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章 終結和開始(終章)
司馬懿止不住又咳嗽了起來,他只覺頭暈目眩,一跤跌倒在地上,此時杜襲帶著侍衛進來,看到司馬懿倒地,大驚失色,連忙上來想要將司馬懿扶起。
司馬懿擺擺手,然後伸手撐住地面,坐在地上慢慢將身子扶正,他背靠著營帳,過了好一會,一片漆黑的眼前才慢慢恢復光亮。
他緩緩扭頭轉向杜襲,看到對方正在張口說著什麼,但司馬懿的耳朵開始轟鳴起來,眼神也開始渙散,杜襲一見不好,連忙跑出去找醫士去了。
司馬懿艱難扭頭,把目光轉向呆呆站著的侍衛,看到對方手裡端的木盤,盤子上面,是許儀面貌猙獰的首級。
司馬懿突然心有靈犀,他想通了。
自己自始至終都對許儀極為厭惡,早就可以有無數藉口將其殺掉了,但直到今天動手前,自己還是利用許儀做了一大堆給自己背鍋的骯髒事情,就是因為對方實在是太好用了。
在曹丕的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許儀,豈不是一樣的?
曹丕這麼多疑的人,在其上位的為數不多的幾年裡,將能殺的人都殺了,又怎麼會留著威脅最大的自己?
要麼是曹丕擔心他死後,自己奪取魏國大權,要麼是曹丕不想折騰了,他搞死自己,即使曹植等曹氏族人奪權,魏國也一樣會滅亡。
想曹丕這麼有自毀傾向的人,想要魏國為他陪葬,也不是不可能吧?
當然,也許曹丕還有別的想法,自己已經不能向死人求證了,不過說來也會諷刺,自己聰明一世,處處提防,哪想到曹丕會用同歸於盡的方式給自己下毒?
自己和曹丕真是各懷鬼胎,還以為熬死他後自己大權獨攬,進退自如,結果證明自己還是太過自信了,活該如此啊。
偏偏諷刺的是,曹丕死了,自己也要死了,只要自己保持緘默,就能在史上留下一段君臣相知的佳話。
又有多少後人會知道,臣即使飽受信任,卻仍私下背叛了君,妄圖篡位奪權,君卻只是因為無端的猜疑,就毒死了臣呢?
曹家父子,果然都是不可理喻的瘋子,自己自始至終裝的很好,完全沒有出問題,像一個正常人一樣。
但在瘋子眼裡,自己這個正常人,又怎麼會正常呢?
想明白了這些,司馬懿忍不住慘笑起來,自己太過自信,以致有今日之下場,活該如此啊。
他眼前開始模糊,嘴角溢出血來,胸中充斥著不甘。
自己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自己還要到天竺立國,為此自己連魏國和家人都拋棄了,就是想不再為任何人拘束的日子,但為什麼自己會倒在這裡
不甘心啊
等杜襲帶著醫士匆匆趕過來的時候,司馬懿已經停止了呼吸。
幾名醫士拼盡辦法,也只能無奈地看著司馬懿的屍體漸漸變得冰涼,確定司馬懿已經死去後,在場眾人皆是陷入了惶恐不安之中。
眾人都看向杜襲,「軍師,大將軍去世了,我們該何去何從啊?」
啪的一聲,端著木盤的侍衛在不安中手一松,將許儀頭顱掉到了地上,頭顱咕嚕嚕滾到了杜襲腳下,彈在杜襲腿上跳了兩跳,在地上打了個轉,方才停住。
杜襲低下頭去,看著頭顱空洞洞的雙眼,忍不住罵了一聲,一腳將許儀頭顱踢飛出去。
「還能怎麼辦?」
「回成都!
