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

  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

  「下官參見知院。」

  王守規進來之後,恭恭敬敬地向趙駿行禮。

  屋中還是很陰涼,徐徐夏風吹來,讓趙駿覺得心情還算不錯。

  他坐在椅子上,笑著對王守規說道:「免禮,坐吧。」

  「謝知院。」

  王守規就坐到了旁邊椅子上。

  趙駿上下打量了一番道:「王守規,好久沒見了,我都差點沒認出你。」

  王守規亦是笑道:「承蒙知院掛念,上次見面還是在汴梁,我與兄長去知院府邸恭賀喜知院得千金。」

  「那得五年了。」

  趙駿笑道:「看來你混得不錯,現在都已經是幽燕路監軍。」

  「都是官家信任,知院抬愛。」

  王守規恭敬道。

  「你呀,跟你兄長一樣,就會撿些好聽的跟我和官家說。」

  趙駿笑了笑,隨後又問道:「你知道為什麼我第一個把你叫進來嗎?」

  王守規老老實實道:「下官不知。」

  「這一來是因為你兄長的關係,我把你當成自己人,還是很相信伱。」

  趙駿說道:「二來我也知道你本份,現在到了地方上任職,對幽燕現狀我需要向你了解一下。」

  歷史上宋神宗時期大破西夏,攻城略地的副樞密使王韶的父親就叫王守規,但那個王守規與這個王守規並非同一人。

  聽這個王守規的名字就知道,他是王守忠的親弟弟,跟王守忠一樣也是個宦官。

  明道年間,皇宮曾經發生過大火,宦官王守規只是個小黃門,發現大火之後,趕緊衝到趙禎寢宮,砸破鐵鎖,用濕被子把趙禎救出來。

  王守規便立下救駕之功,被趙禎信任賞識,慢慢從小黃門升為內殿頭、宣慶使,還曾經參與治理過汴河水患的問題。

  趙駿知道王家兄弟都屬於那種謹小慎微的人,畢竟在宮裡做太監,如果不謹慎一點,怕是早就死了。

  所以到幽燕之後,第一個就召見王守規,找他了解一下目前幽燕本地的情況。

  王守規小心翼翼道:「知院問話,下官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只是下官今年年初才調任,到任不過兩三月,這地方上還是不太清楚。」

  「嗯,我也知道你作為地方監軍,主要還是監察軍隊,地方上的事情不是你管轄範圍之內,不了解也正常。」

  趙駿點點頭道:「不過崔嶧是安撫使,主管軍事,你與他有直接關係。現在有御史彈劾他貪贓枉法,作為幽燕路軍事主官,他的影響力很大,需要慎重。不可能御史說什麼就是什麼,雖然那御史提供了一些證據,但也得謹慎辨別,所以我先來找你問問,關於崔嶧,你有什麼看法?」

  王守規想了想,認真說道:「回知院的話,老實說,下官到幽州後,並沒有聽過崔帥司的風評,可能是他隱藏得很好,不過觀察使劉豪曾對下官旁敲側擊。」

  「哦?怎麼個旁敲側擊法?」

  趙駿皺眉。

  「沒有明說,就是酒宴之間,以玩笑戲言的方式,問下官初到幽燕,尚未置辦產業,也沒個僕從伺候,需不需要他幫忙購置點房產,買幾名僕從。」

  王守規說道:「知院也知道,下官是個宦官,用不著這些身外之物,陛下賞賜又厚,自是婉拒了他。」

  「觀察使嗎?」

  趙駿皺眉道:「觀察使為唐時三使之一,今改實為虛,為安撫司置下觀察案,可視為安撫使佐官。這旁敲側擊的方式也是官場常見的送禮試探,一旦接受了的話,後面就是送錢送財寶了。」

  說著他微微點頭道:「先不論這崔嶧如何,那劉豪大抵七八成有問題,不過我能先扣住崔嶧,是因為舉報人有一定確鑿證據,這劉豪只是你說他對你旁敲側擊,都是模稜兩可的話,沒有實質證據,卻是不能直接抓捕.算了,你先回去,拿我的手令,讓軍中大小將領全部待在衙署,沒有我的命令,不許進營,不許調兵。」

