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交戰

  第1123章 交戰

  也難怪曹真想不通,按道理來說,古往今來的武將,都是憑藉著軍功一步步往上爬,官職高了,自然帶的兵多,也更容易立功,這才符合常理。

  然而袁熙和沮授諸葛亮等人為了應對曹操的大舉進攻,在尋找善於帶領大軍將領時時發現,以上這種情況,適合那種按部就班,一步步往上升遷的將領。

  所有的將領,不是一開始就能帶大兵團的,而是要在不斷的失敗和挫折中成長,鍛鍊帶兵的能力,最後才能成為一方主帥。

  換言之,將領們需要付出代價,才能摸到領軍的精要,而這個代價亦或學費,最主要的便是兵士的數目。

  換言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兵士都被消耗掉了,這便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對於爭奪天下,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這是面對比自己弱或者旗鼓相當敵人的情況下,將領才能積累經驗,但如果對面是極為善於領兵之人,己方將領可能還沒成長起來,就被對方擊敗殺死了。

  而現在的袁熙,就處於這種輸不起的局面,曹操這次投入了幾乎所有兵力儲備和袁熙決戰,袁熙已經沒有時間讓將領去成長了,這一場大戰可能會直接決定天下歸屬,這種情況下袁熙不能犯錯,也沒有時間試錯。

  他和沮授等謀士們面對這個難題,也是極為頭痛,但最後眾人還是想通了,所謂知人善任,便是衡量將領的能力,給其配給最合適發揮其能力的兵力即可!

  但這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很難,誰知道將領最合適帶的兵力數?

  但這個時候,袁熙後世的經驗幫了大忙,他首先能確定的,便是自己對於冀州將領的實用產生了偏差,尤其對張郃的任用,發生了嚴重的失誤!

  冀州將領在袁紹手下時,打的都是富裕仗,很多人都有率領萬人以上軍隊的經驗,四庭柱更是常年帶數萬人領兵,大軍團作戰是家常便飯。

  而在採用精兵路線的袁熙軍中,大部分將領都是領數千兵,根本沒有人帶領數萬人打過仗,尤其是幾員大將之中,張郃投靠袁熙最晚,自然帶兵也不會比其他人多。

  所以張郃常常是帶兩三千人,幹著最為危險的阻擊戰,雖然這是袁熙對他的信任,但張郃帶的兵力太少,根本發揮不了其最大統帥長處,最後更是在壽春阻擊戰中被曹軍挫敗,一時間顯得毫無建樹。

  但事後袁熙回想起來,在後世的曹魏和蜀國對抗時期,張郃最擅長的,也是打出最為亮眼戰績的時候,都是領數萬大軍作戰之時,這說明張郃領軍的能力,遠大於衝鋒陷陣的本領!

  而張遼則是情況完全相反,從後世戰績來看,張遼堪稱衝鋒陷陣一等一的猛將,無論是白狼山斬殺蹋頓,還是合肥八百破十萬,張遼都是身先士卒,親自衝鋒奠定勝局的猛將典範。

  但相對的,張遼打的過仗中,沒有做為大軍主帥布陣取勝的經歷,其最適合發揮能力的場景,都是領著一兩千人沖陣。

  仔細思量之下,袁熙認為,雖然張遼比張郃的職務要高,但領兵數目的情況卻要反過來,這才最適合兩人發揮長處,其他如高覽淳于瓊等人,也有類似情況。

  想通了這一點,袁熙豁然開朗,他親自召集將領,說了自己的安排,同時承諾這種做法若有差池,皆由袁熙一人承擔。

  袁熙在將領之中的威望很高,畢竟這些年的戰績,都是他親臨前線打下來的,所以他的做法得到了麾下將領的理解和支持,於是這次冀州之戰的將領安排,便出現了讓曹營完全沒有意料到的詭異狀況。

  其直接的體現,就是曹真虎豹騎遇到張遼的幽并鐵騎,在短時間內便落於下風,面對張遼的決絕沖陣,虎豹騎死傷慘重,曹真見勢不妙,只得命令虎豹騎退走,自己則是拼死斷後。

  張遼一路追了百十里,看到快要接近曹仁本陣,唯恐敵人有埋伏,方才去找高覽會合。

  那邊曹真逃回曹仁真營寨中,報說了情況,曹仁聽了更覺不妙,因為曹真和張郃交手的這幾天,曹仁使盡渾身解數,也沒有從高覽那邊討得半分便宜。

  曹仁心道高覽難道是這麼難纏的人嗎,以前沒聽說此人這麼厲害啊?

  而且為什麼很多將領被曹軍擊敗後,逃到袁熙那邊做了將領,就像是變了個人一樣,越發難對付起來,到底凶虎做了什麼?

  曹操給麾下將領傳授孟德新書等兵法,那是曹操本身就有極高的軍事才能,而那凶虎長處是守城,兵法上遠不如曹操,他難道也能效仿曹公,傳授部下兵法嗎?

