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新版貨幣的方案放在了陳遠的案頭。
這是改過的一版,六月份第一版就做好了。
當時貨幣面額有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這六種。
然後新版的設計讓陳遠很無語。
按照面值一種大於一種。
到一百元的華夏通寶已經一斤多重了。
而且一百元的直徑超過了三十公分!
跟個銅鏡差不多大了。
「不行!改!」陳遠當機立斷推倒重做。
陳遠的目的是讓貨幣方便使用,不是當飛碟扔著玩。
搞這麼大一個圓盤扔出去能砍死妖兵,他可不想玩什麼乾坤一擲。
中華銀行的實際管事人是千飛。
雲瑤是終身行長,但是她最近忙著修行,沒空管銀行的事情。
所以陳遠任命了千飛做副行長。
千姓在整個華夏國都是小姓氏,現在才不到一萬人。
據說起源於四十年前的金陽部,姓氏起源可能是和數字有關。
千飛是千氏的傑出青年,華夏十七年以非常優異的科舉成績考入了吏部鑄幣司。
在吏部工作成績突出,思想先進且創新能力很強。
所以僅僅四年多時間,就提升到了鑄幣司郎中。
中華銀行建立以後,被吏部推薦為銀行副行長。
陳遠看過第一版錢幣之後否決了設計。
第二版今天也弄好了。
整體來看貨幣還是一個大於一個,百元貨幣已經將近一個巴掌大小了。
這也是現在這個時代最方便的辨認方式。
雖然華夏國識字率很高,但是依舊沒有達到百分之百。
有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是不識字的,他們看貨幣的直觀感受可能就是體型大的面值就大。
陳遠看著新版貨幣琢磨了一會兒說道:
「這樣吧,今年新版貨幣只發行到十元。讓科技協會加快對紙張的升級,儘早研究出合適做錢幣的紙張。」
對於巴掌大的銅錢,陳遠還是不太喜歡,這玩意攜帶多有不便。
於是他想了個折中的法子,先發五元和十元兩種銅錢,這樣實際上就好看多了。
十元的也才七公分直徑。
而且現在的經濟生活剛剛恢復,將貨幣面額提高五倍十倍,已經可以很好的緩解市場經濟的局面了。
貿然從一元直接提升到一百元,通貨膨脹壓力也將突然增大。
不如慢慢投放大面額貨幣,給紙幣研發騰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
「還有五元和十元的這兩種錢可以考慮採用黃銅和白銀製作。」
「這樣即便大小一樣,顏色不同也能分清面值。你在回去研究一下,做個樣幣出來。」
「行了去吧,樣幣讓穆白和烏鵬看看,他們同意了就可以發行了。」
「對了,貨幣發行的數量要控制好。」陳遠囑咐了一句。
「陛下聰慧過人,隨便想出的辦法竟然如此的行之有效!屬下這就去辦。」千飛拍了一記馬屁才躬身退去。
現在市場流通的華夏通寶是紫銅,顏色上較深,黃銅的顏色則是較淺。
但是實際上兩種銅用了一段時間之後,顏色就會趨近。
所以陳遠也就是提個建議,最後估計採用銀幣的可能還要大一些。
當然,這事兒他已經不用了。
圖樣沒有問題,剩下的事兒就交給烏鵬和穆白他倆商量去好了。
千飛一走陳遠就去了科技協會。
紙幣的事兒還得親自和陳俊研究一下。
他瞬移過來,傳令的小兵才剛剛到。
一看陛下親自來了,便主動退到身後站好去了。
「紙張的研發進度並不快,估計短時間內很難滿足紙幣的需要。」陳俊面色為難道。
陳遠很早之前就在科技協會的小本上,寫了紙張的發展方向。
現在的紙張類似於宣紙,韌性和堅固度都太差了。
陳遠大致知道紙張的韌性應該是和添加了某種膠質有關係。
具體的要科技會自己去實驗。
不過這麼多年了,造紙工藝提升的的確不多。
