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當爹的朱允炆,心情自然是極好的。
這直接體現在了第二日,徐輝祖帶著立了大功的幾名受封將士進入五軍都督府後,朱允炆頒賞的恩旨之中。
徐輝祖作為此次西南戰役的最高指揮官,雖然已經賞無可賞,但朱允炆還是為他加了特進光祿大夫的勛銜。
日後的軍功跟徐輝祖就再無關係了,他的任務就是幫助朱允炆穩定五軍府,等他死後,自然會像他爹那般,追授一個異姓王。
砍了胡季犁腦袋的馬大軍授了定南伯,死守咸子關的劉錚授了忠毅伯。
其實大明的爵位,多是以地名為前綴的。
比如開國的中山王徐達,他是魏國公,有封地。
宋晟是西寧侯,俸祿里有一份領的是關西七衛西寧縣的俸稅,楊文是含山侯,他祖籍是含山縣。
像這種爵位,就是可以傳給後代兒孫,代代承襲,所謂公侯萬代。
而像馬大軍、劉錚這種不掛地名前綴的,叫做流爵,一代而終,後代兒孫是沒法承襲的。
朱允炆連藩國都砍了,自家的宗親都不給機會從這個國家裡代代拿錢,五軍府的武勛,將來,也不可能讓後代兒孫打一落生就享受到國俸。
當然,他們現在也不可能知道朱允炆有削爵的想法。
雖然頒的是流爵,但朱允炆格外加了很多的錢財賞賜,基本上都是千金,也就是一萬兩銀子。
這足夠他們當一輩子小地主,享福的了。
「山地軍要重建,而且規模上要擴大。」
朱允炆親自給新任山地軍副指揮使馬大軍下了軍令,「朕再給你加一個雲南副總兵的職務,給朕好好操練,爭取將雲南的兵也操練出來,讓他們習慣山地作戰。西南馬上還會打仗,到時候,朕要看到成績。」
馬大軍五體投地大禮跪在朱允炆腳下。
「末將必為皇帝陛下效死命。」
沐英、沐春都是大明的名將,但沐晟不是,既然能力不夠,那就應該退位讓賢,早晚,這些跟不上時代的武勛二代,都應該被淘汰。
朱允炆一看周圍那群武勛二代,心裡的開心瞬間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帶著滿腹的心事回宮,就發現三閣都堵在午門的位置。
「怎麼了?」
朱允炆打御輦里下來,臉色難看的狠。他發現自打天熱以來,他看什麼都不順眼,也不知道為什麼。
「朝鮮政變!」
暴昭遞上一個奏本,「國王李芳果其弟李芳遠發動政變,掌控政權,逼迫李芳果禪讓王位,李芳果遣使往遼東送報,希望咱們幫他剷除李芳遠。」
這些屬國一個老實的都沒有!
朱允炆邪火攻心,氣的把奏本撕得粉碎,「去他媽的,老子沒那份閒心。」
皇帝這是怎麼了?
三閣面面相覷,今早上不還是喜氣洋洋的出宮,恩賞奏捷的武將嗎?
「陛下,朝鮮不能亂啊。」
遼東初勘十餘年,抵至興安嶺與韃靼毗鄰,邊貿正開的如火如荼,加上遼東織造局的存在,渤海上往來的船隻數不勝數,那李芳果是個老實人,他在朝鮮,年年恭順的很,誰知道那李芳遠是個什麼玩意,要是個心懷野心之主,遼東就亂了。
「內閣什麼意見。」
深吸兩口氣壓下心火,朱允炆邊走邊問道。
「京營的兵不是跟遼東換了防嗎?」
暴昭字斟句酌的建議道,「讓遼東總兵官平安帶著去朝鮮轉一圈,諭西寧侯宋晟、北平都指揮使盛庸加強對韃靼的防務,保障遼東的安全。」
讓新軍練練手,見見血,倒也算是一件好事。
「通知一下燕王入宮。」
心煩歸心煩,到底是國事為重,雖然朱允炆現在只想去釣魚聽曲,但暴昭說的有道理,朝鮮不能亂。
「正好三位閣老都在,朕這裡有件事跟你們商量下。」
等著朱棣的當口,朱允炆也沒打算閒著,就把心思轉移到了國事上。
「朕打算下半年,給工部加一千萬兩現銀的預算。」
一千萬兩現銀!