陸遜趕到成都的時候,諸葛亮已經入城好幾天了,這讓陸遜多少有些鬱悶,因為他緊趕慢趕,本以為自己能趕上攻城的,沒想到卻已經塵埃落定了。
這是因為諸葛亮和魏國使團經過了一番談判後,成都根本沒有做出任何抵抗,便即大開城門投降了,整個過程中一個人都沒死。
這也讓成都成為自漢末天下大亂後幾十年裡,天下極少數沒有經歷過戰火波及的大城,皆賴於劉焉魏國晉國三次攻打益州時,成都的次次和平投降,讓百姓免遭戰亂之苦,可謂可喜可賀。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有多少隱情,就此埋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中。
此時一輛馬車正悄悄離開成都城,車裡董昭微微探出頭,看向身後的城池輪廓,心情極為複雜。
自己的任務,終於是結束了。
無論鍾繇如何挑釁針對,他都隱忍下來,因為他的目標,從來就不是鍾繇等人。
董昭的目標,自始至終只有一個,便是司馬懿。
司馬懿下場如何,董昭也不能預知,但他該做的都做了,二十年的臥底,如今終於一切塵埃落定。
馬車踏過泥濘的山道,往北進入茫茫山嶺,董昭最初從冀州到幽州,從幽州到兗州,然後是司隸,荊州,益州,在天下兜兜轉轉走了一大圈,花了小半生的時間,最後終將返回起點,去見自己位最初效忠,也一直效忠的主公。
另一處城門,陸遜騎馬入城,卻見諸葛亮親自過站在門口迎接自己,連忙下馬上前,拜道:「遜見過丞相。」
「路有大雨,雖未失期,但還是沒有趕上,望丞相恕罪。」
諸葛亮笑道:「都督這是哪裡話,亮也沒有想到陛下威望之甚,讓魏國直接膽喪投降,實在是意外之喜。」
「免去攻城兵災,也少了很多隱患,不然成都百姓有所傷亡,必然心有怨懟,也對晉國之後治理不利啊。」
陸遜道:「確實如此,魏國降表,已經發出去了?」
諸葛亮道:「還未,亮知道都督不日即到,所以等著都督共簽表奏,和魏國降表一同送往薊城。」
陸遜推辭道:「遜寸功未立,如何能和丞相共簽?」
諸葛亮說道:「陛下命我等二人兩路共擊魏國,沒有都督這一路,魏國便有退路負隅頑抗,同為晉國平定天下,又不是昔年高祖項羽滅秦之約,何分彼此?」
陸遜聽後,心中微微一凜,當即道:「便依丞相。」
兩人攜手入城,陸遜看到成都城內雖然有兵士戒嚴,但百姓卻神色平和,根本看不出像是大戰剛結束的樣子,忍不住贊道:「丞相入城後,做的很是周全啊。」
諸葛亮笑道:「其實很正常,因為他們都是最下層的百姓,要是守城,自然是要第一時間上城牆抵禦,那時候就生死難料了。」
「有抵抗想法的倒是某些益州官員,他們在投降的時候,明顯是心有不甘的。」
陸遜不解道:「益州官員不都是投降派嗎?」
諸葛亮道:「人的想法,都是基於自身立場的,單純派系劃分,並不能準確判斷出每個人態度來。」
「傾向於投降的益州派,都是鬱郁不得志被迫守衛邊關的,而想要頑抗的,往往是成都有大量產業和見不得光的事情的,大抵如此。」
陸遜道:「遜明白了,但按這麼說,抵抗派應該是不想投降的,那為何?」
諸葛亮道:「因為司馬懿拋棄了他們,所以曹氏宗族對益州派在內的外姓官員都失望了。」
「郭太后動用了曹氏的力量,控制了城門,她也知道夜長夢多,那所謂談判的使團,甚至都沒有談什麼條件,就讓城門打開,引晉軍入城了。」
「這也是個有頭腦的,若是拖延一兩日,讓益州抵抗派反應過來,說不定成都就免不了戰火了。」
陸遜聽到後,忍不住搖頭道:「原來如此,只不過本來我以為必然和司馬懿有一場惡戰,沒想到對面卻避戰了,難道真如陛下猜測的,他要跑到天竺去?」
諸葛亮道:「我也猜不出來,不過他既然打通了大半蜀身毒道,那接下來我們便可以趁機往南中推了。」
「我可能還要在這裡坐鎮兩年,把漢中的挖路機都調過來往南中修路。」
「至於我等的奏章和魏國降表,以及曹氏宗室的人,我想請都督親自一起送往薊城。」
「從成都沿著江水到下游江陵,然後走沿海水路,最多兩個月,便能在秋天趕到薊城了。」
陸遜知道這是軍令,也是諸葛亮給自己的人情,當即領命答應。
數日後,陸遜帶領船隊,押送著數百名曹魏宗室之人從成都碼頭啟程,一路往從長江走水路,中途到廣陵換了蒸汽船,北上往薊城而去。
一艘船上,原先的郭太后,如今的郭氏,正站在船舷邊上,望著沿岸的景象發怔。
這些年來,她一直跟著曹魏顛沛流離,雖然生活沒有受過苦,但記憶之中,還是停留在曹魏領地之中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記憶之中。
然而她跟著船隊一路行來,卻是看到了晉國境內,完全不同於魏國的景象。
沿江平整的道路,繁榮的碼頭,發出隆隆聲的蒸汽船,遍布河流溝渠的水利設施,密布兩岸作坊碼頭,都對郭氏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她心道自己之前真是坐井觀天了,陛下去世前,會想到自己對抗的,是如此可怕的晉國嗎?
