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民心
「明公,你看。」彭羕一臉的興奮,兩隻眼睛放著光芒,他放下了孤高的名士架子,有似手舞足蹈一般的抬起手指向僰道縣的方向,示意劉璋看過去。
不用彭羕示意,劉璋也看到了僰道縣城池前二三里的地方,一群老幼青壯正猥集在路邊,人數看上去不少於千餘人,恐怕整個僰道縣家家戶戶都出了人,跑來迎接北歸的南征大軍。
「這就是民心啊!」彭羕意味深長的感嘆了一句,自劉璋大軍北歸以來,一路上所經過的郡縣,縣民百姓無不是聚集在大軍經過的路旁,向南征大軍致以問候,雖然彭羕估計,百姓中或多或少有部分是打著看熱鬧的想法,不過大多數百姓應該是出於對劉璋這位益州牧的擁戴。
「士民傾心,四方仰德。」彭羕拽了一句文,只是說到這裡的他嘴巴扯了下,沒有繼續往下說去,再往下說有些犯忌諱了。
彭羕自覺在劉璋所謀求的大事沒有明朗之前,還是隱晦一點好,畢竟朝廷還在,天子劉協也還活著。作為一名士人,言語不能太過直白,不然容易招來劉璋的嫌忌。
『得民心者得天下。』或者『天子之位,有德者居之。』劉璋面色沒有波動,他在心裡給彭羕沒有說完的話,補齊了起來。
劉璋半眯著眼睛,一臉淡然,繼續打馬向前行去,向著僰道縣迎接他的一行人而去。
『民心。』對於彭羕所說的士民對他的擁戴,劉璋心裡不以為意,腦中藏著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他,知道民心這種東西,你說它重要吧,它具體也展露不出來哪裡重要,你說民心不重要吧,但民心似乎多少有點用處。
就拿眼前的三國來說,若是民心重要,那愛民如子、民心歸之如水的劉備,理應奪得天下才對。但事實是什麼,是喜歡屠城和強迫百姓遷徙的曹操,從頭到尾一路吊打劉備,也就後面爭奪漢中一戰,曹操老而朽矣,鄴城大本營又有漢室忠臣搞事,才輸了劉備一陣,不過總體來說,劉備得到了漢中,卻沒有得到漢中的百姓,前面漢中百姓早已被曹操遷徙到了關中去了,兩邊漢中之戰的結果只能算個五五開。
這是眼前的,中國後面的歷史更不要說了,蒙古人什麼德行,奪取天下時一路屠城,殺的四川差點成為白地,這樣的貨色,哪裡會得什麼民心,卻是建立了蒙元帝國,享了一百年的國運。再後面,滿清什麼垃圾,比蒙古人還不如,不止搞大屠殺,還搞思想上的禁錮和壓制,滿清統治者更不在乎民心這種東西,但竟是享了兩百多年的國運。
因此,劉璋打心底里認為,民心這種東西,錦上添花倒是很好看,雪中送炭用處不大。
劉璋一行人在向僰道縣靠近的時候,僰道縣出迎的一眾人等,自是望見了大軍的身影,作為領頭人的僰道縣縣長王國,立即領著手下的一眾官吏,徒步迎了上來。
不多時,兩方人撞在了一起,王國率先行動,他先是領著手下的僰道縣官吏,一齊彎腰向劉璋施以大禮,施禮完畢後,王國拱手道:「若非明公,則我輩皆是惶惶不得終日,害怕叟夷侵擾僰道。今天幸有明公出任益州牧,為我益州百姓出頭,蕩平南中作亂的叟夷,令我輩無恙,安享太平,國率僰道縣士民多謝明公厚恩。」
一言至此的王國領著手下的士民,再一次齊齊的彎腰向劉璋施以大禮,而後王國面露微笑,向劉璋恭維道:「今南中平定,當為明公賀,僰道城內擺好了酒宴,一路上淨水灑街,恭迎明公。」
接著上面的話,王國半是辯解半是諂媚的說道:「今日國本無意勞動百姓出迎,只是百姓聽聞明公北歸,人心歡喜,士民躍騰,自願出城到了此地迎接明公,國見民意難違,就任由彼等了。」
