,劉擎調他前來,便是全權負責龍山書院之事,所需勞工,資材,但憑調動,簡直比皇帝修園林還豪爽。
五原督瓚,雁門甘來,還有鮮卑公主騫縈,已都來到了晉陽,一時間,晉陽熱鬧了起來。
八月初十這一天,臧旻宴請劉擎,以及州牧府上大小官員,算是劉擎來到并州之後的第二次宴請。
第一次是接風,第二次,劉擎也沒有遐想。
臧旻在府外相迎,雖已年近六旬,但臧旻看著並不顯老。
「使君光臨,蓬蓽生輝!」臧旻客套道。
「臧府君近日督辦新增水利一事,都曬黑了,著實辛苦,太原百姓,皆要感謝府君!」
「都是使君心繫百姓,觀察入微,下官慚愧!」
新增水利這件事,確實是劉擎吩咐督辦的,這些問題,還是在赴任途中發現的,太原郡的地理位置太優越了,以至於許多水利工程修的不到位,平時可能覺得沒什麼,但一碰上今年的旱年,問題就爆發出來了。
相比上一次,請了許多太原各族人物,今天倒像是單請劉擎的。
酒過三巡之後,臧旻開始健談起來,劉擎心知,請客的目的,可能馬上就要揭曉了。
「劉使君,可有關注兗州亂局?」
兗州刀兵相見,應該說是戰局,臧旻卻說是亂局,可見其立場,不屬於董與袁的任何一方,而是站在大漢的立場上,將之視作一種內亂。
「略有耳聞,府君何意?」劉擎回道。
「犬子不才,在廣陵太守張超帳下任功曹,而張超乃是陳留太守張邈之弟,如今他們悉在陳留,已屬立於風口浪尖。」
劉擎不說話,靜靜的聽了下去。
「是這樣的,我兒發來書信,稱董卓與袁紹,皆在拉攏張邈,而張邈不為所動,兩不相幫,我兒以為,此舉雖明哲保身,然易招致秋後算帳,大難臨頭,故向我徵詢意見。」
劉擎聽懂了,是臧洪想替張邈出主意,然後回過頭問自家老爹。
臧洪這人能處,有事他真在想辦法。
「那府君以為,張邈該幫誰呢?」
劉擎這話,是帶陷阱的。
「老朽壯時,雖平過亂,但如今為太平官已十數年,如今這天下,老朽是看不懂咯,劉使君平黃巾,征外族,僅僅是赴任并州,便以威名令鮮卑大軍退去,真乃英雄出少年,後浪推前浪!」臧旻一通吹噓,然後道:「故老朽設宴請使君過府,便想向使君請教一二。」
老東西真會說話,劉擎心道。
兗州之局,劉擎不能說是略知一二,只能說是了如指掌吧,但若設身處地為張邈想一想,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張邈困局,正如夾縫求生,夾在兩扇門中間,無論哪扇門動,夾疼的都是他,唯有將兩扇門都推開。」劉擎十分貼切的將張邈處境形容了一遍。
臧旻表示: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主公,夾著難受,走開不就得了!」大聰明突然說出驚人之語。
不考慮特殊語境,典韋所言,確實是最好的法子。
角度清奇!
「奉孝,你可有主意?」
出謀劃策這種專業領域的問題,劉擎還是問起了專業人士。
奉孝正與甘來眉來眼去,舉觴共飲,突然被劉擎打斷,於是灌下了酒,回道:「主公,張邈之事,簡單,如典韋所言,走出夾縫即可。」
臧旻困惑不已,皺著眉頭看著這個不太合禮數,不太尊重自己主公,以及他這個主人的年輕人,感覺此人,頗為狂妄,真不知渤海王為何會將之帶在身邊。
「奉孝,好好說話!」
劉擎已經聽出郭嘉話中有話,又沒有完全聽出話中的話。
「主公,臧府君。」郭嘉衝上位拱拱手,道:「敢問,這天下,除了董卓與袁紹,誰的兵馬最多,誰的兵馬最強壯?」
劉擎很自然的想到了自己。
如今各郡兵馬加起來,已經接近四萬,還有下面坐著的督瓚帳下,還有兩萬邊軍,這些可不是雜魚兵馬,都是擁有制式甲冑兵器的正軌軍。
而臧旻緊鎖眉頭想了想,於是到:「放眼天下,董卓袁紹之外,西涼馬騰,軍勢最盛,如今雄踞武關,替董卓防著袁術,另外,幽州公孫瓚,帳下幽州突騎驍銳異常,白馬義從精於騎射,兵鋒最銳。」
還有呢?
劉擎等著呢!
然而臧旻卻說完了,然後看著郭嘉。
郭嘉也神情變化,面色複雜,又看了眼劉擎,好似在說:主公你看伱過於低調了吧,都沒人知道你的厲害!
