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報捷賞賜,都督李絢

  第993章 報捷賞賜,都督李絢

  「捷報,捷報,通天河捷報,西北道大軍進抵通天河長江之源。」

  長安朱雀大街之上,一名千牛衛懷抱報捷奏章,飛快的在馳道上疾奔,同時高聲吶喊。

  兩側街道上的百姓,酒樓的客商,巡邏的士卒,全都聽到了報捷之聲,頓時一片譁然。

  歡慶之聲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傳遍了整個長安。

  爆竹聲鑼鼓聲頓時響徹四方,一片歡呼。

  自從一個月前,大非川捷報傳來,長安百姓已經慶祝過一回,如今已是第二回。

  長安百姓,一身吉服的走在大街上,個個挺胸昂首,意氣風華。

  城中的他國百姓,個個眼中滿是艷羨之色,神色越發恭謹。

  ……

  含元殿中,李治高坐御榻之上,身體略微前傾,神色興奮。

  後面珠簾輕擺,天后意態輕鬆。

  太子一身蟒袍,神色肅然。

  無數群臣站立其下,恭敬站立。

  從通天河,日夜不息,跑到長安的千牛衛,風塵僕僕的跑入到大殿之中,然後在殿中跪下,沉聲道:「臣左千牛衛校尉李朗,奉命奏捷,西北道前鋒王孝傑部,於儀鳳二年九月初十日,抵達通天河北岸。

  西北道行軍總管,彭城郡公劉審禮,具本奏報,吾皇萬歲萬萬歲!」

  「平身。」李治滿意的點點頭,開口說道:「傳旨,校尉李朗官升兩級,任左千牛衛郎將,王孝傑官升一級,任左衛將軍。」

  「喏!」侍中趙仁本立刻上前一步,拱手應名。

  中書令郝處俊上前,拱手:「西北大捷,普天歡慶,臣恭祝陛下武運昌隆,壽福萬年,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恭祝陛下武運昌隆,壽福萬年,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同時拱手慶賀,神色興奮。

  「眾位愛卿平身。」李治微微抬頭,說道:「傳旨,令南昌王代朕於柏海,通天河祭祀山河神靈。」

  「喏!」宗正卿裴廣孝上前應命。

  「傳旨,三日之後,臣攜太子,前往昭陵獻陵,祭祀先祖,五日之後,朕要在南郊北郊,祭祀天地。」

  「喏!」太常寺卿,光祿嗣卿,少府監,內侍監,諸官同時拱手向前。

  李治滿意的點點頭。

  這一次直接打到了通天河北岸,相比當年貞觀時,李靖打到柏海,又要更遠一步。

  在西北這一戰,開闊疆域之遠,李治總算是徹底的超過了他爹李世民。

  李治深吸一口氣,看著滿殿群臣,沉聲說道:「此番大戰,雖歷經兩年,但諸卿俱知,朝中從當年大非川之敗後,便開始準備,歷經數年,方有今日之功。

  吏部從今日起,統計多年以來有功之臣,正旦大朝會之時,群體賞賜。」

  「臣領旨。」吏部尚書竇玄德上前拱手,肅然領命。

  李治背後的武后,身側的太子,還有一側劉仁軌,郝處俊等人,都忍不住的鬆了口氣。

  大軍獲勝,雖是好事,但也有一件很大的麻煩事要處理。

  那就是諸軍的賞賜之事。

  從參戰不多的中書令李敬玄,到主持大戰的工部尚書劉審禮,還有薛仁貴,李謹行,王孝傑,黑齒常之,李多祚,甚至還包括李絢,上上下下,數萬人都要賞賜,甚至要具體到每一名士卒。

  這其中所需消耗的錢財絕對不是一個小數。

  特別是現在,大唐連續兩年乾旱,還有多年戰事,支撐到現在大戰獲勝,已經是很不容易,哪裡還能指望他們立刻就拿出大筆錢財來賞賜。

  就算是傾盡朝野之力,賞賜官兵,那麼明年,還要不要過了。

  ……

  之前,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兵部,戶部,吏部,商議了又商議,才勉強拿出一個比較妥當的賞賜方案來。

  能夠封官賞爵的,儘量封官賞爵位,至於錢財,這些人需要為朝廷考慮,稍微等等。

  這些人雖然遠不足剩下官兵的十一之數,但這些人賞賜的錢財,卻幾乎和剩下的士卒相等。

  至於那些不夠封官的士兵,這裡面的錢財是少不了的。

  該發的一定要發。

  不過如果某個人願意放棄錢財,朝廷也可以酌情賞官。

  這便是變相的拿錢買官。

  至於那些連官錢都抵不了的,恐怕加在一起,也沒有多少,直接賞賜了便是。

  這些手段,就等於是將現在需要拿出來的錢財,變作了將來的官俸,長期發放。

  不過現在雖然解決了手邊的麻煩,但以後,也還有不小的麻煩要解決。

  從哪裡來的這些官位安置功臣良將,這樣長期積累下來的冗官又該如何解決。

  尚書省給出來方略,新定的潘州,昌州,還有新拿下的瑪多、稱多等縣,都可以安置官吏。

  至於日後冗餘,到時候,朝中派一個鐵面無私的御史出去便是。

  這個人,首先是狄仁傑。

  這麼做,起碼逐漸的解決了問題,但根本,還是要看新納入的諸地該如何治理。

  ……

  李治收回神色,然後看向眾臣說道:「如今前鋒已抵通天河,那麼諸地治理之事,尚書省有什麼建議沒有?」

  「啟奏陛下。」劉仁軌緩步上前,拱手道:「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吏部,兵部諸司商定,有三策。」

