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孫乾畢竟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幫朝廷和戶部決定抄引銷售的實施細則。閱讀М

  他只能是上書建議調整,但考慮到從成都到長安送奏表的信使都得走半個月,免不了耽誤今年秋冬兩季的預售,所以孫乾略微做了點權宜之計的變通:

  一邊上書,一邊把他要上書的內容,提前通過非正式渠道暗示給益州的富商們。

  讓大家意識到「未來鹽引等抄引的實際提貨優先級,會與抄引的發行年份綁定,年份越早的提貨優先級也越高」這個建議,是極有可能被朝廷採納正式頒布的,等到時候再想買說不定就來不及了!

  道理也很簡單,孫乾那兒雖然有沉重的抄引銷售任務背負著,可這些抄引畢竟是戶部防偽印刷、分發到益州來銷售的。

  即使一開始考慮到給各州布政使的攤派額度、再加一點額外的備貨,那也不可能是無限制備的。

  比如,劉備今年打算賣出去各色抄引至少八十億錢,給益州的預攤派額度是四十億,其中井鹽的鹽引二十億。

  那麼,戶部分發印好的抄引到益州時,會留點餘量,比如分發給益州六十億,其中鹽引三十億。到時候只按計劃賣出去四十億,那就回給朝廷四十億的錢或等價物資,剩下二十億沒賣出去的,還要交還朝廷。

  如果到年底還沒賣出去,那就會回收、拿去酸洗把印的內容洗掉,明年重新印刷成不帶年號的普票,留著下次用。

  反正戶部和各州之間的帳目都是要對得上,賣不完的抄引和上繳的錢糧總數是一定的。

  這種操作下,至少意味著益州布政使能往外賣的鹽引不是無限量的。現在賣出去十二億鹽引,手上還有十八億。

  這十八億再賣完,就沒有「章武三年」的鹽引可賣了,明年就算重新發行,也是利息少一年的章武四年鹽引,而且提貨優先級還得排在章武三年的後面。

  更關鍵的是,商人是一個會高度算計競爭對手的行業,他們比工農階級要狡猾得多,擅長用「黑三森林法則」來以最大的惡意揣測敵人。

  他們很容易聯想到,一旦這個預期成立,他們的競爭對手有可能去搶購更多抄引、以壟斷未來兩三年內的井鹽優先提貨權。

  雖然這事兒朝廷做得不地道,事實上超發了抄引,但朝廷也沒說不承兌,只是讓商人們要排隊,所以也沒法過於攻訐朝廷。

  更何況,大漢舊制,三百年來鹽鐵都是官營,現在朝廷開了口子民間只要交特許經營的稅款就能賣,這本來就是讓利、盤活經濟。

  在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出現「富商爭相競買從業機會」,從而發生「擠兌」,也不能怪朝廷吧。

  益州的鹽鐵等產能有限物資的抄引銷售,迎來了一波新的高潮。

  孫乾截止到九月十五,他的奏表都還沒送到長安呢,短短几天之內,就又多賣出去五六億。

  不過,富商們鬱積的不滿也在漸漸熾烈,成都城裡一時物議洶洶,各方面都表示要使君和有關部門正式出來給大家一個解釋,答疑解惑。

  孫乾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不能和稀泥,於是提前幾日發帖公告,九月二十日在布政使衙門設宴,請所有認購三千萬錢以上的超級富商,都可以派代表來赴宴。

  朝廷會在當天給大家一個正式的解釋,答疑各種政策執行細節、未來抄引的承兌細則。

  買不夠三千萬錢的人,那就等宴會後自己相互打聽吧,畢竟布政使衙門的大廳坐不下那麼多人赴宴。

  大家對這個回復倒也能忍,就再熬幾天,要個明確解釋。

  ……

  九月二十,很快到了抄引發售答疑會的日子。

  孫乾在布政使衙門大擺宴席,水陸畢陳,酒水都是上好的五糧液和江陽老窖,免費隨便喝。

  畢竟都是認購三千萬錢的大客戶了,這種招商引資大戶,州級官員請他們喝好酒也是應該的。

  不過,富商們顯然都不是來喝酒的,也沒什麼心情多喝,唯恐醉了神志不清一會兒遺漏掉什麼重要政策解釋。

  酒過三巡,看其他人不敢發言,原犍為郡太守陳實的一支旁支族人代表,一個叫陳秋的世家族長,就率先向孫乾發問。

  當年的蜀儒四宗、董任陳楊,董任兩家早就滅族了,陳、楊還有旁支。

  陳家雖然被削弱了兩次,尤其是六年前第一次租庸調法改革時,陳家某個旁支跟其他一些巴郡豪強勾結,想要加槓桿放糧囤錦、趁著秋收後糧賤錢貴,百姓繳稅非得有錢、錦的契機,讓市面上缺錢缺錦盤剝一下百姓。

