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去山東清量三大家田產的事交代了下去之後,朱允炆的注意力就要從這上面轉移出來,因為鄭和回來了!
帶著探索東南亞、帶著朱允炆繪製海圖期許的三寶太監四月下旬迴轉的泉州港,正趕上閩浙兩地士子入京,地方當時一片狼藉混亂,三寶太監回京的行程便耽擱了下來,直到五月才順利入京。
而後者還沒有來得及休息就被朱允炆匆匆召進了宮。
「回來了?」
「回來了。」
乾清宮內,朱允炆看著眼前這個黑黑瘦瘦的大小伙,感慨起來:「只是短短半載歲月,瘦了這麼多,看來這段時間你吃了不少的苦啊。」
鄭和感動的匍匐在地上:「都是奴婢應該做的,倒是讓陛下為之掛懷,奴婢該死。」
「快起來吧,在朕這寢宮裡就不要那麼多規矩客套了。」
看到朱允炆還賜下了茶水和點心,鄭和更是感動的幾度熱淚盈眶,連聲道著不敢。
「朕讓你走這一趟看看海外的世界,繪製海圖,都做了嗎?」
寒暄幾句,朱允炆就把話題引到了正事上,這個時空的東南亞是副什麼樣子,他自己心裡也沒有數。
「奴婢這都備齊了。」
鄭和應了一聲,拿出隨身攜帶的一捲圖紙:「陛下請看。」
說著話,鄭和又喚過一個宦官來搭手,兩人將這份圖紙完全展開,足有近一丈多長。
朱允炆走下御階靠近這份海圖,上面密密麻麻劃出的版塊圖和文字讓他一陣眼花繚亂,便苦笑起來:「還是你來介紹一下吧。」
說著,朱允炆伸手又喚過一個宦官,接替了鄭和手裡的活計,拉著鄭和到海圖前,方便後者可以指點。
「奴婢自建文三年末出海,一路南下,途經呂宋、爪哇、滿剌加、不刺哇、蘇門答臘、汶萊、舊港、棚加、新拖、蓬豐、登牙儂、凌牙斯加、吉蘭丹、佛羅安、日羅亭、潛邁、拔沓、單馬令、加囉希、巴林馮、新拖、監篦、藍無里等國。」
鄭和嘴裡一連串的國名讓朱允炆只覺得一腦袋霧水:「就這巴掌大的地方,那麼多國家?」
「是的。」
鄭和也是苦笑,如果不是他親眼所見,也是說什麼都不信的。
而且他的航程也不像歷史上那般走馬六甲海峽往西到斯里蘭卡和南印度的古里等國,更沒有進入阿拉伯海,他這一次只是走了一趟東南亞,也就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轉了一圈,不然的話也不可能往來只用了七個月的時間。
但,就這麼一圈下來,就轉悠出了二十來個國度,實在是堪稱匪夷所思。
「這些國家有的是土著國,還有不少是咱們大明漢裔建立起來的。」
鄭和挨個國家解釋起來,「奴婢這一次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的繪製海圖和交流,都是因為這些海外漢裔的幫助。」
明初的時候,南海這些漂泊逃難的漢民數量還是極多的,甚至不比當地的土著少,包括使用的文字也自然說的中原話,只能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約翰牛的全球殖民,又將這些國家的文化變成了英文化而以。
「而在這個地方,是咱們漢裔數量最多的一個國家。」
鄭和的手指點在舊港這個名字上:「這舊港又稱巨港,早前是三佛齊國,後被爪哇所滅,置巨港,而這裡最大的勢力便是梁道明、陳祖義兩人所統轄的海盜和當地軍,聽聞奴婢來到,這兩人還書了賀表,備了禮物。」
這倆人的名字,一聽就是地道的同胞。
朱允炆微微頷首:「這些國家的大致情況,底摸的清楚嗎?」
鄭和微微搖了搖頭:「奴婢這次時間上短了些,未曾來得及細細打聽,而且這些小國太多,沒有個歸統,所以難免混亂了些。」
群島地帶,因為地理因素在這裡,交通全靠渡海,在這個時代這些土著小國根本做不到武力統一,自然是分散的如一盤散沙。
連個集權的國家主體都沒有,根本不能指望有大致明確的人口數。
