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仁德之君
對於文聘的投效,劉備雖然也感到十分意外,但依舊欣喜而又熱情的接待了對方。
幾乎點滿的人格魅力,不過一頓飯的功夫,文聘便徹底信服,並將南陽的情況盡數告知,拱手相讓。
劉備卻並沒有褫奪文聘的官職和兵權,依舊將其交由文聘管理,還將帶來的百姓交由其安置在南陽。
如此信任重視,令文聘感動異常,歸心認主。
南陽郡就這麼輕易的收歸了劉備的麾下。
陳群有些懵懵的跟著劉備率領十萬大軍繼續自南陽南下襄陽,不禁懷疑起了人生。
自幼接受的教育告訴他,仁德只是一種口號、策略,亦或者是工具。
尤其是在這亂世,靠仁德得不了天下、掌不了權勢,只會讓自己處處受限,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下風。
在投效劉備之後,雖說是以臣屬的身份在做事,但陳群對於劉備有所尊敬卻並不完全心服。
從心裏面,他覺得劉備雖然有張飛、陳到這些將領和些許兵馬,但能夠成事,主要還是靠著自己和陳家相助。
即便不是劉備,他選擇任何一人,也足以打造如此基業。
而且劉備種種婦人之仁的決定總是令他覺得有些可笑。他雖然明白這並非是虛偽,卻十分愚蠢。
但現在,他開始反思了起來,回想起了過往他所忽略的種種細節,觀察起了百姓和將士們的態度想法。
豫州如此輕易便被拿下,他們能走到今天,真的主要是他的功勞嗎?
「長文,在想什麼?」見陳群神色有些不對,劉備關切道。
「沒什麼。」陳群搖了搖頭,暫時把這些有的沒的的念頭拋在了腦後,大敵當前,哪有時間思考這些。
「主公,荊州四大家族,以蔡家與蒯家為首。劉表能夠平定荊州,也主要是依靠這兩家之力。」
「如今其意欲掌控荊州,自不願意我等入主。但是另外兩家,黃家和龐家,卻可以拉攏,只是實力稍弱了些。」
「但我已與他們聯繫。只要主公能夠攻入襄陽,他們便可說服荊州世家,助主公拿下南郡。」
劉備聞言,點了點頭,問道:「劉琦還好嗎?」
陳群等人完全是為了謀奪荊州而勸劉備南下,但劉備自己並非如此。
曾經他與劉表乃是盟友,又同為漢室後裔,關係自然極好。此次出兵,除了為拿下荊州,也是真的想護佑這位兄長的血脈。
「主公放心。只要主公不退兵,劉琦公子自會安然無恙。」陳群說道。
對於蔡瑁和蒯越,其實他並不看得起。並非是在智謀上的鄙夷,而是眼界上。
一群井底之蛙,眼中就只有荊州這點地,絲毫沒有縱觀天下的格局。
若是易地而處,他絕對不會這麼坐以待斃,而是會立刻考察周圍有潛龍之象的諸侯,來一手雪中送炭。
荊州如今的位置實在是太好了。南面交州不用擔心,西面的益州毫無威脅而且有機會奪取,東面的揚州如今又頗為混亂,有機會亂中取利。
但凡能夠迎一雄主儘快入主荊州,拿下揚益,不說一統天下,至少劃江而治不成問題。
屆時他們能夠獲得的回報又豈是死守區區荊州一地能夠相比的。
而且這二人還因為荊州槓上了,互不相讓,至今沒有定下新的荊州牧,當真是毫無膽略。
「謀士,終究只是謀士啊!」
這一刻,陳群恍惚間有些醒悟了。
原來,他一直都錯了。
並非是他選擇了劉備,劉備才占據了豫州,而是他與劉備相互選擇。
蕭何只能是蕭何,做不了劉邦。
大軍緩緩南下,沿途秋毫無犯,順便清掃了一些水匪賊寇。無數百姓紛紛簞食壺漿相迎,就連一些世家豪強,也明確表態支持。
就這麼輕輕鬆鬆走到了襄陽城下,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礙。
民心向背即為大勢所趨。一路上,陳群深切感受到了劉備一直引以為傲的仁德所具備的力量,想了很多。
同時,他也準備改變自己的戰略。
「主公,咱們南下吧。」
襄平城外,陳群看著城牆上如臨大敵的蔡瑁,忽的說道。
「什麼?南下?」劉備不解的問道。
襄平城還沒打,就南下?
陳群笑了笑:「沒錯。襄平城或許不需要打了,我們直接南下平叛。」
「可若是蔡瑁從後偷襲怎麼辦?而且萬一豫州出事,我們怕是不好顧及吧。」劉備不由得問道。
劉備可非不知兵之人,東征西討多年,水平不說多高,起碼有個二流水準。
「主公無需擔心。荊州無主,我軍南下平叛手握大義,蔡瑁不敢妄動,否則便是自尋死路。」陳群微笑道,看向劉備的目光中不禁多了些敬畏。
自始至終他都小覷了自己的這位主公。
原本他想做的是如袁紹一般挾民遷移,但是在劉備的影響之下,卻成了攜民遷移。
只一字之差,意義卻天差地別。
數十萬跟隨遷移的百姓,幾乎都是在毫無逼迫的情況下自發的跟隨著劉備走。
這一場面的出現,使得劉備的仁德之名迅速遍於四海。
因此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讓陳群發現了另一條路。
他原本打算的是拿下荊州。但是現在看來,劉備完全可以做到平定荊州。
也只是一詞之差,同樣是天差地別。
如今的他方才醒悟,仁德之君、漢室後裔,這才是劉備在亂世中最大的資本。
胸懷錦繡的劉備自然看得出陳群的變化,心中也是頗為寬慰。
善於識人的他如何看不出此前陳群的態度。但是他不介意,因為他相信陳群有一天終會明白的。
出身卑微的他,雖然與世家出身的各路諸侯相比,眼界才略、資源本錢有所不足,但卻也有著自己的優勢。
多年織席販履的經歷,對於民間疾苦,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對於人性也非常了解,更是磨礪出了一顆百折不撓之心。
他很清楚,那些世家子弟看不上的黎民百姓、販夫走卒,也是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
尤其是在了解了田澤治下的情況和模式後,他更是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治世之道。
豫州各縣村他全都逐一涉足,所有的縣令、村長他都全盤掌握。倚仗著自身的人格魅力,愣是由下而上,以縣村之力掌控了大局。
「民可載舟、亦可覆舟。」劉備一直將田澤曾說過的這句話奉為圭臬。
與田澤打壓世家、拆散宗族、直插到底不同,劉備選擇的方式更加溫和。
團結宗族、平衡世家,儘可能的匯聚各方之力,於潤物無聲之中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做多了,亦會留下濃墨重彩的痕跡;看似虛偽浮誇的口號喊多了,亦會影響和感染他人。
正是因為一個村一個村的走過,才有了這數十萬流民跟隨的盛景。才有了仁德之名遍布天下的美譽。
在這個充滿權謀與爭鬥的時代,劉備的仁德和真誠反而化作了燈塔,吸引著無數人緊緊圍繞。
獨屬於理想主義者的浪漫亦可在泥濘之中綻放出燦爛的花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