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輪換

  第1424章 輪換

  之後的日子裡,魏軍預計的晉軍即將發動的攻勢,卻是遲遲沒有到來,相反晉軍在布好營寨防線後,諸葛亮竟開始帶領士兵平整土地,準備在五丈原外的關中平原上進行屯田。

  這讓一些本來雄心勃勃想要立功的將領憋不住了,最先質疑的便是魏延。

  他聽說當初殺了自己主簿劉馥的司馬懿又回來了,不由得摩拳擦掌,想要領軍突破五丈原,向司馬懿報一箭之仇,結果諸葛亮的舉動,讓魏延如同澆了一盆冷水,於是這天他忍不住找到諸葛亮道:「丞相,難道不打五丈原了嗎?」

  諸葛亮出聲道:「現在看起來,不打反而更能牽制魏軍。」

  「魏軍早已經建好營壘,等我們前去攻打,要知道五丈原地形險峻,即使我們有攻城器械,打破的也不過是些外圍營柵,面對壕溝深谷,騎兵施展不開,只能用步兵硬打,即使付出很大損失,也未必能達成目的。」

  「要是我們實力損耗太多,魏軍便會趁機反擊,到時候我們若抵擋不住,長安防線反而會陷入麻煩。」

  「魏軍司馬懿那邊,估計也是看到了這點,有恃無恐等我們打進去。」

  魏延聽了,不甘心道:「難道就這樣對峙下去?」

  諸葛亮輕搖羽扇,「自然不是。」

  「魏軍要在五丈原維持兵力,需要糧食數目不小,即使漢中源源不斷補給,也未必能支撐的住。」

  「所以他們的解決辦法,一是在五丈原到漢中的這塊地區屯田,但這條通道處處山地,種田並不容易,這麼做也只能維持個一年半載,他們就不得不縮減兵力了。」

  「這段時間裡,他們肯定也會想方設法破局,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繞開五丈原,尋找並打通能進入雍涼的通道。」

  「我估計,他們會在五丈原東兩側數百里甚至更遠的的秦嶺位置尋找突破口,同時派遣小股部隊探路騷擾,襲擾我們後方。」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就要有勞你們幾位巡視保護秦嶺山脈,阻止魏軍的行動了。」

  魏延這才明白過來,當即領命,諸葛亮又叮囑道:「秦嶺東起商雒,西盡汧隴,東西八百里,極為險峻,古時又稱終南,可謂連綿不絕,天地之險。」

  「過些日子,我會安排各位將軍帶兵士進入秦嶺輪戰,而山地作戰,需要經驗豐富的將領兵士,這一點上,文長可和儁義商量,他曾經打過黑山之戰,對此道還是頗熟悉的。」

  魏延聽了,便即領命,找張郃請教去了,諸葛亮走出營寨,他其實還是對魏延藏了話,就是隴西從安定發兵攻打街亭,這條道路要好走的多,但魏郡那邊司馬懿肯定有所防範,魏延太過心急,很容易上對面的當。

  現在最省力的辦法,就是守好五丈原相鄰的陳倉道,魏軍攻不破這兩處,就無法對長安形成有效的威脅,這樣下去,晉國便能背靠強大的國力拖死魏國。

  諸葛亮望向南面連綿不絕的大山,心道這次對峙可能要數年之久,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返回鄴城和夫人相見了。

  晉魏對峙在五丈原陳倉的消息,在一個多月後傳到袁熙的桌案上時,彼時他已經到了東安,和劉基等人相見。

  袁熙見距離上次自己離開,東安建設的越發初具規模氣象了,眼下也已經打通了好幾條適合的商路,附近千里地區的土產商品許多都在這裡進行交易流通,不由對劉基稱讚道:「敬輿做得好啊。」

  「東安太守的位置,已經證明了你的能力,接下來我會另有安排。」

  劉基忙道:「臣慚愧,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最大的麻煩,就是山越人聚居越來越多,開始出現糧食不足的問題,但臣對於農學之道所知實在是不多,屬下多為江東出身,精通農學的人也很少。」

  「更為麻煩的是,東安周圍雖然荒地很多,但大都是山地,很難開墾。」

  「而東安的貿易繁榮,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匯聚過來,這兩年已經由原來的萬餘人,暴增到將近十數萬人,這麼大的糧食缺口,海上捕魚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如今只能從其他州購買,也不是長久之計啊。」

  古時漁業發展受限,還有一個很大原因,就是魚肉對於現代人來說,雖然是優質蛋白質,但體力勞動真正需要的,卻是碳水和脂肪。

  碳水就是糧食,脂肪就是肥肉,這才是保證人能夠做體力活的根本,所以漁業只能是副業,其搜依附的,必然是種植和打獵養殖這一整套的農學體系。

  這個時代,江東的平均農學水平,其實是遠不如中原的,長江以南種植水平最高,被稱為魚米之鄉的地區,確切來說是荊州這個楚國故地,而江東沿海的農業,直到後世五胡亂華時,隨著中原工匠藝人南渡,水平才慢慢追上了中原。

