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歷史悠久,歷朝歷代都有加固,經過種種天災**的考驗,屹立至今,上官盛亂軍放的那把火,遠算不上最嚴重的傷害,又得到了及時撲滅,只留下一道道焦黑的痕跡,與經久不散的煙味。〔〈(〔網
韓孺子又一次星夜出,穿城而過時忍不住想,如此堅固的一座城池,敵人就算擁有百倍的兵力優勢也未必能一舉攻克,何以主帥一亡,就輕易落入敵軍之手?刺客不可能有這種威力,中間肯定還生了什麼。
他守在城門外觀察了一會,韓星手下的將士雖然不如南、北軍精悍,可也都是從邊疆以及各地調派的正規士兵,絕非一打就散的烏合之眾。
韓孺子已經詢問過,可這些士兵也不明白當初為什麼潰散,在所有人的記憶中,自己都是跟著別人跑的,找不出始作俑者。
由於馬匹嚴重不足,韓孺子只能帶走將近兩千人,加上原有的士兵,共是三千人馬,剩下的都留在城內,指派將官,布置的任務只有一項,等候大將軍崔宏的到來。
根據後方送來的消息,頂多還有半天,崔宏就能趕到。
韓孺子追上前頭部隊,崔騰坐在馬匹上打晃,東海王哈欠連天,「陛下,這是要跑到什麼時候啊?」
「直到擊敗上官盛。」韓孺子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聽說函谷關失守之後,沒有立刻出兵,整整浪費了三天時間與大臣商議對策、做各種準備,以至於貽誤戰機。
他的敵人已不再是性格暴躁、有勇無謀的上官盛,而是另有其人,此人不僅在京城盜走了太祖寶劍,還為上官盛出謀劃策。
越是隱藏的敵人,越要步步緊逼,好讓對方露出真容,可柴悅的五千人馬遠遠不夠,而且他的威望不足,未必能取得洛陽守軍的支援,韓孺子越想越不安,因此要連夜追趕。
前方突然出現一陣喧譁,很快結束,一名騎兵過來,向皇帝道:「陛下,前方有人攔駕,聲稱要見陛下。」
「有名字嗎?」韓孺子很意外,他一路急行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躲避「攔駕」,沒想到在關東、在這樣一個深夜之中,還有人在路邊阻攔。
騎兵想了一會,「曲……瞿什麼?他說話太快,我沒聽清。」
韓孺子帶領衛兵讓到路邊,讓大軍繼續前行,然後對送信騎兵說:「帶他過來。」
果然是瞿子晰,風塵僕僕,身邊只帶一名僕人,連馬都沒有,看樣子步行了很長一段路,一看見皇帝,就推開押送的士兵,展開雙臂,緩緩彎曲合攏,然後躬身行禮,卻不肯下跪。
「臣國子監博士瞿子晰拜見陛下,吾皇萬歲。」
崔騰看得不高興了,怒道:「平民百姓不知禮節也就算了,國子監博士怎麼也敢見駕不跪?」
瞿子晰樣子雖然有些狼狽,說話時仍不失名士風度,不緊不慢地道:「陛下星夜行軍,必有非常之事,臣以軍禮相見,正合禮儀。」
崔騰被說得啞口無言,韓孺子跳下馬,迎上前去,笑道:「京城一別多日不見,朕要趕往洛陽平定上官盛之亂,瞿先生連夜趕路,又是為何?」
「正是來告訴陛下先不要關注洛陽,可惜路上坐騎遺失,臣雙腿軟弱,走得不快,還好在這裡遇到陛下,沒有耽誤大事。」
「洛陽怎麼了?」韓孺子吃了一驚,以為洛陽又有意外生。
「洛陽還能堅持一陣,但陛下此時前去救城,於事無補,反而會助長後患。」
崔騰也跳下馬,不耐煩地說:「你這個人說話好不囉嗦,到底怎麼回事,直接說不就得了?非得讓陛下開口詢問嗎?」
韓孺子揮手將崔騰攆開,「瞿先生莫怪,他就是這麼魯莽。」
瞿子晰看著崔騰的身影走開,似乎有什麼想法,最後卻只是點點頭,開始說正事:「臣從洛陽而來,一路上見到不少流民與盜匪,都是聽說消息之後前去圍攻洛陽,以為能分一杯羹,可上官盛麾下的宿衛軍卻沒有多少。依臣所見,圍攻洛陽乃是惑敵之計,上官盛的真正目標是更往東一些的敖倉。」
與北方的滿倉一樣,敖倉也是一座專門儲糧的城池,地處中央,位置比滿倉更加重要。
韓孺子臉色微變,附近的崔騰忍不住又走過來,「書生只會空談,當兵的都知道,敖倉難守,必須先占洛陽,方可再據敖倉。上官盛就算真的攻下敖倉,那些糧草一時半會他也運不走,陛下馳援洛陽才是正道。」
瞿子晰搖頭,「非也,上官盛東逃之意不會改變,他占據敖倉並非搶奪糧草,很可能是要毀掉糧草。」
韓孺子再無猶豫,轉身上馬,命人給瞿子晰主僕送馬,並傳喚軍中將領,一塊在路邊議事。
自己的主意沒被接受,崔騰不太高興,嘀咕道:「辛苦攻占敖倉,就為毀掉裡面的糧草?我才不信。」
