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難道去齊言那裡真的可以學真東西?

  但張強等院人看著那些依舊倨傲的同仁,表情認真而誠懇,再次勸說道:

  「各位,真的建議你們也去聽聽課,相信你們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王院士撇撇嘴,滿不在乎地擺擺手:

  「我手頭的項目正忙得不可開交,哪有時間去陪一個大專老師過家家。」

  趙院士也附和道:「就是,我也忙得很,沒那閒工夫。」

  張強皺了皺眉頭,眼中流露出一絲失望:「這不是過家家,齊言老師的課真的很有價值。」

  秦峰院士也著急地說道:「咱們做科研的,不能這麼固步自封啊。」

  然而,那些倨傲的院士還是不以為意,紛紛說道:

  「別囉嗦了,我們自己知道怎麼做,沒功夫聽你們瞎忽悠。」

  張強等人無奈地對視一眼,嘆了口氣。

  秦天海無奈地搖搖頭:「算了,多說無益。」

  最終,張強等人只能無奈離去。

  張強邊走邊說:「咱們不理會他們,明天準備早起然後去上課,多學一點是一點。」

  秦峰院士點點頭:「對,不能因為他們的偏見而錯過提升自己的機會啊。」

  第二天清晨,陽光還未完全灑滿大地,張強等院士就已經收拾好了,滿懷期待地朝著課堂的方向走去,他們的身影堅定而執著。

  而那些倨傲的院士,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他們的做法選擇了忽視。

  接下來的幾天,張強等人仿佛進入了一種全新的生活節奏。

  每天清晨,天還只是微微亮,張強就匆匆洗漱完畢,簡單地吃上幾口早餐,便招呼著一同前往的院士們出發。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決心,仿佛前方有著無盡的寶藏等待著他們去發掘。

  到達三里屯職業技術學院後,他們迅速投入到緊張的研究學習中。

  課堂上,他們全神貫注地聆聽齊言老師的講解,手中的筆不停地記錄著關鍵的知識點。

  時而皺眉思考,時而恍然大悟地點點頭。

  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們也毫不顧忌面子,積極地向齊言老師請教,與同學們熱烈地討論。

  上完課後,又走進實驗室里。

  張強等人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他們小心翼翼地操作著儀器設備,眼睛緊緊盯著數據的變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差異。

  中午時分,他們只是匆匆扒幾口盒飯,便又繼續投入到研究中。

  一直到夜幕降臨,城市的燈火輝煌,他們才拖著疲憊但滿足的身軀很晚回來。

  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收穫的喜悅,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滿足和充實。

  這種狀況竟然持續了一個多月。

  龍科院裡那些未曾前往的院士們,看著張強等人每天如此,心中的猜疑愈發濃重。

  「難道在那個大專上課真的有用?」一位院士小聲地自言自語道。

  有院士已經開始暗中打探那些去大專上課的院士的情況了。

  李院士偷偷找到和張強關係不錯的孫院士,旁敲側擊地問道:

  「老孫啊,張強他們最近到底在忙啥呢?每天早出晚歸的,真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孫院士神秘地一笑,說道:「老李,你別打聽,去了你就知道了。」

  李院士更加好奇了,心裡像被貓爪子撓著一樣,痒痒的。

  在這一個多月里,張強等人的變化也逐漸顯現出來。

  他們在學術研討會上提出的觀點更加新穎獨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加開闊,讓眾人刮目相看。

  而這一切,更加深了其他院士的好奇和疑惑。

  趙軍就是其中一個質疑他們的人,他是龍科院中一位備受尊崇的院士,他在航天領域造詣頗深,是當之無愧的專家。

  他曾主導過多項重要的航天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

  對於張強等人每天早出晚歸地前往三里屯職業技術學院,趙軍很是不屑。

  「裝模作樣,一群大專學生再天才,沒有試驗場地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他輕蔑地說道,眼神中充滿了質疑。

  然而,就在他對此嗤之以鼻之時,很快其他院士收集的情報出來了。

  「趙院士,您知道嗎?張強他們在那邊參與了一系列前沿的科研項目,而且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一位院士急切地說道。

  「哼,能有什麼實質性進展?不過是些小打小鬧罷了。」趙軍依舊不以為然。

  另一位院士接著說:「據說他們在新型材料的研究上有了重大突破,這種材料可能會極大地提升太空飛行器的性能。」

  趙軍皺了皺眉頭,心中開始有了一絲動搖,但嘴上還是強硬地說:

  「這也不能說明什麼,也許只是運氣好罷了。」

  可隨著越來越多的情報傳來,趙軍的臉色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他開始意識到,或許自己的輕視是錯誤的。

  那些原本他認為只是紙上談兵的大專學生,在齊言老師的指導下,竟然真的做出了讓他都不得不重視的成果。

  比如在國防科技領域,張強他們成功地優化了武器的動力系統,使其性能大幅提升。

  原本在能量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方面一直存在的難題,被他們巧妙地運用一種全新的物理原理加以解決。

  這種原理的發現和應用,不僅提高了武器的射程和精準度,還極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為國防力量的提升帶來了巨大的潛力。

  還有在植物雜交領域,他們找到了一種創新的雜交方法,成功培育出了一種能夠在極端環境下生長的高產農作物。

  這種農作物具有強大的抗病蟲害能力,並且對乾旱、鹽鹼等惡劣條件具有極高的耐受性。

  此前,如何在保證產量的同時提高農作物的環境適應性一直是困擾學界的難題,如今竟然被他們一舉攻克。

  這些情報在龍科院中迅速傳播,讓那些原本持懷疑態度的院士們瞠目結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看法。

  「這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居然能有如此驚人的成果!」

  一位院士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說道,手中拿著的情報資料都在微微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