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士族工匠

  第266章 士族工匠

  此時袁熙帶著郭嘉田豫等人,巡視完城外後回到城頭,袁熙對田豫說起了鮮于輔的事情。

  田豫低聲道:「昨晚我一到城裡,鮮于輔就派人過來,說想要和我見面。」

  「我得知後,派了些人去他的住處保護,聽回來的兵士說,他倒是反應很平靜。」

  袁熙聽了,笑道:「怕是他要記恨你了。」

  郭嘉出聲道:「鮮于輔是個聰明人,不然也不至於在公子入城的時候做這種事情,否則應該等公子離開,單獨派人送信給國讓才對。」

  袁熙聽了,失笑道:「確實是我想差了,他其實最期待的,是我親自去見他吧?」

  田豫聽了,笑道:「正是這意思,不過公子屈尊」

  袁熙擺擺手道:「無妨,我如果這點誠意也沒有,只會讓他看不起我。」

  幾人站在城牆上,眺望城外大地上,數條錯綜複雜的河流淌過,工匠們正在河流旁邊伐木,然後將樹皮削掉,用鋸子鋸開,做出水車的一條條輻輳。

  郭嘉說道:「當初在北新城時,公子在提出做新式水車的想法,如今已經實現,頗見成效,節省了很多人力。」

  「泉州附近河流眾多,人力挑水反而不便,前些日子試用水車後反響頗好,於是便開始大規模製造了。」

  袁熙見水車在河水的沖刷下,飛速輪轉,出聲道:「你說這東西只用來運水,是不是有些浪費了。」

  「要是連上磨盤,用來磨麵,是不是可以節省更多的人力畜力?」

  郭嘉聽後有些驚訝,說道:「我自負有些智計,雖然覺得在縱橫捭闔,人心謀劃上,比公子高一些,但公子在工匠這一道上,卻是想法天馬行空,獨具慧心啊。」

  袁熙心道這水車磨坊的想法,也不是自己想出來的,在後世最早出現於唐代,在宋元時候開始大規模普及。

  這是伴隨著水車相關技術出現,從而慢慢發展完善的,之所以會遲滯這麼多,是因為中間幾百年屢經戰亂,工具發明又不被重視,到了太平盛世,工匠才有機會進行發明突破。

  如今袁熙想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難題,士農工商階層分明,他開始有目的地提高工匠的地位和報酬,並對做出發明的工匠進行獎賞。

  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這些人發明的積極性,又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最後只能是導致這個群體擺爛轉行,從而導致技術失傳,工藝不進反退。

  解決了積極性的問題,才能面對更加觸及根本的方面:知識體系構建不完善。

  袁熙在北新城的日子,見過不少工匠,很多人都有不錯的點子和想法,但很多點子,卻受限於工匠本身的文化水平和認知,不能夠形成完善的雛形,只能依靠工匠在漫長的勞動中,慢慢摸索,積累經驗,最後靈光一閃,偶然突破。

