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五年,正月二十。
上元郊祀已經過去五天,但回京述職的眾多高級將領還留在雒陽,一時尚未各回防區。
自從劉備稱帝至今,四年半過去了,中間還真沒有再遇到過這樣的盛況。李素、關羽、張飛、趙雲、馬超、諸葛亮、高順、徐晃、太史慈,全部齊聚國都,共商國是。
反正眾將回京的時候,也都是做了妥善安排的。寒冬未盡,曹操也不可能找死反而發動進攻。中原險要地利也盡在劉備之手,封住各處關隘,曹軍就算猝然發難也翻騰不起浪。
劉備趁著這難得的機會,把今年討伐曹操的分兵戰略部署、出兵時機先後,大致安排了個明白。當然到了具體作戰的時候,肯定還會給各方將領一定的自主隨機應變權限。
整個決策的過程,劉備也是頗感思維再次得到刷新。
雖然他自忖已經是一個征戰了十七年的知兵老手,但對於這種幾十萬大軍級別的分進合擊,劉備還是稍稍有點陌生的。
至少他覺得,如果全部細節讓他來調度,肯定會對各路部隊的分配,有較大的隨意性、拍腦門決策。那樣,就很容易出現大軍脫節、補給不暢的亂象。
而李素和諸葛亮則是很嚴謹,始終堅持按照各路的人口和物資戰爭潛力、調度難易,來斟酌損益各路兵力配比,確保部隊的保障。
最後,由丞相李素提供核算指導思想、經過諸葛亮這個司隸校尉兼兵部尚書具體經手核算的分兵方案,總算是出爐了。
這段時間裡,李素和諸葛亮也是難得加班,住在原先的南宮故址內。那地方在劉備正式遷都後,已經改為三公、尚書令、侍中和九部的署衙。
完成後,諸葛亮第一時間當面向劉備匯報:「陛下,經過丞相指導、臣數日核算,最終的分兵計劃如下,請陛下聖裁。
荊州軍出兵20萬,四月初完成全部調度,把荊、益二州調集的作戰物資,全部運到昆陽、定陵、葉縣三處出擊陣地。然後四月中旬全面出擊,對郾城、許昌等地發動攻勢,穩紮穩打,尋求曹賊主力決戰。
其餘各路總計也出兵20萬,分配如下:
幽州出兵4萬,全以騎兵為主,渡易水威脅渤海、河間、清河、巨鹿。
并州出兵3萬,由壺關陘、常山郡包夾鄴城。
司隸出兵6萬,河內兵沿黃河水路而下,攻黎陽,由南側往北包夾鄴城;雒陽兵出虎牢關,經酸棗攻陳留。69🅂🄷🅄🅇.🄲🄾🄼
揚州出兵8萬,再分為東西兩路;東路由京口北渡長江、經瓜州渡入邗溝,攻廣陵;西路由蕪湖北渡長江、經濡須口入巢湖,攻合肥。
其中,幽州、并州因貧瘠無積儲,軍糧周轉困難,可以暫緩出兵,尤其幽州軍均為騎兵,遠征靡費巨大,可待七月間、即將秋收之時再渡易水。
如此則能讓騎兵主力戰前先在上穀草原多養精蓄銳數月、減少物資消耗。一旦開戰後,也不必攻打堅城,只要襲擾尋求野戰,因糧於敵,以渤海等地的敵軍秋糧供給我軍。
司隸、揚州的兵馬,可以比幽并之兵稍早一些出擊,但也應當明顯晚於荊州軍,這樣才有充分的時間差供荊州軍先尋求曹軍主力決戰、引誘曹軍集結主力至豫州,如此曹軍其餘各線防區才會愈發空虛。
臣與丞相細細核算之後,認為揚州軍五月上旬出兵為宜,南方炎熱,這樣也好避免剛開戰就陷入酷暑。司隸軍則可以等到五月下旬。」
諸葛亮陳述的這番計劃,不得不說安排得非常宏闊。
四十萬大軍,南北相距最遠超過一千六百里,出兵時間差前後最多相差三個月。
而且是堂堂之兵,也不靠什麼奇謀妙術了,反正優勢很明顯,穩紮穩打,以正道用兵即可。
劉備對規模和時機的部署沒什麼要問的,只是補充問道:「數十萬大軍,前後出兵可能相隔兩三月,先後襲擾曹操治下三州,以中原之遼闊,這戰事一年之內肯定結束不了。
既如此,進攻冀州、豫州、淮南的各路大軍,預計哪一路能先取得突破?朝廷預備的後續援軍,當以馳援何處為主?」
