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煮酒論天下,進兵汜水關
「渤海王要控制冀州?」
董卓將賈詡的話考慮了一番,覺得不太像,在他的印象中,公子權欲心不重。
不然,平黃巾時,他也不會將那麼多功勞分出去,而且兩人在太原會面時,公子還展現出了顧全大局的一面,獨擋北面鮮卑壓力,讓董卓可以專心處置雒陽之事。
劉擎推舉的這幾人中,只有田豐是他的人,怎麼也看不出他要控制冀州的樣子。
「文和,會不會弄錯了?咱怎麼看不出?那郭縕與傅燮,一個是太原人,一個是涼州人,至於這個董昭,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不過他也姓董,咱倒是贊成!」董卓道。
「董公,中山河間二國,並無國相,袁氏先封袁紹曹操,而後渤海王急信求封田豐董昭,附帶清河安平趙郡,明顯是衝著袁氏去的,董公應該支持渤海王,冀州歷來是兵源與糧草重地,袁氏會盟,若得冀州,董公恐怕難以支撐,別忘了,司隸糧倉河東之地,還未收復。」
賈詡一連說出數個理由,堂下之將怔怔的聽著,雖然沒有輪到他們上場,好似這戰爭,已經開打了一般。
「既如此,我將整個冀州都重新封一遍,豈不大大有利於公子?還有那冀州刺史,冀州刺史沒幾個好東西!」董卓罵道。
他是先罵了先失察後敗於黃巾的刺史李邵,又罵了和他不太對付的皇甫嵩,再有就算行刺劉宏,行謀逆之事的王芬,至於現在那位,完全是躺槍的,董卓壓根不認識賈琮。
一聽董卓要整個大的,賈詡連忙勸阻,「董公不可,渤海王乃是精細之人,只需按他的意思行事即可!」
董卓點了點頭,立刻起身,道:「文和所言甚是,咱這便入宮請旨,一切照公子之意辦!」
「董公莫要忘了涼州。」
「忘不了,隴西太守馬騰,金城太守韓遂。」董卓複述一遍道。
……
二月已至,春意已現,冀州大地再度復發生機,數年乾旱,因為今冬的雪,讓冀州沃野獲得了久違的滋潤,正所謂瑞雪兆豐年。
劉擎得閒,往西去了淌河間國,會見曹操。
曹操自然喜聞樂見,在亭中擺了小宴,與劉擎煮酒宴飲。
劉擎倒是沒想到,自己會與曹操「煮酒論天下」。
英雄竟是我自己?
不過這個時候的曹操,還很迷茫,莫說論天下了,連這個送到手的河間國相要不要做,他還在發愁呢。
做!心裡總覺得有芥蒂,一者,他清楚這道封官詔命乃是袁隗發的,並不算是真正的大漢皇恩,二者,天下之勢盡在豫兗大地,他在此處,好像是個局外人似的。
不做?先不說吃罪袁氏,恐怕家父也會打斷他的腿!
畢竟是個郡國長官,地方大員。
所以,面對劉擎,曹操很想討教討教,劉擎的建議,他歷來是很重視的。
曹操高舉酒觴,敬道:「渤海王駕臨,蓬蓽生輝,先同飲一杯!」
劉擎欣然接受,一飲而盡,溫暖的酒漿自喉間淌過,將初春僅剩的那點寒意也盡數驅散。
「孟德客氣了,今歲以來,中原大變,如今的皇爭,其危害不亞於黃巾與外族之亂,不知道孟德對此,有何看法?」劉擎先入為主的問道。
曹操沒想到劉擎先開啟了這個話題,沉思幾息道:「董卓以武行廢立之事,不得人心,如今天下人皆聲討之,中原之地,恐又遭戰火洗滌。」
「那孟德以為,董卓此舉,是不是篡逆呢?」劉擎試探道。
「昔日竇武立靈帝時,不過小小城門校尉,只因執掌雒陽,與太傅陳蕃聯合,便水到渠成,董卓武攝雒陽,然卻與太傅袁隗相左,造成如今局面,如何收場,猶未可知,若陳留會盟之事成,即便送劉……」曹操頓了頓,還是沒喊出劉辯的名字,如今應該稱他為陛下。
「送陛下還雒陽朝,不血染雒陽,恐怕做不到。」
劉擎舉著空觴,觀摩著上方的精美紋路,隨口回道:「劉協繼位,第一個便封袁隗為太傅,若袁隗接受,那他與董卓的分歧,依然是朝政分歧,可在朝堂之上解決,大漢社稷猶存。」
劉擎話鋒一變,轉而銳利道:「可惜他選擇無視,口口聲聲長幼分明,宗廟禮法,卻視依大漢宗廟之禮登基的劉協於無物,劫持弘農王,立為傀儡,一無祖宗宗廟,二無傳國玉璽,還妄言定都汝陽,此非視大漢社稷為兒戲乎?」
從劉擎的冷言冷語中,曹操聽到了怒氣,嘲諷與不屑,心道:如此看來,渤海王是支持劉協了?