於是郭嘉頭微微仰起:「有一人,黃巾未亂,他便整訓兵馬,料敵於先,而後馳騁天下,平定各路黃巾,最終更是手刃張角,助皇甫嵩將軍取得大勝。」
臧旻聽進去了,突然看著劉擎。
「有一人,鮮卑入境,大殺四方,他拋下新婚的夫人,毅然趕赴邊郡,擒賊殺敵,深入草原數百里,手刃鮮卑族領魁頭之首。」
「有一人,南匈奴叛漢,河東告急,他驟然出兵,奔襲五原,擒殺叛徒王智,又南下擊潰南匈奴叛軍,將南單于王庭,夷為平地……」
「咳咳!」
劉擎輕咳兩聲,試圖某人點到為止。
臧旻也是有眼力勁的,一聽黃巾事跡,便知郭嘉所說的就是渤海王劉擎。
心想難怪劉擎喜歡這個年輕人,說話也太好聽了。
「府君,我所說之人,乃是我主。」
「渤海王兵鋒,自當不可小覷。」
臧旻也換了稱呼,他覺得郭嘉措辭有些誇張,但基本也符合事實,自從劉擎做了雁門太守,雁門郡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鮮卑抄掠的事,如今,太原往來雁門的行商都變多了,因為雁門郡多了許多草原特產,還有人採買了大量的石炭。
「鮮卑大兵壓境,卻畏我主如虎,換作他人,亦是一樣,試問當今天下,誰敢與我主為敵?」
郭嘉!你低調一點!劉擎心道。
臧旻想了想,「確實無。」
「那董卓,袁紹,何人敢與我主為敵?袁紹兵敗河內,乃是我主救其性命。」
這件事,臧旻也聽說了。
「確實不敢。」
「故而,若張邈宣布,投效我主,我看董卓與袁紹,誰敢動他!」
臧旻聽著,若有所思,原來這便是出夾縫的說法,細細想來,確實符合,只是投效劉擎,陳留太守怎麼投效劉擎呢?
郭嘉說到這裡,劉擎才弄明白他要說什麼,心道郭嘉塑造了半天,原來就是叫張邈投效自己,撇開董卓與袁紹,選擇第三者,呸!第三方勢力。
「主公,府君,此計如何?」
除了有些囂張,好像還挺合適的。如今劉擎渤海王加上并州牧的頭銜,已經有了話事權,如今,劉擎的力量,他人已經無法忽視了。
「雖難抉擇,卻不失為一條妙計。」臧旻道,對左右為難的張邈,真不失為一個辦法,若真照此辦,那最終無論董卓還是袁紹勝,欲對張邈動手,皆要看過渤海王的臉色。
「那不如府君就照此回復吧!」郭嘉又道,又囂張,又得寸進尺。
劉擎知道,郭嘉欲藉此機緣,謀求陳留,雖然大方針上,并州為先,但兗州僵局將會持續,百姓身陷水火,而陳留若能此時投效,無疑是為天下做了表率,意義非凡。
臧旻還是沒有說出結果,而是繼續招呼眾人飲酒用食,他要繼續深思熟慮一番。
直到宴會結束,也沒有再聊任何正事。
將劉擎禮送離開之後,臧旻回到書房,開始給兒子回信。
思慮再三,他還是將郭嘉之計寫了上去,這種跳出困局的做法,顯得十分智慧,難以置信,這竟然是一位莽夫一般的壯漢說出來的戲言。
為了更有說服力一點,臧旻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引用一下郭嘉描繪劉擎功績的措辭好了……
又想了想,渤海王劉擎不是并州牧嗎!
他是太原太守,劉擎是并州牧,那劉擎就是他的上官,稱呼一聲「我主」,也不為過吧!
於是他將郭嘉的話原封不動的寫了上去。
……
回道州牧府邸之後,劉擎問郭嘉。
「奉孝,先前我欲出兵東郡,你與文若皆反對,為何現在又要張邈投我?你以為,張邈會如此選嗎?」
「主公,張邈會不會選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張邈沒的選,總不能選西涼馬騰,幽州公孫瓚吧!」
劉擎帶著眾人皆一陣鬨笑,顯然,這更不可能了。
所以張邈要麼維持現狀,要麼,只有渤海王一個選擇了。
「說起來,本王與陳留,倒頗有淵源,與黃巾的第一次大戰,便是在陳留城下,擊敗了彭脫。」
「或許,冥冥之中,已經註定,陳留乃是屬於主公的!」郭嘉笑道。
「那你為何現在又支持我取兗州之地了?」
郭嘉將侍女送來的茶水一飲而盡,重重的哈了一聲,接著道:「借用主公先前說過的一句話,『傅燮出兵,關我劉擎何事』,張邈選擇投效誰,乃是張邈私事,關主公何事?他人若要議論,就該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是誰逼得堂堂一郡太守,做出如此選擇的,又是誰,能成為天下人餘蔭,不管是平民百姓,抑或是一方太守。」
聽郭嘉一席話,劉擎忽然覺得少了幾分燥熱。
果然,良言一句八月爽。
……
(PS:求推薦票,月票支持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