劉備的問題很關鍵。畢竟參謀部做進攻計劃,除了每一路分多少人、進攻目標是什麼之外,剩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預估一個進度。
仗一打起來,瞬息萬變,這個進度未必做得到,但不能沒有。否則那麼大的局,就容易主次不分。
哪怕你跟巴巴羅薩那樣,拍腦門估一個「X月解決R問題」,也好過不估時間。
諸葛亮經過李素多年的訓練點撥,已經算是當世謀士當中,最擅長定量分析問題的了。對於這個問題,他也已有測算:
「陛下,中原廣大,滅曹之戰,除非是尋找到曹軍主力決戰、並予以殲滅,隨後直撲鄄城,達成擒獲偽帝、或者是擊斃曹操本人的殊勛。否則,確實不可能在一年內結束戰鬥。
只要曹操不死,戰爭至少持續兩年,甚至有可能拖進第三年。因此我軍的計劃確實是有分階段和主次的,會優先在今年確保拿下冀州或者淮南,具體是哪兒,需要看對應計策部署是否奏效。
在荊州軍對豫進攻未能殲滅曹操本部的情況下,第二階段的進攻會先由揚州軍發動。屆時,揚州軍可同時散布謠言,離間廬江太守朱治、還有掛名的偽揚州牧孫權與曹操的關係。
詐稱孫權怯懦軟弱,圖謀投降朝廷以全性命、家族,若曹軍果然中計,懼怕孫權朱治首鼠兩端,將預備兵力投入到淮南、鞏固江防。
則我軍第三波進攻的幽、並之軍,可趁敵軍兵力衰竭之機,由剽掠牽制轉為主攻,爭取攻城攻心並用,平定河北。
幽、並出擊的部隊雖然只有7萬,但只要曹軍嫡系部隊在河北足夠空虛、我軍再充分利用袁紹舊部和冀州世家被曹操殘害的怨氣,策反一部分人,應該有機會全取冀州。
另一方面,如若前述栽贓孫權與我軍接洽的計謀沒有奏效,曹操用人不疑,或者覺得他派駐在淮南的將領能完全控制住孫權,故而不往淮南添兵,那我軍就堅持以揚州軍為主攻,爭取今年之內全取淮南地。
再往後的戰事發展,變數太多,實非戰前謀劃所能推演逆料。不過臣以為,以中原之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冀、豫、徐必然是我軍能在第一年乃至第二年上半年就解決的目標。
如果戰事真能拖到第二年下半年,甚至第三年年初,最後多半也就是在兗州部分地區,乃至青州堅持抵抗。兗州東南與青州大部,有泰山、蒙山之險,算是中原最後的險要。
不過真到了那一步,除非曹操本人尚未被朝廷大軍圍殺,那還有可能堅持抵抗。否則,只要曹操斃命,其餘軍閥將領縱然占據青州與半個兗州,也只會土崩瓦解望風歸降。」
諸葛亮這個估算不是很精確,但也非常難得了。至少已經大致分了三四種情況、給出我軍的對應進一步動作。
他估算戰爭能在兩年內結束,最多第三年年初再打一打,這個情況也跟後世的很多相似統一戰史頗有可比性。
比如眼下曹操抵抗劉備的局面,基本上相當於南北朝末期,北周加上陳的土地,來統一北齊(劉備比北周加陳還多了一個幽州)
而北周對北齊的統一戰爭,也就打了三年左右。曹操地盤更小,卻好在統帥還算是個雄才大略之主,沒有什麼自毀長城的內亂,所以勉強也能撐。
如果統一進程能加速,那這些擾動因素多半也是出在人心向背上,而不是出在軍事上。
比如,曹操控制的那些地方牧守,有沒有意志不堅定、想變節投靠劉備的。袁紹舊部和孫權那些人里,有沒有牆頭草。
又或者是曹操本人出點事,因為他還沒稱帝,甚至都還沒封王,只是個公爵,根本不可能順利傳位給曹昂。
政治大義名分這麼惡劣的情況下,只要曹操死了,關東偽朝瞬間崩塌,各州甚至都能自行獨立選擇承認和加入劉備的統治,根本打都不用打了。
同理,甚至都不用曹操本人出事,而是偽帝劉和出點事,關東偽朝同樣是直接崩碎,到時候如果曹操還活著,最多也就保住兗、青垂死掙扎,其他瞬間都會雪崩式投降。
