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苦心人,天不負

  魏石的年齡,剛好十八歲。【,無錯章節閱讀】

  這個年紀的趙雲,也和現在的魏石一樣,與真定趙家村的好友一道,肩並肩,談笑著,奔赴幽州的白馬將軍公孫瓚麾下效力。

  之所以選擇公孫瓚,而不是其他諸侯。

  是因為公孫瓚在中平五年的石門之戰中,大破烏桓首領丘力居和叛將張純,威震塞外,一舉扭轉了幽州邊境胡虜入侵、漢人遭掠的不利局面。

  趙雲當時,就是抱著驅逐胡虜的美好願望去的。

  只可惜,公孫瓚非明主,趙雲一腔熱血,最終付之東流,一直到公孫瓚敗亡之後,他才改投劉備,而這時,距離趙雲初從軍時,已經過去了多年。

  「石亦久聞趙都尉之英武,上一次去新野軍中,可惜無緣一見。想不到今日在宛城,有幸得見將軍一面。」

  魏石眼睛看著趙雲,語氣也是非常激動。

  趙雲眼中,魏石就是當年的自己。

  而在魏石心中,趙雲也不是劉備麾下,一個普普通通的將領。

  常勝將軍,一生未有敗績。

  渾身是膽,長坂坡前抱幼主,七進七出,斬殺曹操五十餘將。

  演義中那個蓋世無雙、槍法出眾的白馬銀將趙子龍,才是魏石心中的趙雲。

  「魏郎君,你我年齡雖是差了一輩,但卻一見如故,雲視郎君,如見子侄。等進城之後,雲在帳中擺下酒宴,請魏郎君和內鄉諸將校同飲。」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趙雲與魏石相談甚歡,不知不覺已是說了許久,在部下提醒之後,他遂提議魏石先領著鄉兵入城歇息,等晚上再聚。

  這個年頭,軍中男兒之間聯絡感情,就是擺宴聚會,與後世如出一轍。

  當晚,趙雲在自己的軍帳中,擺酒招待魏石等內鄉兵諸將校,就連魏成、魏功兩人也在邀請之列。

  酒過三巡之後,趙雲俊白的臉龐上露出歉意的紅暈,趁著酒勁未散說道:

