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張昭聞言也是連連搖頭道:
「安撫百姓,提拔將領。」
「秣馬厲兵,為父報仇。」
「君侯所作所為,自然沒什麼不對。」
「但先主臨終之際曾言道。」
「若割據江東事有不順,當徐圖西歸回到中原。」
「此事難道君侯都忘了嗎?」
孫氏雖然籍貫吳郡,但卻是自袁術麾下起家。
還是是帶著兵殺回來的!
所以在許多江東本土士人眼中。
他們終究還是外人。
而孫策當時在江東大肆殺戮。
動輒滅人滿門,屠滅三族,與本地士族積怨日深。
要不然,也不會有後來被許貢刺殺一事。
之前那些本土官吏跟著江北士人起鬨,正是這個原因。
所以孫策臨死前,恐孫權年少不能服眾。
才把軍政事務全權委託給張昭,並囑咐說:
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實際上是把廢立之權託付給了張昭。
想到這裡,孫權也是眼神閃爍道:
「張公所言確實,大兄當年是說過此話。」
「而那前半句,本侯也沒忘.」
張昭聞言卻是躬身作揖道:
「老臣一片忠心,不敢妄為。」
孫權見狀也是點了點頭說道:
「此事,我自然不疑。」
「當年元服之際,張公便把權力交出來了。」
「忠心可見一斑.」
但是說到這,他卻是話風一轉道:
「但徐圖西歸,並不等於降曹!」
「若我將父兄基業拱手相讓。」
「爾等倒是不愁日後前程!」
「可本侯死後有何顏面以對父兄?」
張昭被這話刺痛了,義憤填膺道:
「難道我勸您歸降朝廷,就只為一己私利?」
「主公也太小覷我了!」
「自黃巾作亂以來,天下動盪三十載!」
「多少士人罹難?多少百姓橫屍山野?」
「我單江東流的血還不夠多嗎?」
「今北方已安,諸侯皆順,唯剩我東南一隅。」
「若再執意反抗朝廷,不知會有多少人將亡於兵戈。」
「使六郡生靈塗炭!」
他越說越氣,根本沒看到孫權的臉色越來越黑,
卻是止不住胸中的憤懣,義正言辭地說道: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大義當前,君子死亦不避!」
「況君侯解甲歸順,然不失封侯之位。」
「就當為江東百姓著想,又有何不可?」
「剛才君侯說老臣顧念私利!」
「到底只為一己私利的人是誰?!」
孫權聞言也是氣得渾身顫抖。
當即大喝一聲道:「住口!」
放眼江東群臣,也只有他張昭。
敢這麼言辭激烈地指責孫權。
換了別人怎麼幹那是非死不可!
可張昭偏偏就跟沒聽見一樣,繼續喋喋不休道:
「昔日令尊舉兵討伐董卓,乃為安定天下!」
「今天下一統近在咫尺。」
「君侯怎能成了分裂國家的叛臣?!」
這下子,孫權徹底被激怒了!
「張子布!你給我住嘴!住嘴!」
他此時一聲大吼響徹整個大殿!
甚至氣得忽然站起身來,一腳把面前案幾踢個底朝天!
轉身便欲拔劍殺人!
可張昭卻是不躲不逃,就站在原地硬著脖子看著他。
孫權心中此時雖恨得牙痒痒。
可也這麼不敢,對這位忠臣兼師長下手!
此時也是別過臉去不想再看張昭。
生怕自己因一時之憤,而鑄成大錯!
握著劍柄的手卻是顫抖了許久。
最後卻是惱羞成怒,把劍狠狠地往地下一摔。
便是破罐子破摔地說道:
「對!你說對了!我孫權就是不甘心!」
「什麼拱衛漢室?什麼拯救黎民?」
「那都是自欺欺人的台面話!」
「我要的是割據東南稱霸天下!」
「我就是要效法昔日楚霸王列土封疆!」
「成就我孫氏一番千秋功業!「
「讓我父兄的在天之靈看看。」
「我孫權也是當世之大丈夫!」
「如今我意已決,你又待怎樣?」
孫權此時堂而皇之的表露自己的野心。
這下子,輪到張昭無言以對了。
道理永遠只是道理。
沒有絕對權力作為底氣的道理。
總是顯得那麼蒼白而無力。
孫權此時也是漸漸收斂心中的怒氣。
語氣十分森冷地說道:
「今後別跟本侯講什麼君子大義。」
「大爭之世,強者為尊!」
「當今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曹操如今雄霸北方,我亦可逐鹿中原!」
「天生萬物本無不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叫伱們這些迂腐之人看看。」
「我孫權也有問鼎天下之雄心!」
說罷孫權當即拂袖而去,只剩下張昭呆愣在原地。
他此時眼睜睜看著這個年輕人離去的背影。
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不禁自問:
這還是那個當初在兄長靈前,啼哭不止的孩童嗎?
還是他張昭於危難之際,費盡心力扶持起來的少主嗎?
分明又是一個類同桀紂的獨夫啊!
可他卻只能看著這小子野心勃勃。
一步步地將江東推入深淵!
而就在江東這邊君臣相惡的時候。
江東在此調動大軍的消息,也是已然傳到了襄陽。
此時太守府之中,被曹操任命坐鎮荊襄的大將于禁。
正與一位中年士人商議對策。
而這名士人便是零陵名士劉巴劉子初。
剛剛被曹操委任為長史。
作為于禁統轄荊州的副手。
這個人的名聲,雖然不如諸葛亮龐統那般響亮。
但也是荊州士人中不可多得的賢才。
聞言劉巴這個人屬於荊州士人中的異類,
倒並不是說他長相怪異。
反而他長的高大威武,面相雄峻,很是有氣度。
而是說他的行為怪異,似乎與四周的人格格不入。
不說劉巴本身不屑於和荊州人士交好。
就是荊州本地士人之前,也是主動孤立此人。
要說現在的荊州士人,基本上分成兩派。
一派是以蔡瑁蒯越為首的掌權派。
這些人在劉表死後是心向曹操。
另一派就是以龐德公,司馬微等人為首的清流名士。
這些人或多或少對曹操有憎厭之心。
導致許多他們的門生故吏,都對曹操不滿。
是寧願投奔劉備也不肯為曹操效力。
而且這一派又都是鬱郁不得志的。
都是在野,或是名士,或是隱士。
而劉巴原本屬於在野派。
卻和這些清流名士恰恰相反。
因為這個人走出了名的親曹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