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此間樂不思楚

  第151章 此間樂不思楚

  成都。

  作為南郡望族之一、襄陽中廬人的蒯良、蒯子柔,同時也是作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劉表派遣到益州的使者,擔著荊州和益州結為盟友,使大江上下游相安無事這等重任的他,在益州牧劉璋南征叟夷,未能面見到劉璋遞交盟書的當下,蒯良這段時間多少有些閒暇無事,日子過得乏味。

  所幸蒯良不是什麼無事生非的人,不會抗拒目前平靜、無有風波的日子。

  當然,蒯良在成都的日子並不是一直都是如此安然,他初來成都時是日日飲宴,不得一日落下,每日都是飲至大醉,有益州別駕王商邀請的宴會,有蜀郡太守陳實主持的宴會,此外因為他身為荊襄名士,蜀郡不少世家衝著他的名聲,也邀請他上門飲宴。

  那一段日日飲宴的時光下來,蒯良只覺酒量大了些,腦子不得一日清醒,日子過的昏昏沉沉了。

  因此,生性淡雅的蒯良後面少有接受飲宴的邀請,只是居住在驛館調養,做他最喜歡的事情-靜心苦讀文學經典,就如此默默的等待著益州牧劉璋南征歸來,遞交上盟書,完成他肩負的任務。

  但今日不太一樣,今日的蒯良沒有如往常一樣在驛館中苦讀不輟,他駕著馬車,來到了成都令董和的居所,今天是五日一休的時候,也就是官員放假休浴的日子。

  只是有些不太湊巧,董和並沒有在家,被蒯良派去董府上遞交名刺的僕人回報,董和去了蜀郡太守府上,可能下午回來,也可能晚些時候回來。

  專程來拜訪董和這位同郡之人的蒯良,聽到這個消息不免有些失意,不過他也沒有太失意,這次沒碰上就下次再來,或者先和成都令董和這個大忙人溝通好再上門拜訪,反正現在益州牧劉璋還在南中,不知曉什麼時候能歸來,他在成都還需待上一些時日,沒必要急在一時。

  盤算已定的蒯良,打算著打道回府,回到驛館中繼續苦讀不輟,徜徉在他所熱愛的文學典籍海洋中。

  而董和府上,董氏的族老董平,作為南郡枝江小豪族出身的他,知曉了是南郡襄陽望族蒯良上門拜訪,立刻迎了出來,截住了正欲打道回府的蒯良。

  董氏和蒯氏同屬南郡人,俱為鄉里,不過蒯氏是南郡數一數二的望族,往日董氏夠上蒯氏的層次,沒有能和蒯氏交接過,但只講同郡的情誼,也足夠讓董平踏出府門,親自迎接蒯良入府。

  蒯良面對老者董平所邀,自然不好推辭,他落後董平半個身子,跟著董平踏進了董府,到達了董府的會客廳分主賓各自安座。

  董平自知以自己的才學和階層不足以和蒯良交流,只不過他占著年老的尊位,故而蒯良和他殷勤交接,因此董平一方面同蒯良交談著,另一方面他安排了人去蜀郡太守府問詢下董和,能否歸府接待蒯良。

  董平向著蒯良問詢起了南郡故土的近況,蒯良自是知無不答,言無不盡。

  在聽到蒯良講袁術棄南陽而走揚州,荊襄大半郡縣都在劉表治下安定了下來,董平感嘆了一句:「劉荊州一則除去了江東猛虎孫堅,不使袁術這樣的狂徒肆意妄為,沒有讓荊襄之地遭到破壞,二則收留了關中、兗、豫學士以千數,建立學官,博求儒士,弘揚了文道,真乃是宗室長者,輔國良臣。」

  誇讚完了劉表,老道的董平贊了一句面前的蒯良:「蒯君在劉荊州手下擔任主簿一職,主簿者,典領文書、參與機要,想來蒯君當在劉荊州治理荊楚時有所襄助,佐其成業,於安定荊楚必有建功。」

  這些誇耀的話,董平並不是客套,作為南郡枝江人的他,雖然董氏故籍是巴郡江州,但董氏從巴郡江州遷徙到南郡日久,董平更是自小就在南郡長大,南郡已是鄉里故土,如何能割捨得,現在聽到荊襄萬里肅清、國安民樂,他心中是不勝欣喜、雀躍萬分。