  「是。」

  王守規應下,他是監軍,沒有軍權,但趙駿的手令就是禁令。

  現在大宋的軍隊5000人一軍以下將領可以私自調兵,5000人以上必須朝廷派人擔任主將。

  目前名義上來說幽燕路主將就是安撫使崔嶧,只是他不能調動全部兵馬,只有敵人突然打過來,而朝廷又沒有派范仲淹、張亢這種級別的主帥過來時,他才能調動部分兵馬進行防守。

  所以把崔嶧控制之後,那麼整個幽燕路的軍隊就被控制住了,趙駿也就能毫無顧忌地在幽燕路為所欲為。

  隨即趙駿寫下了手令,讓王守規出去召集諸將實施。

  等王守規拿了手令出去之後,趙駿才讓江大郎把唐介叫進來——這次舉報人就是他。

  過了片刻唐介走了進來,向趙駿拱手道:「知院。」

  「嗯。」

  趙駿上下打量了一下這個剛滿40歲的御史,見他目光堅毅,一臉正氣,微微點頭道:「唐御史,坐下吧。」

  「謝知院。」

  唐介就坐在了旁邊椅子上。

  趙駿問道:「你提交上去的那份口供和帳本朝廷已經轉交給我了,你知道現在除了崔嶧以外,還有其餘涉案人員嗎?特別是將領。」

  這是重中之重,如果邊關的將領涉及其中,那麼就意味著軍隊又開始發生腐敗,小規模還好,大規模就難受了。

  雖然目前遼國基本已經沒有能力再南下,可軍隊是國力的基石,趙駿才整頓軍隊沒幾年就又有貪腐大案發生,那不是說明治理出了岔子,導致軍隊迅速腐化嗎?

  唐介回答道:「據下官所知,可能涉及到觀察使劉豪,檀州兵馬鈐轄吳偉,北平府府庫管事陸吉,以及崔嶧的幾名親信手下。」

  「那看來參與的人不算多。」

  趙駿鬆了口氣道:「至少軍隊裡只有檀州的一個兵馬鈐轄有關係。」

  想也是。

  崔嶧是去年年初才調過來,滿打滿算也就幹了一年半,並且幽燕路也並非他一家獨大。

  其餘轉運使、常平使、提刑司、御史司都跟他平級。

  他一不能插手地方政務、刑名、倉儲、監察。

  二隻是名義地位比楊畋、王絲、周沆、唐介四人高,實際上雙方沒有上下級關係,也無法指揮他們。

  若是崔嶧一來就帶動腐化了整個幽燕路的官員,那才叫奇怪。

  趙駿現在只是擔心的是,由於崔嶧是幽燕路的軍事主官,怕他帶壞了很多軍隊將領,讓軍隊迅速墮落腐敗。

  到時候又要大規模清洗軍隊,讓軍隊動盪就引起國家動盪。

  「這只是下官調查到的,可能其中還有未調查到的,說句實話,知院一進幽燕路就抓崔嶧」

  唐介面露猶豫。

  趙駿笑道:「怎麼,覺得我太魯莽,怕打草驚蛇,讓他們驚慌之下銷毀罪證?」

  「嗯。」

  唐介點點頭。

  趙駿卻說道:「這是因為你與我考慮的問題不同,你有沒有想過,若我入幽燕秘密調查,崔嶧等人察覺,狗急跳牆之下聯合軍中他們的一些黨羽密謀叛亂怎麼辦?」

  「這」

  唐介一時啞口無言,這才意識到自己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崔嶧畢竟是軍隊主官,雖然只能掌控幽燕路部分軍隊,但他涉及貪腐,那就很可能是職權內的軍中貪腐,說不好還勾結了一些將領。