旁邊的東海王騎在馬上冷笑。
「你相信?」崔騰抬頭問道。
「當然。」
崔騰撓撓頭,看了一眼遠處的皇帝,向東海王笑道:「崔家數你最聰明,快告訴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東海王從小住在崔府,被當成一家人看待,這時再聽起來卻有幾分刺耳,東海王矜持片刻,說:「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嗎?皇帝最擔心的不是上官盛和幾千名宿衛軍,而是流民,那可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麻煩,一著不慎,後患無窮。可安置流民就得用糧……」
「不是早就開倉放糧了嗎?」崔騰插口道。
「那只是權宜之計,各地執行不一,上官盛還能招聚大量流民進攻洛陽,就說明放糧放得不夠。」
崔騰再次撓頭,「那上官盛更不應該毀糧了,用敖倉之糧籠絡流民、壯大勢力,豈不是更好?」
「笨蛋。」東海王對崔騰從來不客氣,「你自己也說了,沒有洛陽,單守敖倉很難,上官盛哪有時間放糧收買人心?他就是要毀糧,令大楚一時無糧可用,流民得不到救濟,會越來越多,然後……」
「哦,我明白了,流民多,盜匪就多,盜匪多就得派兵剿滅,天下大亂,上官盛就安全了。」
「上官盛肯定是這麼想的。」東海王瞧了一眼遠處的皇帝,壓低聲音道:「這一招也就對他好用,換成我,才不管什麼流民,直撲上官盛,惡既除,流民自然老實,剩下幾伙盜匪有什麼可怕的?」
崔騰跳上馬,靠近東海王,低聲笑道:「所以你當不了皇帝呢?你想的是逆賊,妹夫想是的天下。」
一向魯鈍的崔騰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話,東海王不由得一愣,隨後惱羞成怒,哼哼幾聲,沒敢作。
韓孺子再度出,這回稍稍加快了行軍度。
函谷關離洛陽不是特別遠,韓孺子率兵五千,後半夜出,清晨時休息一次,隨後馬不停蹄,於當天下午望見洛陽,身後的士兵只剩三千多人。
柴悅已經選好地方紮營,正在打探敵情,準備次日進攻,對皇帝的迅到來,又一次感到驚訝。
「亂軍大概七八千人,分成三十多營,少則數百,多則上千,環繞宿衛軍營地。」楚軍營地建在一座小山上,柴悅登高指示。
韓孺子能望見雄偉的城牆和牆外大片的營地,遠遠看去,好像有四五萬人,但是排列雜亂,毫無章法可言。
「城內什麼情況?」韓孺子問,洛陽城似乎還很穩定。
柴悅眉頭微皺,「我派人向城裡出訊號,一直沒得到回應,不知是什麼原因。」
正是因此,柴悅才沒有急於進攻,他只有五千人,若能得到城內駐軍的幫助,勝算會更大一些。
城外的亂軍倒是起過一次進攻,被打退之後,沒再過來挑戰。
「亂軍的兵甲、馬匹如何?」韓孺子又問。
「馬匹兩三千,兵甲倒是充足,我得到消息說,亂軍之中真正的流民不多,大部分是各地的盜匪,他們好像早就知道要進攻洛陽,幾天前就趕來了,隱藏在附近的山中。」
「再亂下去,流民和盜匪就更分不清了。」韓孺子越確信上官盛獲得了高人指點,於是將瞿子晰的猜測告訴柴悅。
「上官盛的確不在洛陽城外。」柴悅回頭看了一眼,瞿子晰沒有跟來,柴悅低聲道:「我聽說過瞿子晰這個人,在讀書人當中名聲很高,為人孤傲,常常自詡為天下無雙的謀士,會不會……就是他在幫助上官盛?」
韓孺子與瞿子晰交往不多,倒是有過一次唇槍舌劍的激烈交鋒,想了想,搖頭道:「不會,瞿先生不是這種人。」
柴悅不再多說,「既然如此,陛下有何打算?」
「我的士兵急行一天,沒法再走遠路,待會就由我率軍衝破亂軍營地,為你開路,你率本部五千人馬直趨敖倉,無論如何不能讓上官盛毀糧。如果上官盛布下陷阱」韓孺子必須考慮到這種可能,「望你能多堅持一會,明天一早,我會率領洛陽守軍,可能還有崔宏的大軍,前去敖倉支援。」
柴悅大吃一驚,「陛下怎可親身犯險?若有萬一,臣等死不足以贖罪,縱然保住敖倉又有何用?」
連柴悅都變得瞻前顧後,韓孺子有點理解大臣們的謹小慎微了,那些「習慣」有可能意味著他們真將寶座的人當成皇帝看待了。
「等亂軍營地升起炊煙時起進攻,此戰必勝。」韓孺子信心十足,雖然還不清楚上官盛身邊的高人究竟是誰,但他相信,這位「高人」與望氣者一樣,更擅長故弄玄虛,卻不懂得如何打仗。(未完待續。)8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