  「講!」

  「其一,仿貞觀舊事,立瑪州,達州,渠州,崌州,奉州,岩州,遠州,懿州、嵯州等羈縻州,以松州,昌州為都督府,遙遙管轄。」劉仁軌肅然拱手。

  「不妥。」李治略微思索,擺擺手說道:「松州,昌州太遠,若是有事,鞭長莫及。大非川之敗後,諸州離心便是前例。」

  「是!」劉仁軌再度拱手說道:「以瑪多,稱多為基,立瑪州,為都護府,掌達州,渠州,崌州,奉州等羈縻州,派遣官員任職,加強管理;

  以松州為都督府,潘州直轄,掌岩州,遠州,懿州、嵯州等羈縻州,派遣官員任職,加強管理。」

  這一策略,既是加強了管理,同時也安插了之前的那麼多官員。

  看起來十分妥帖。

  李治點頭,直接問道:「何人為都護?」

  「代州都督薛仁貴。」劉仁軌認真躬身。

  「陛下,臣以為不妥。」郝處俊站了出來,拱手道:「瑪州從通天河北岸至烏海,前後千里,地處高原,雪峰眾多,地廣人稀,物產不豐,糧草轉運困難,甚至就連官兵也難以久待,前線王孝傑諸軍,在高原已有兩年,再來便是輪換之時,到時又需訓練新卒,方能替代,如此軍力又難以保證。」

  郝處俊一句話,李治的臉色立刻陰沉了下來。

  通天河太遠,而大唐能駐守的兵力不多,又要面對吐蕃論欽陵的反撲,糧草輜重又都需從長安調遣,耗費極大。

  關鍵是瑪州,達州,渠州,崌州,奉州,岩州,遠州,懿州、嵯州這些羈縻州,沒有什麼特別的出產,即便是抵擋住吐蕃反撲,長期派兵駐守也同樣耗費極大。

  若是以前咬咬牙也就過去了,但是如今,大唐連年乾旱,對前線支援也到了最後關頭。

  「所以說,是要撤軍是吧?」李治看向郝處俊,臉色陰沉。

  郝處俊拱手說道:「右屯衛,左右驍衛,右領軍衛,左威衛,右威衛,皆需撤軍。」

  「那前線交由誰管?」李治直接喝問。

  「左衛將軍王孝傑,右衛將軍李絢。」

  李治深吸一口氣,說道:「郝相有什麼話,不妨直說。」

  「喏!」郝處俊再度拱手,說道:「劍南道,以松州為都督府,潘州直轄,掌岩州,遠州,懿州、嵯州等羈縻州,派遣安撫使長史任職,加強管理;

  西北道,以稱多為稱州,瑪多入昌州,以昌州為下都督府,稱州直轄,掌達州,渠州,崌州,奉州等羈縻州,派遣安撫使長史任職,加強管理。」

  「臣以為不妥。」劉仁軌立刻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南昌王不過二十,太過年輕,以此任下都督,職權太重。」

  下都督,從三品。

  昌州刺史,正四品上。

  「那就以薛仁貴為昌州都督府都督,南昌王為昌州刺史府刺史。」郝處俊隨即開口。

  李治突然笑了,擺擺手,說道:「這便是二位愛卿的第三策。」

  「是!」劉仁軌和郝處俊同時拱手。

  即便到現在,他們也沒有形成一個同意的態度。

  劉仁軌更加傾向於第二策,郝處俊更加傾向於第三策,這裡面的核心爭奪在於前線的糧草輸送。

  在稱多,必然要有五千左衛鎮守,但在五千左衛之後,昌州的支援在何處,就是爭論要害。

  若是將瑪多納入昌州,那麼昌州就可以直抵柏海。

  這樣李絢就得接手糧草運輸之責,將糧草直接送到巴顏喀拉山口。

  甚至昌州州兵可以直接駐守瑪多。

  支援甚近。

  若是以瑪州為都護府,那麼瑪州就得從大非川,直接往通天河運糧,千里之遙啊。

  哪怕是從烏海,也有六百里。

  支援甚遠。

  前者合理,但問題是李絢太過年輕,二十歲便已掌握實權的下都督府都督,位置太重。

  李治目光微微下放,轉身看向劉仁軌,問道:「左相,以南昌王之能,治理諸州,能治否?」

  年齡不重要,關鍵是能力。

  這就是皇帝的態度。

  劉仁軌拱手,認真說道:「治理昌州,臣以為無礙,但諸羈縻州,臣以為還缺軍功。」

  「郝相。」李治轉身看向郝處俊。

  郝處俊拱手,說道:「此事,陛下何妨問問南昌王,臣想,這人心之事,南昌王想來並不陌生,尤其是昌州,一年之中,數萬吐谷渾部族已經誠心安撫,至於党項諸族,南昌王應該有所方略。」

  李治微微點頭,說道:「如此,以松州統潘州,岩州,遠州,懿州、嵯州諸州,派安撫使,長史任職;西北道之事暫時放一放,年底之時,令南昌王帶諸党項頭人回京,一路上相互相處一下,朕想聽聽到時諸多党項頭人如何說。」

  「喏!」郝處俊和劉仁軌同時拱手。

  「另外便是撤軍獻俘之事,令中書令李敬玄於大非川練兵,同時轉運糧草,協調逐步撤軍,十二月二十三日,大軍獻俘太廟。」李治直接揮手,神色肅然。

  群臣頓時拱手:「昭昭有唐,天裨萬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