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這段時間的媒體,非常熱鬧。
熱點新聞太多了,一個接著一個。
和記黃埔的收購案已經慢慢平息,股市的股價,也已經跌回到五塊左右,有時候甚至更低。
這是因為之前的和記黃埔好歹是抱著匯灃銀行的大腿,雖然股價平穩無上漲,但起碼公司發展的前景也被看好。
而如今,被華資企業收購了,剛開始的確是一個很振奮的消息,這麼大宗的收購案,主角還是華資企業,作為大部分為華人的香江市民們,自然感到無比的驕傲。
可一旦剛開始那種激動的心情一過去,他們很快也逐漸清醒過來。
天元投資公司,和匯灃銀行能比嗎?
自然不能比。
如果不是因為九龍倉和和記黃埔的事情,大家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
所以,除了很會收購股票,天元投資公司似乎沒有其它經商上的戰績。
也就是說,匯灃銀行控股和記黃埔時,起碼能為和記黃埔提供幫助。
而天元投資公司,能提供什麼?
這麼想的股民越來越多。
這就導致了和記黃埔的未來越來越不看好。
這樣的結果,股價自然也就慢慢跌下去了。
而且,張啟正還特意控制相關財經媒體編輯,在財經報紙上大寫文章,唱衰和記黃埔的未來。
結果可想而知,有些股民趁著和記黃埔的股價還沒有大跌,趕緊出售。
對此,天元公司的操盤小組,自然就開始操控著許許多多的離岸公司帳號對和記黃埔進行吸納。
由於不是一個人在收購,市場上的人,也只是認為這是正常的賣出買入罷了。
股票價格哪怕只是穩定在5港幣左右,對天元公司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對此,和記黃埔現任董事長韋理很想改變這種情況,向記者媒體發表了多次講話,鼓勵股民們積極持股。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你一位職業經理人,哪怕現在管著和記黃埔,哪怕和記黃埔向著好的勢頭發展,可誰知道哪天就會下台呢!
與和記黃埔恰恰相反的是,九龍倉的股價始終居高不下,最高甚至突破到60港幣一股,而他的實際市值壓根不值這麼多。
因為,怡和洋行終於下場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式拉開帷幕。
包船王宣布收購天和公司旗下23%股票沒多久,怡和也宣布了一個消息,收購了另外三位股東一共11.8%的股票。
而怡和洋行旗下的置地原本擁有10.4%的股票,此次收購之後,怡和控制著九龍倉22.8%的股票,離包船王的23%也不遠了。
所以,他們的戰場也轉到了股市上去。
這個時候,在和記黃埔收購案中完全沒能參上一腳的李超人,也終於下場了。
李超人和包船王相識多年,自然不可能去得罪包船王將他手中那10%左右的股票賣給怡和,所以便暗中聯繫上了包船王。
這10%的股票,此時尤為重要,如果包船王將他收購過來,將會超過33%的股票,將會在這次的戰役中再次領先。
既然和記黃埔沒機會拿下了,所以李超人盯上了另外一家英資企業——會德豐集團。
會德豐集團如果按照歷史原來的走向,最終會被包船王收為己用。
不過,在這個因為蘇城出現而發生變化的走向,這就不好說了。
張啟正看著越來越亂的九龍倉,心中不禁對蘇城越來越敬佩了。
還好當初沒有選擇九龍倉而是選擇和記黃埔,否則的話,現在和怡和洋行斗的,就成了他們了。
對他們來說,代價太高,根本不值得。
當然,擁有環球航運集團的包船王,哪怕代價再高,也是值得的,因為九龍倉和環球航運集團能夠相輔相成。
而另外一個沒有多少大佬關注的《俠義文學小說報》,此時正在高速崛起著。
經過7天的免費期,《尋秦記》這部武俠新作品,受到了武俠小說迷們的極度關注。
銷量一次又一次地打破著紀錄。
這個年代,《東方日報》原本已經成了香江報刊中的銷冠,平均一天穩定10萬份的銷量,巔峰期,甚至能賣二三十萬份,可以說吊打其它報社。
這個缺乏娛樂的時代,報紙和電視機成了大家獲取新聞的兩種重要來源。
因此,很多人都喜歡每天買上一份報紙來看。
這也是為什麼香江的報社競爭如此激烈的原因。
而經歷過了7天免費期的《俠義文學小說報》,當第8天的時候,俠義文學傳媒有限公司並不敢直接印刷十萬份,而是只印刷了5萬份。
結果,結果令人驚訝,哪怕收費了的《俠義文學小說報》,甚至還沒到中午,各銷售點便被瘋狂的讀者們買完了。
第9天,8萬份,依然被賣完。
第10天,直接印刷10萬份,還是被賣完。
第11天,12萬份,售罄。
……
直到《俠義文學小說報》被印刷到20萬份左右的時候,銷量才穩定了下來。
就連金大俠、古大俠發書時,報紙都沒有這麼恐怖過,能賣幾萬份一天就不錯了。
真正原因,便是《尋秦記》那恐怖的爆更力度。
日更萬字,在這個時代,哪位作者可以做得到?根本沒人!
像古大俠,基本上寫一段時間,再交稿,然後又寫一段時間,又再交稿,報社想維持每日更新,只能節約點更新了,一次更新個一兩千字。
那點更新量,讀者還沒看得爽了,就沒了,一點都不過癮。
這就導致許多讀者情願等實體書出來再看。
而《尋秦記》就不一樣了,天天萬字更新,哪個能打?
所以,《俠義文學小說報》的銷量,那是節節攀升,最高銷量甚至能夠達到23萬份。
如果能夠長期將銷量穩定下來,《俠義文學小說報》成為公認的香江第一報紙,遲早的事。
而隨著報紙銷量的節節攀升,GG商也是一個個找上門來。
為此,俠義文學傳媒有限公司和蘇氏集團高層開戶討論之後,決定暫時每天只接一個GG,而且這個GG還需要競價。
競價每天都異常的激烈,經常會一天就能收10萬港幣以上的GG費。
短短半個月時間,俠義文學傳媒有限公司狂賺100多萬港幣GG費。
看著銷量日漸穩定的《俠義文學小說報》,俠義文學傳媒有限公司決定開始擴張。
文學報已經初見成效,接下來,公司將新設新聞報刊、體育報刊、賽馬報、娛樂報等多份報紙,雜誌也重新搞起來。
有著《俠義文學小說報》的收入支撐,即使集團不再進行金錢上的幫忙,俠義文學傳媒有限公司也能夠將其它報紙打造起來。
「俠義」這個招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