這就是實權君主朝廷和傀儡君主朝廷相抗時,傀儡君主一方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傀儡朝廷太依賴於關鍵人物的存活了,沒有穩定的代際傳承機制。
「如果能俘斬曹操或者迫降袁、孫舊部中,那麼就有可能一兩年結束戰鬥,如果這些都沒達成,可能要稍稍拖到第三年……不錯,如此一剖析,朕也心中有數了。」
劉備把諸葛亮的推演琢磨了一會兒,點頭嘉許。隨後他也意識到,這個計劃是有不少變數和分支預案的
比如冀州和淮南,究竟哪一路才是最優先圈地的主攻方向,其實不是劉備方面自己可以決定,而是看曹操的應對,曹操把兵力調去協防哪一側,另一側出現空虛,就可以隨時轉入主攻。
所以,計劃看起來全面,對於執行時的將領和參謀要求很高。
得對戰場局勢觀察縝密,當機立斷,尤其要擅長看穿敵軍部署的虛實煙霧,絕對不能被「空城計」騙了以至延誤戰機。
好在,劉備帳下如今已是絕對的人才濟濟,哪怕給每一路都配上名將和頂級謀士,都是做得到的。
一些之前已經轉民政的高級文官,只要確有參贊軍務之才的,也能臨時調任軍職,相當於是「出將入相」。
反正是對曹賊的最後一戰了,大家都該人盡其才,其他不太重要的工作優先級可以放一放。
這份參謀案最後的重點,就在於選將調度了。
這方面,諸葛亮之前的預案也沒有做得太死板,而是給了幾套配置方案,供劉備自己選。
畢竟,劉備這人在知人善任方面還是很強的,可謂是當世第一擅用人之主。這點上,連李素和二十來歲的諸葛亮,都未必有劉備做得好。術業有專攻嘛,就讓皇帝親自拍板。
最終,劉備親自斟酌損益後的配將調兵方案如下:
(排名不分先後,由戰場從北到南排序)
幽州軍東路,渡易水:主將趙雲,副將太史慈、徐榮,參軍田疇、田豫,後勤闕漏不足部分,由坐鎮遼東十餘年的糜竺負責。
幽州軍西路,出中山:主將張飛,副將魏延,參軍劉曄,後勤由新到任的幽州布政使簡雍負責。
并州軍,出壺關、常山:主將馬超,副將馬岱,參軍法正,後勤由并州布政使鄧芝負責
鄧芝之前給李素做了整整九年的主簿,從右將軍主簿做到京兆尹主簿、益州牧主簿、司空主簿、丞相主簿……
給大領導當了九年秘書後,總算是熬出頭了。這次朝廷發現并州這一路雖然出兵規模不大,但也需要一個可靠之人統一調度籌措軍需,而且前方抽調的猛將謀士過多,出現人才缺口,鄧芝終於撈到了一個人口最少的窮州布政使客串一下。
司隸軍,水路由孟津、河內順黃河而下,陸路出虎牢關:主將關羽, ;w;;;; 副將徐晃、麴義、張任,參軍徐庶,後勤由民部尚書諸葛瑾親自負責。
荊州軍:劉備御駕親征,發兵二十萬,實際統兵將領為高順,副將黃忠、黃權、吳班、吳懿、王平,參軍由原荊州布政使魯肅擔任。
也因為布政使被調為軍職,荊州布政使之職只能由伊籍替補,並承擔戰時後勤調度運輸。等戰鬥結束後,魯肅自然另有高升,也不會只做州布政使了。
揚州軍,出京口、蕪湖:由丞相李素督師,實際統兵將領為甘寧、周泰。甘寧出西路,由蕪湖攻濡須口、合肥,周泰出東路,由瓜州攻廣陵。兩路另有副將陳登、李嚴、霍峻。
參軍為司隸校尉、兵部尚書諸葛亮,後勤由揚州布政使顧雍負責。
四十萬大軍,五州齊出。
P:有鄉下親戚國慶來杭州玩,陪了幾天。結果假期遊客太多太擠,有些景點始終去不了。他們請假方便,就請假延長玩到9號再回去……我還得開車導遊,存稿實在撐不住了。
所以今明兩天減少兩千字,就四千字一更了(好在前面幾天其實也都有多字數,基本上一天是八千字吧)。真是沒想到國慶沒請假,假期結束後剛開工存稿反而蚌埠住了。
好在這本書也差不多完結了,畢竟是對曹賊的最後一戰了,如果沒別的變故的話,估計月底能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