雖是幼帝,但正如劉擎所言,劉協才是走過真正的登基典禮的大漢天下,執掌宗廟與玉璽。
難怪劉擎在渤海郡,如此不待見袁紹。
曹操又想,劉宏為何臨死前封劉擎為渤海王?聯繫上今日劉擎表態,加上劉宏喜愛劉協這件事眾所周知的事,好似明白了。
曹操悟了:先帝這是用渤海王與劉擎做了交易,要他支持劉協!
劉擎的話,不太好接。
曹操不吭聲,默然給劉擎舀了一勺酒。
「孟德,你以為,袁隗所為,是臣子所為?」劉擎發起了靈魂拷問。
劉擎的立場已經明確了,而曹操自己的處境,他也清楚,雖然沒有以河間相自居,但自己賴在這裡,已經快半年了。
「咳咳~」曹操醒了醒喉嚨,「渤海王所言,十分在理,但是……」
劉擎尖起耳朵,但是後面,才是他真正要說的。
「董卓廢長立幼,違背禮法在先,百官士人,皆是如此看待,袁氏所為是有所欠妥,但其初衷,依舊是為大漢社稷所計。」曹操小心翼翼道,生怕惹怒了渤海王。
曹操說的,正是袁隗敢這麼做的原因,因為他早就尋好了說辭,若不是自黃巾之亂背後就看到了袁氏的身影,或許劉擎自己也會天真的以為:至少袁隗這個大漢老臣,應該是忠於大漢的吧……
然而事實很殘酷,歷史上的他,已經被劉宏熬得行將就木,自然沒有什麼奔頭了,甚至袁紹會盟討董,他都沒有逃離雒陽,除了自信外,恐怕還有點看破生死的味道。
「那孟德呢?也是這麼以為的吧!」劉擎盯著曹操,再次發起靈魂拷問。
曹操一聽,頓時怔住,舀酒的勺「噗通」一聲落入酒中,他猛然回神,對劉擎笑道:「公子說笑了,操不過一介校尉,這國本之爭,廢立大事,操焉能有所想法!」
劉擎笑了,道:「孟德不必緊張,你曹孟德,又不是什麼士子,無需為袁氏賣命,你還記得我昔日說過,濟南相之位,若孟德有意,荀緄依舊可以讓賢。」
讓賢?曹操品了品這句話,原本他以為,昔日荀緄欲讓位於他,是荀氏的恩惠,怎麼聽渤海王之言,是他的意思呢?
難道那時候,劉擎還是一介白身之時,荀氏便已經將這麼重的籌碼壓在他身上了嗎?