看著眼前這幅海圖,朱允炆陷入沉默之中。
東南亞勢必是要成為大明的後花園,他要效法約翰牛的殖民政策,提前幾百年就開始入侵這些土著,然後將這裡徹底吞下來,就算不能置承宣布政使司,那也起碼要併入大明的帝國體系之中,最後將這些國度全面漢化才行。
「把這份海圖多拓印幾份。」
心裡有了主意之後,朱允炆便交代道。
左右領了命,自會有人抓緊去落實這份差事,朱允炆又招呼鄭和落座。
「都有哪些見聞與朕說一說。」
聽到朱允炆發問,鄭和便組織著語言匯報起來。他似乎天生對於海事有一種親近之感,這一聊開馬上便滔滔不絕,他自己說的眉飛色舞,朱允炆也是聽的連連稱奇。
「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誠我不欺啊。」
朱允炆感慨著:「如果不是你此番下海,恐怕天下人還都以為這方天地之間,只有我大明一個國家和周邊那些蠻夷番邦呢。」
世界是個什麼樣子,朱允炆自然是知道的,但即使他知道他卻不會說。
他的身份是引導,而不是親自下場像個導遊那般,那樣實在是太跌份了。
這就好比朱允炆從來不會主動提出一些奇思妙想來讓底下的工匠來發明創造一般,他堂堂一個皇帝,哪裡有時間整天鑽著心思點科技樹,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勵那些人開放思想,然後他提供財力的支持罷了。
朱允炆一直堅信,華夏民族是一個聰明、勤勞和具有創造力的民族,四大發明足以說明一切,而限制民族思想的儒家牢籠也已經被他逐漸摧毀破壞,完全可以說的上,他朱允炆已經為這方時空的大明百姓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剩下的路,要靠他們自己走。
鄭和附和著,他也確實是開了眼界。
「陛下,南下這些日子,氣候的變化算是奴婢感受最深的轉換,想當年奴婢還在北平跟著燕王戍邊時,三月可還是極冷的,但是此番南下,同樣是三月臣卻悶熱的幾欲焚身。」
「哦?」
朱允炆眉毛一跳:「你不說朕都沒有注意到,緣何北方比南方要涼呢?」
嘴上問著,心裡卻在期待著鄭和能夠發現地理學,但讓朱允炆有些失望,這個問題鄭和好像還沒有整明白。
就好像現在的天底下沒人會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球上面一般。
「氣候不同,生活習慣和飲食風俗都有不一樣的地方。」
從地理學的問題上跳過去,鄭和繼續訴說著他這一路上的見聞,卻讓朱允炆腦子裡陡然一道火花閃過。
「你去的這些地方,有地瓜和紅薯嗎?」
朱允炆依稀記得,似乎在明後期的時候,地瓜、紅薯等物就是自東南亞傳進的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隨後開始在全國逐步普及開來,但遺憾的就是還沒來得及大面積推廣種植,大明就亡了國。
再撐個幾年,大明說不準還能靠著這些高產作物續上不少年的命啊。
「地瓜?紅薯?」
鄭和聽得一頭霧水,朱允炆便給他介紹了這兩種作物的容貌特徵,後者蹙著眉頭苦思了許久還是搖了搖頭。
「回陛下,沒有。」
沒有?
這一下倒是讓朱允炆愣住了,不可能啊。
他記得這些東西明明就是走東南亞傳進的大明,怎麼會沒有呢?
差點忘了,這兩個玩意的原產地是美洲。
朱允炆一拍額頭。
大航海時代還沒有開啟,哥倫布都還沒生出來,也沒有人提出日心說,而沒有日心說,哥倫布就不會為了證實地球是個球體而堅信自己可以通過西行抵達東方的日本和中國,就不會發現美洲新大陸,自然也就不可能把這兩樣東西帶出來。
哥白尼和哥倫布的這份功勞,朕可就要送給鄭和了。
把鄭和培養成一個天文學和地理學家,想想也是很帶感的有沒有?
