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雖然逼城下寨,卻依舊沒有盲目的即刻發動猛攻,在他看來,攻城永遠是最最下乘之策。
他率先發動的,乃是強大的精神攻勢。
第一步,授意天子下旨,以犯上作亂之罪,解除劉表荊州牧的職位,同時任命城中的蒯越,為新任的荊州牧。
蘇哲當然知道,劉表乃一方諸侯,名義上尊奉天子,但這州牧的位子靠的是自己的實力,並非是天子的一紙詔書就可以解除。
但天子到底乃大義所在,這道旨意一下,就算劉表還賴在州牧上的位子不放,至少已經是名不正言不順,政治上處於被動。
至於任命蒯越接任州牧之位,自然就是蘇哲的詭計,為的就是離間劉表君臣,造成他們內部猜忌。
眼下蔡瑁被貶到長沙,黃祖又被要脅退回到夏口,劉表在襄陽真正能依靠的,也只有蒯氏一族。
這道詔書,卻直接要讓蒯越取代劉表,自然是要讓他們主臣心生猜忌,讓劉表無法完全信任依賴蒯氏一族。
這第一步是針對襄陽城,第二步,則是針對襄陽四周諸縣。
蘇哲下令,將天子的詔書抄寫數十份,分派人前往襄陽南面諸縣,稱劉表為逆賊,借著天子名義招降諸縣縣令,以達到分化瓦解劉表陣營,孤立襄陽的戰略目標。
正如蘇哲所料,這兩步一實施,整個襄陽城內外,頓時是人心惶惶。
襄陽城被圍困,城中士民本就畏懼蘇哲之威,人心動盪不安。
當他們聽說,天子下詔解除了劉表州牧之職後,更是人心惶惶,議論紛紛,對劉表的擁護度直線下降。
而襄陽城外圍的那些縣城,有不少縣令收到天子的詔書之後,果真背叛劉表,宣布歸順於天子這面大義旗幟之下。
諸縣叛亂,令劉表焦頭爛額,不少本是被將被調往襄陽的軍隊,不得不被分去鎮壓諸縣的叛亂。
劉表也是沒辦法,他深知一旦放任各縣叛亂,就會造成連鎖反應,很快大部分的縣,都會跟著叛變。
那個時候,蘇哲就會兵不血刃的清空周邊忠於劉表的勢力,襄陽城就會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這是劉表萬萬不願意看到的。
而一旦分兵去鎮壓諸縣叛亂,劉表就無法集結足夠的人馬,只能處於兵力上的劣勢,以七千兵馬,來應對蘇哲三倍大軍的威脅。
襄陽城的守勢,越發的不利。
……
是日,襄陽城,州府大堂中。
劉表鐵青著臉,沉坐在上首,手拿著那道讓他難堪的聖旨,眼眸中燃燒著憤怒。
階下,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大氣不敢出一聲,害怕惹惱了盛怒之下的劉表。
啪!
劉表將聖旨狠狠的拍在案几上,沉聲道:「天子下旨,要解除本府荊州牧之職,還要讓蒯異度接任,你們說說看,本府該不該遵旨行事?」
質問之時,劉表的目光斜瞟向了作為當事人的蒯越。
此時的蒯越,背後已浸出了一層冷汗,劉表那充滿殺氣的質問,更是令他心頭一寒。
劉表話音方落,蒯越站了起來,拱手到底,憤慨說道:「主公,這道聖旨必是那蘇哲矯詔,想假借天子的名義,來動搖主公在我荊州軍民心中的地位,還想離間主公和屬下,其用心實在險惡之計,主公英明,萬萬不可輕信這道偽詔!」
蒯越話音方落,蒯良也站起來,正色道:「在我荊州士民眼中,州牧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主公,懇請主公萬不可聽信這偽詔,離職而去,棄我荊州子民於水火而不顧啊。」
那一道聖旨,正是要離間劉表與蒯越,事關於蒯家生死存亡,蒯家兩兄弟自然是第一個站出來,大表對劉表的忠心。
他二人一帶頭,堂中荊州文官武將們,紛紛起身拜倒於地,萬般真誠的懇求劉表不要棄他們而去。
甚至,有不少人還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好像劉表若真不當這荊州牧了,天就會塌下來一般。
看著蒯家兄弟,看著跪伏滿堂的群臣,聽著他們此起彼伏,情真意切的懇求聲,劉表陰沉如鐵的臉色,終於回暖幾分,微微點頭,嘴角揚起一抹滿意的笑意。
劉表便輕嘆一聲,一臉大義凜然道:「既然荊州士民把身家性命都託付給了本府,本府豈能棄你們而已,本府在此發誓,就算拼上這條性命,也要守護荊州,守護一州士民。」