  而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出類拔萃,具有過人天賦的工匠才行。

  其中最可惜的的是,工匠最需要的數學幾何學的知識,卻不掌握在工匠手裡,而是在極少數士族家中。

  這些士族掌握這些知識後,絕大多數人不是用來發明,而是投身於觀星,卜祀,儀典等活動之中。

  知識的獲取如此困難,所以有了道不輕傳,法不賤賣之說,不僅士族對這些知識嚴防死守,工匠收徒也是極為苛刻,無形中阻礙了技術的傳播改進。

  而袁熙現在做的,就是試圖改變這種局面,讓從事勞動的百姓匠人,能夠得到最起碼的知識傳承。

  袁熙出聲道:「可惜我一個人所知太過有限,我有心讓工匠之學進入義學,但現在是懂工匠的人不識字,識字的人卻又不懂工匠,頗難下手。」

  「而且現在的教授傳承方式問題很大,我聽說士族從小學習數術前,還要學甲骨文金文符號,然後是學習各類觀察器具的使用,然後是天文地理,煉丹做藥這些,最後才教數術?」

  郭嘉出聲道:「確實如此,因為在百工之中,這些都歸於方術。」

  「士族學習這些,也不是為了多收穫糧食,打更多的鐵,而是幾乎都為了煉丹。」

  「自秦皇尋求長生之術以來,從帝王到士族,莫不是以此為最終的目標。」

  袁熙心道這便是問題根本了,煉丹這東西徒然消耗人力物力,更浪費了寶貴的知識傳承機會,看來以後得想想辦法,剎住這股歪風邪氣,將大部分人力物力轉到更有用的地方。

  他開口道:「我現在想尋求致力於改進工藝技術的人才,可惜這兩年來,絕大部分工匠都大字不識,讓他們做工具可以,但是如果作為官員,處理事務便有些勉強了。」

  「蔡昭姬倒是什麼都懂一點,可惜她身為女子,很多事情不方便去做。」

  「我要的既能識字,又能通曉技能的人,方能儘快將知識傳授出去,還能做出發明,改進工具。」

  郭嘉思忖起來,突然眼前一亮,「公子說的這樣的人,也不是沒有。」

  「我聽聞扶風馬氏,其中頗多子弟研習方術。」

  「扶風馬氏乃是當地大族,子弟從小讀書識字是不成問題的,而且嘉聽說其中有出類拔萃者,發明改進了龍骨水車,和公子的轉輪水車各擅勝場。」

  袁熙聽了,驚訝道:「竟有這種人,叫什麼?」

  郭嘉略一思索,「好像叫什麼馬鈞?」

  袁熙聽了,不由站起身子,「馬鈞?哪個馬鈞?」

  郭嘉出聲道:「馬鈞馬德衡,聽說家境貧困,在鄉間替人製作工具為生,名聲漸漸傳播了開來,不過也僅限於扶風地區。」

  袁熙聽了,猛然醒悟過來,這不是後世號稱天下名巧,無論是民間還是軍事發明都有建樹,極為有名的發明家麼!

  他激動地出聲道:「派人去尋訪此人,想盡辦法也要將其帶回來!」

  郭嘉當下應了,袁熙不由贊道:「沒想到先生不僅著眼於天下韜略大勢,還能注意到扶風這些事情,果然是人在屋中坐,卻運籌帷幄於天下啊。」

  郭嘉臉難得紅了一下,「孫禮之母便是扶風馬氏的人,當日我對其有些興趣,便特地了解了其家族的一些事情,後來卻是沒派上用場。」

  袁熙目瞪口呆:「你想對孫禮他娘下手?」

  郭嘉見田豫臉上也露出鄙夷的神色,連忙咳嗽一聲,「我從來不強迫人的!」

  「而且馬氏對我沒有興趣,最後這事情也不了了之了。」

  袁熙八卦之心起來,笑道:「奉孝先生也算風流倜儻,怕是孫立母親守節甚堅,所以才碰壁了吧。」

  郭嘉悻悻道:「別提了,她當時罵我,說她也不是什麼貞潔烈女,只不過看不上我這種文弱書生。」

  「她說馬氏族人,皆是威猛勇烈,上馬提槍,下馬舉刀,這才算是大丈夫。」

  「我這種手無縛雞之力的,她看也不看,這可把我氣壞了。」

  袁熙和田豫聽了,忍不住笑了起來。

  郭嘉憤憤,心道馬氏倒確實沒騙自己,和那麴義倒是眉來眼去的,真是傷心啊!

  袁熙此時,卻想的是另外一件事。

  漢時朝廷將靠近京師的三個地區分出去管理,於是便形成了三輔地區,即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而在漢末右扶風又改為扶風郡。

  從東漢中期以來,三輔地區一直民風地廣,《後漢書·王允傳》載:「初,允以同郡宋翼為左馮翊,王宏為右扶風。是時三輔民庶熾盛,兵谷富實。」

  然而可惜的是,現在的三輔地區,經過李傕郭汜的殘暴統治,已經是破敗不堪。

  《後漢書·董卓傳》記載:「初,帝入關,三輔戶口尚數十萬,自傕汜相攻,天子東歸後,長安城空四十餘日,強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閒,關中無復人跡。」

  扶風的士族,因此被逼逃亡各地,其中就有些後世頗為有名的人物。

  馬超,射援,法正,孟達等人,皆是扶風出身。

  袁熙心道可惜了,如果幽州毗鄰三輔,他肯定會想辦法去招攬人才,偏偏現在中間隔著一個并州。

  并州兩股勢力,南匈奴和黑山軍始終是個大患,不將其解決掉,自己便無法向三輔地區擴張。

  如今徐州局面安定,估計幾年內也不會有大的變化,自己著眼於幽州周圍,是時候想辦法拔掉并州的這兩顆釘子了。

  想到這裡,袁熙便有些煩躁,他總感覺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每次要謀劃一件事情時,才發現自己手裡的力量還是太過弱小,以至於他總要行險,以小博大。

  兵者,奇者以弱勝強,王道以強凌弱,誰都知道王道是堂堂正正取勝之道,但關鍵是,袁熙如今並不具備這個實力。

  所以他只能暗拉幫手,在幾方之間搞平衡,以對付共同的敵人。

  謀劃并州,袁熙是不指望冀州的袁尚了,而且要是讓袁尚介入,只怕一杯羹都不會給袁熙剩下。

  青州袁譚不僅離得遠,還要對付泰山賊,也暫時脫不開身。

  所以袁熙這次要找幫手。

  他第一個要找的,就著落在閆柔鮮于輔這些人身上。

  第二個要找的,也是最關鍵的最難預測,便是如今身處河內的呂布。

  呂布這方勢力,比閆柔鮮于輔更為關鍵。

  因為即使打敗了黑山軍,幽州也不能和三輔地區也隔著個河內郡。

  河內郡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地方,在袁熙的構想中,今後三年中,河內郡的形勢,將會決定整個天下的走向!

  今天兩章章節數目寫錯了,和前天的重了,但是鎖定改不了了,抱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