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之後,方運去了一趟聖院東聖閣,又很快回來。
隨後,在晚上八點,東聖閣頒發了一道東聖聖諭。
聖院開啟聖道庇護,所有進士和進士之下的讀書人在一個月內轉換聖道,將獲得聖院的庇護,自身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當這道聖諭下達以後,大量的讀書人立刻改換聖道,政道力量再度暴漲。
進士之上的許多讀書人頗為惋惜,文位越高,轉換聖道的代價越大,不過,輔修卻沒有限制。
放棄原本的輔修聖道,改為主要輔修政道,自身完全不會受到傷害。
於是,短短一天,輔修政道的讀書人成為一個天文數字。
不過,輔修的讀書人對政道力量的增長幅度影響不大,但能讓政道更加穩固。
也就是在這一天,妖界聲明休戰結束,繼續進攻兩界山。
所有人族都從妖界的聲明中發現惱羞成怒。
妖界之所以暫時休戰,是為了給雜家找到藉口鎮封景國,為了讓人族兩敗俱傷,更主要是為了削弱方運。
最終,除了雜家的確損失慘重,無論對方運、對景國還是對人族來說,結果不僅僅是好,甚至可以用豐收來形容!
這一段時期的休戰,讓人族獲得了喘息之機,各方面的準備更加充足,尤其是能讓方運從葬聖谷所得轉化成更多的戰爭力量。
關鍵是,人族的士氣前所未有地高漲,只有第一次兩界山大戰中龍族突然助威的時候可以媲美。
所以,開戰的當天晚上,妖界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人族一直沒有使用龍威戰具。
所以,聖院一直對丁縣外龍火戰具屠滅慶國二十萬大軍和大量讀書人的事件,下達最高級別的禁口令!
和景國的全民歡騰相比,慶君和慶國高官都慌了。
慶君沒有召開大朝會,而是召集高官在皇宮開了一天的會。
雜家的失敗,意味著之前的賠償和協議繼續履行,慶國又要傷筋動骨。
丁縣外的兩隻大軍和大量讀書人的死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比之前的賠償更加大。
兩支用那麼多年和錢財堆積起來的最精銳大軍,徹底消失,錢不重要,甚至花費的時間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兩支大軍這麼多年的經驗和精神的傳承,那些老兵和老將所掌握的一切都無比珍貴!
比兩隻大軍消亡更讓慶君頭疼的是,他以國君的名義暗中臨時徵召了大量的讀書人,若勝則分封爵位,若死亡不論勝負都進行高額賠償。
慶君和慶國眾官哪怕做最壞的打算,也沒想到全軍覆沒這個結果。
慶國現在賠不起!
因為,高額賠償不僅僅是錢財,還包括文寶、聖頁、後代科舉名額等等一系列的東西,若是沒有這種賠償,不可能吸引那麼多讀書人。
現在有聖院禁口令,他們可以緩慢進行賠償,但等禁口令失效,一旦被戰死之人的家屬發現問題,整個慶國都會遭遇巨大的打擊,慶君退位謝罪都是輕的,必然會動搖慶國根基。
慶君和所有慶國高官都無比後悔,拼命想辦法,拼命討論,但根本找不出任何萬全之策,甚至有人想求助景國和方運,把慶君氣得差點翻白眼。
大殿之中,慶君和景國高官討論到深夜。
慶君長長嘆了一口氣,道:「我們難道真的無法為兩軍覆沒善後嗎?」
沒有一個官員回答。
面色慘白、氣若遊絲的慶國左相龐珏也跟著一聲長嘆,所有人都看向他。
他是在場唯一的雜家高官。
因為,慶國其餘雜家高官死的死,昏迷的昏迷,一個能參與慶君會議的人都沒有。
龐珏之所以傷勢沒那麼重,是因為他一直坐鎮慶國,沒有參與雜家對景國的鎮封,而且此人境界極高、涵養極好,也算得上宅心仁厚,哪怕雜家聖道有缺,也沒有絕望。
龐珏道:「陛下,兩軍覆沒,十分重要,但卻非第一要務。現如今,我們最應該做的,便是想辦法阻止方虛聖降下聖道鎮封!」
殿中死一般的寂靜。
慶君面色蠟黃。
實際上許多人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但卻無法承受後果,根本不敢多想,只能裝作不知。
「我們……有宗聖!」慶君艱難地開口。
「怕就怕宗聖為了慶國出手。」
眾人再度沉默,而在不久前的景國金鑾殿上,眾官員也同樣害怕陳聖出手。
一旦宗聖對抗政道,那麼宗聖能快速勝利還好說,若是變成長久消耗對抗或者宗聖落敗,對慶國而言都是滅頂之災。
過了許久,龐珏道:「老夫願意帶領議和團北上,進行更進一步的賠償,避免方虛聖調動聖道鎮封。」
慶君苦著臉問:「方運……真能以一己之力進行政道鎮封?你們之前不是說,他一旦進行法家的聖道鎮封,必然會丟掉性命嗎?」
「陛下,方運是政道之主,是政道的創立者,他若進行聖道鎮封,消耗的僅僅是才氣。說句難聽的,他調動政道鎮封,恐怕比宗聖進行雜家聖道鎮封還容易一些。」
慶君無奈道:「我們能用什麼交換?不要說金銀財寶,就算是文寶神物,都未必能讓方運低頭。方運此人何等強硬,我不用多說。」
龐珏抬起頭,盯著慶君。
所有人也盯著龐珏,直到他緩緩吐出兩個字。
「割地。」
慶君暴跳如雷,猛地一拍龍椅,但僅僅一眨眼後,怒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雙眼之中無盡的悲哀。
數息後,慶君用極為怪異的目光掃視眾臣,然後用極為複雜的語氣慢慢開口。
「君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
眾大臣目瞪口呆,難以想像這是一位國君能說出來的話,換做任何一個脾氣不好的兵家讀書人,很可能上前抽慶君一個耳光。
有幾個大臣氣得差點當場辭官走人,但是,為了慶國,他們只能繼續留在殿中。
龐珏卻毫不客氣冷冷一哼,道:「都這種時候了,陛下少花點心思推卸責任,如何解決政道鎮封,才是緊要之事。至於青史書何事,交由後人言吧。」
許多大臣面無表情地看著慶君。
慶君頓時面紅耳赤,又羞又惱,可又不好發作,只得冷哼一聲,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