  「董老謬讚了。」蒯良拱手謙虛道,在長者面前他自是不會有什麼失禮,接著他道明了原因。

  「說起來良於劉荊州沒有大的幫助,不過是處理一些文書,替劉荊州交接一下士人,要論抵禦袁術圖謀荊楚的功勞,有江夏太守黃祖,昔日袁術遣江東猛虎孫堅南下兵犯荊襄時,圍困劉荊州於襄陽,若非黃太守於峴山射殺孫堅,荊襄難以保全。」

  「至於劉荊州能坐領荊襄,一是我弟弟蒯越畫策,誅滅宗賊數百家,收其兵馬為用,二則蒯越和龐季二人前往說降據守襄陽的江夏賊黨張虎、陳生,使劉荊州得以入住襄陽,這二件要事,良於其中均是無有寸功。」

  頗有君子之風的蒯良,坦誠詳細的向董平說明了劉表在安定荊襄中出了大力有大功的人,將他自己從董平的讚揚中摘了出來,沒有扯上什麼謊話。

  看著一臉誠懇的蒯良,君子意氣行色於外,董平不由讚嘆了一聲:「蒯君真有古君子之風也。」

  這邊兩人言談切切,那邊蜀郡太守府的董和收到了董平遞來的消息,剛好和蜀郡太守陳實議事完畢的他,出了郡守府,駕著馬車向著董府行去。

  今日雖然是五日一休的日子,但董和心裡掛念著一件事情,因此到了蜀郡太守府和太守陳實商議了一下,這件事是關於他的上司益州牧劉璋盜嫂一事,這段時間來,陳實和董和細細排查謠言的源頭,卻是無跡可尋,也有可能是因為二人不敢大張旗鼓,只是派遣心腹之人查探,查探人數較少,加之傳謠之人隱匿過深,故而到現在都沒有什麼線索。

  坐在馬車上的董和鬆了口氣,因為現下這件事可以放上一放了,遠在南中的劉璋發來了書信,說是讓太守陳實和他將心思放在蜀郡民生上,不必理會這些無端的謠言。

  實際上這條謠言的確也沒有什麼好關注的,蜀地的士人官吏、黔首百姓,現下對於劉璋這位益州牧很是擁戴。

  不同於中平年間的益州刺史郤儉,在益州大肆聚斂,貪婪成風,使得益州元元無聊,呼嗟充野。也不同於剛強猜忌的劉焉,雖然劉焉不怎麼貪婪聚斂,但劉焉對於益州士人甚是排斥,空懸別駕之位,又不設主簙,凡事皆是親力親為,更是取用張修、張魯這樣崇信鬼道的邪士。

  同郤儉和劉焉相比,劉璋的風評在益州好的不要太多,於為人,劉璋清靜淡然,不好奢侈,於用人,劉璋親賢納士,沒有排斥益州士人,拜王商為別駕,任黃權為主簙,取張肅為功曹,巴郡三分,皆由巴地人士出任地方,於政務,劉璋燭照明察,嫉惡如仇,所用之官吏,皆是清平之士,未有虐民之舉。

  再有,叟夷作亂於南中,益州百姓幾曾見過有刺史、州牧親身前往南中征討,不過劉璋一人爾,南中乃益州家中之事,劉璋親力親為的表現,讓劉璋在益州士民心中的形象甚為高偉。

  董和嘴角露出一些微笑,區區盜嫂一事,縱使為真,也難掩劉璋在益州士民心中的光芒萬丈。太守陳實和他將這條流言看的如此的重,不過是為了表明自家的忠心,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罷了。市井上流言萬千,真真假假的,他這個成都令哪有那麼多閒心去管。

  車聲轔轔許久,董和回到了離蜀郡太守府不遠的董氏府邸,看著這座頗為雄偉寬敞的府邸,他不由輕嘆了一聲,這是劉璋的恩德,是他還不完的恩德。

  成都居,大不易。

  成都作為益州的州治,也是大漢西南地區政治經濟中心,不止蜀郡之人在成都購房置地,往往巴郡、漢中、南中的世家豪族都在成都購房置地,當然他們並不是要遷居到成都,而是在成都置辦一個屋宅,作為族人遊歷到成都後的休養之所,只是這樣一來,人多地少,再加上大族通常擁宅數百間,流通在市面上的成都屋宅就更少了,這就導致了成都的房價貴的離譜。

