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刻舟求劍!

  就是門閥利益瓜分、壟斷天下,讓朕乾瞪眼,什麼都不能改唄?

  皇帝面色一沉,無明業火,再也按捺不住,正要全面發作。

  他實在等不了,大唐更是等不了。

  此時,杜預的聲音卻清晰傳來!

  「···譬之若良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若此論,則無過務矣。夫不敢議法者,眾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時變法者,賢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聖,其法皆不同;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故曰: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范相氣得渾身發抖,怒道:「誰?誰啊?在這裡妖言惑眾?」

  「閉嘴!」

  年輕的皇帝拍案而起,興奮站起,眺望滁州方向:「是杜預!一定是杜預!」

  范相身軀一震,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

  是他,又是他,還是他。

  杜預。

  金鑾殿,炸了鍋。

  保守派老臣面面相覷,嘀咕著:「又是他?」

  「又來?」

  「他不是在鄉試嗎?不是已經派了楊雄,前去料理他嗎?」

  「怎麼楊雄還沒有搞定?還文成鎮國?傳到了京師?」

  「唉,這杜預怎麼陰魂不散?」

  杜預這篇【上胡為不法先王之法】,寫得當真倒峽瀉河、雲屯席捲、年少氣盛、氣吞山河,年輕的皇帝越聽越血脈賁張,大叫道:「好解渴,好解氣,杜預真乃天下奇才也!這奇文共賞。你們聽聽,都好好聽聽。」

  一幫老頑固,氣得要死。

  杜預杜預,又是杜預。

  他們耳朵都要聽得起老繭了。

  杜預這小混蛋,偏偏還能打動文淵閣,說話聲音這麼大,滁州都盛不下他,聲音都傳到了京師長安。

  故治理國家無法則亂,守法而不知變革則悖,悖、亂均不能夠立國。時代變了,時光相移,變法是應該的了。

  「好一個時移世易,變法宜矣!」

  皇帝興奮大叫,拍案而起,興奮地霍霍在大殿之中走來走去:「滿朝公卿,見識竟然還不如一個秀才?你們慚愧不慚愧?你們一直問朕,為何不法先王之法?杜預替朕回答了你!一個個聽清楚了沒?知道朕為何不法先王之法?」

  剛剛還倚老賣老的三世老臣、老成謀國們,一個個霜打了的茄子,蔫了。

  好氣呀。

  這個混小子。

  竟然給皇帝遞刀子,坑我麼?

  杜預這段話的意思:譬如良醫,病有萬種變化,藥也隨之有萬種變化,病變而藥不變,會把人治死的。

  故大凡行事必須依法而動,變法者應因時代的不同而有變化。不敢議論法令者,是普通百姓;敢於以死守法令者,是在職官吏;能夠因時而變革法令者,是賢明君主。所以天下有七十一位聖人,他們的法令各各不同;不是所為者相異,而是時勢已有不同。

  「你們聽聽!」

  年輕皇帝血脈賁張:「這就是你們說的聖人之言,先王之法,足足七十一聖人、仁王,但沒有兩個聖人、先王,行的法令是一致的,甚至各有各的不同。但這並沒有妨礙天下大治,沒妨礙他們成聖。」

  皇帝慨然道:「這才是讀過大書的人!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

  「也是朕和朝廷,真正需要的人才!」

  范相等保守派老臣,面若死灰,被皇帝罵的狗血淋頭。

  他們有心要反擊,再倚老賣老,卻無奈杜預這篇文章,早已文成鎮國,傳遍天下,有文淵閣做背書,還怎麼辯駁?

  難道,你能說自己的水平,比文淵閣當值大學士還高?

  大唐百姓,也紛紛點頭,交口稱讚。

  「對啊,這個比喻很有趣啊。」

  「良醫看病,哪怕同樣的病症,也要望聞問切、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哪有所有的病都開同一種藥方的道理?」

  「杜案首,言之有理。」

  「連我老婆子都聽得懂,那些朝廷里的大臣卻不懂,不知道是真不懂還是裝不懂。」

  「確實,變法,應該變法了。」

  大唐各個階層,士農工商,都在熱議變法。

  楊雄只怕做夢也想不到,他原本打算以先王之法、聖人之言打壓杜預,卻被杜預反向利用,變成了一場「大唐要不要改革」全民熱議的大討論、大論戰、大辯論,起到了廣泛開啟民智、發動民眾、激起民變的反作用。