現在最好的紙還是類似於桑皮紙這種微微泛黃的紙張。
紙張纖維透著陽光清晰可見。
沾了水輕輕一吹就是一個窟窿,根本不能用來印製紙幣。
陳遠拿了幾張紙,扯了扯一些就斷,看著紙張纖維琢磨道:
「韌性這點估計還要在添加劑上找。」
「我們試過現在國內的所有添加劑,沒有一種合適的。」陳俊搖搖頭道。
他捻了一下值得碎屑,繼續說道:「最堅固的紙是添加了西部用來和泥的那種樹脂。」
「硬度夠了,但是太脆了,一掰就兩半。」
「後來還試過幾種樹脂,不是太軟就是太硬。」
「即便將各種樹脂混合之後,也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
科技會這些年已經有五千多正式會員。
其中造紙廠的會員就有五十多人。
這些人就是改進紙張的主力軍。
他們經過了多番嘗試,依舊沒有造出陳遠寫在科技會小本本上那種紙。
陳遠當年在小本本上寫的是韌性高、潔淨白皙、有一定的堅固度。
雖然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三個小特點,卻讓研究人員傷透了腦筋。
這麼多年來可以說毫無進展。
「要是不要求紙張的潔白度和堅固度,我覺得應該簡單很多。」陳俊說道。
「哦?有什麼想法說來聽聽。」陳遠來了興趣。
陳俊雖然造紙不在行,但是想法卻很多。
而且他說的也沒錯,如果紙張韌性夠好,即便堅固度稍差,顏色也灰暗點也無所謂。
陳俊想了想說道:「我不太懂造紙,就是去看過幾次他們搞研究,也不知道說的對不對。」
「我是想,如果紙張中的纖維夠長夠多,那麼是不是韌性自然就上來了。」
「我看造紙的時候,是把植物纖維儘量打碎去掉,所以紙張才有一定的透明度,這樣做卻犧牲了紙張的韌性。」
「如果可以保留多一些纖維,是不是紙張就可以很柔軟很堅韌了,就像布匹或者絲綢一樣。」
「我這也是剛剛才想到的,還沒驗證過。」
陳俊闡述了他的想法,陳遠卻陷入了沉思。
「好像有點道理啊!走,去造紙作坊!」半晌後,陳遠緩緩開口道。
陳遠帶著陳俊到了造紙廠,這邊還在熱火朝天的開工。
後院通向實驗工棚,這邊專門負責紙張的改良。
「陛下!會長!」工匠們看到陳遠和陳俊過來,立刻上來見禮。
以前造紙廠是老姐在管理,後來老姐被調到紡織廠以後,造紙廠的工作就交給了樊磊。
樊磊是樊明的侄子,樊宇的堂弟。
與樊宇同歲小几個月,他的匠做熱情很高,經常會鑽研某種工具成日成夜的不睡覺。
單說這個鑽研的勁頭,一般的匠人都沒法和他比。
他現在是造紙廠廠長,科技協會正式會員。
接手造紙廠以後,一直在研究陳遠提到過的那種紙。
在華夏國人的眼中,特別是科技協會的眼中,陳遠寫在小本本上的東西就是一定存在的。
還沒造出來就說明自己水平不行,這是個共性認知。
所以樊磊這幾年一直在為紙張改進努力。
可惜,這麼多年了還是沒什麼頭緒。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沒有成果。
現在陳天部的紙張已經比原來好多了。
雜質少了,柔韌度也有提升。
而且產量也高了很多。
這都是研發部門的功勞。
特別是樊磊帶頭開發出的新式造紙術,讓紙張生產效率提升了將近一倍。
極大的緩解了華夏國的用紙壓力。
「保留纖維?」樊磊和工匠們都愣了。
以前他們都想著如何將纖維去除或者打的更碎。
現在竟然要保留纖維,這種逆向思維讓匠人們暫時沒反應過來。
陳俊又解釋了一遍他的想法。
樊磊便陷入了沉思,他在腦子裡琢磨這事兒的可行性。
「如果單是要求韌性,這麼做應該沒問題。但是紙張潔淨度上可能會差很多,而且可能不會透明。」樊磊想了足足十分鐘才說道。
現在的紙張也講究透明度,不是說完全透光。
但是有一定的通透性,能看出紙張內纖維的多少。
