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運給了姜河川一個肯定的答覆。
隨後,方運不斷回復眾人的傳書,好在傳書不是非得一筆一畫書寫,可以直接用意念完成,方運一瞬間可以完成數十封傳書。
過了一刻鐘,一封普通傳書飛來,方運不準備細讀,只是看了一眼落款,不得不閱讀傳書。
因為發來傳書的是孔德論,多年的聖墟好友。
當年方運成虛聖后,各家贈送大禮,顏子世家贈送十寒古地一座城市,孟子世家贈送聖血與聖骨大儒文寶筆,而孔子世家贈送了孔聖古地的一處封地。
孔德論在傳書上說,孔家已經知道方運回來,既然大學士的境界已經穩固,找個時間去一趟孔聖古地,接受孔家封地。不過,歷代接收孔家封地都有一個條件,要自己帶兵開拓出一片新的緩衝地帶,所以當時孔家沒有立刻贈送古地,畢竟那時候方運沒有實力在孔聖古地開疆擴土。
因為有一任孔家家主說過,孔聖古地不需要守成者,只需要征服者。
方運想了想,孔聖古地十分兇險,一般只有大儒才會開疆擴土,大學士實力有限,於是傳書給孔德論,說現在自己在戰界已經徹底鞏固致知境的力量,即將邁入誠意境,後面還有正心境,至少要等正心境才能去孔聖古地。
方運給孔德論傳書完,稍作休息,思考誠意境。
誠意境大學士,心念赤誠,真實無妄,要麼沉默不語,一旦開口,必須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要麼什麼都不做,一旦內心有想做的事,且無法說服自己,那麼無論善惡,必須要去做。
一旦違背誠意境的力量,會跌落到致知境。
誠意境是大學士的一道奇特的門檻,許多大學士被這道門檻擋住,反覆進入誠意境又反覆失敗退入致知境。
格物境是探尋萬物規律,致知境是理解萬物規律,而誠意境只是在認識自我,明確自己想要什麼、應該做什麼,看似與前後的境界無關。
但實際上,只有認清自我,才能與萬物相融,達到正心境界。
誠意境只能讓自己不會被自身蒙蔽,而正心境則能讓自己不被任何事物蒙蔽。
人族讀書人常常笑談大學士中出敗類,就是因為許多大學士在誠意境中掙扎,在誠意境中不斷認識自我。
方運歷經書山,心中有所悟,其實讀書也好,科舉也罷,都是在格物,在探究萬物的規律,而書山之中,尤其是最後幾山的經歷,就是在致知,在理解萬物的規律。
一旦離開書山,便需要認清自我,從而更好地認清這個世界。
因為,許多人犯下的許多錯誤,原因往往是沒有認清自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認清自我,永遠是人類最難做到的事情之一。
所以,誠意境會成為許多大學士終其一生也無法跨越的門檻。
誠意境非常奇特。
方運很久前就聽說過,笨大儒田松石在別的境界別的文位會停留很久,但在誠意境界僅僅停留了一天便直入正心。
很多人認為這是故事,後來田松石當眾承認,自己的確是「朝為誠意境,暮成正心境」,此事甚至被史家讀書人記載,作為信史。
許多人問那一天田松石做了什麼,是什麼原因讓他能在一天之內提升一個境界,田松石卻說,那一天與前一天或後一天毫無區別,平時做什麼,那一天也在做什麼,然後毫無徵兆在夜晚晉升正心境。
同樣有趣的還有大學士花君老人,此人才華橫溢,四十七歲晉升大學士,在六個月內,從格物境晉升到致知境,然後晉升到誠意境大學士,這個速度甚至超越了衣知世等眾多天才。
但從第一次晉升誠意境後,花君老人便開始了傳奇的一生,直到文曲星裂前,他已經九十五歲,在這四十八年中,他不斷退回致知境,又不斷晉升誠意境,反反覆覆,從不間斷,也從未進入正心境。
即使是這樣,花君老人也不放棄自己對女色的追求,夜夜無女不歡,妻妾成群,成為人族四大奇葩之一。
在文曲星裂後,花君老人破天荒地晉升正心境,並很快成為巔峰大學士,正在為突破大儒努力,被各地的讀書人熱議。
花君老人與笨大儒,同樣的傳奇,卻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
方運想起自己還沒給田松石傳書,於是找出田松石的傳書,又看了一遍再回復。
田松石的傳書和別人的很不同,只是簡單講述自己的一些經歷,說自己在為去葬聖谷做準備,然後詢問方運這些天如何,在聖道上有沒有心得,相互間可以交流。
回復完田松石,方運從飲江貝中拿出成虛聖時,孟子世家贈送的聖骨大儒文寶筆。
大儒文寶筆一般用大妖王的骨骼煉製,其中以大龍王的龍骨為最,除了極少數人用聖骨來煉製特別的大儒文寶或機關的關鍵部位,大都用來充當半聖文寶的材料。
半聖煉文寶極耗聖骨聖血等眾聖之物,當年張衡為了煉製渾天儀,積攢的聖骨聖血等物可以組裝成十具妖族半聖的軀體,這還沒算上渾天儀的核心,一條大聖手臂。
用聖骨煉製大儒文寶筆,也只有孔聖世家與亞聖世家捨得,而且這種文寶筆只給族內有功的大儒,一旦這位大儒去世後,世家會收回。
普通的大儒文寶筆書寫戰詩,可以形成五成寶光,特別的文寶筆最高可形成一層完整的寶光,而聖骨文寶筆可以直接增加兩層的寶光,同時,聖骨文寶筆封印的戰詩都是二境大儒戰詩。
這支聖骨文寶筆,便封印著著名的大儒防護戰詩《三都賦》。
在戰詩詞興盛之前,有一種文體也能讓讀書人化天地元氣為己用,那便是漢賦,只不過漢賦的篇幅過長,動輒上千甚至過萬字,難以臨戰使用,逐漸被淘汰,但依舊算是戰詩詞的分支。
這種賦體戰詩詞雖然冗長,但由於文字眾多,描述或敘述詳盡,一旦成為戰詩詞,則威能更強,只是消耗的才氣也更多。
這種戰詩不適合在戰場紙上談兵,但若是封入文寶之中,可以瞬間釋放,讓賦體戰詩反而成為許多強大文寶的首選。
這首《三都賦》乃是大儒左思所作的傳世漢賦,描述了魏蜀吳三朝的國都氣象,賦成後,人們競相抄寫,最後形成「洛陽紙貴」的佳話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