曹操看著劉擎,看著他放下酒觴,走到了亭邊,背對著他,仰頭望向南面天空。
曹氏支持袁氏,拋開那些冠冕堂皇的東西,曹操心中一清二楚,而荀氏如此看重劉擎,荀氏的背景,荀氏的眼光,自不必多說,比他曹操,曹氏強十萬八千里。
上一回,連荀諶都被劉擎強留下來了。
河間相,濟南相,這兩個對等的職位,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去路。
曹操心中已然有了答案,雖然不夠堅定,還有猶豫,礙於家族之中的不同看法,但這一回,曹操打算率性而為。
心中思慮瞬息而過,曹操顯出一副輕鬆又驚喜的語調答道:「果真?操惦記那,已有大半年了!」
劉擎沒有回頭,但從曹操語氣中,也聽出了端倪,他接著道:「大漢歷經數百年,或有凋朽,或已垂危,或有人以為天數將變,大廈將傾,但是!」
劉擎猛然回頭,朗聲道:「只要我等高祖苗裔仍在,就休想有人傾覆它!」
曹操望著筆直站立的劉擎,竟有些無法直視,並肩作戰之時展示的仁義,當下展現出的對大漢的忠孝,都詮釋這眼前之人的完美無缺。
施展【高祖苗裔】時的劉擎,在別人眼中,特別在本就好感十足的人眼中,就是發光的存在。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曹操猛然想起了自己的人生評談。
自荀彧數次為他指點迷津之後,他一直篤信亂世將至,而他也想干一番大事,雖然還不知道是什麼事。
而如今,不知為何,他恍惚在劉擎身上又看到了治世的希望……
望著發怔的曹操,劉擎心中好笑,今日煮酒,老曹可比歷史上的劉備狼狽多了。
「孟德!」劉擎喚道。
「嗯?」
「三月三日,乃是我與荀氏之女大婚之日,記得來王府喝喜酒,別忘了禮金!」劉擎一邊說,一邊往外走去。
曹操一咂嘴,喃喃道:「三月三日?這是巧合嗎?」
……
袁紹去了趟中山盧奴,但很快回了陳留。
一來,中山形勢遠遠比他想的複雜,一時半會絕非解決不了,更重要的是,陳留會盟之日,已不到一個月。
如今匯聚而來的天下英雄,已有數十位之眾,其中擁一方勢力,又帶著兵馬的,也有十八人之多,號稱十八軍鎮。
第一鎮,豫州牧黃琬。
第二鎮,兗州牧劉岱。
第三鎮,冀州刺史賈琮。
第四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五鎮,中山國相袁紹。
第六鎮,虎賁中郎將袁術。
第七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八鎮,南陽太守羊續。
第九鎮,東郡太守橋瑁。
第十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十一鎮,濟北國相鮑信。
第十二鎮,河內太守王匡。
第十三鎮,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四鎮,遼東太守兼屬國長史公孫瓚。
第十五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六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七鎮,濟陰太守丁原。
第十八鎮,清河太守姚貢。
各鎮兵馬,或上萬,或數千,統籌來算,足足有十萬之多,陳留之外,營帳遍地,糧草輜重,堆積如山。
陳留城中,也愈加擁擠熱鬧,好似天下人,都來到了陳留一般。
如袁隗所想,袁紹不出意外被推舉為盟主,統籌討董事務,幸虧袁紹如今幕僚夠多,各軍陣又相互獨立,才沒有出現混亂的局面。
三月三日,既是歃血為盟日,也是誓師大會之日,這一日愈加接近,袁紹也愈加緊張。
「主公,汝南調撥之糧草,已到陳留。」陳琳說著,遞上一本冊子。
袁紹並未接過,只是回道:「糧草之事,交給公路即可,無需另報,另外,有孟德的消息嗎?」
陳琳搖了搖頭,「沒有曹操的消息,會不會因為曹嵩尚在雒陽,曹氏心生退卻?」
「孟德孝順,有這可能!」袁紹道。
「盟主,那曹字旗,若繼續立在營中,恐有傷盟軍士氣。」郭圖進言道。
「那便先撤了,等孟德到了,再立不遲。」
逢紀上前,「主公,雒陽急報,董卓已召回皇甫嵩,而且有消息傳,馬騰韓遂已進入關中,正趕往雒陽。」
「可知多少人馬?」袁紹問。
逢紀搖了搖頭。
袁紹眉頭擰了擰,道了聲:「賊軍勢大!恐一時難勝,陳琳,再催一催曹操。」
日月如梭,三月三日,轉瞬即到。
袁紹領著眾軍鎮之首領,共聚歃血台,鼓聲陣陣,號角隆隆,旌旗蔽空。
望著盟軍陣仗,袁紹心中澎湃,與眾首領以血抹面,誓為盟約。
袁紹高聲朗道:「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集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合力,以至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天誅地滅!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凡我同盟,齊心合力,以至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天誅地滅!」眾人齊喊一遍,聲勢滔天。
袁紹高舉利劍,再度大喝:「我命!」
「長沙太守孫堅為先鋒,進兵汜水關,大軍克日啟程,兵發雒陽!」
……
(PS:求推薦票,月票)
十八路諸侯借鑑演義,聽著有氣勢,但具體的按書中寫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