  當前的時代,尤其是東安地處後世的福建,農業環境其實相當惡劣,這也是後世當地人紛紛出海尋找活路的原因,而袁熙如今提前發展海運業,伴隨著人口增長,這道難題便提前出現了。

  袁熙沉吟起來,說道:「沒有想到這邊人口增長這麼快,是我疏忽了。」

  「我會調集農業官員,但歸根到底,還是需要一個能統領大局的州牧。」

  「農學發達的地方,最近的除了荊州,就是徐州了。」

  「江夏那邊不好動,那便去徐州吧。」

  「伯輿,你拿著我的詔書去廣陵,接替步騭任徐州刺史。」

  「他過來任揚州刺史,治所就設在東安好了。」

  「你這幾日便動身,告訴步騭抓緊時間安排百名精通農學的官員,以及兩萬勞役墾荒青壯過來,我等著他。」

  劉基雖然知道這位陛下做事雷厲風行,還是被小小震撼了一下,兩州刺史交換這麼大的變動,怕是牽涉不少,自己能平穩交接嗎?

  袁熙看出了劉基的心思,出聲道:「不用擔心,徐州那邊這些年我一直在敲打當地士族,如今晉國強盛,他們也不敢陽奉陰違。你只要正常上任就好。」

  「各州交換刺史,是我早已經想好的,任期六七年還好,幹個十幾年就太久了,以後各州官員輪換,也會成為常態。」

  「你這段時間找個合適人選推薦,讓他成為步騭副手,然後將事務都暫且交接給他,便可以動身上路了。

  劉基當即領命,出去交接事務去了。

  等他走後,袁熙才拿起桌案上的信報,看到諸葛亮在陳倉屯田的消息,心道魏軍虎豹騎滅的差不多了,以後即使他們想要蹦躂,也跳不了多高了。

  何時滅魏,其實在袁熙的計劃表上排到了很後面,他現在要做的的,是儘快安排好下一步的種田和海外開拓計劃了。

  敲門聲響了起來,袁熙出聲道:「進來。」

  糜夫人拿著一迭帳簿走了進來,說道:「這是一年來東安的貨單,妾都讓人整理好了。」

  袁熙將帳簿接了過來,不同於當今普遍使用竹簡作為記錄材料的傳統,糜家一直有出資支持紙張的製造改進,雖然一直沒有造出讓袁熙完全滿意的產品,但很多半成品也已經能夠滿足很多情況下的使用,而且使用油浸處理過後,保存的時間也大大增加了。

  如今糜夫人手裡拿的幾十張厚紙做的帳簿,就是樹皮竹藤為原料的改進品,在袁熙看來,再經過數次改進,降低製造成本,應該就可以投入大規模使用了。

  古人說的學富五車,其實是裝滿了竹簡的車子,一車也不過百十竹簡,寥寥萬餘字而已,而且交流不便,所以知識始終控制在少數人手裡。

  自袁熙推行義學以來,識字和通宵專業知識的人越來越多,瓶頸就變成了義學中需要抄寫的竹簡文字,因為知識量的增多,其中所需要的竹簡,也是供不應求。

  而如果紙張能夠壓縮成本,大規模使用,配合印刷術,書籍知識的傳播速度便會大大加快,掌握知識技術的人數突破,也同時能促進技術的突破。

  袁熙帳簿掂了掂,感覺重量頗輕,不禁心潮澎湃,這輕薄的紙張上,承載的卻是華夏最為厚重的歷史文化,如今能親自參與到這歷史進程的改變中,真是奇妙啊。

  糜夫人見袁熙接過冊子,一頁頁翻動,認真查看起來,便趁機出聲道:「妾還有一件事情要稟報陛下。」

  「當初蔡瑁將兩船財貨通過糜家商隊偷偷運到南昌,說是給蔡夫人的,妾寂靜按照陛下的囑咐向蔡夫人轉交,她卻說自己留著沒用,東安現在缺錢,便捐出去好了。」

  「蔡夫人如此大方,讓妾也疑惑不解,這兩船財貨,不是她的嫁妝嗎?」

  袁熙此時剛拿起茶碗喝了一口,聞言一口水差點噴了出來,口中咳嗽不止,「夫人說什麼?」

  糜夫人面帶笑意走到袁熙身後,輕輕給其捶起背來,「難道不是嗎?」

  袁熙狼狽道:「我和她沒什麼,你別想歪了。」

  糜夫人笑了起來,「陛下,妾意思是說,她是不是想改嫁某個家族了。」

  「陛下是不是誤會了?」

  袁熙聽了,鬱悶道:「你膽子好大,竟敢詐我,難道古人說無商不奸,看我怎麼懲罰伱。」

  他將糜夫人拉到懷裡揉搓了一番,直到對面氣喘吁吁連聲求饒方才住手,說道:「我那是酒後亂性,你不要亂說啊。」

  糜夫人一邊認輸,一邊忍不住道:「夏侯夫人呢?」

  袁熙咬牙切齒道:「你還真是得寸進尺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