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中清流居多,常有鐵骨錚錚之人,現如今的掌院御史便是當年反抗柳山的急先鋒,因此由左都御史升遷為掌院御史。
在場的御史,幾乎都曾在朝堂上維護過方運,與柳山抗爭。
他們從來沒想到,方運竟然可能成為下一個柳山。
除了獨立的清流御史,也有多位御史身在各黨,代表各勢力的意志。
其實,那些清流御史直到現在都沒有厭惡方運,因為方運擔任左相半個多月,之前也擔任兩江總督,竟然一直沒有向監察院安插人手。
不像皇室和楊旭文,剛剛掌權,就立刻向監察院安排自己的人擔任御史。其餘御史雖然沒有反彈,但卻不喜他們的「吃相」。
在許多御史眼裡,無論怎樣,方運的吃相至少不難看。
這也是幾位剛正的御史今天沒有在朝堂上抨擊方運的原因之一。
所以,只要方運不強行干涉監察院,不犯大罪,大部分御史永遠不會厭惡方運,至於說方運要攬權,一代虛聖多一些權力並不會毀滅景國,再者說,方運的功勞之大,已經可以彌補他的任何錯誤。
對於方運的政令,御史們反應不一。
堅定支持皇室的新任左都御史的反應最為激烈。
「本官以為,方運攜內閣壓我監察院,違背景國多年的規矩,他身為左相,不應該干涉監察院運行。更何況,他竟然將監察每日一禮列入考評,這就意味著,他雖然沒有直接控制我監察院,但卻利用對吏部的控制,間接控制監察院,幾乎是在威脅我等。此事,不得不防。」
「不錯,監察院是景國的監察院,並非是他方運一人的監察院,既然太后與國君為難,我們監察院應該在聖旨下達之前,展開抗爭!」
一些御史點頭,吏部之所以是各部之首,便是因為其掌握官吏考評和影響官員的任命,而內閣和國君基本是通過考評來決定官員的升遷還是貶謫。
很快,有反對的聲音出現。
「請問諸位同僚,即便方虛聖沒有將監察每日一禮列入考評,吏部就無法根據此事影響我們考評嗎?顯然,他們可以。方虛聖之所以如此說,並非是手段狠辣,而是開誠布公,用堂堂正正的手段告訴我等,要認真看待檢查每日一禮。」
「不錯。更何況,掌院大人也說過,監察官員的言行,本來就是我們的職責。方相併沒有威逼我等,只是讓我等在接下來的時間側重監察官員是否尊重禮教,這有什麼問題嗎?我看,這是方相在加強我監察院的權力。」
「說到監察院職權,諸位有沒有發現一個細節?自從方相擔任左相以來,所有監察院參奏的官員,即便是罪名很輕,都會被禮部考功司重新考評,並成為吏部重點觀察之人。在下打探過,方運在視察考功司的時候,曾經明確說過,要尊重監察院的意見和建議,監察院的參奏,即便不是考評一個官員最重要的因素,也應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這話在下也聽說過,的確屬實。」
「那位柳山動輒唆使他的黨徒禍亂監察院、影響御史參奏,相比之下,方虛聖任左相,對我們監察院的監察獨立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聽你們一說,我仔細想了想,至少目前為止,方相真的沒有做一件越權之事,只負責他分管的事務。至於這次克己復禮,也是提前知會眾官,而且身為眾官之首,身為儒家弟子,他弘揚禮教乃是名正言順,不算越權。」
「此事我倒不清楚,但是知道一件事,方虛聖一沒有奪我監察院之權,二是在下令之前先詢問掌院意向,後聯合內閣經過國君同意才會下達命令,不像那柳賊,經常以左相之身命令我等,殊為可惡。」
眾官紛紛發言,理越辯越明,眾御史都意識到,不管方運如何,至少對監察院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左相人選。若是監察院對抗方運,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很快,掌院御史何鳴祥做出決定,支持內閣決議。
他沒有說支持方運,這也讓反對方運的御史獲得了一絲安慰,不再繼續爭鬥。
第二日,在下午五點眾官放衙之前,皇宮的太監將加蓋玉璽的兩道詔書送入左相閣。
又過了一日,方運代表內閣宣布兩道詔書。
隨後,方運宣布,鑑於景國經歷大戰,需要休養生息,而且面臨即將可能的妖界入侵,為了未來的戰爭做準備,眾官一定要節儉。
所以,今日一禮便根據《禮記*少儀》實行,從今天起,景國官員不得購買和使用過於精緻的食具,平均每套碗碟筷的價值,不得超過五百銀子。同時說明,只有當朝官員遵守此禮,沒有官身的讀書人或富有之人,無須在意。
若是用過於貴重的食具,或者收起儲存,或者上交朝廷,統一售賣,所得歸入國庫。
景國一碟一碗一筷,哪怕是比較精緻的瓷器和木筷,得益於工家技術的發展,價值也不過在兩百文上下,至於陶器更便宜。
百官得知這個每日一禮後,都鬆了口氣,許多官員不僅沒有反對,反而支持。
實際上,一些官員也不想買過於貴重的食具,但是,官場攀比之風太重,同品級的官員買了,若是自己不買,家人同僚必然會提及。現在好了,可以省一大筆銀子。
那些非官員也稱讚方運英明,因為方運只是禁止官員,沒有波及其他人,否則的話,等於打擊了制瓷業,影響工坊和工人的收入,最終的得失難以衡量。
至於把食具上交朝廷,一開始許多官員是抗拒的,但深思熟慮後,眾多官員當夜便讓下人整理好貴重碗碟等食具,準備明日上交朝廷。
這種賺清名的好事,只有蠢材才不去做。
於是,次日負責接收瓷器的吏部衙門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不乏一些反對方運的官員的家屬在上交名貴瓷器。
在論榜之上,方運的第一禮也獲得一致的讚美,限制官員,還不傷百姓,這是真正的德政,是真正的禮教,這樣的官員,必然會讓百姓歸心。
鄭重提示,文中所有一切發生在聖元大陸,與現實無關,請所有讀者不要聯繫任何現實實例,若發現書評區有不當言行,請舉報或通知本書管理員,請他們第一時間聯繫我。
我小心翼翼,一定會掌握分寸,絕不會蠢到作死碰紅線,大家也不要做過多聯想,曲解書中本意。
老火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