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經濟
金融危機本身就是金融所帶來的便利繁榮的負面,就好像光與影,是無法消除,無法避免的,也就是說只要金融不斷發展就一定會發生危機。
同時又因為金融的流通性,關聯著整個社會上的方方面面,既是方便,卻也使得如果整個系統的某一處遭到了破壞、癱瘓,那麼便會如同鏈條一般影響到全社會。
最終影響到了現實製造業,影響到社會中的人的生存。
而這是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最重大的破壞與蕭條的原因。
聽著好像是一個絕望的循環。
但是卻有聰明的人思考,既然危機不可避免,那便不在乎它,而針對其所帶來的鏈式反應,設計一套能夠將之打的機制,儘量的減少危機所能夠帶來的影響,將大病化為小病,是否便能解決這個問題?
不管是什麼樣的體/制設計只要以社會為核心,那麼最關鍵的就是人,而人最重要的就是基本的生存。
比如將一個人維持日常所需的,柴米油鹽,將這些民生物品的價值與自由市場進行割裂。
那邊按照自由市場來,想怎麼漲就怎麼漲,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這邊基礎食物維持在一個相比於市場極為「廉價」的地步。
再加上破產制度與社會基本生存福利保障制度作為補丁。
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一個人的生存以及這套系統的穩定。
如此危機還在,但卻對整個社會而言構不成什麼大的傷害。
雖然隨著經濟發展,通貨膨脹,你會發現你和別人的財富差距越來越大,土/地、車子、股票、奢侈品、藝術品…這些東西的市值越來越大。
大到你連想都不敢想,甚至你無法理解為什麼那麼一個沒有價值的東西值那麼多錢。
不由而開始質疑那些有錢人是不是傻子,然後現實又不得不讓你反思是不是自己沒有能力,自己是傻子。
但另一邊你又永遠也不會餓死,只需要簡單的工作,就能夠獲得生活所需,甚至有的地方不用工作,通過補貼也能生活,哪怕負債也能通過破產與壞帳完成切割。
可你要說躺平,卻也不能,你會發現那個保證只能維持最為基本的生活,想要吃好一點就要努力。
說到這個,瑪莎拉在第3區屬於廉價的產品,在第28區要更貴,關東煮在第3區是奢侈品,這邊又便宜,便有這方面的原因。
因為在不同的條件下,一者是用來維持生命,維持生活所需的基礎食物,而另一者是額外的享受。
又好像100多年前,某一個地區西瓜很貴,有的地方五花肉吃不起,有的地方牛肉很便宜,又或者某個地方牛奶太貴或者便宜。
不必因此便對之進行嘲諷,或者以此而產生一種廉價的,高人一等的幸福心思,當然自哀自怨,覺得生活非常的不幸也是不可取的。
那都是一種不是很健康的心理。
你覺得貴的,那大概便是因為你當時所在的社會環境,並沒有將這東西當作主要食物。
或許某些人因為個人飲食習慣愛好,並不如此認為。
但主食與否並不由你而定,市場上那玩意兒就是『奢侈品』。
基本上想像一下就能夠想到,一樣的東西有的地方是用禮盒裝,然後在另外的地方,同樣的東西卻是批發包裝,市場定位能一樣嗎?
當然具體規則,根據運輸、產地、產量,地區農/貿保/護法案,有多方面的因素摻雜在其中,肯定要更加的複雜,但主要目的卻很清晰。
通過這種下限很低的對於享受的分級,讓人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向前。
保證有錢人可以變得更加有錢的同時,讓整個社會氛圍也呈現一種正向的,向上的趨勢。
事實也證明這是很有效的。
然這就絕對保險了嗎?當然不。
這種干涉調整的手段,只能對一個穩定基礎上的市場作用,但這個世界本身本來就不是那麼穩定。
如果遭遇一些局部戰爭,或者人為,或者天災所造成的糧/食供應,便會打破這種不是十分穩固的市場。
甚至會出現一種報復性的投/機反噬,使得生活必/需品的物資會出現十分劇烈的波動。
當地區之間的差異使得這種狀況經常出現的時候,這一整個體系便開始出現了不穩定。
於是人們又開始了思考,思索著能不能創造出來一種可以穩定生產的工業食品,在工廠中就能夠製造,不會受到自然災害所影響。
同時又必須足夠的廉價,最好通過地球上最多的海水就能夠大規模生產,然後一點點就能夠維持一個人的生存所需。
最好還能夠運輸方便,不用受到任何物流影響,不需要專門浪費時間去購買,通過管道,仿佛自來水一樣便能通往各家各戶。
如此再加上聯邦的補貼,使其可以以近乎於免費的價格供給全人類。
便能徹底的解決飢餓以及其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問題。
沒錯,就是生命之水!
之前曾說過,生命之水誕生的時候,時聯邦秘書會會長獲得了盤古和平獎,以為那個是嘲諷嗎?
真不是。
其確實帶來了某種意義上的和平,促進了經濟發展。
而現在輪到房子了。
這就是不符合經/濟規律的稅收所誕生的理由。
先通過強行干涉,將房子變成/負資/產,接著又將已然成為負資/產的房子,從所有人的手中收回來,集中在聯邦或者某幾個或一個平台。
然後仿佛生命之水一般,廉價的提供給所有人。
如此會帶來什麼變化?
『山鬼·張寶仁』因為並非如此專業,對此暫時無法作出有效的判斷。
只是見議會上還在繼續的爭吵著,支持與反對的雙方各有各的理由,誰也說不了誰。
外邊本來遊行的群眾的臉色一個個變得慘白,恐懼中充斥著說不出的憤怒,又夾雜著一些茫然。
而周圍那些出租房內的通過各種手段來觀測到這件事的社會邊緣人群,卻是臉上忽然出現了些許驚喜與遐想,顯然法案成立後所承諾的未來要比遊行對其更有吸引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