  「魏郎君,雲有一不請之請,增援各路兵馬齊聚宛城,不日就將分兵調往各軍,不知郎君可願率內鄉兵入雲之麾下。」

  「郎君放心,雲當別遣一部安置,鄉兵事務仍有郎君裁定,若有出兵之事,你我共商而定。」

  趙雲之所以對內鄉兵這麼看重,還是因為白天見到了經魏石訓練之後,內鄉鄉兵雄壯的隊列,整齊的步伐和高昂的士氣。

  無疑,這樣一支軍隊,在趙雲眼裡,是一支難得的強軍。

  能戰之軍,誰都想要。

  要是讓關羽、張飛看見,那肯定不由分說就劃歸到自己的麾下。

  相比聲望更盛、名氣更大的關、張兩人,趙雲連雜號將軍都沒有當上,自然沒有什麼號召力。

  「趙都尉有意相約,石有榮與焉。只不過,我魏石性子直率,有話說在當面。」

  「石這一次前來軍中,主要是左將軍夫人對我夫妻有恩,糜子仲大度寬宏、魏文長忠勇有嘉,加之打退曹軍的話,有利於內鄉境內不受劫掠之苦。」

  「內鄉縣鄉兵,為自募組建,自籌糧秣,自帶兵械的自衛隊伍,一旦南陽戰事結束,眾鄉兵就要卸甲歸田,回鄉耕作,此事非石杜?,而是當初徵募兵卒時允諾的條件。」

  魏石見趙雲態度誠摯,也不想隱瞞什麼,遂將自己當上縣尉和內鄉兵的情況一一告知。

  先小人後君子。

  有醜話說在當面。

  這是魏石的做人做事原則。

  「什麼?魏郎君的鄉兵是剛剛組建的軍隊,一支新軍就能打敗夏侯蘭,解了新野之困?」趙雲聽罷,大為驚訝問道。

  他俘虜夏侯蘭時,這位曹軍將領在少時好友趙雲面前,倒是對魏石的能力讚不絕口,直言劉備麾下什麼時候又添了一員智謀出眾的將領。

  「此事,容石細細說來。」

  魏石理了下思緒,在趙雲面前,也沒有隱瞞,把自己如何在榆樹灣創業,又如何到內鄉縣當縣尉,然後與土寇王忠交戰,攻取君山等等事跡,一一說出。

  趙雲越聽,就越對魏石白手起家的經歷佩服之至。

  在主薄劉琰等文吏的行書公文中,輕描淡寫幾筆略過魏石的功勞,這麼一比對下來,趙雲這個性子耿直,眼裡不惹沙子的常山男兒,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趙都尉要是不信,可詢問傅肜、向寵等幾位將校,糜中郎那裡,也可一問,想來以中郎的秉性,不會隱瞞。」

  魏石見趙雲將信將疑,乾脆也不再藏著,把心裡憋著的話都說了出來。

  劉備身邊,有君子,也有小人。

  糜竺、傅肜、向寵、輔匡等人,都是謙謙君子,魏石信得過他們的人品。

  但同時,劉琰這樣的豫州名士,卻是表面上高潔,實際品行低劣的小人,魏石與之關係惡劣,實在取信不過。

  「魏郎君請放心,雲不是劉威碩,絕對不會做出有損魏郎君和內鄉兵的事情來。」

  趙雲最後鄭重的舉起酒樽,一飲而盡。

  劉備雖然是大漢皇叔,個性禮賢下士,仁義寬宏,甚得民心。

  但由於家底薄的緣故,劉備的關注點,主要放在了有地位、有名望的士族名人身上,卻是忽略了魏石這樣近在身邊的寒門子弟。

  對於這一點,趙雲也是感同深受。

  他是常山真定趙家村人,鄉邑村夫一個,與魏石一樣,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什麼背景可以依靠,所以,在劉備軍中升遷的速度很慢,迄今也只是騎軍主將。

  魏石見趙雲沒有勉強,心中也是高興,連忙同舉酒樽說道:

  「石曾聽過一句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此壯言,石深以為然。」

  這一句後世的名言,為清代大家蒲松齡所書。

  魏石這個時候說出,讓趙雲心有戚戚,驚?不已。

  在來回念叨了好幾遍後,趙雲又命軍中書吏提筆磨墨,把這一段話全部記下來,給魏石看過無誤後才算作罷。

  一番同仇敵愷之後,趙雲與魏石的關係又拉近了不少,就連魏成、魏功等人,也和趙雲的部下張著等人成了好友。

  有了信任的基礎,魏石領兵暫時編入到趙雲軍中,也就順里成章了。

  宛城北,博望坡南,方城。

  劉備軍帳內。

  幾番與曹軍激戰之後,劉備軍各部損失不小,隨著後方增援部隊的到來,一場補充折損、重新整編軍隊的計議正在緊張進行。

  關羽、張飛、徐庶等一乾重要將領、幕僚俱在。

  等到簡雍將編發好的增補方案呈到眾人面前時,軍師徐庶掃了一眼各部的歸屬,一雙銳利的眼眸中,異樣的神情閃了一閃。

  就在眾人低頭細看時,性子急燥的張飛已是站了起來,拍著書案叫喊起來:

  「大哥,這魏石的內鄉兵怎麼編入了趙雲的騎軍隊伍,我的飛軍多日激戰,也是頗有折損,急需補充。」

  新野城中,張飛的新婚妻子夏侯涓為人精明,早在夏侯蘭撤圍之時,就給張飛寫了書信,把這一仗的前前後後,誰的功勞大,誰的功勞小說了一個清楚。

  張飛對夏侯涓信任有加,對其所言自是深信不疑。

  這會兒看見趙雲半路截胡,搶了個先,張飛哪裡能忍得下來。

  /134//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