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漢家模樣
行走在積雪路上,寒風呼嘯割面,這滋味並不好受,這種苦寒之地的極至嚴寒,並非一般人可以忍受,至少在這裡就任不過半年的李正就很難適應。
只是身為玄夏委派過來的駐節大使,李正不得不忍耐這裡的一切,好在他也是出身遼東,對這種惡劣氣候不至於完全無法忍受。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朝廷才會委派他在高句麗就任。
一路以來隨著黃巾的腳步,李正作為其中的一份子也建下許多功業,直到身為特派使輔佐呂蒙在淮南成功開展了敵後工作之後,他也迎來了更大的前途。
若是能在高句麗成功完成自己駐節大使的使命,那歸國之後他便可以躋身玄夏的政事中心,成為玄夏的中樞重臣。
至於他的使命究竟是什麼,這卻不是可以宣之於口的事情了。
代表玄夏朝廷駐節維持與高句麗的穩定關係,這只是表面上的職責而已,而真正的職責關乎什麼,這從他情報工作的出身或許能看出一二。
進入高句麗並不怎麼高大宏偉的王宮,沿途遇到的高句麗官員都會態度恭敬的對李正進行問候。
上國官員那是小國國王都不能怠慢的存在,更不要說小國的官員了,大家都是官員,但是身份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語了,這一點,即便是以前的大漢也是一樣的。
甚至於雖然如今李正的正職是玄夏駐節大使,但高句麗人私下依然是以漢使稱呼。
大漢數百年,這個「漢」字蘊含的意義已經不是單純的國號了,而是屬於華夏族群的符號,所以稱呼漢使倒也不算是問題,事實上李正也確實默認了這一稱呼。
一路行走深入宮廷,若不是這王宮太過狹小了些,李正甚至有種身處中原的錯覺。
眼前所見,不論宮女內侍,身上所穿衣服無不是漢服形制,就連高句麗的官服,也與漢人官服大同小異。
已經就任半年之久的李正當然知道是什麼情況,這並非是玄夏以宗主國地位強行逼迫小國同華夏衣冠,而是高句麗出於仰慕中原的心情自行效仿而來。
自衛宮繼任高句麗王之後,便專門委託玄夏朝廷為其選擇廠商定做宮中制服,衣服樣式均是高句麗自行要求,而他們的官員對此也都欣然接受。
玄夏製作的衣服質地上佳,漢服形制對比周邊更是美觀,再加上對強大文明的仰慕,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這時候的高句麗,甚至都沒有產生什麼族群意識,面對如今強勢的玄夏根本就沒有抵抗能力。
在沒有什麼明確的族群服飾的情況下,如今的高句麗貴族多以著漢服、說漢話為榮,出門若是不穿一身漢服衣冠都羞於見人。
至於底層百姓,那在高句麗都不算是人,身上裹著獸皮就算衣服了,也就是借著玄夏的工業產品輸入,才能幸運的撿幾件棉服毛衣穿穿。
李正心裡很清楚這種現狀對玄夏是有利的,所以他很樂於見到這種局面。
他更相信,這種風氣會在以後越發興盛,乃至從上往下傳導到民間,讓普遍百姓也開始追求仰慕中原,最終在不知不覺完成了漢化。
這種自信源於對玄夏強盛未來的預期,也因為他步入宮殿之中看到的一切。
不要說高句麗的貴族了,就連高句麗的國王,也完全臣服於中原文化之中,這不算高大奢華的宮殿,內部擺放的器物和飾品,無不是來自玄夏。
旁邊滴滴答答的精密機械是來自玄夏的座鐘,上面案桌上擺放的全是玄夏書籍文房,裝點宮殿的器物每一個都是玄夏來的玻璃瓷器,就連現在國王身上穿的常服,也是徹徹底底的漢家衣裳。
整個高句麗上上下下,都已經變成漢人的形狀。
「漢使且看,這留聲機如何稀奇!」
李正才剛剛邁入殿中,立即就聽到高句麗王衛宮的招呼,略微一怔之後,他就看了過去,卻見一臉稀奇興奮的衛宮,正對著一台機械左右觀賞起來。
這叫做留聲機的東西樣式十分奇怪,右邊一個巨大喇叭狀的東西,喇叭大口端向外,而另一端則連接一張鼓膜和細針,細針的下方則擺放著一個光滑的金屬滾筒。
此時衛宮並未操作機器,所以李正也看不出什麼花錢,一時有些發愣:「敢問國主,此為何物?」
「嗯,你不知曉?這可是從你們玄夏來的玩意兒。」衛宮有些意外的看了過去。