  趙駿如果不先發制人,擒賊擒王,把崔嶧抓住,然後立即勒令軍隊安分守己,又剝奪將領軍權的話,一旦有所差池,造成的結果就可能會不堪設想。

  所以唐介想的是對崔嶧動手,會讓他下面那些人驚懼,到時候銷毀罪證,怕是不好抓人。

  可趙駿想的卻是維持穩定。

  先不管會不會打草驚蛇,把人控制住,再把軍隊穩住再說。

  這就是所處的位置不同,考慮的問題也不同。

  「是下官考慮不周。」

  唐介起身拱手承認錯誤道:「還請知院責罰。」

  「這點小事有什麼好責罰的。」

  趙駿笑了笑,隨後說道:「不過這件事畢竟涉及一方大員,安撫使屬於路一級官員,正常情況下你向朝廷上奏,朝廷應該派御史台的官員來調查。現在政制院把問題交給我,但我又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來管這件事,所以後面調查的事情,我就不會參與了,到時候我讓人領頭,你與王絲協助調查即可,我只要結果,明白了嗎?」

  「是。」

  唐介應下。

  「去吧。」

  趙駿揮揮手。

  政制院那邊估計也是看到趙駿剛好在幽州,就懶得再派人過來,讓趙駿處理。

  畢竟趙駿可不是一個人來的,除了隨從衛隊以外,還有楊告、楊察、王安石等得力助手,他們本身就是邢名和御史官員出身,調查這種案子還是小菜一碟。

  等唐介下去之後,趙駿又讓人把楊告和楊察叫來,他們兩個是一級機構侍郎,級別都是正三品,調查正四品的路級官員,資格肯定是足夠。

  安排了任務,這才開始召見楊畋、王絲、周沆、魏瓘等人。

  幾個人略微有些緊張地進入廳內,雖然心中沒鬼,可趙駿的威嚴還是讓他們感覺到害怕。

  這一言堂太誇張了。

  一路安撫使,直接控制關押,以前的宰相哪有這能力?

  「下官參見知院。」

  四個人進來之後,先向趙駿行禮。

  趙駿微微點頭,雙手下壓示意道:「嗯,都坐吧,不用多禮。」

  眾人就坐下。

  隨後趙駿就說道:「此次我第二次巡視天下,是奉官家之令,察民情,找漏缺。你們知道為什麼第一站要直接來幽燕嗎?」

  「額」

  眾人互相對視,楊畋說道:「因幽州新附民心不穩?」

  「不錯。」

  趙駿讚許地點點頭道:「中原失去幽燕已百年之久,民心早就渙散。雖然如今幽燕漢人不一定心向遼人,但對我大宋還是抱有警惕之心。」

  「是啊。」

  楊畋感嘆道:「看上去幽州回歸了,可百姓牴觸我們的有不少。為此朝廷不得不用一些投降的當地世家,以幫助我們維持秩序。」

  趙駿問道:「現在這些世家子弟是怎麼安排的?他們平時又是怎麼幫助朝廷運轉地方官府的職能?」

  魏瓘答道:「回知院,他們多擔任地方縣衙副職,如縣丞、州推、判、團練、防禦等職,協助縣府、州府,幫忙召集百姓,開墾田地、水渠。」

  「效果如何?」

  「不太理想,其中多有陽奉陰違者,表面奉承,暗地裡卻又煽動百姓不與官府協作,若非范相當初抓了很多遼人、女直、蒙兀、渤海俘虜,讓他們充當勞役,恐怕幽燕路的基礎建設進展不會太順利。」

  「意料之中的事情。」

  趙駿微微點頭。

  現在對於幽州的情況,大宋是讓本地世家與大宋官府進行共治。

  其中地方主要官職由大宋朝廷派遣,比如路、州、縣的主官,然後到州縣一級的佐官或者中下層官吏讓本地世家成員擔任。

  比如當初率先投降反正的劉家,也就是劉六符家族就有不錯的待遇。

  劉家六兄弟,除了早逝的劉一德以外,投奔大宋的劉三嘏和在遼國擔任過宰相的劉六符都被調為大宋內地官員,其餘劉二玄、劉四端、劉五常則在當地任職。

  並且他們的子嗣也都恩補為中下級小官吏。

  雖然從當初遼國的宰相家族,到大宋之後又變成了普通世家,目前也只有劉六符和劉三嘏擔任中上級官員,但能在改天換日之後,繼續延續家族政治,已經算是不錯了。

  何況大宋派來的官員也沒辦法直接插手地方治理,需要與他們一起共治才能讓政令實施。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這些世家屬於品級低,但權力大的類型。

  那麼要如何才能保住手中的權力呢?

