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有錢大家賺

  目睹了李素封地的百姓所接受的算數掃盲,以及那些百姓被培養出來的基本效率思維、商業思維,劉備著實感慨了很久。

  他還怕這是偶然現象、「樣板工程」,所以讓手下的親隨分頭去體察民情,給他們一些小錢去喝茶泡澡,結果得到的回報都是如此,那就說明是普遍現象了。

  劉備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當這些百姓的生產力被激發出來,完全與新出現的生產技術完美契合,會爆發出多大的財富潛力。蜀地一年光是多收上來幾個億的商稅都很輕鬆。

  要是下次再有孫堅那樣用長沙郡換錢糧的買賣,直接靠錢都能匡扶漢室了——可惜換不得,機會只有一次。

  帶著這種感慨,劉備一行優哉游哉趕到李素的侯府。

  他們本來打算蹭午飯的,結果在外面閒晃了整整一下午,抵達的時候都快晚飯的點了。

  因為跟李素的關係比較鐵,劉備從來都是不提前通報的,就跟趙匡胤喜歡突襲趙普家蹭飯差不多操作。

  到了侯府門口,僕役和婢女才慌了手腳,連忙把劉備先迎進去,蔡琰也穿戴齊整出來迎候,說李素很快就回來,並且讓婢女沏了茶。

  劉備端著茶碗抿了一口:「還是伯雅這兒的茶好啊,他今日何往?上元節才過兩日,百官無賴,不該有公務繁忙才對。」

  蔡琰:「不是很清楚呢,午後諸葛郡丞剛來過,跟他請示了些小事,他就騎馬出去了,說就隨便看看,晚膳會回來的,沒什麼大事。大王原來辛苦,妾這就讓婢女上膳。」

  劉備連忙擺手:「不急不急,來的路上無聊,冷兔臘雞都吃了不少,一點不餓,等伯雅一起。」

  閒聊沒多久,李素就回來了,看到劉備來了連忙過來招呼,劉備笑問他何處公幹去了,李素這才笑指著諸葛瑾:

  「這事兒說來還跟雲長有關,雲長,過完正月,可要你手頭那些閒下來的兵馬,幫忙大興土木,在犍為的南安興修水利了——今日子瑜來跟我說,讓把之前招募的木匠鐵匠等匠人發錢遣散一些,我可是掏私房錢先給他們繼續發工錢買材料,免得停工。要是南安縣那邊的水利不再興修,我這兩年賺下的錢財可就重新搭回去了。」

  劉備一行本就是無聊,想聽點新鮮趣事,見李素說得鄭重,連忙詢問細節:「之前僱傭的這些匠人是做甚的?為何會沒活干遣散?莫非是造織機的麼?

  今日在郫縣市井看百姓人人昂揚,民心奮進,織機推廣應該會順利才對,怎會過剩呢?」

  李素一邊吩咐婢女上菜,一邊解釋:「不是的,這批工匠都是前年就陸續擴招的,木匠為主,都安縣、郫縣這些水車作坊,都是他們造的。不過其實去年入冬之後,就沒他們什麼活兒幹了。

  大王來的路上應該也看見了,都江堰下游、岷江諸支流、灌渠兩岸,水車早已密密麻麻,徹底造滿了。本來麼,這些水車也夠用了,足夠供給下線十萬織機、以及蜀郡大部分百姓的碾米鍛鐵所需,再造多也浪費。

  不過,自從去年臘月跟子瑜在郫縣民間實施了重商改革之後,我覺得只要把這種改革潛移默化推廣到他縣,以及犍為、廣漢與蜀郡鄰接的平原富饒之地,我看未來蜀地湊出四五十萬民婦加入到工商業中、運作二十萬台織機,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就讓子瑜繼續給那些造水車的匠人開工錢,買材料,別閒著。南安縣那邊規劃的水利尚未開工,咱先裁切水輪、翻車軸舵,把這些水車的零部件半成品都造好,到時候南安的『樂山堰』修好了,直接把半成品的水車運過去就地組裝。

  這樣不比兩年前都江堰這邊就地施工、從樹木開始做起效率得多?就是要提前多占用些本金,所以把我這兩年跟甄家合作繅絲工坊、碾坊的利錢都耗盡了,就這還只夠先賒半年的木料錢和工錢。

  剛才子瑜來說,採買的木料太多了,做好的半成品水輪軸舵也太多,無處堆放,所以下午跟他出門,又問本地大戶買了一塊岷江邊不遠的荒棄不平的地皮,簡易圍個倉庫堆東西。」

  幾百上千架大水車,拆散了以零件狀態存放,確實需要非常大的倉庫,甚至要臨時占用一段時間農田。所以李素找了本地一些大戶,借了荒地臨時用用,等春耕之後還要騰退一些。

  或者是用船運去犍為郡南安縣附近。南安那邊開發力度比成都周邊低得多,地皮肯定也更為便宜好找。

  劉關張聽了也是嘖嘖稱奇,劉備還假裝板了臉色:「伯雅你看得夠遠的吶,說,這算不算以朝廷徭役謀私!雲長練的那些兵馬,就算今年閒著沒得北伐,要興修水利為民,那也不是為你牟利的吧?

