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雲溪山上(4)

  臨近午時,食肆逐漸熱鬧起來。

  現今普通民眾一日只食兩餐,但城內官紳富戶一日食三餐的並不少見。

  多出的一餐也不專吃飯食,多數是用些點心果脯等主食以外的填填腹。

  食肆後巷的眾人並不指著這餐,畢竟點心什麼的誰不想吃,還能扔到後巷啊。

  沒這麼傻的人。

  姜大這會看女嬰和他互動許久,怕她餓,就拿出陶罐里尚溫的麵湯來餵她。

  女嬰胃口很小,姜大隻餵了幾勺就不再吃了,眯瞪著又睡了。

  麵湯剩下很多,足夠女嬰吃到明日。

  但姜大擔憂,去雲溪山的路上,該怎麼辦?

  其實姜大內心充滿了不確定。

  一是天寒日頭短了,他每日最多趁著日頭走四個時辰,且走得慢,歇歇停停,百餘里恐怕要走上十來天。

  二是,一路上的飯食怎麼解決?

  東臨郡民風淳樸,郡內民眾家有餘糧,能討到飯食,但不是每日都能討到。

  平時餓一日能熬住,行路餓一日還能繼續走嗎?

  且他能熬,小娃娃能熬嗎?

  他只得明日厚顏向老漢討些糧給女嬰備著,實在也沒別的法子。

  至於他,一會夕食多討些吃食吧,夠兩日的就好。

  ......

  酉時,姜大離開後巷往城外走。

  丹雲縣城門並不關閉,天黑後會戒嚴,出入城查驗也會更嚴格些。

  守城的兵卒們都認識姜大,好奇他今日居然晚了一個時辰離開,簡單查驗一番,見只是多了些吃食,利索放他出城了。

  等姜大回到茅屋,已是戌時三刻。

  從城門到茅屋約五里地,姜大就走了這般久。

  他自己是習慣的,也不會多感慨老衰。

  進屋把依然熟睡的女嬰放進乾草堆,姜大生了火取暖照明,準備開始收拾路上要用的東西。

  今日從食肆得的吃食不多,拿到手就吃了。現有的幾塊蒸餅,是巷裡好心婦人們給的,許是看他帶著孩子,婦人們比往常給得多。

  要不是姜大跟老乞丐說他以後都不來了,少不得要被小乞丐們搶走些。

  往常他是不介意的,這回不能讓。

  衣物只他身上這些,他準備多帶些乾草,白天背身上,晚上露宿也能鋪蓋。

  他囤的乾草多,能編兩床,一床鋪一床蓋。

  趁著女嬰沒醒,先編了小背簍試手,還好,手不生。

  編完一個,姜大起身熱了麵湯,晾了晾叫醒女嬰餵食。

  哄睡女嬰,開始編草蓆,他編得粗,所以速度不慢。

  編完一床,快三更天了,人有些疲累,想著明日還要進城,才停手休息。

  第二日,姜大起晚了,比平日晚一個時辰出門,到早集時正是朝食的當口。

  老夫婦正忙著,姜大便沒往前,等他們把食客的麵湯都盛上,才走了過去。

  老夫婦今日到時辰沒見到人,真怕他直接就去雲溪山了。

  這會看到他來很是鬆了口氣,好歹把他們準備的東西帶上啊。

  老漢一把拉過姜大,從攤子底拿出一個大背簍。

  老婦利索取出最上面的嬰兒襁褓給女嬰裹上,雖然舊了點,但能保暖。

  「家裡孩子都大了,用不上了,剛好給這小娃娃,多好的事。看,她還笑了,這是知道暖和,高興著呢!」老婦抱著孩子顯擺給老漢看。

  「真是好孩子。」老漢贊道。

  其實沒笑,早上女嬰吃完出得門,這會睡著呢。

  姜大知道他們的用意,內心感激不已。其實他哪裡能拒絕呢。

  老漢一看到姜大露出一副「大恩無以報」的神情,忙打斷他,介紹起背簍里的其他東西。

  「這罐麵粉炒過了,多兌些熱水活稀些就能給孩子吃。這幾個竹筒可以裝水,方便路上喝。油紙里包著幾張蒸餅,你留著吃。就這些了,可別嫌少啊。」

  姜大看他自己甚至都沒有厚顏討要,夫婦倆就給孩子和他都準備好了吃食,心中思緒翻湧,不知道該說什麼,最後只是說,「不少,哪裡少。等這孩子大了,讓她回來看看你們。」

  「哎,哎,等她回來。」夫婦倆齊聲應好。

  他們雙方默契地沒有提姜大回不回來。

  攤上食客走了,挪出了位置,老漢給姜大盛了麵湯,鍋里剩下的麵條都舀了出來,堆得陶碗冒尖,又拿出一個小陶罐,裝滿麵湯。

  姜大沒有說什麼,默默吃完了,湯也喝得精光。

  吃完,幫著老漢收拾攤位。

  攤位收拾起來很快,收拾完,夫婦倆就要回了。

  姜大接過孩子,看看兩人,緩緩道,「珍重。」

  老夫婦,「珍重。」

  道完珍重,雙方就分開了。

  姜大帶著孩子回了茅屋,繼續編草蓆。

  編完還有剩的乾草,他就搓軟,打算塞進衣服里,這樣防寒應該不成問題。

  他把草蓆捲起來,試了試,剛好能裝進大背簍。

  也是這時,他才發現,背簍最底下還有個小布袋,裡面裝了十文錢。

  十文錢不多,就是因為不多,夫婦倆知道姜大不會特意還回來。

  官道上茶水鋪的蒸餅貴一些,兩文錢一個,十文錢就是五個蒸餅。

  姜大以前常在郡內各縣輾轉,他知道從丹雲縣到雲溪山所在的沁水縣一路能遇到三四個驛站,驛站旁邊都有茶水鋪,在茶水鋪買蒸餅是會送一碗熱水的。

  姜大內心感嘆自己何德何能遇到這樣的友人,又無奈自己沒有能力答謝友人。

  嘆奈何。

  姜大將十文錢放在了包袱里,又在包袱里舖了些搓軟的乾草。

  他倒是不擔心在郡內遇到劫道的,他也不值得被劫。

  包袱多揣些乾草是給孩子保暖,把錢放進包袱是不想第一時間用它。

  東西都收拾好,姜大抱著孩子坐在門前曬太陽。

  這應該是最後一次坐在這間茅屋前曬太陽了,但他不是留戀。

  或者說他留戀的是太陽,但太陽去哪裡都有,沒什麼好留戀的。

  至於這間茅屋,雖然住了十餘年,但他從不把這裡當家,一開始是當個落腳地,後來以為會是身死地,現在不是也沒什麼。

  死在路上也挺好,於他們一家也算是一種團聚。

  姜大想到了他兒子,他和兒子在逃荒路上就地掩埋了四個家人,他兒子則是官府負責安葬的。

  東臨郡郡守仁善,出錢給最初死在東臨的流民都備了一口薄棺,一齊葬在了某山山郊。

  姜大起先常常去看兒子,到了丹雲縣後就沒再去過。

  這次去雲溪山的路上不經過,但姜大並不遺憾。

  他們一家就快要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