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京都對峙
「換了一個當主,這事我知道啊,不是還因此大幹了一架,照理說應該沒這麼快恢復元氣啊,怎會這般強勢,他武田氏那麼多代人都沒拿下的丹後國,這一下子就收入囊中了?」
山名佑豐不禁眉頭緊鎖,心想看來是自己這段時間一直專心於征伐因幡,疏忽了東面悄然崛起的強敵。
素來與垣屋續成不睦的另一位「山名四天王」田結莊是義這時候開口插話道:「垣屋大人最近恐怕都在關注尼子家吧,不然怎麼會連武田氏這麼大動作都沒察覺。」
田結莊是義這明顯是話裡有話:
他心裡清楚,垣屋續成、八木豐信、太田垣朝延等其他三位「天王」,在得知因幡的山名誠通投靠了出雲尼子氏後,生怕尼子氏以因幡為跳板發動對但馬的侵攻,進而將戰火燒及自己的領地,早就通過山名誠通與尼子晴久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聯繫」。
雖說他們還不至於直接倒戈尼子氏,但這種做法無疑讓但馬的獨立性和山名氏的權威受到了極大挑戰。因此,田結莊是義與其他三位「天王」的關係也日漸疏遠,特別是山名佑豐決定武力奪取因幡後,他更是站在了山名佑豐一邊,兩派人馬大有劍拔弩張之勢。
當然,田結莊是義也並非死心塌地的所謂「忠臣」,他這麼做多是因為自己的領地臨近山名佑豐的居城此隅山城,領內受山名氏影響較大,且一旦戰火燒到但馬,自己的領地必然成為山名氏和尼子氏交戰之地,為了制衡山名氏內部的親尼子派,他只能站隊山名佑豐。
對于田結莊是義的陰陽怪氣的原因,垣屋續成自然是心知肚明,但他此時也別無選擇,畢竟尼子氏是如今的山陰霸主,為了避免激怒他們,他曾多次向山名佑豐建議,希望宗家能與因幡的山名誠通實現和睦。
但是山名佑豐一心想要統一山名氏,為此甚至與遠在周防的大內義隆取得聯繫,試圖用大內氏牽制尼子氏,為自己的計劃創造條件。垣屋續成老成持重,始終認為這一做法風險太大,因此開始暗中與尼子氏取得聯繫,意圖作為中間人緩和山名宗家和尼子氏的矛盾。
可這種行為卻被田結莊是義看作是「首鼠兩端」的不恥行徑,並時常因此在公眾場合與他針鋒相對,加之山名佑豐的刻意偏袒,使得垣屋續成在但馬的處境頗為艱難。但畢竟是輔佐了數任家督的譜代重臣,他並沒有因此背離山名佑豐,而是用年邁的身軀強撐著但馬內部脆弱的和平。
「左近,你這話是何意?!」對于田結莊是義的冷嘲熱諷,垣屋續成之子垣屋光成忍不住站起身來針鋒相對道。
眼瞅著兩人就要大打出手,坐在上首的山名佑豐不禁嘆了口氣,大聲勸阻道:「都給我克制下!都什麼時候了,還這般爭鬧,是覺得我山名家還不夠亂麼?!」
「請主公息怒!」眾臣見山名佑豐怒火中燒,趕忙伏身致歉。
「我決定了,」山名佑豐對田結莊是義吩咐道:「左近,你作為本家的使者,去一趟若狹,借著報喜的由頭,探一探他們武田家下一步是何動向,這個節骨眼上千萬不能橫生枝節。」
「哈!臣遵命。」田結莊是義瞥了一眼垣屋光成,冷哼一聲,心中冒出了一個「妙計」。
丹後之所以叫丹後,乃是因位於「丹波之後」。作為丹後三個鄰國中石高最高的一個(近二十九萬石)、也是上洛的西北入口,丹波國歷來是近畿爭霸的重要戰場。
此時的丹波國名義上處在細川晴元的控制下,是他擔任守護的五個令制國之一。
但這也僅限於「名義上」,實際上,丹波一國大部正處在八上城主波多野秀忠的統治之下。經過多年的激戰以及細川晴元的支持,不久前,丹波守護代內藤國貞剛被他趕出了居城八木城,逃到了丹波的邊角料地帶。
此時的波多野秀忠雖無守護代之名,卻已坐擁守護代之實,志得意滿的他,並與三好利長、木澤長政並列細川晴元麾下三大勢力。
得知信重拿下了丹後國,波多野秀忠並沒有感到太多不安,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有細川晴元在背後支持,就憑若狹武田氏現在的實力,還不至於掀起多大的風浪。
況且,丹後國內分裂已久,各股勢力割據林立,信重想要完成整合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做到的,保不准一不小心惹怒了丹波國人,再引發個一揆,怕是要吃不了兜著走。
當然,不擔心並不意味著不關注,波多野秀忠還是派人將此事報告給了「頂頭上司」細川晴元,請他就下一步行動做出指示。
反觀這時候的細川晴元,早就被三好利長和細川高國的餘孽搞得焦頭爛額,無暇他顧。
話說自天文五年(1536年)九月,在三好利長、波多野秀忠、木澤長政的擁護下上洛,正式承襲將軍、管領「二元政治」體制以來,細川晴元已然風光了兩年多時間,這期間他憑藉高超的政治手腕和相對強大的實力,成為近畿名義上的霸主。
但歡樂的時光是短暫的,就在武田、朝倉鏖戰國吉城之時,羽翼初豐的三好利長突然率領兩千五百軍勢強行上洛,向足利義晴、細川晴元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請求,即恢復三好家在攝津國淀川中流以及河內國十七箇所的代官之職,這種無異於逼宮的行徑讓細川晴元顏面掃地。
所謂河內十七箇所,本是幕府將軍的御料所,戰國時代,這裡成了守護們互相爭奪的一塊肥肉。三好元長死後,這裡的代官便由三好政長黨羽出任,三好利長想要討回父親的舊領,自然會觸及三好政長的利益,但此時,三好政長勢頭正盛,細川晴元顯然不會答應三好利長的請求。
三好利長的請求被拒絕以後,便與細川晴元、三好政長形成對峙。足利義晴試圖以將軍的身份介入調停,但收效甚微。而細川晴元則召集了三好政長、波多野秀忠等人的軍勢,在京都與三好利長不斷地發生小規模衝突。此時,細川高國(細川晴元宿敵,已敗亡)的養子細川氏綱也在細川國慶、畠山稙長的擁護下與尼子氏結盟,意圖趁機上洛。
可以說,京都大戰一觸即發,這個節骨眼上,細川晴元哪還有功夫關心丹後的戰事,不過武田氏的做大,卻是讓他萌生了請求信重南下支援的想法。
備註:三好利長,就是日後的三好長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