  而作為從南郡遷徙到益州的董和,在劉璋的超拔下擔任了成都令一職,縣令的祿米一般在三百至六百之間,成都令作為類似京畿地區的長官,自然能拿到頂格的六百石祿米。

  雖然領著六百石的祿米,但要考慮到董和不止一人居住在成都,他還有宗族老幼需要撫養,所以董和自然是買不起成都的屋宅,更遑論這間離州牧府和蜀郡太守府這兩個權力中心距離都近的屋宅。

  也因此,起初董和是領著族人居住在成都城外,但他的老闆劉璋考慮到這樣有些不便,不利於董和出任成都令後辦公往來,所以將這間屋宅賜予了董和。

  這間屋宅原是別部司馬張修的居所,但張修為張魯所攻,死在了漢中,所以這間屋宅就成了無主之地,賞賜給需要在成都城內辦公的董和,正是合宜。

  到達董氏府宅門前的董和,將盡忠報效劉璋的心思收好,下了馬車,走了進去,在僕人的指引下前往了會客廳,見到了前來拜訪他的荊州使者蒯良,一番客套見禮完畢,各自安座好。

  蒯良打量著面前這位在成都士庶中聲望頗高的成都令,只見董和身上所穿衣服的材質,非是蜀地世家豪強所鍾愛的蜀錦,也不是豪奢富商所穿的綢緞,而是和尋常黔首所穿的粗布。

  蒯良不由在心裡暗自感嘆了一聲,果然和傳聞里一樣,董和行為節儉、粗衣素食,只是裝扮如此的簡陋,卻不見董和有一點卑色,反而有一股子清貧樂道的滋味在其中。

  另外據蒯良所知,董和不止於為人上有被稱道的地方,於成都令一職,董和秉承儒家仁恕之道,兼法家公平之道,約束豪強,抗衡世家,不使強者肆意,不令小民受屈,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因此董和在成都士庶中聲名顯著,有董青天之稱。

  似董和這樣的賢才,還是南郡出身的賢才,沒有為荊楚所用,卻於成都大顯光芒,蒯良不免有替劉表感慨有滄海遺珠之痛,楚才竟為蜀所用。

  但蒯良也清楚,似董和這樣小豪族出身的人物,家中沒有過兩千石的長輩,在荊楚只怕難以出頭,可能憑藉自身的才幹,董和能一步步坐到縣令的位置,但絕不可能像現在這樣,一出任就是一縣令,還是一州州治的縣令。

  蒯良心中有思,無所隱匿的說了出來:「劉益州有識人之明,拔董君為成都令,甚為恰當,良聽聞自董君出任成都令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逾僭,為之軌制,世家豪強、奸猾之徒尤為憚之,然彼等亦無怨言,成都上下肅然,士庶傳頌,稱讚董君為『董青天』。」

  董和一臉淡然,沒有因為蒯良的稱讚沾沾自喜,他推辭道:「蒯良過言了,和只是盡忠職守而已,卻是沒有那麼多的功績,至於『董青天』之說,不過是些愚夫聲傳,實在令和慚愧。」

  董和話題一轉,像董平一樣,問詢起了南郡的情況,家鄉故土,董和也是有所懷念的,蒯良自是又闡述了一遍南郡的近況。

  董和和蒯良作為同郡之人,性情也有些相近,都是淡雅之士,很快兩人的交談愈發的熱切了起來,一直聊到了傍晚,董和自是留著蒯良吃飯。

  「子柔兄,請。」

  「幼宰,請。」

  言語融洽的董和與蒯良,在對飲時,已是互稱表字,親近無比。

  蒯良飲下一杯酒後,放下了酒杯,言語微妙的向著董和問道:「幼宰,如今南郡在劉荊州治下,已是安定祥和,兼之劉荊州是愛才之人,如幼宰一般的賢士,當會置之州牧府,或是外放兩千石,南郡故土,不知幼宰思否?」

  「此間樂,不思楚。」聞言董和眉頭一挑,嘴角略微浮現一絲笑意,眼神意味深長的看向蒯良。

  蒯良面色一變,假裝不高興了起來:「幼宰,何相戲爾,豈有不思故土之人。」

  「子柔兄,又豈有背主之人,切莫再言,請飲酒。」董和嘿然一笑,拿起酒杯向著蒯良示意。

  蒯良知道招攬失敗,他搖了搖頭,嘆道:「且飲酒,不言他事。」

  應讀者大大要求,建了個群,200粉絲值可加入,在季漢劉璋主頁簡介中可以看到,歡迎各位讀者大大一起來建立季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