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鄴城來人早打算
聽聞鄴城要派人過來,董昭和麴義同時來找袁熙。𝒔𝒕𝒐520.𝒄𝒐𝒎●
袁熙先對董昭說了番話,董昭聽了,點頭說道:「此事簡單,我馬上給董訪寫信。」
袁熙看董昭有些心事重重的樣子,知道他在擔心什麼,說道:「先生不必憂慮,我讓麴兄帶二十人,護送你去河內見張揚。」
董昭一怔,隨即面有慚愧之色,「這都被公子想到了,我實在是怕袁州牧和我算帳」
袁熙笑笑:「無妨,公仁先生已經做得足夠,小子感激不盡。」
董昭心下感動,嘆道:「公子知遇之恩,公仁定不敢忘。」
「只是公仁半生默默無聞,公子為何獨獨對老夫青眼有加?」
袁熙笑道:「哪裡默默無聞了。」
「昔日先生平巨鹿之亂,二日之中,羽檄三至,堪稱世之良才。」
「但最讓我敬服的,乃是另外一件事情。」
董昭來了興趣:「哪一件?」
袁熙開口說道:「昔日靈帝在位時,著賈琮為及冀州刺史,整治貪腐官吏,其上任後,許多人怕被查出問題,聞風掛印而去,整個冀州,只有時為癭陶長的先生和觀津長的梁國黃坦然去見賈琮,可見先生做事清廉,問心無愧。小子心下敬之。」
《後漢書·賈琮傳》——其諸臧過者,望風解印綬去,惟癭陶長濟陰董昭、觀津長梁國黃就當官待琮,於是州界翕然。
賈琮乃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清官能吏,之前在交阯刺史任上就是以輕徭薄賦以及選賢任能著名,在任三年,交織變成全國最安定的州郡,頗受百姓敬服。
巷路為之歌曰:「賈父來晚,使我先反;今見清平,吏不敢反。」
董昭聽到這件往事,激動不已,鬍子顫動,連聲說道:「公子竟然也知道這件事情!」
這乃是他生平最為得意之事,因此他也受到了賈琮賞識,可惜不久之後,賈琮就病逝了。
董昭直到此刻,才對袁熙心服口服,有了遇到知音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劉備因平定黃巾軍有功,被任命為安喜尉,在賈琮到來之前,也掛印而去,且還衍生了一件相當有名的事件。
鞭笞督郵。
不同於後世流傳的張飛鞭督郵,這件事實際上是劉備親自做的。
《典略》——督郵至縣,當遣備,備素知之。聞督郵在傳舍,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備恨之……遂就床縛之,將出到界,自解其綬以系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百餘下,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
劉備擔任安喜尉的時候,養了一百多私軍,而安喜尉的俸祿是二百石,折算下來,一年只有谷360石(月谷30斛,年360石),肯定養不了這麼多張嘴。
袁熙倒是很理解劉備,因為他現在乾的和劉備也是一樣的事情。
在這亂世,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力量,可比清廉的名聲有用多了。
劉備擁有了自己的部曲私軍後,才開始快速升遷,他丟掉安喜尉職位後,很快因戰功升為下密丞,三年後因投靠公孫瓚又升了平原相。
相比二百石的安息尉,平原相的俸祿高達二千石!
要知道賈琮從普通士子到兩千石高官用了差不多三十年時間,而劉備從兩百石到兩千石只用了不到三年。
劉備之所以能被曹操看重,被袁紹奔離二百里迎接,絕對不是忠厚老實所能解釋,其人是有相當過人之處的。
與此相對,在亂世這種大環境下,董昭的清廉更是十分難得,所以董昭才生出知遇之感。
袁熙董昭兩人相對而拜,自此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卻聽麴義在旁邊哼了一聲,「董老兒有兵士護送足矣,何須讓我出馬?」
袁熙驚訝道:「鄴城來人,麴兄的身份要是暴露怎麼辦?」
麴義冷哼一聲:「你是怕我拖累你?」
「伱得了趙雲,就嫌棄我沒用了是吧?」
袁熙苦笑道:「麴兄,你知道我不是那個意思」
他心想怎麼這個時候,麴義怎麼開始耍起脾氣來了?
你本來就是袁紹必殺之人,鄴城來人還想大搖大擺出現,怎麼想的?
董昭見勢不妙,連忙拖著麴義就往外走,回頭對袁熙道:「我勸勸這個渾人。」
麴義不情不願被董昭拖走,吳昭此時端著茶走了進來,見狀笑道:「怎麼,這是唱的哪一出?」
袁熙也不好對吳昭明說麴義的身份,他想想也有些頭痛,麴義雖然文武雙全,對他訓練部曲幫助極大,偏偏見不得光,如何安排他,確實是個大問題。
他只得道:「鄴城派來北新城的人還不知是誰,我為了穩妥起見,想讓他們先出去做些事情。」
吳昭不知道麴義的事情,卻知道董昭的身份,當下點了點頭,她現在和袁熙互相都有事情隱瞞著,兩邊卻都不知情。
她開口道:「這些日子,我教習那選出來的幾十名女子識字以及音律,她們進境很快,估計再過段時間,便能合格了。」
袁熙見吳昭臉上有不豫之色,知道她對這件事還是有些牴觸,當下說道:「這件事情全在於我,委屈你了。」
吳昭咬著嘴唇,輕聲道:「公子也沒有強迫她們,何須此言,她們聽說將來能進入袁家和冀州士族家中伺候,高興還來不及呢。」
這些女子也明白,這是平民百姓極為稀少的改變命運的契機,進入大族府內,運氣好的成為侍妾,便是吃喝不愁,若還能生下子女,便是一步登天。
說到底,也是亂世之中,各取所求,竭力求存罷了。
日子一天天去過去,北新城南面的山谷中,一支上千人的軍隊緩緩而行,前頭有三匹馬並轡而行。
中間騎在馬上的,是個身材昂藏的中年男子,他左邊騎馬的是個長袍文士,右邊的人則是將領打扮,身形雄壯。
中間的人見文士辛苦,出言道:「先生若是辛苦,可去後面馬車坐著。」
那文士道:「無妨,多謝公子關心。」
「我只是很好奇,想看看袁熙公子斬殺那匈奴單于之子劉豹的地方。」
旁邊的部將聽了,冷哼一聲:「袁熙公子殺了那單于之子,對方肯定會起兵報復,北面有公孫瓚虎視眈眈,卻另樹大敵,實乃不智之舉。」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