在僰道縣縣長王國領著一眾士民施禮的情況下,劉璋沒有坐於馬上,倨傲的受下,他早早的下了馬,這個時候,他走上前去,向著王國說道:「僰道士民如此盛情,教璋慚愧啊,我不過是做了一些身為益州牧應該做的事情,何需盛大迎接,。」
劉璋的話一半是謙虛,一半是真情流露,正如他所說的一樣,他作為益州牧,有什麼樣的權利,就要擔著相等職責的義務,光享受權利帶來的幸福和快樂,卻不為這權利付出分毫,如這般醜陋的行事,他是做不出來的。
只是劉璋的這淺顯自然的話,觸動了幾名站在王國身後,拿著鳩杖的華發老者,這些人都是年逾古稀的長者,活的時間久,見識的人多,目光自是開闊的。這些年來,益州擔任郡守和刺史的官員,一個個只顧著大事聚斂,貪婪成風,如劉焉前任的益州刺史郤儉等,少有人為百姓著想,為百姓克定禍亂,開太平於蜀地百姓。
在以前一眾蟲豸的治下度過不少年月的長者們,見到劉璋這等稍微正常一些的益州牧,心弦不由被扣動,目光中泛起晶瑩,飽含起了熱淚。
這些僰道縣的長者們不顧年紀大,腰板不行了,硬是強撐著向劉璋彎下腰,施以大禮,口中囔囔著:「願明公萬壽。」
在這些僰道縣的長者們帶動下,對劉璋領軍南下平定南中的舉動,抱有十成好感的僰道縣的士民紛紛拱手彎腰施以大禮,向著劉璋真誠的吟贊道:「願明公萬壽。」
『萬壽。』原本不怎麼將民心放在心上的劉璋,聽到百姓如此誠心正意的話,此刻內心有些了觸動。他相信,正如僰道縣縣長王國所說,僰道縣的士民是自願出城迎接他這位益州牧的,心意這種東西,是最難作假的,更不必說如此多人的誠心正意。
劉璋走上前去,扶起躬身施禮的幾位長者,一一接納款待,爭取著這僰道縣的民心。
一旁前面跟隨劉璋一起下馬的彭羕,面含微笑的打量著身前的景象,他在心裡念叨了一聲:『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
成都州牧府。
主簙黃權,和德中郎將趙韙、蜀郡太守陳實、成都令董和等人,一齊匯聚在州牧府的議事廳中,在別駕王商的主持下,開展了一場會議。
居於上首,作為留守成都的別駕王商,面色有些枯槁,這些天來,他每天一睜眼就有一堆事情擠到他的眼前,首要的自然是南征之事,南征大軍的糧草輜重,一應所需之物,都需要他這位擔著蕭何之任的別駕操持。
另外除卻南中之事,益州各個郡縣的地方事務基本上也都需要他處置,當然大事的話他會發公文南下徵求下劉璋的意見,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他是躲不開的,需要他來操辦處理。故而一段時間的操勞下來,他的面色不是很好看。
不過王商雖然面色不佳,但只見他的如電般的目光,就知曉他的精神很不錯。見與會人員差不多到齊了後,王商輕咳一聲開了場,將這幾日收到的消息消化整理說了出來:「明公眼下已經平定了南中,益州郡大族雍氏的族長雍勉授首,越嶲郡的夷王高遠被陣斬,牂牁郡的郡丞朱褒也正法了。明公如今在滇池,料理一些事務後,就會北歸。」
在場眾人聞言紛紛面露喜色,不過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就比如居於上首,能清晰的將下方所有人臉色收納到眼中的王商,看到了和德中郎將趙韙,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先是微微皺了一下眉頭,而後很快警覺的微笑了起來。
『誒。』王商對和德中郎將趙韙表情如此的變化,默默的在心底嘆了一口氣。他和趙韙同為益州的重臣,關係雖然不是很熟稔,但相知相識的時間不短,趙韙的心裡在想著什麼,可能打算幹些什麼,以他對趙韙的了解,他雖不能下定論,但也能猜測個八九不離十,他明了趙韙為人表面上穩重,根底卻是不安分的、心思難定。