  你倒好,提前都想著用水車把『樂山堰』兩岸都占滿了,水利的工商之利,可不全被你占了。」

  劉備這番話也半是打趣,半是敲打,他倒沒有懲戒的意思,但也不希望李素吃相太難看讓蜀地人普遍指摘。

  畢竟李素這事兒的性質,相當於「國家出錢組織人力修了大壩,既利於通航也利於灌溉還能發電」,然後李素把通航和灌溉的好處讓給百姓,但是水電站發的電的利益全部進自己腰包了。

  水電站發電和修堰後利用水能驅動水車,原理上是一回事嘛。

  別說,李素一開始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古人都是覺得「江邊流水的水能當然是誰有本事利用就去利用好了」,怎麼會因為修水車要給朝廷錢呢?

  但仔細一想,如果沒有水利工程,你得到的水能絕對不是穩定的,汛期會沖壞水車,枯水季又不能開工。

  只不過都江堰是秦朝就存在的東西,四五百年了,大家享受其利不用考慮反哺興修工程的人。而目前規劃的『樂山堰』可是本朝剛剛修的。

  李素要是省了這個錢,未來也會導致國家財政經濟混亂,大家都占便宜,還是定個規矩比較好,反正李素只要有利潤空間就行,合法賺錢有什麼不好。

  他想了想,連忙認錯:「大王說得是,此事前無古例,我竟不知如何類比,未來凡是官修水利後、民間興建水力作坊得其利的,是該分攤其支出。

  這樣吧,我看興修水利之利有三,灌溉消弭水旱之災為首。先秦都江堰未成之時,成都旱澇交替,根本不配稱為天府之國,所以防災為首,當占一半。而航運之利為次,算三成;水力再次,算兩成。

  不如,以後就讓受益於水力的工坊商戶,承擔兩成的修河錢糧,在修好的水利設施中也占股兩成。將來如果出售工坊,或者遷徙不再經營,也可將工坊執照與水利股份轉讓其他商戶。而承擔股份者,如遇數十年後水利設施需要維護翻修,也要按股本承擔翻修款項。

  便如這都江堰,雖然修於先秦,可每年枯水要淘浚飛沙堰內新積的淤泥,也要幾年修築加固堰岸。以後這部分的河工錢糧,讓沿河所有工坊商人承擔兩成,蜀郡官府承擔八成。」

  李素畢竟是經歷過那麼多官民合辦的歷史的,在歷史書上記載的清末洋務運動里,這樣的工程數不勝數,所以信口拈來。

  劉備一聽,果然非常公允,商人承擔兩成修河款,政府壓力也小不少。

  「此法不錯,還是伯雅的心智好使,不逼你一下有時候是真不知道你腦子裡還能逼出多少好貨——行,看在你主動獻策的份上,咱也不計較分成了,就君子一言,兩成就兩成,從此凡咱益州境內,都按這個比例辦理。」

  隨著劉備的首肯,李素也算是一言而決又定下了一條大計,從此大漢土地上的官民合辦水利工程,只要能找得到民間入股的,都是這麼分攤成本。

  李素卻是微微苦笑,談不上興奮,自嘲地說:「我原先還以為前兩年攢下的本錢,再問甄家和諸葛家借點錢,這次可以自己獨力吃下『樂山堰』的一千多座水車工坊了。一下子要承擔兩萬民夫一年的糧餉,看來只好再跟甄家合股了。」

  他自己的本錢不夠用了啊!

  當然,也不是沒可能獨吞,那就要祈禱甄家眼光不夠長遠,選擇借貸錢財給他投資而不是親自下場投資了。但現在看來,甄家跟著他得了那麼多好處,應該是不會看走眼的。

  事實上後來還真沒看走眼,甄堯得到消息後二話沒說,就讓張亮帶著兩億錢來跟李素合股了。

  好在,李素始終很清楚自己的能力邊界,他家沒有親戚,就一個老婆一個岳父,一堆下人婢女,實在沒有經商的人才。目前這點生意,也都是委託給甄家的張亮幫著一起兼管。所以那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實在不適合他,他也管不過來。

  正因如此,李素這兩年從來沒有親自投資過織錦作坊這種需要管理很多女工的生意。

  他寧可自己的資本只賺繅絲的錢,不養蠶不煮繭不織錦,盯著產業鏈上最為「高技術、重資產」的環節薅,別的環節都讓給友商。

  只跟錢和技術打交道,就可以少管人,那太累了。

  而關羽張飛在酒桌上聽了李素這番推心置腹的話之後,也頗以為然,他們也發現,自己家人的置辦產業可以學習這個思路,所以也紛紛表示願意為國家的興修水利出一份力。

  當然了,關羽張飛的思想肯定沒有李素那麼開放,讓他們不管織機工坊他們做得到,但是古人對田地的渴望還是免不了的,所以他們寧可分出一部分家產多買丘陵桑園、弄上千百戶佃農為自己種桑養蠶。

  對此李素當然不會去勸了,漢人「囤積農用土地」的狂熱是很難改掉的,哪怕已經是鄉侯亭侯有幾百上千戶子民,也依然嫌不夠。

  他只要看到關羽也對修築『樂山堰』非常認真上心,表示過完正月立刻帶兵開始施工,李素就很滿意了。

  有錢大家賺,豈不美哉。

  ——

  PS:我有罪,我對不住大家。在此記個帳,還欠大家四天三更萬字。這周實在沒法還了,下周爭取還清。

  主要是沒想到元旦假期連著三天,有些湖州老家的親戚來杭州做客,所以要陪他們吃喝玩,這幾章也比較種田日常,沒有規劃什麼陰謀大計,我也知道質量不算好(不是我老家,算是祖籍吧,我爺爺那輩是湖州出生的,我爸這一代就已經在杭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