腳步聲傳來,郭氏回頭一看,卻是看到曹植正扶著卞夫人散步,三人相見,都頗有些尷尬,最後還是卞夫人出聲道:
「我雖然曾經對丕兒不滿,但不得不承認,他看人的眼光確實很準。」
「你做的很好,為我曹氏一族免了災禍,老身在此謝過了。」
郭氏見卞夫人要行謝禮,連忙上前扶助道:「阿母這是哪裡話,如今一切都過去了。」
「就像那諸葛亮丞相說的,之後的天下,我們只需要安心度日就好。」
一聲汽笛傳來,三人同時看向江中,遠處一支蒸汽船隊正劈波斬浪,飛速行駛,數十隻江豚在船隊兩旁追逐跳躍,遠處看去,船隊就像一條騰躍出水的巨龍,隨時都會向天空飛去。
夏末秋將至,薊城皇宮的院子裡面,袁熙從甄宓手裡接過幾十粒種子,小心翼翼放入刨好的壟坑之中,大小喬和呂玲綺等女眷在一旁好奇圍觀。
種子扁圓呈黃色,雖然和後世有很大不同,但袁熙自然知道,這應該就是後世的玉米,但是沒有經過改良雜交,產量絕不會高,而且這個季節能不能種植成功,還未可知。
這是夏侯淵出海兩年後,到了北美地區,在沿海找到了一個農耕群落,用棉布和對面交換過來的種子。
彼時夏侯淵想要到了袁熙所說的南美,再一併帶來,但船隊之中,有一艘船不適合繼續航行,夏侯淵思量之下,便讓其帶著種子按原路返回,走了半年多,終於是回到了朝鮮半島,當地當即派了快船,將人和種子都送到了薊城。
袁熙自然是極為高興,雖然後世的種子是在東南亞種植培養了數百年才傳入華夏的,如今直接拿來種,還不知道要優化多少代才能適合種植食用,但不管怎麼說,這已經是非常好的開頭了。
不過之所以航海這麼順利,還有賴於此時袁熙派出的船隊,是有蒸汽動力的,雖然只是緊急時才啟用,但已經是比後世大航海師時代的船隻先進得多,自然也更能應對風險了。
他正將土重新蓋回坑裡,那邊步練師走了過來,手裡拿著一封信道:「陛下,漂渝邑那邊碼頭來信了。」
袁熙直起腰,拿過信一看,知道是陸遜的船隊帶著魏國宗室,這兩日便要到薊城了。
他不禁笑道:「天下算是平定了。」
「前日的消息,司馬懿病逝於大理,杜襲帶著殘餘的魏軍回到成都投降了。」
甄宓出聲道:「那漢南呢?」
袁熙指向太陽,微笑著說道:「只要太陽在發光,月亮便不會在白天出現。」
「漢南的路,我們不用去管,只要走好自己的路,讓這太陽的光和熱,照到天下每一個人的身上就好。」
「我們曾經做過的事情,將會被人們記住,就像我和你們相遇的時候,你們最燦爛的芳華一刻,永遠都在我心中一樣。」
眾女聽了,皆是發出了銀鈴般的笑聲,聲音傳出宮牆,忙忙碌碌的薊城的百姓們似乎心有所感,他們看向皇宮的方向,感覺有什麼東西在悄悄生根發芽,滋長在他們心中。
只停頓了一瞬,他們繼續低頭勞作,他們播種,他們打鐵,他們織布,他們雕琢,這無數的勞作聲音匯聚在一起,傳上天空,落入大地,給即將迎來收穫季節的金黃原野,帶去未來的希冀。
新的時代,到來了。
(全書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