「朕記得你上次說在清繳海盜的時候,碰到了一群靠著阿拉伯大食人來到咱們這的紅毛夷,下一次再出海的話,去一趟阿拉伯諸部吧。」
朱允炆打算調整一下鄭和的人生軌跡。
「這兩年閩浙水師一直在擴建,朕加你靖海都督銜,出海的船隻、兵勇你可以自行選拔,一應船炮、兵甲所需,朕會給總參說一聲,全力供應支持。」
以宦官之身拜將,他鄭和也算是開了歷史的先河了。
這一下使得鄭和忙激動的匍匐謝恩。
打發了鄭和,朱允炆閉目養神了片刻,開口道:「召薛恪和朱孟炯入宮。」
永城侯薛恪、楚王兒子朱孟炯,這兩個收復台灣、琉球的正副將領接到傳召的時候都還愣了一下。
前者是水師的將領,皇帝召見他除了打仗不會有什麼別的事情。後者眼下只是這南京城裡的一個閒散宗親,召他做什麼?
「朕打算讓你倆帶著水師南下去一趟海外諸國。」
朱允炆的第一句話就讓兩人愣住了。
「此前鄭和南下群島給朕帶了一份海圖回來,朕已經命人去拓印,到時候你們拿一份帶在身上,按照這份海圖去挨個給朕拜訪一下。」
跟東南亞的貿易是一定要進行的,但是在進行之前,朱允炆覺得還是應該先秀一下肌肉。
不打服他們,這貿易的價格怎麼定?
薛恪對此倒是不甚操心,他不會想那麼多,他只知道皇帝讓打誰他就打誰。
做將軍的只考慮如何打勝仗,其他的事情不歸他管。
「你去了之後,不要一上來就打打殺殺,朕是要跟他們搞貿易,不是去玩命的。」
東南亞好歹也有幾十個國家,哪怕他們加一起都沒有大明的體量大,朱允炆也不想整天炮火連天的幹仗。所以看向朱孟炯,面授機宜。
「那些國家裡面有不少都是咱們漢裔成立的,還有不少是咱們漢裔的勢力,這些力量你要先拉攏試探一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家既然都是漢裔,那麼天然的就應該是一家人,是可以團結的力量。
只是這個團結的基礎必須是大明來做主宰。
「朕讓你們兩人來便是一文一武,打仗的事讓薛恪來干,你的職責是分化他們。」
秀完了肌肉該做什麼?
當然是想辦法讓這些土著小國心悅誠服的效忠了。
大明但凡是抱著滅國的態度去,唇亡齒寒之下這些小國就會團結起來一致抵抗,這樣就會使朱允炆的海運大計遭受到阻擊。
所以恫嚇之後就是分化拉攏了。
「要培養親明派,厚賞甘心情願做我大明附庸的土著,同時幫助他們征服和解決掉那些死硬派,得到的利益不妨先讓出去給他們,朕自有辦法在日後都連本帶利的收回來。」
朱孟炯雖然稚嫩,但還是聽的連連點頭,拿著小本本一字一句記了個真切。
被統治階級向統治階級諂媚,從而獲得在被統治階級中成為統治階級的資格,這就是殖民政策的精髓所在。
朱允炆記得他當年看過一篇文章,是一個名叫馬丁-尼穆勒的牧師所寫。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無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無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便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這就是蠶食的力量!
「他們缺少的、需要的,都可以給到他們,但是對於那些企圖保持自主權的國度,要從他們國家的貴族階級中找到想要做國王的野心派,扶持他們作亂並當上國王。」
朱允炆說著,朱孟炯記著。
但是面頰上的汗水卻是逐漸多了起來。
皇帝交代的手段在他看過的幾千年青史之中,根本沒有任何先例。
「至於那些死硬的國度,就要聯絡他們國度的敵人,與其聯合一起將他們毀滅掉,並且承諾,所得到的戰利,分給他們一半。」
當然,這些戰利是要先一步扣除大明本身的開銷之後,才會拿出來分。
皇帝的心是真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