  後宮,王太后正在賞花。

  皇后笑道:「也不知道咱家的女狀元,考得如何了?」

  王太后淡淡一笑:「王異那孩子,我看著長大的。跟哀家很像,楊雄是主考,她不會有問題。」

  王太后眉頭一挑,淡淡道:「倒是那上躥下跳的杜預,哀家看,該殺一殺他的威風了。」

  皇后早就聽說了,杜預給武媚娘「三個錦囊」的事,知道自己在皇帝面前吃癟、失寵,感情背地裡是杜預乾的,對杜預恨之入骨,連忙道:「就是。本宮看過他的詩,也不知道這人哪裡好,竟然迷得天下人團團轉。竟然還斬獲小三元,連王倫都死的不明不白,此人真是該死!」

  王太后搖了搖頭,警告道:「此人/大勢已成,不能輕舉妄動。」

  皇后冷哼一聲。若無太后阻止,她真有想法派刺客去弄死杜預。

  太后冷哼道:「放心。哀家已經派楊雄去了。此人雖然在親政一事上,與咱們不一條心。但為人古板,最不喜歡的就是杜預這種人。讓他出手,哀家放心。」

  她剛剛收到線報——前朝皇帝又要推行變法,卻被自己布置的范相為首、各位宰輔、尚書以「先皇遺詔」、「先王之法」為理由阻止,雙方還在對峙,但自己一方大占上風,看起來這次又要平安度過、不了了之。

  「皇上,跟哀家斗,你太嫩了。」

  她正自鳴得意,突然聽到杜預【上胡為不法先王之法】,文成鎮國,清晰入耳,傳到了後花園。

  太后勃然色變。

  皇后大怒:「誰啊?還有沒有一點點規矩?怎麼我們在皇宮裡,還能聽得這杜預的謬論?」

  聽著杜預聲如洪鐘、正氣浩然,說為什麼「先王之法、聖人之言」只能聽,不能邯鄲學步、亦步亦趨,照搬照抄,太后氣得吐血,臉色鐵青,猶如被人挖了祖墳。

  杜預這是要她老命。

  她作為太后,卻要垂簾聽政,而皇帝已然成年,按照道理慣例應該親政。

  太后唯一能把持朝政的理由,就是——抱殘守缺,緊緊依靠朝廷中守舊勢力。

  皇帝你雖然成年,但太年輕,這朝政水太深,哀家怕你把握不住。

  要不,你再等兩年?

  讓哀家再送你一程?

  雖然皇帝親政大勢所趨,太后無法阻止,但過一年算一年。

  萬一,過兩年皇帝鼎湖乘龍、突然駕崩了呢?

  太后是否有要變成「太皇太后」,繼續扶持小皇帝上位,繼續親政呢?

  只要有權力在,就有這種可能。

  誰想到,派楊雄前去對付杜預,卻惹來了杜預這一番【改革檄文】,吹響了改革的衝鋒號?

  這不是要了皇太后親命?

  太后暴跳如雷,咬牙切齒:「楊雄這老不死,怎麼搞的?以文壇泰斗至尊,竟然連一個區區杜預都鎮不住?讓他做這種狂悖之言?文淵閣也是,竟然將杜預文章廣而告之、昭告天下,唯恐天下不亂嗎?」

  她此時哪裡還有母儀天下皇太后的氣度,卻像一個當街罵人、撒潑打滾的潑婦。

  宮人嚇得紛紛色變。

  這麼多年,從來沒見過皇太后如此失態、潑婦罵街。

  她正在失態大罵,卻不知道武媚娘在暗中觀察,偷笑。

  後宮中,武媚娘自然有眼線,緊盯著太后、皇后一舉一動。

  她將太后失態大罵杜預,盡收眼底。

  「呵呵,想不到杜預詩詞文章,威力這麼大?」

  「連太后老太婆,這麼老謀深算之人,也被氣得發飆?」

  「杜預 ,繼續啊,再接再厲,爭取讓老太婆歸西。」

  只聽得杜預聲音平靜,卻不怒自威、條分縷析道:「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整個大唐,人人笑翻了!

  「越國人,大聰明!」

  「如此求劍,智商感人。」

  「哈哈,這便是【刻舟求劍】!」

  「又有一個成語,刻舟求劍,發明出來了。」

  這便是【刻舟求劍】成語的來歷。

  而杜預的聲音更遠播、超過了大唐,傳入了越國。

  越國躺倒,人人懵逼。

  「我越國,吃/你杜預家大米了?」

  「可惡的杜預,竟然敢編排我越國?」

  「我越國不就是追殺了你一路嗎?至於嗎?」

  「混蛋,以後我越國與【刻舟求劍】,脫離不開了。」

  杜預以越國人刻舟求劍的故事,深入淺出,講清楚了抱殘守缺、食古不化的害處,才氣更加筆掃千軍、韓潮蘇海、風行電掃、雲垂海立、拿雲攫石,形成了無敵的氣運,排山倒海壓過了一切謬論。

  楊雄如遭大錘,連遭重創,瞠目結舌,猶如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