三閣臉上齊齊色變。
大明的年稅現銀本就是小頭,在扣除一部分不得不用現銀的軍費、俸祿,根本不可能剩那多的現銀。
朱允炆的意思,就是要動用國庫的積蓄了。
洪武一朝三十一年,倒是在國庫里留了幾千萬兩的家底子,但國家財政,還是儘量以不出現赤字才為最好啊。
動不動就動用存銀,那跟寅吃卯糧有什麼區別?
「陛下打算做什麼用。」
皇帝的家底子也很厚實的好不,前段日子你賣皇產,五千多萬兩啊,你怎麼不說拿出來花?
「總參謀府里的火器局撥三百萬兩,剩下的給龍江船廠,多造些戰船出來。」
洪武三十一年,工部虞衡司軍器局一年的科研金都不到五十萬兩,這點錢夠研究個屁的,現在軍器局被拆分跟兵仗局合併,火器局就是朱允炆的心頭肉,沒有足夠的科研金,哪年那月能看到火槍的改朝換代?
至於龍江船廠督造戰船,那就是為了明年開海禁做的準備。
東南亞的匪寇、東海的倭寇都要剿。
萬萬里廣闊的海洋,八百艘戰船根本不夠。
「一千萬兩,會不會太多了點。」
郁新主管戶部,國家財政的事他心裡門清。
「要不要等年底,國家的收支統計好在擬定?」
朱允炆哪有閒心跟他們閒扯淡,銀子放國庫里又不能下崽,這群文官就這樣,他們心裡就覺得放銀子的箱子朽爛,各省官倉里的糧食放到發霉才是盛世。
不投資,哪有回報?
「朕意以決,此事莫要多言。」
朱允炆一本臉,三閣也就不敢多勸,又不是什麼大事,就讓皇帝由著性子耍一遭吧。
等後邊幾年大不了少開幾條支流、少修幾條路,總能省出這一千萬兩。
三閣還在心裡盤帳,朱棣已經匆匆邁步走了進來。
「參見吾皇聖躬安,陛下急召,可是哪裡軍情有了反覆?」
他是總參謀長,皇帝能找他,八成是邊疆的事。
朱允炆嘆了口氣,「朝鮮又鬧么蛾子了,李芳遠發動政變,逼迫他大哥李芳果禪讓,現在李芳果求到了朕這裡,希望咱大明能發兵過去,幫他剷除李芳遠。
內閣的意見是遼東不能亂,李芳果這個國王老實本分,他在朝鮮,對我大明有好處,想要讓平安帶兵去朝鮮,穩住局勢,遼東一動,牽一髮而動全身,漠南和北京的兵都要動,所以朕想聽聽四叔的意見。」
朱棣就樂了,還當什麼大事呢。
九邊戰事,朱棣心中最是熟稔,當下便胸有成竹的說道。
「陛下無需憂心,朝鮮不比安南,沒有險山密林,以我王師精銳,平朝鮮只在反掌之間,遼東此前換防,五萬新軍哪裡需要全動,讓平安帶兩萬人,再徵召三部女真就足夠平朝鮮了。」
三部女真?
朱允炆頓時愣住了,「遼東現在就有女真了?哪三部?是前金遺留的嗎?」
朱棣便解釋道,「不是,前金遺留的基本都被當年逆元屠殺得差不多了,這三部是前幾年躲難,遷到遼東的,分別是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建州女真,作戰勇猛,悍不畏死。
臣當年跟逆元打仗的時候,徵召過幾次,對我大明忠心耿耿,那建州女真的首領叫猛哥帖木兒,也不怕陛下笑話,他一心想拜臣為義父,還讓臣給他賜漢姓呢。」
朱棣的話朱允炆已經聽不進去了,他腦子裡正剩下四個字。
建州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