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中秋,內閣上下總算鬆了口氣。
建文二年庚辰科的殿試終於要開始了。
殿試,又稱御前對試,考策文,考題由皇帝親擬或會同內閣六部擬定,時間上一般是在會試結束放榜後召開,即三月下旬與四月上旬期間。
庚辰科殿試本來初定的時間就是四月初,考題也都已經擬好:「古今禮議」。
結果好死不死的趕在這個時候,堂堂禮部尚書鄭沂謀逆案發,這個禮議的考題就成了一個笑話,內閣不得不抓緊重擬,好容易等到反詩案蓋棺定論,朱允炆又要大婚納妃,朝廷上下只好捏著鼻子操辦皇帝的婚事。
朱允炆不拿殿試當回事,那就有的拖了,結果就是作為考學最高層級的殿試,在建文二年生生拖過了中秋節。
這一次內閣學聰明了,他們擬定了一個皇帝無法拒絕的考題:
「議西南諸國是。」
解縉拿著參試的貢生名單走進乾清宮,連著殿試考題一起呈到了朱允炆的御前,直接把朱允炆看懵了。
說實話,當朱允炆看到這個考題之後,直接就樂了出來。這個考題,內閣和六部算是拉下臉皮,號召全天下的士子來拍他這個皇帝的馬屁了。
為什麼說這個考題是在拍朱允炆的馬屁?
因為考題中寫的「國是」而非「國事」。
這可不是錯別字,『是』和『事』為兩個概念。
『事』為事情。『國事』即國家的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已經發生的也可以是尚未發生的,大概意思就是皇帝心裡對處理西南還沒有譜,大傢伙一起來出出主意,該如何處理這件事。
『是』為是非。『國是』即已經定下的國家大事、政策,議論的主要內容是對正在發生和進行的政策評論是非對錯。
宋神宗年間,王安石變法,觸及文人階級利益,宋神宗問大傢伙:「變法之事,天下洶洶,昔楚王問叔敖,叔敖所謂『國之有是,眾之所惡也』,司馬光答:『然。陛下當察其是非,然後守之。今條例司所為,獨安石、韓絳、呂惠卿以為是,天下皆以為非也。陛下豈能獨與三人共為天下耶?』」
這裡面宋神宗嘴裡提到的叔敖,即孫叔敖,孫叔敖的原話說的是『國之有是,眾非之所惡也』。王安石的變法宋神宗是很支持的,所以他把非字給去掉了,就是在發脾氣,意思就是這件國事,為什麼你們都不喜歡呢?
司馬光直接懟了回去,他的回答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這變法的事,除了王安石、韓絳、呂惠卿三人以為是對的,全天下都覺得是錯的,難道你皇帝加上這三個人就能代表天下了?
西南的事情如何處理,朱允炆已經定下了調子,所以不需要大家來替皇帝出主意了,大家就變成了『共商國是』。
你們的任務就是討論皇帝的做法是對還是錯就行了。
大明不是大宋,皇帝就是天地至尊,所以皇帝的做法他也一定是對的,不接受任何反對意見,既然一定是對的,那所謂的共商就是一個笑話。
做為科舉最高層面的一次考試,為什麼要出這麼一個沒有意義的考題?
這裡面的水深著呢。
皇帝是對的,大家議論的基調就已經定下了,參加殿試的考生,你首先要把自己做題的立場定好,基於皇帝是對的這個情況下來進行二次肯定,
這不就成了純粹的拍馬屁嗎?
但是拍馬屁是分等級的,雖然大家都是在拍馬屁,但是你不能拍的那麼直白肉麻,不能直接在考卷上寫『皇帝老子萬歲』、『皇帝的一切都是對的』之類的話。
你一定要延伸你的思路,引經據典,然後辭藻還要華麗,通過旁徵博引,舉出很多的相關事例來證明皇帝在西南的事情上處理的真好,太棒了,讓全天下的臣民學子都有一種『哦~原來如此』般醍醐灌頂的感覺,然後由衷的喊出『皇帝老子666』。
這樣的話,既顯示出了你的才學,又不會給外界留下唯上諂媚的壞印象。
這個考題不好做,因為這既考驗到了一個考生的智商才學,又考驗到了一個考生的情商臉皮,只有這兩樣全部兼備的人,才能錄進三甲,能把這兩點都發揮到極點的,那點狀元就沒問題了,做官,可不就要具備這兩點基本要素嘛。
所以朱允炆才會在拿到考題之後,由衷的佩服朝堂上的大明官僚。
鄭沂案之後,這算是朝堂官僚階級再向他這個皇帝示好,但除了示好之外,還要兼顧為國家朝廷選材,他們也不容易,能想到這麼一個面面俱到的考題,既拍了皇帝的馬屁,又能考驗出這一批參加殿試的貢生的政治水平。
如果朱允炆是個土著皇帝,那真的是君臣相宜,以後的日子裡,大家互相給面子,將來歷史上一定給建文朝留下一個非常好的名聲。
「既然內閣議定了,那就這麼辦吧。」
朱允炆心情頓時大好,衝著御階下的解縉說道,「九月初一大朝會之後,就在奉天殿設辦吧。」
解縉微微一躬身,「謹遵陛下聖諭,敢問陛下,屆時是陛下親臨還是降恩?」
洪武朝時的殿試一般都是太祖皇帝親臨監考,吏部尚書作陪,但是殿試的時間太長了,兩三個時辰的功夫,皇帝為了維持尊嚴,要端坐在龍椅上像個蠟像,坐累了也不能動,太祖皇帝能吃這個苦,朱允炆憊懶大家都知道,所以解縉才刻意提了這一嘴。
朱允炆哪裡想的到這一點,他活那麼大參加過的考試倒是不少,還從來沒有當過監考官呢,出於獵奇想都沒想就應了下來。
「殿試乃為朝廷選材,事關天下大計,朕當親往,不過殿試著數百人,朕一個人也看不過來,就著卿和楊士奇、吏部尚書毛泰一併監考吧。」
你不嫌累,你去不完事了?再喊上吏部尚書標配啊,為什麼還要拖著我?
解縉心裡那個彆扭。
監考還不如參考,參考起碼還能坐著,監考除了皇帝之外,他們可都得站著,太受罪了。
心裡嘆了口氣,但還是趕緊應了下來。
「遵聖諭,謝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