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9章 追責制

  散朝之後,方運依舊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回到左相閣。

  左相閣一眾官吏立刻出來迎接,比先前更加熱情。

  方運這些天都沒有到左相閣,雖然也用傳書處理事務,但終有遺漏之處,於是陸續找人詢問了左相閣的事務。

  左相閣的官員基本有兩種,一種是後台強的,來左相閣相當於鍍金。

  只要不牽扯派系之爭,在左相閣任職的經歷都會成為升遷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種,則是像李志霄或徐長庚這種跟左相有牽連的能吏,他們背後沒有大勢力,但又與左相關係不是特別深,需要他們維持左相閣的運轉,避免這個景國最高官僚機構出現問題。

  不出意外,最多三五年,這些人就會被委派到那些清水衙門養老,不過方運的出現,拯救了他們。

  那些後台強的,到頂也不過是太后姻親、世家子弟,跟普通四境大儒比起來就算不得什麼,更不用說方運這個虛聖。所以,他們反而比任何人都小心翼翼,因為一旦得罪方運,他們的下場比普通官員更慘。

  普通官員最多是失去官位,天下哪兒都可去,但他們一旦被方運懲罰,為了避免激怒方運,他們的後台必然會暫時捨棄他們,讓他們損失原本極好的待遇。或許等許多年後風頭過了,那些後台會補償他們,但已經用處不大。

  至於像李志霄或徐長庚這些沒有根底的人,對方運更是死心塌地,因為他們看到了加入方黨的希望。

  無論方黨未來如何,即便像今天的左相黨一樣,他們也只能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更何況,加入方黨的利益太誘人。

  就在前些天,全聖元大陸都流傳一件事,那些參與方運晚宴的象州官員及其他友人,超過三成在近期突破,或者是文位突破,或者是文膽突破,或者是書法畫道等方面突破。

  加入方黨,幾乎成了目前最快捷的通天之路,甚至遠遠好過加入世家。

  能在左相閣任職的,有老實人,有厚道人,但絕不可能有一個蠢材。

  所以,方運了解完這些天的左相閣事務,覺得索然無味,這和在寧安縣與象州的情況完全不同,在那兩地任縣令或總督的時候,不斷有官吏跳出來挑戰自己的權威,而這左相閣的官吏們一個比一個本分。

  方運最終搖搖頭。

  「不是膽子小,就是老油條,罷了。」

  方運笑了笑,心中卻是明白,自己在景國越發穩固。

  但是,僅僅是這樣還不夠。

  過早拋出內閣集中制,必然會讓皇室警醒,但是,這卻是堂正的王道之法。

  身為百官之首,再用所謂的計策陰謀,已經落了下乘,只有用堂堂正正王道之法,才能幹淨利落解決問題,否則,若是用陰謀得逞,難以服人,必然後患無窮。

  提前暴露目的,會得罪人,但也能拉攏志同道合之士甚至中立勢力。

  比如禮部的司正魏栩,在方運落魄的時候沒有攻訐,在方運的獨壓滿朝的時候沒有吹捧,難能可貴,這種人只要稍加拉攏,不要成為皇室的人,就必然有莫大的作用。

  接下來,方運開始與左相閣官吏通力合作,擬定一份詳盡的吏部考評革新草案,遵循以為民謀利為核心。

  方案擬定好後,方運命人抄寫多分,分發給太后、右相閣、輔相閣、文相閣以及以六部為首的京城機構,隨後抄送給所有的內閣參議,請所有受到革新方案的人給出意見和建議,這會列入吏部考評。

  在人族歷史上,各代還從未出現過如此公開公平的方式,這讓所有官員對方運的觀感大大提升。

  因為在官員們的預料中,即便各方已經允許方運革新,但無論方運拿出何等方案,必然會在朝會之上引發唇槍舌戰、腥風血雨,不經過激烈的朝爭,不可能真正實行。

  方運卻避免了這種可能性,以最尊重各方的方式公開徵求意見和建議,收到反饋後,左相閣必然會在各方建議的基礎上做出改變,之後才會拿到朝會之上討論。

  到了那時,除了少數地方可能因引發爭議,大多數內容都已經獲得各方的默認,通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一旦執行起來,效率必然高得可怕。

  甚至可以說,各方的根本利益只要沒被觸動,他們不在乎方運怎麼革新,他們更需要面子和台階,現在,方運給了他們面子,也給了他們台階,只要相互妥協,吏部的革新便不會有任何阻礙。

  畢竟,方運乃是左相,對吏部理當有絕對的控制權。

  一開始方運提出內閣集中制,將權力陸續分散給內閣、內閣參議與內閣行走,許多官員是不信的,因為歷朝歷代就沒有真正出現過這種事。

  但現在,許多官員看到了曙光。

  現在方運是利用草案徵詢各方意見,那麼下一步,便可能由各方投票表決。

  御書房中,太后與景君並作,面前的桌案上放著方運的吏部考評革新試行草案,對面坐著禮部尚書盛博源。

  「盛愛卿,你如何看待這……嗯,就用方運的方式稱呼吧,你如何看待這份草案。」

  盛博源輕嘆一聲,道:「微臣不敢隱瞞,方運之才,萬世不出。臣下反覆閱讀這份草案十數遍,不得不承認方運果然是治世良臣。不說其它,只此追責一制,便如同一隻大手鉗住官員的喉嚨。而且他竟然完全放棄吏部追責之權,交給監察院主導,吏部僅僅負責考評降等、降職、調職與裁定不得升遷的年限。不出意外,監察院將會逐漸倒向方運。」

  「方運加強監察院職權,是否想藉機掌控監察院,獲得監察百官之權,更甚於柳山?」太后問。

  盛博源猶豫片刻,道:「此事,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如您所說,方運在為掌權鋪路。而另一種可能,便是方運純粹只是進行革新,因為,從某方面來看,對官員進行追責,是一件好事。而且,此處革新古已有之,只是將其公開化和制度化,本質上沒有大變。」

  太后冷哼一聲,盛博源沉默不語。

  兩人心知肚明,這追責制度,本身在搶奪君權。

  在沒有這項制度之前,國君若是不高興,只要隨便找個藉口,就能把出錯的官員貶職,甚至可一貶再貶。若是高興,可以隨便找個藉口,讓官員起復,很快官復原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