  曹仁只猜對了一半,袁熙麾下將領的兵法,自然不是袁熙教的,袁熙雖然有後世經驗,但適合帶領這個時代士兵的,自然是學過這個時代兵法典籍的人。

  他選擇傳授給將領兵法的人選,是諸葛亮。

  諸葛亮天資聰穎,且所學龐雜,又能融會貫通,所以其投到袁熙麾下時,袁熙便讓手下謀士郭嘉沮授等人書寫自己兵法心得,讓諸葛亮學習領會。

  諸葛亮在吸取了眾多謀士所長後,將其去蕪存真,精簡化用,著手書寫自己的兵書心得,即兵法二十四篇。

  雖然這幾年下來諸葛亮事務繁忙,這部兵書並沒有寫完,但寫成的部分都讓袁熙手下將領學習討論,讓其在排兵布陣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這便是為什麼這幾年袁熙將領能和曹軍將領分庭抗禮的緣故,相比之下,江東那邊依靠的是幾個核心謀士,但這條路子被袁熙挖斷之後,江東便再也沒有了能走通的路。

  而眼下曹仁和高覽交鋒數日後,便知道遇到硬茬了,曹仁也是應對有方,他見既然不能速戰速決,便採取守勢,向鄴城報信的同時,開始搜集周邊幾支友軍的動向。

  但之後傳來的消息,卻讓他覺得大大不妙。

  要說自己和高覽是平分秋色的話,夏侯惇那邊卻是局面陷入了劣勢!

  夏侯惇運氣相當不好,他遇到了是袁熙手下最善於帶領大軍的張郃,而且張郃的前鋒還是徐晃。

  作為防守鄴城最重要的中路,夏侯惇被放在這裡,其實按照曹營的預想,他的壓力反而可能是最小的。

  一方面曹營認為袁熙軍兵力居於劣勢,所以不太可能從正面突入,相反兩翼的壓力要更大一些。

  左翼的曹仁軍,一方面要抵擋常山通道的袁熙軍,還要防備黑山通道,等於是一軍把守兩個方向。

  而右翼的曹洪軍,則是要應對水陸兩面夾攻,雖然有掘河之策,但稍有不慎,便會作繭自縛,壓力也是極大。

  所以夏侯惇這三萬軍,最初設想之中,是起到坐鎮中路穩定局面,策應兩路的作用,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袁熙那邊拿出了相應的兵力正面對決,一副平推鄴城的姿態!

  這三路同時交戰,雙方交戰人數已經超過了二十萬,雖然曹軍稍多,但袁熙那邊也至少有七八萬人,為歷年之最!

  這仗一打起來,夏侯惇等人就知道形勢不妙,連忙向鄴城報信。

  曹操得到消息後,馬上派出曹休領軍數千虎豹騎,北上去相助曹仁,若能擊退敵軍,再合軍一起攻破地方中軍的張郃,以圖同時平定兩路。

  曹休領兵出城後,曹操對謀士們嘆道:「凶虎這次動員的情況,大大出乎我意料啊。」

  「其每一路出動的兵力,都和我這邊的布置相若,這說其明顯是放棄奇謀,而是選擇正面打消耗戰了。」

  「這自然是比拼兩邊的底蘊,拖得越久,對我也是不利,所以接下來,要想辦法奪取先機。」

  「但是!」曹操聲音帶著一絲惱怒,「兩方兵力相若,絕對不是巧合,這說明凶虎出兵前就知道了各路的布置!」

  「而我這邊呢?」

  「誰和我說過凶虎的詳細兵力布置?」

  荀攸暫時統領冀州這邊的校事府,他只得出列道:「是屬下辦事不力所致。」

  「但冀州確實有很多袁氏殘黨心向凶虎,鄴城也是如此。」

  「屬下這就去城內搜查有嫌疑之人。」

  「免了!」曹操沒好氣的揮了揮手,「我一路走來,這種事情還見得少了?」

  「台面下面的手段終究還是小道,戰場上打贏就行!」

  「這次我想取得先機,凶虎也是如此。雙方不謀而合打了個均勢,下面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而是要主動出擊了!」

  眾人紛紛出聲贊同,然而曹操說完這句話後,便沒有下文了。

  一開始幾個掾屬還沒反應過來,傻愣愣看著曹操等其發話,但很快幾個反應快就知道不對了,荀攸當即就要張口說話。

  他自然想得很清楚,曹操這是在考驗眾臣能否能提出有用的建議,以此看誰能擔當大任,結合還未定立的世子,以及曹操每況愈下的身體,這很有可能是和選拔託孤之臣有關的!

  所以荀攸當即便要出列發話,但他剛要舉步,卻發現對面的鐘繇低頭閉目,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荀攸當即就覺得不太對了,鍾繇不想成為託孤大臣嗎?

  要知道這位置異常重要,占一個少一個,可是決定了將來朝堂間的勢力啊?

  荀攸突然間身體微震,似乎想通了什麼,當即悄悄縮了回去,也學鍾繇一般開始裝死。

  他不發話,自然有發話,當即有人站了出來,說道:「臣以為,當務之急是阻據凶虎軍攻勢。」

  「但其中的關節不在冀州,卻在青州。」

  此話一出,眾人都是一怔,這是什麼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