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運只覺神情恍惚,隨後就見自己位於一片迷霧中。
迷霧逐漸消失,就見左側出現一排排的書架,上面擺放著密密麻麻的醫道書籍。
右側則是各式各樣的醫道工具,毫針、藥碾、蠟紙、藥罐等等應有盡有。
而在前方,有一排長長的桌子,桌子後面坐著九個人,但九人全部被薄霧籠罩,看不清面孔。
方運感覺每個人都散發著強大的氣勢,好像自己的命運就由這九人決定一樣。
方運平靜地站在原地,意識到這裡應該是壺中醫會,每一個醫家之人在書寫醫書後,都要接受九位醫道名家的意志垂詢,進行回答,遇到有故意刁難的名家意志,甚至可能會有爭辯。
不等方運問候,左數第一之人開口道:「醫道起源於何處?」
方運一愣,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也另有玄機,因為醫道起源有多種說法,在聖元大陸眾說紛紜。而且聖元大陸的醫家人重醫道,而輕這類知識,所以普通醫家人若是被問到這個問題,回答必然五花八門。
但方運不同,他通讀數千年的醫書,系統學習過後世的醫道,對醫道史的了解絕對不會比醫家大儒少多少。
方運一拱手,道:「虎中藥箭,自…︾,ww↘食清泥。野豬中箭,自薺而食。雉被鷹傷,自地黃葉貼之。鳥獸蟲物猶知解毒,何況人乎?」
隨後,方運就這句話展開論證,指出人族比獸類更有智慧,經過不斷的嘗試後,先發現了最基本的食物,從而發現了能治療疾病的藥物,再由一些醫道天才加以整理總結和創造,最後形成了醫道的雛形。
這個道理也是醫家常見的說法之一。但方運卻說得更有條理,論據更加充分,一些論據甚至是後世發現的。
醫道並非萬能,但利用自然存在之物來治療,卻是誰也無法否定的鐵證。
「妙!」左數第一名家意志稱讚。
隨後,排名第二的名家問:「此書名為《瘟疫論》,瘟疫為何物?文中表述模糊不清,你當如實回答。」
方運一開始聽到「瘟疫為何物」還有點緊張,自己根本就不敢把後世有關瘟疫的理論在書中寫明,因為有些地方自己無法證明。寫的太過不好。畢竟醫道不是詩詞,自己的確沒有行醫的過程,沒有太好的託詞,要等有機會實踐之後,再把真正的知識一一表達出來。
不過仔細一想,方運心態放鬆,因為這裡不是外界,是懸天之壺,是醫道最高力量的體現。這些人只是「意志」,沒有的思想,可以說是「智慧的結晶」,他們既不會泄密。也無法與外界溝通,反而因為是人族先賢,會幫助醫家天才。
醫家之人雖然從醫聖那裡知道瘟疫是極其微小之物,但並不知詳情。而且醫家半聖直指聖道,因為醫道領域不同,對諸如瘟疫方面只書寫寥寥幾句。半聖心知肚明,但其他醫家人卻難以明了,導致許多方面含混不清。
方運自己閱遍聖元大陸和華夏古國的醫書,發現聖元大陸的瘟疫和華夏古國的瘟疫有明顯的區別,因為聖元大陸的瘟疫不是自然形成的瘟疫,而是瘟疫之主等妖族眾聖故意散布,蘊含妖族的力量,與氣血之力有呼應。
不過這些瘟疫並沒有聖位力量,因為妖界的聖道瘟疫會被人界之力自然阻攔。
而妖界瘟疫的力量,完全可以用吳有性原作《瘟疫論》中的戾氣來定義。
方運略一沉吟,張口就是石破天驚之語。
「瘟疫並非一物一性,而是由病原之體與戾氣兩物兩性而成……」
「病原之體」四字一出,周圍的霧氣突然劇烈震盪。
九位名家意志竟然本能地身體前傾,生怕聽不清方運說的,錯過重要的地方。
在《瘟疫論》中,方運不敢寫太多東西,但在壺中醫會中卻可以毫無顧忌,把後世的醫道結合聖元大陸的醫道一一闡述。
等方運說完,九位醫道名家意志許久不動。
過了好一會兒,第二位名家意志才道:「妙!」
方運聽到第二妙,心中極為高興,因為壺中醫會的「妙」乃是最高評價,現在已經得兩妙,意味著自己的醫書威力增加四成!
目前壺中醫會的最高評價便是「八妙」,乃是醫聖張仲景在封聖前的《傷寒雜病論》的評定,因此張仲景被奉為「八妙聖手」。
而華佗、葛洪則、皇甫謐和陶弘景並列為「七妙聖手」。
除此之外,人族醫道眾人中,最高也是「五妙聖手」。
若一本醫書達到五妙之境,那不僅醫書威力陡增一倍,還會獲得強大的額外能力。
吳有性的《瘟疫論》有其局限性,書中也出現過一些錯誤,比如把中風等疾病也列入疫病範疇,方運都一一改正,所以方運感覺新編的半本《瘟疫論》至少能得四妙。
第三位名家意志一揮手,就見方運前面出現整整一百個形形色色的病人,有昏昏欲睡的孩童,有衣不遮體的乞丐,有輕聲呻吟的老人,有臥病在床的大學士,不一而足。
「你書中把瘟疫分為多種,聞所未聞,那便一一辨別。」
方運一愣,這些人許多都是多病纏身,自己的理論稍微不紮實就可能認錯。
更何況,現在事態緊急,若不能儘快完成壺中醫會,自己很可能會死在獵場。
方運快步走上前,調動所有的力量,憑藉強大的才氣和遠超同輩的文膽來觀察病人。
「此人眉落、目損、鼻崩、唇反,乃是癧風,又稱麻風!屬於疫病之列。」
方運並沒有診脈張口就說出,因為此病太過明顯,隨後立刻看向第二人,是一個兩三歲的孩子。
方運只看了一眼,正要說是天花,但卻愣了片刻,伸手給這個孩子把脈,又仔細詢問。
「若以尋常醫道判斷,此病乃是『痘瘡』,又稱天花,脈象相似。但實則與尋常痘瘡有所不同。此病生成的痘瘡呈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渾濁之液,如黃豆大小。此痘瘡不疼、不癢、結痂、不結疤,病因起於腸道,病發於手部、足部、口部和臀部,與普通天花明顯不同。故我命名為『手足口病』,乃是痘瘡分支,不能當成天花。」
九位名家意志頓時大惑不解,低聲議論。
方運也不管名家意志如何,繼續給第三人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