  兩個辦法。

  一是儘快往大宋中樞爬,爬到更高的位置,以此延續家族的影響力。

  但這顯然不是一時半會能達成的目標。

  作為敵國投降的官員,哪怕他們曾經做過高官,可大宋的高官也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怎麼可能會突然讓你過來擔任?

  要麼是從中級官員干起,要麼就給你一個高官虛職,否則的話,想維繫自己的權力,必然不現實。

  二是利用他們曾經掌握幽燕漢人的權力和影響力,讓大宋朝廷認識到他們的重要性,從而繼續依賴他們治理幽燕。

  如果幽燕漢人個個都聽話,大宋派來的官員能輕鬆使喚他們,那這些世家子弟自然就失去了利用價值,很快就會被政治邊緣化。

  因此為了保住手中的權力,他們勢必會選擇陽奉陰違,表面上與朝廷配合,暗地裡卻使絆子。

  「幽燕的情況比較特殊,還是跟晉朝一樣,士大夫與遼人共治天下,他們這些世家在當地有極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趙駿環顧眾人說道:「幽燕漢人現在也擔心朝廷對他們不利,因此本能還是信任那些世家,但幽燕自古就是漢土,朝廷又怎麼能允許地方上出現兩個聲音呢?」

  「知院不會是想剷除幽燕世家吧。」

  楊畋等四人心中一驚,周沆第一個驚聲說道:「知院萬萬不可啊,這會引起百姓驚恐,可能會出現民變。」

  「這是萬不得已的手段。」

  趙駿搖搖頭道:「用蠻力固然有效,全部殺了,即便有民變,也全部殺了,過個幾十年讓事情過去,慢慢就平息,幽燕自然而然也就融回故土,但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如此。」

  「那」

  眾人不解,王絲問道:「那知院打算如何?」

  趙駿沉吟道:「此事還需要緩圖,不過做起來也沒那麼困難,分而化之即可。」

  說著他笑道:「願意配合的就幫忙配合,不願意的也容易,咱們大宋現在就缺官,他們對朝廷收復燕雲有幫助,那朝廷賜予他們官職也合情合理,全部調離就行。」

  世家能夠通過影響力控制地方,那是他們在當地百年積累的聲望。如果把他們遷徙走,那這種聲望一下子就變成了沒有意義的東西。

  就如同清朝大規模改土歸流,都是把當地土司革除土職,遣送外地安置,讓少數民族失去主心骨。

  現在這個情形也可以適用。

  最開始朝廷需要這些世家是為了安撫地方人心。

  如今兩三年過去,人心慢慢穩定下來,那就用各種藉口把當地世家調走遣送,削弱他們的影響力,改世家歸流官,施政自然也就順利起來。

  「知院英明!」

  「這個主意好啊!」

  「我等施政屢遭地方世家掣肘,若是把他們遣送走,那就好辦多了。」

  眾人一聽,頓時興奮起來。

  這分而治之本來就是漢人傳統的手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匈奴,還有之後唐朝滅東突厥,保留了突利可汗部分。

  因此趙駿一聽他們就明白,甚至以前未嘗沒有想過這問題,只是他們沒有權力這麼做而已。

  現在朝廷總算是打算對本地世家動手,自然讓他們感覺到高興。

  畢竟他們作為地方大員,本質上是封疆大吏,上面雖然有朝廷,可朝廷也不會天天管著他們。

  如今卻要與地方世家共治,心裡肯定會不舒服。

  「嗯,不過我初來幽燕,對當地還是不太了解,你們把地方所有情況,包括世家資料都整理一下,我會先在涿州視察,等我到北平府的時候交過來。」

  「是!」

  眾人齊齊應下,士氣高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