李正頓時苦笑一聲:「國主有所不知,玄夏盛行發明研究,工事院和學宮每年不知要弄出多少稀奇之物,多半還都是看著花巧實際無用的東西,外臣如何能知曉許多,這東西我也是第一次見。」
衛宮頓時醒悟,他當然知道李正所說,畢竟他當初也是玄夏學宮的學生。
正如李正所言,學宮經常有許多發明項目,奇奇怪怪的東西多的是,真正有實際意義的發明其實鳳毛麟角,不是專門關注這些的話,確實很難知道又有什麼好發明了,更不要李正這半年來還一直在高句麗任職。
「這麼看來,孤反倒先比你見到這玩意兒了,那可得讓你好好見識一下這玩意兒的玄妙!」
這樣一來,衛宮反而更加來勁了,只見他叫來一個吏員,然後指著留聲機:「你過來再操弄一遍,給漢使瞧瞧是怎麼個事兒。」
雖然心中不明所以,李正還是被勾起了幾分好奇,便也認真看了起來。
只見這吏員得到命令之後,便開始操作。
其實也沒什麼複雜,只是湊近過去一邊把嘴巴放在喇叭口,一邊開始搖動滾筒,只有吏員這個時候忽然大聲叫喊說話起來讓李正嚇了一跳。
他看了一眼衛宮,發現衛宮已經見怪不怪,這才按捺住心中疑惑繼續看了下去。
這吏員口中說的,卻是論語開頭的「子曰學而時習之」,倒沒有念太久,等到滾筒滾到最後,聲音就停了下來,這時候李正才發現滾筒上已經被那細針劃出細密的刻痕。
一切結束之後,李正滿臉疑惑:「這是?」
衛宮呵呵一笑:「漢使莫急,且再看。」
衛宮一個示意,吏員連忙再度操作,而這一次是把滾筒再次復位,然後又搖動起滾筒了,慢慢的,一陣模糊不清的聲音,就從器械中發了出來,赫然就是剛剛這吏員嘴裡念出的一段論語。
李正一下子就瞪大了眼睛,他頓時理解了這東西為什麼叫留聲機了!
雖然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全損音質,但已經可以分辨了,這種記錄聲音的功能,實在讓他匪夷所思,連他這個玄夏人都對此覺得驚奇。
衛宮見他神情,頓覺有趣的笑了起來:「漢使覺得此物如何?」
「難以置信,這是怎麼實現的?」李正竟也向一個高句麗人問起了發明原理,這是他來之前怎麼也不會想到的事情。
衛宮卻早早就詢問清楚,這時候還真能回答。
卻見他得意一笑,道:「蓋因聲音源于震動之原理而已,此鼓膜唱針受聲而震動,於金屬箔面上刻錄細微溝槽,便也能記錄聲音震動頻率,再復位使唱針復行劃痕,則能復原聲音。」
李正聞言沉思好一會兒,又仔細端詳留聲機,不多久便恍然大悟:「妙啊,當真是奇思妙想!」
衛宮哈哈大笑起來,在高句麗這個地方,他也只能與李正這個玄夏人找到共同語言了:「妙用不止於此,聽我國貿易官員打聽,此物源於工事院發明,現在還只是初始模樣,以後繼續研究或許還有更多妙用,實在是令孤期待不已。」
李正點了點頭,深以為然道:「此物必有實用,是極好的發明,倒是我消息滯後了。」
衛宮愛不釋手的朝著這留聲機看了一圈又一圈,屏退了吏員,好一會兒之後才收回心神,卻是感嘆一聲:「如此匪夷所思的奇妙之物,也就只有玄夏才能誕生出來了。」
宮殿稍稍安靜了一會兒,李正分明從衛宮的語氣中隱隱聽到幾分羨慕和失落。
他忽然能體會到衛宮此時的一些心境,大約是什麼這東西若是高句麗的該多好啊。
人畢竟都喜歡把好的都留給自己,這是人之常情,衛宮當然也不例外,只是曾經留學的他更加明白,高句麗永遠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東西來。
深諳自然學的他十分清楚,這看似簡單的原理要想發現證明出來實際有多麼不容易,更不要說還要把這種原理進行應用,這更加困難百倍。
察覺到衛宮這細微的情緒變化之後,李正微微一笑:「國主也曾在玄夏生活過,當知我玄夏朝廷宏願在造福天下眾生,所謀福利不僅只為玄夏子民,也是為實現全人類的解放,這類發明雖出於玄夏,但天下人皆可使用,則天下人一同受益,再去區分彼此實無必要。」
衛宮聞言略微一怔,只是笑了笑:「漢使所言甚是道理,若不是玄夏的話,只怕今日我高句麗百姓也穿不上棉服毛衣,用不到鹽糖鐵具了。」
李正神情一肅:「我國國相感悟天道而立自然教,志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今高句麗百姓可以因此受益,正合我教作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