王商再扯上了一些南中戰事的詳情,就將大會散了去,這是他今日主持會議的本意,宣告一下南中戰事已定,劉璋北歸的消息即可,其他的一些要事大會上是不會說的確,開小會討論下就可以了。就比如現在他留下主簙黃權、成都令董和,一起商議的巴西郡的戰事。
「安東中郎將高沛和巴西郡太守孟彪聯名發來文書,上面說米賊張魯,派遣帳下板楯蠻渠帥朴胡、袁約從米倉道侵略巴西……高沛言敵寇廣樹旗幟、示以威武,雖是看起來人數眾多,實際上以他的猜測,和派出的斥候查探到的消息,兩相映證,敵寇不過三千餘人左右。」
「高中郎將和巴西郡太守孟彪,打算做如下應對,以孟太守坐鎮閬中,高中郎君坐守漢昌,這樣一來,敵寇經閬中向成都的路就斷了,其次高中郎將居中坐守漢昌,那裡有烽火,由高中郎將發兵救援的話,應付起來也快捷。」
「因為敵寇人數較少,只是聲勢浩大而已,所以高中郎將和孟太守聯名的文書上只是說明下了賊寇的情形,並沒有要求成都發兵援助,不知諸君有什麼想法。」
「三千餘賊寇的話,想來高中郎將所統的部曲足以據之。」黃權表達出對高沛的信任,高沛是一位宿將,於兵事上經驗很豐富,如果高沛說是敵寇只有三千人的話,那基本上人數大差不差了,這麼點人數,他想憑藉高沛所統的部曲足夠應付了。
「另外高中郎將的應對之法,我思索了一下,當是沒有什麼遺留隱患的地方。只是還需王公發一封文書,告誡高中郎將小心為上。這個時候,明公還在南中,沒有歸來,巴蜀一切以穩定為先。」作為巴西本地人的黃權,給出了對高沛應對賊寇布局的意見。
「公衡所言不錯。」董和附和了一聲,他雖是南郡人,但出任成都令以來的這段時間,他從州牧府收藏的文書中,了解了不少巴蜀的山川地理,此外從南郡舉族遷徙到蜀地,一路上風餐露宿的他,對糧草十分的看重。
「敵寇自米倉道運糧進軍,米倉道崎嶇難行,十鐘的糧食有一鍾能從漢中運至巴西郡,補給到朴胡、袁約二人手上就算很不錯了。以漢中的糧儲,若是戰事曠日持久的話,漢中的糧草只怕要見底了,難以供應朴胡、袁約二人。另外張魯在陽平關前的走馬嶺上築造關城,這又是一樁耗費糧草甚多的舉動。」
「以漢中一地,供應兩處糧草消耗的大戶,這哪裡吃的消,想必由米倉道進軍到巴西郡的朴胡、袁約二人,不過是侵擾地方而已,做不出什麼圍城的舉動,他們的兵力也不足以圍攻城池,能拿下幾個小塢堡就算很不錯了。」
王商點了點頭,他有個疑問:「米賊張魯派遣朴胡、袁約二人進軍巴西的舉動甚為乖張,若是論起便利的話,金牛道比起米倉道易行數十倍。其次張魯在陽平關囤積糧草甚多,若是從陽平關進軍攻打白水關,道路通達,供給方便,卻不知為何張魯竟是從米倉道進軍,舍易取難。」
「或許張魯打著攻其不意、出其不備的想法,想著從米倉道略地巴西郡,我們可能想不到,會被他小贏一把。」黃權給出了一個看似合理的原因。
「可惜,張魯想著令我們意外的地方,早早的被我們想到了。明公南征之前,高中郎將就統兵到了巴西郡鎮守。」王商面露微笑,身形有些輕鬆,只是隨後他面色一轉,帶著些憂慮,他想到了趙韙:「如今明公即將返回成都,現下是最放鬆的的時候,也是最需警惕的時候。」
「公衡,這幾日你就到城外的東州兵駐兵營地中鎮守,城內由幼宰統兵巡視,另外郡尉嚴顏,忠貞有加,就讓他聯絡城內城外。」
黃權自無不可,他點了點頭,拱手應了下來。一旁的董和亦是拱手應了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