  結果那次被李素和諸葛亮敞開放貨供蜀錦、把他們的資金盤打崩了,那些參與囤積炒作的傢伙根本沒那麼多本錢接住天量的蜀錦拋盤,不但巨虧一筆,連抵押融資的田地莊園都被抄走了無數,一度連益州的土地兼併問題都得到了極大緩解。

  不過,陳實的家族畢竟也是在蜀中經營三百年了,分支太多,其中幾個分支被朝廷趁機掃滅了,總還有安分守法的。

  這次代表發言的陳秋,就算是還比較安分守法做生意的一支,只是想趁著新鹽法賺點小錢。

  陳秋問道:「使君,朝廷一開始開賣鹽鐵抄引,可是說了能夠足額兌換成鹽鐵專賣權的,現在朝廷超額多賣,導致來年可能發生擠兌提貨,貨源不足,這未免有損朝廷信義、出爾反爾。

  還請使君向上傳達下情,新法初施,不可失了朝廷信義。我們都是朝廷順民,少賺一些倒是沒什麼,只怕因此使遠人惶惑,裹足不前,不敢共襄盛舉,那才誤了大事。」

  這陳秋說話倒還知道本分,他沒敢說「朝廷沒信用害我們少賺、擠兌」如何如何不對,只是說「我虧了不要緊,就怕更遠方的還不夠充分信任朝廷的人,因為看到我虧了而害怕新法」。

  這巧妙的說辭,直接把孫乾架在了台階上不好下。

  幸虧孫乾也是充分討論準備過了,他知道在朝廷信用上不能有絲毫含糊,所以他立刻拿出了對策:

  「諸位不必擔憂,首先本官要澄清一點:朝廷絕無超發之意,第一年多印一點,一方面實話實說,朝廷今明兩年確實是比較缺錢,天下重歸一統在即,哪裡不要花錢?

  另一方面,抄引印刷,確實也是需要不少成本,每一次雕版、刻印、每一批特製的抄引印刷布料的紡紗,都是成本。

  所以,一次性多生產一點,可以把這些成本攤薄。朝廷也是為了節約印鈔的損耗,所以不想每年都印。最好開機之後一次多印幾年、幾年就印一波。

  今明兩年多印的話,後年說不定就只印沒有年號的無利息普通版了。所以這理論上就不存在超印超發的問題,本來就是打算讓大家三年用完的。」

  孫乾解釋完之後,一開始提問的人暫時沒消化完這些信息,但很快又有其他富商提問:

  「孫使君,您說的固然有道理,但我們商人也有錢財周轉之難。現在朝廷一次性賣數年,對於我們這種家產不過億的小本買賣,若是也跟進多買,又恐來年經營中再有未知的缺口,周轉不靈。

  朝廷既然賣了抄引,就該給一個隨時可以贖回、變錢的門路。哪有讓人買了後,說好隨時能用,實際上卻非得多等兩三年的道理?」

  孫乾聽了,心中冷笑。這些傢伙還真是會找藉口,家裡資產不過億,就敢說自己是「小本生意」了,大漢朝的小本生意什麼時候門檻這麼高了!

  可見,還是陛下聖明,司空與劉巴擅長理財鼓勵民間工商,短短九年發展下來,成都周邊和犍為郡,都富成什麼樣了!

  好在孫乾也是有準備的,他示意鹽鐵校尉王連來解答這個問題,顯得專業對口一點。

  王連便起身對眾富商解釋:「諸位不必擔心,朝廷知道,你們擔心的無非是抄引一旦擠兌提不到貨,贖回年限過長,可能導致周轉不良。

  不過,以司空和劉尚書的遠見,定然早已想到這方面的問題。朝廷為此補充過一條特許,那就是如果出現緊缺資源型的抄引,因為缺貨承兌不了對應貨物,就允許持抄商人用擠兌抄引另外折抵其他稅賦。

  我舉個例子,比如鹽鐵和燒酒,產量是朝廷限制的,所以這三種引有可能在缺貨之年出現擠兌。

  但是瓷的燒制和蜀錦、棉布的織造,朝廷從不限制產業規模。只要你們有錢自建織機、磁窯,想擴產多少都可以,只要你們自己賣得出去。

  所以,資源型緊缺抄引在多出來的時候,朝廷會承認你們用於支付織機稅、磁窯稅,甚至還可以支付相關技術的專利費。你們想轉業經營其他不受產能限制的產業,儘管轉。只要出現擠兌,都可以等額轉到不擠兌的行業。

