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加藤清正所鍾愛,池田輝政所追求

  你們以為小平太結束了嗎?

  當然沒有!

  如果只會賣草鞋草蓆怎麼掙大錢,說好的一攬子計劃,就是一攬子計劃。絕對不會偷工減料。

  海邊的咸田沿河的沼澤說長也長,說大也大,但是也就那麼多。肯定會有顧及不到的領民不能享受到發展的紅利,還是不能實現全民富裕。

  畢竟除了一千多戶軍役眾以及奉公眾家庭以外,大部分的民戶實際上按中國的說法就是五等丁產簿的第四等第五等。第一等是武士家庭,第二等是奉公人家庭,第三等是軍役眾家庭,剩下人數超過五萬以上,戶數將近一萬的領民就是送死都排不上號,打仗都懶得帶的最低級戶等。

  大部分的貧戶並不是懶惰或者疾病導致的,而是因為相當沉重的賦稅和頻繁的軍役勞役。即使夜勞作,也就只能掙一個溫飽而已。精耕細作種出來再多的大米,最後也不會落到他們手裡。九成九都要交給領主和大名。

  當然,在當下的時代,能吃飽穿暖的就算是富裕人家了。小平太的目標也就是讓儘量多的貧民能有更多的收入,能過年吃上一頓年糕。

  於是這就又牽扯到漁業了,小平太前次去遠州灘海岸巡迴視察,就是為了檢視地方上那些在近海駕船捕撈海產的漁民一天能捕撈出多少貝類。很顯然,數量非常巨大,不過價錢也不高,市場也就那樣。

  小平太結合當下的況,很獨斷的認為應該實行統購統銷制度,即在江尻港專門派遣與力和同心,命令江尻的所有漁民只能把漁獲送到江尻港來交易出售。在徵收交易稅的同時,全部收購漁民的那些廉價貝類。保證貝類每天能夠得到足夠的數量,以便下一步cāo)作。

  當然小平太不是看上他殼裡那幾錢,他在意的是被隨意丟棄的貝殼。

  貝殼的某些作用此時已經有人發現,但是既不規範也不成規模,而小平太就要做這一份當下的獨門生意。

  貝灰!

  何為貝灰,就是貝殼鍛燒成的細灰。這可是個好東西,在建築材料缺乏的古代,防火的材料可遇而不可求。古代不是經常有點什麼故事裡說某件衣服過火不壞,拿火烷布做的衣服和奇珍異寶一個等級。

  水火無的道理誰會不懂,自然能防火的東西就變成了奇珍異寶啦。尤其是大規模採用木材構建的式建築,一旦遇火,立馬完蛋。如果在建築中能獲得什麼輔助的防火材料,肯定搶手啊。

  那麼講道理,作為抹牆用的灰泥,石灰石燒制的灰泥雖然也具有防火。但是貝殼燒制的貝灰卻奇蹟般地有優良的防火能之外還能防雨淋隔絕潮氣。

  貝灰的製備過程也不甚艱難,先是僱人破殼取,把貝殼收集起來。等貝殼經過簡單的漂洗之後,進入燒窯,控制好窯內的火候。最佳的狀態下,貝殼經過高溫煅燒之後,出窯時還是完整的貝殼原生狀態,這時候用噴壺向上面略略撒一點水。仿佛變戲法一樣,那些貝殼會在水霧中自行解體,變成粉狀。

  然後再將這些帶有粗粒雜質的貝灰粗粉細細過篩,得到精緻可用的貝灰。當然這還是不能立刻就拿去糊牆使用的,因為貝灰本加水之後也不具備足夠的黏著度,無法變成灰泥糊上牆。

  所以時人還在摸索它的使用方法,後來被加藤清正發現了一個好辦法,於是在修築大阪、伏見、熊本時都採用了這一密法。為了保密,他甚至拋下武士的面子和參與築城的工匠訂立保密協議,保證不泄露。

  當然,很顯然的,別說全世界,就是全本也肯定不止他一個聰明人。拋開聰明人加藤清正,池田輝政很快也在經營中發現了貝灰的好處,於是在轉封播磨改築姬路城時也採用了這一辦法。

  閒話略過,小平太暫時準備把燒制和使用貝灰的這個辦法保密起來,籌建一隻專門的山內氏建築組織團體。

  繼續來說貝灰的使用,貝灰由於本的化學特,在使用時要先煮一大鍋干海藻,然後用粘稠稠濃糊糊的海藻汁攪拌貝灰。這還不夠,在攪拌灰泥的過程中,需要加入麻寸莎,當然要撕成小片的纖維狀。

  然後在糊牆的時候,連糊三道灰泥,真正做到防火、防水、防雨、防雪。從三十多度的高溫到零下二十度的極寒,都不會出現裂痕。

  這樣攪拌出來使用的灰泥,管用一個世紀!

  沒錯!就是一個世紀!

  有這樣的獨門秘技和專業技術,還怕在連年築城普請的本戰國時代沒飯吃嗎?開玩笑!怕是以後要忙的腳不沾地嘍。

  而且貝殼廢物利用了,貝也可以利用起來。用山內自產的鹽和醬醃漬起來,來不及醃漬的就大鍋煮了給江尻城內留守的幾百足輕喝湯。

  而那些貝漬物,往甲信關東這些內陸地區售賣,反正貝灰能掙錢了,這些可以廉價出售,擠占市場。還造福社會,讓一輩子吃不上海鮮的內地百姓吃上海鮮。這就又是一筆錢,蚊子再小也是,能撈一點是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