蒯越暗鬆了一口氣,忙拜謝道:「我等代荊州士民,多謝主公不棄之恩。」
他這麼一帶頭,其餘文官武將們,紛紛拜謝,個個都對劉表感恩戴德。
劉表的表情愈加滿意,這才叫眾人免禮。
一眾屬下們,才敢抹著眼淚,站了起來,巴巴的望著劉表。
劉表的目光卻落在了蒯越身上,問道:「異度,依你之見,本府該如何對付那蘇賊。」
蒯越忙道:「越以為,主公當速速寫下手書,傳檄於諸郡縣,宣布蘇賊發給他們的聖旨,乃是矯詔,號召他們忠於主公,共同抗禦蘇賊。」
劉表點點頭,立刻吩咐下去照做。
這時,蒯良卻又道:「襄陽城現在的形勢,對我們來說很不利,良以為,主公當速速派人往江夏和長沙,命蔡瑁和黃祖二人,即刻提兵北上,來解襄陽之危。」
「蔡瑁那邊,本府不擔心,只是那黃祖……」劉表皺起了眉頭,顯然還對黃祖先前的擅自撤兵,耿耿於懷。
畢竟,如果不是黃祖的所為,他又怎麼淪落到這般窘迫的地步。
蒯良便道:「不管黃祖當初為何擅自撤兵,眼下襄陽被圍,整個荊州都有淪陷之危,黃祖若是個聰明人,他就應該知道自己沒辦法獨善其身,我料他應該不會坐視不理。」
劉表沉吟片刻,嘆道:「事到如今,也只能一試了,來人啊,速速前往長沙和江夏,和蔡黃二人告急,命他們提兵前來解圍。」
大堂中,凝重的氣氛,稍稍有所緩和。
就在這時,堂外親兵卻來報,言是一名自稱叫徐庶的年輕文士,在外求見。
「徐庶?莫非,這個人就是水鏡先生曾提到過的那個學生嗎?」劉表眼前一亮。
但緊接著,他的眼神卻變成了厭惡。
蘇哲就是水鏡的學生,結果攪得他的荊州天翻地覆,還害死了他的長子劉琦,如今又有水鏡的學生出現,劉表本能的就有幾分厭惡。
蒯良卻道:「主公,聽聞當初大公子在世之時,曾多次拜訪這位徐庶徐元直,向其求教,此人應該跟那蘇賊不同,是站在我們這邊的,主公不妨見一見。」
劉表臉色馬上轉陰為晴,眼眸中重現喜色,拂手喝道:「來人啊,快請徐元直進來。」
親兵離去,片刻後,一身青衫的徐庶,從容踏入大堂。
「草民徐庶,拜見州牧大人。」徐庶拱手一揖,語氣神態不卑不亢。
劉表笑著一拂手:「元直先生快快免禮,早聽琦兒提及先生,說先生乃水鏡高徒,有奇謀之才,今天總算能一睹元直先生的風采了。」
「州牧大人過獎了,庶只不過是恩師門下最才疏學淺的那一個而已,實在不值一提。」徐庶謙遜的自嘲道。
「元直先生謙虛了,謙虛了。」劉表呵呵一笑,便請徐庶落坐,看茶上酒。
徐庶坐定,一番客套的賓主之禮。
劉表便問道:「本府久仰先生高才,不知先生此來,有何賜教?」
徐蔞淡淡道:「賜教不敢當,草民此來,只是為報答大公子的知遇之恩,為他完成生前的夙願。」
劉表神色一震,一時沒聽明白。
徐庶便高聲說道:「草民先前已允諾大公子,出山助他對付蘇哲,如今大公子雖不在,草民卻不能不信守承諾,所以草民此番前來,就是來助州牧大人解襄陽之危。」
劉表這下總算聽明白了,表情驟然大喜,萬沒想到,他正愁著怎麼對付蘇哲時,竟然天降這等意外之喜。
「元直先生當真是言而有信的君子也。」劉表欣喜的讚賞,卻又迫不及待的問道:「不知先生有何妙計,可助本府戰退蘇賊,解襄陽之危?」
徐庶便清了清嗓子,不緊不慢的,將自己的計策諉諉道來。
大堂中,眾人聽罷,眼神都不禁一亮,精神為之一振。
劉表也是神色驚喜,不由自主的站了起來,本是灰暗的眼眸中,湧現出了絲絲興奮。
這時,蒯良卻道:「徐元直你這條計策,確實是一條奇計,只是主公乃仁義之主,若是這麼做了,豈非有損仁義之名。」
一聽「仁義」二字,劉表頓時面露猶豫之色。
徐庶卻冷冷道:「計策我已經出了,州牧大人是要仁義之名,還是要襄陽城,自行決斷便是。」
劉表踱步於堂中,一時猶豫不決,目光悄悄的看向了蒯越。
蒯越心領神會,當即道:「主公確實是仁義之主,卻非迂腐之主,若是對蘇賊這種心狠手辣,不忠不義的奸賊講仁義,那就是對我荊州子民的殘忍!」
說罷,蒯越向劉表一拱手,正色道:「主公,蒯以為,徐元直之計可用!」
蒯越一番「仁義」的論調,等於是為劉表裝上了梯子,讓他可以沒有顧慮的順著梯子滑下來。
當下劉表面露冷絕,衣袖一拂,厲聲道:「異度所言極是,對付蘇哲這種陰險的奸賊,什麼手段都不為過,本府決意用徐元直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