  更有甚者,你們如果保守一點,不想擴產,但只要家族還有良田莊園,就可以用這種出現擠兌的抄引,等價繳納朝廷的租庸調輸稅。

  那種算上佃戶家奴、有幾千口人的大家族,按照每人每年租庸調輸折一千八百錢算,族中有五千口人,一年繳正稅也要九百萬錢了。多買兩千萬錢鹽引,也就夠交家族兩年正稅而已,還怕花不完麼?」

  王連這個政策解讀說清楚後,場內富商們反對的聲音立刻低了很多。

  畢竟朝廷想得很細,「出現擠兌就允許轉票跨行,甚至折農業稅」,這樣一來信用擔保就更高了。

  換言之,抄引是比錢更高級的存在,想轉錢隨時都能轉,只要出現擠兌,政府收任何稅的時候都是認的。

  這下子,很多富商想了想,都盯著鹽鐵和燒酒這三項明顯容易出現短缺的貨物,立刻增購抄引,不少人直接在酒桌上就表態要買。

  當然他們不可能帶那麼多金銀隨身,有些就拿之前為政府採辦物資的契書、拿朝廷還沒給付的帳款沖抵。

  幾樣最容易短缺的物資對應的抄引,銷售形勢立刻大好。

  把這些抄引搶了一遍之後,富商們才注意到幾項原本不太注意的、但朝廷也將其標註為「有可能短缺」的物資。

  他們看到,「白瓷抄引」和「白糖抄引」這兩項,也被孫乾列為「容易出現提貨擠兌,請注意風險」。

  之前蜀地商人很少有買這兩樣抄引,主要是他們還沒大批量見過白瓷和白糖這兩種貨物呢,也就打算觀望觀望。

  白糖上個月才在博望縣量產,白瓷更是只有試燒成功,但大規模的瓷窯還沒建好,產量極少。

  於是便有富商追問:「敢問使君,白糖和白瓷這兩項的抄引,為何也歸為『產量有限、容易擠兌』呢?瓷和糖我們益州也有出產,紅糖還不至於太貴。

  青瓷雖貴,主要是原先諸葛使君在時,他族中收的『專利費』高些,但只要給了高額專利費,也是可以民營的。白瓷和白糖如此歸類,不會故意製造稀缺麼?」

  孫乾示意大家安靜,好整以暇地回答:「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今年朝廷確實也缺錢,而這兩樣東西,分別是司空和諸葛府尹所發明,這點也不必覺得意外了吧。

  他們願意為朝廷分憂,說他們預計未來幾年這個產業也就年產二十億錢、年稅數億。如果沒有人認購這些物資的分銷抄引的話,他們願意壟斷認購十年。

  一旦他們壟斷認購之後,朝廷會規定,未來十年天下人都不許生產這些東西,要轉賣的話,也得從李家或者諸葛家那兒連貨和抄引一起買,獨此一家。

  眾所周知,之前朝廷實施的專利制度,是給了一筆專利費之後,就允許別人也進入這個行業生產,不管技術是否有泄密。

  這次諸葛家選擇買斷十年白瓷稅的話,那就是徹底不許別人生產了,朝廷給他們十年獨家特許經營,你們想給專利費都沒門給了。

  如果違禁生產,族中有官爵的,那還可以拿爵位削低抵罪,同時按侵權所得的三到五倍罰沒賠款。

  如果沒有官爵的民間商人,故意犯禁侵權……那就別怪朝廷醜話沒說在前面,與販私鹽同罪,可以抄家斬首的。

  當然了,司空和諸葛府尹仁慈,他們也不是與民爭利之人,這次是為國分憂、如果沒人買,他們才買斷十年。這個時間是以年底為限,也就是到年底的時候,距離壟斷還差多少,他們把剩下沒賣完的買了。

  在此之前,如果民間商人百姓願意買,還是百姓優先。」

  李素和諸葛亮的姿態是非常清高的:我們不追求直接壟斷,百姓要讓百姓上,百姓不要我們才壟斷。壟斷之後就別後悔,到時候就是陷陣營保護的壟斷,誰偷偷犯禁生產就等著抄家吧。

  成都富商們一聽瞬間噤若寒蟬:臥槽?這是給我們機會看我們中不中用了?要是不抓住,就不給後悔藥了?

  反正真要是產生了擠兌,還是可以折換成其他沒擠兌的物資的抄引的,也能拿來繳農業稅,還有每年一成利息……算了,還是買一點吧,走過路過別錯過。

  此後半月之內,孫乾手上凡是有可能出現提貨擠兌的緊俏物資的抄引,都順利把三年期的份額都賣完了。

  富商們錢幣周轉不夠,就大量拿蜀錦和其他硬通貨折抵,官府倒也按官價承認,照收不誤。

  「這下今年的布政使業績,咱益州可算是在陛下和司空面前露臉了。」看著自己的成績,孫乾內心也很是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