纖維殘渣越少,紙張就越高級。
「不要透明度,可做的厚一些,比如……」
陳遠左右看看,拿了一張摞在一邊的紙張。
他將紙張折了一下看了看,不太滿意。
再折一下,這個厚度不錯。
「這個厚度正好!」陳遠將折了兩次的紙壓緊,就得到了他想要的紙幣厚度。
「這麼厚?」樊磊一愣,他從來沒造過這麼厚的紙。
「對!就這麼厚,用來造紙幣,就是為了結實耐用。」陳遠確定的說道。
「那直接把多張紙壓合在一起不行嗎?」旁邊一位工匠師傅插話道。
他也是科技會會員,在討論科技革新的時候,所有匠人都有發言權。
「這個……」陳遠琢磨起了可行性。
「不行,現在的紙張基本毫無韌性,迭到這個厚度也不結實。」樊磊搖搖頭說道。
一邊說還一邊拿了幾張紙迭在一起,然後折了兩下,輕輕一扯。
「嘶啦~」八層紙的厚度都被輕輕扯開了。
大家都看出來了,這個厚度是剛才陳遠折的那種期望紙幣厚度的兩倍多。
這樣都不結實,壓實了也解釋不了多少。
「如果這個厚度,將植物纖維保留的話,效果會不會好一些。」陳遠晃了晃手中的折迭紙張。
「這個理論上可能會好一些,不過要實驗一下。」
「另外紙張厚度大了,用久了紙漿可能會脫落。」
樊磊將紙拿在手裡搓了搓,直掉渣子碎屑。
大家看的明白,這種薄紙都掉渣了,如果做的厚了不是更掉渣?
「如果加入樹脂呢?」陳俊突然眼前一亮道:
「之前你們做的一種紙因為加入了樹脂,堅固性提升了很多,但是韌性不足。」
「如果紙張厚度提升,纖維增多,那在用樹脂會不會保持紙張的韌性,也能粘合紙屑?」
陳俊說完了建議,工匠們也都面露喜色,估計是覺得這個辦法差不多可行。
樊磊撓撓頭道:「理論上可行,不過這個配比還得再多嘗試一下。」
「而且竹子的纖維可能不太合適保留,因為即便泡過水的竹子纖維也太過強韌。」
另一名工匠說道:「試試木纖維行不行。」
「秸稈纖維也可以試一下。」又一人補充道。
「還有蠶絲!」陳遠想到一個韌性強的纖維。
「蠶絲?這東西成本太高了吧。」樊磊猶豫道。
「試一下看看能不能成,再說找替代品肯定比研究新產品簡單。」陳遠建議道。
大夥討論了一番,最終敲定了改良紙張的厚度,還有試驗纖維的種類。
造紙廠紙漿有的是,每個階段的材料都有很多。
試驗可以立刻開始。
先找了各種敲定試驗品的材料,將纖維提取後直接加入紙漿壓緊晾曬。
還有樹脂的添加。
直接分了五種計量同時開始試驗。
華夏國已經不是當年的陳天部了,搞個試驗都摳摳搜搜的。
現在要搞實驗就直接全面鋪開,有幾種情況搞幾種情況。
光是占用場地就一大片。
為了減少環境污染,造紙廠被挪到了神都南邊的一片靠海的空地。
這裡地方大得很,旁邊的空地都被陳遠劃給了造紙廠實驗用地。
即便材料齊全,結果也沒那麼快出來。
第一批實驗數據是十月底才出來。
陳遠得了消息,立刻帶著陳卓又來了造紙廠。
「陛下,方向找到了!」陳遠二人一來,樊磊就開心的說道。
「方向?」
陳遠一愣,不是成品,只是找到了方向。
「是的陛下。目前的實驗成果都不能達到要求,但是總體方向應該沒錯。」
「您看,一號過于堅硬,容易碎。」
「五號柔性行不錯,但是依舊太容易掉渣了。」
「估計還是粘合劑的問題,配比問題還要慢慢試驗。」
「我們這邊的粘合劑種類不少,多試驗幾次應該就能找到更適合的。」
樊磊一一介紹了試驗品,陳遠看過的確達不到造紙幣的標準。
但是也卻是比以前更加結實柔韌了。
「掉渣這個問題可以從纖維上找,就像咱們在牆面刷漆。如果先固定一層網,漆面就更加穩定不容易起皮。」陳遠建議道。
「陛下說的是,今年已經入冬不太適合試驗新品了,明年一開春我們就立刻做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