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4章 開元三年,大唐工作報告
開元四年,正月初一,天下大朝。
太極殿中,一身紫袍的歐陽通,神色肅然的拱手道;「臣,侍中,歐陽通啟奏:
開元三年,政通人和,百姓安樂。
戶部共收繳稅糧約一千四百萬貫,吏部罷黜不良,不能,不賢,不廉官員一百二十四人,有年邁致仕者五百二十六人,貶……」
坐在御榻之上,身前的冕旒輕輕晃動,李絢神色依舊平靜。
官方文章,風調雨順不成,便改為政通人和,到了李絢這裡,開元三年的年度工作報告,依舊做的花團錦簇。
話雖然如此,但開元三年,一年洪水之下,天下稅糧的徵收,依舊在快速的恢復當中。
哪怕有多地被免稅,多地調稅糧支援,整個大唐朝廷,歲入比開元二年依舊多了一百萬貫。
到達了一千四百萬貫。
這讓李絢,還有更多知曉今年可能有旱災的群臣,著實鬆了一口氣。
另外,去年因年邁致仕的官員,比去年多了一百人。
可不嘛,一整個夏秋,都在水裡來水裡去的,可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得了的。
當然,這也會讓更多的人進入官員體系當中,蔭官,流外轉流內,還有科舉……
「……開元三年科舉,共錄取新科進士二十七人,另有各級蔭官五十三人,從兵部調轉官員五十九人,流外轉流內,三百八十餘人。」歐陽通幾句話,將去年新任官員的來歷說清清楚楚。
李絢微微點頭,天下之大,流外官轉流內官,是最主要的。
然而這些流外轉流內,依舊有不少是蔭官,其他多是地方的各級胥吏,這些胥吏大多又是地方豪強。
如今一級一級升遷輪轉,天下所有人全都掌握在了李絢手中。
至於說蔭官,其實便是整個朝中,也只有五品官的子女,才會被蔭為九品散官。
吏部蔭官試的時候,依舊會降職一等,授流外一等,三省令史,九寺謁者,五監錄事、各署典書等等。
只不過在流外轉流內的時候,身上有散官的,都會在第一序列列入考量。
「……開元三年,刑部理案兩千八百件;工部整修道路橋樑堤壩二十五萬米;禮部掌天下禮樂,運行順當;兵部出兵六千,前往安南,平定叛亂。」
歐陽通合上奏本,高舉道:「開元三年,百業順暢,天下安定,臣以天下臣民,啟祝陛下萬壽無疆。」
……
「平身吧。」李絢稍微抬手。
「謝陛下!」歐陽通這才起身,退到一旁。
今年天下大水,就連刑部的案子都少了許多。
同時,今年一年,天下休兵。
如果不是安南叛亂,那麼兵部會有一個天下無戰,四夷賓服的贊語。
但可惜……
不過天下無戰也不是好事,時間長了,那麼天下戰力會一步步的被侵蝕。
將來一旦有戰,必定會措手不及。
這也是李絢要出兵新羅的原因之一。
李絢目光平靜看向兩側群臣,然後開口道:「開元三年,天下大水,然在諸卿的努力治理之下,大水得過,百姓安康,朕在這裡,代天下萬民,謝過諸卿了。」
「不敢,此為臣等本職。」群臣立刻肅然躬身。
李絢微微點頭,然後看向群臣當中,繼續開口道:「天下大水,治理妥當,當總結經驗教訓,然後頒行天下,日後好照此治理,城陽縣公,此事當由你處理。」
劉景先立刻站出,肅然拱手道:「臣領旨。」
李絢繼續道:「秘書省,工部,將作監,都水監,還有其他各司,所涉及者當竭力配合。」
「臣等領旨。」群臣肅然躬身。
……
面前的冕旒輕輕晃動,李絢看向側畔,點頭道:「太子!」
腰掛黑色刀鞘的李志昭肅然拱手,從一旁的徐祿捧著的托盤裡取下聖旨,走下丹陛,捧遞送到歐陽通的手裡。
歐陽通對著李志昭輕輕躬身,雙手接過聖旨,面向群臣,高聲道:「有制!」
殿中所有群臣,全部跪拜在地,高聲道:「臣等恭聆聖訓!」
歐陽通高聲道:「惟開元四年,歲次戊子,正月甲寅,朔初一丁丑日,皇帝若曰:
於戲!
今夕歲首,時會四海昇平之運,八方寧靖,功德賢均,內外恩並……
天有歷數,鍾我皇朝;威恩並隆,遠人賓服;今履新之慶,與公等同之。」
群臣齊齊叩首道:「履新之慶,與陛下同之,恭祝陛下萬壽無疆,祈願大唐萬壽無疆。」
轟然的聲音在整個太極宮響起,在整個長安道上空迴蕩。
李絢抬起頭,神色肅然,然後輕輕抬手。
一側的內侍省典儀立刻上前一步,高聲道:「興!」
「多謝陛下!」群臣這才起身,持笏站立。
歐陽通抬頭,從李志昭手裡接過聖旨,面向群臣高聲道:「惟開元四年,歲次戊子,正月甲寅,朔初一丁丑日,皇帝若曰:
於戲!
天下多務,壅於上聞。
朝廷大猷,闕於中典。
道有所郁堙,是用虛衷訪賢,側席前殿,緘密以獻,閱自朕躬,切弼予違,無所回忌。
是以用中書令,昌樂郡公李義琰為開元四年,戊子科科舉主考。
求賢良方正,揚於正朝,堪定科舉,為國選材。
吏部,雍州府,左右金吾衛,左右千牛衛相輔,不得有誤。
欽此!」
李義琰,雲弘胤,來敬業,秦善道,李大志等人齊齊站出拱手:「臣等領旨。」
李絢嚴肅的目光落在李義琰身上。
今年科舉,最大的變數便是糊名之事。
雖然說是李絢在後面布局,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宋璟,王隱客,李昭德等人內外操盤,但如何讓天下人心敬服,這就是李義琰的事情了。
甚至一旦不慎,那麼最後站出來承擔責任的,也是李義琰。
「平身吧!」李絢微微抬手,諸臣這才站了起來。
……
歐陽通抬頭,看了李志昭一眼,然後從他的手上再度接過一封聖旨。
歐陽通轉身,面對群臣,高聲道:「惟開元四年,歲次戊子,正月甲寅,朔初一丁丑日,皇帝若曰:
於戲!
維城道峻,理恢於邑壤。
分社寄隆,義先於榮秩。
岐王志明,瑤坡挺禎,璇源發彩,令聞彰於《詩》、《禮》,英徽表於岐嶷。戎章之寵,宜允於具瞻;膏腴之恩,式遵於故事。
可改封雍王,加實封一千戶,諸餘如制。
欽此!」
八歲的雍王李志明立刻站出,然後沉沉的叩首在地:「兒臣謝父皇隆恩,父皇萬壽無疆。」
李絢目光打量著自己的次子,相比於沉穩的太子李志昭,雍王李志明神態更加的儒雅。
也好。
李絢輕輕點頭:「如今封了雍王,二郎,你要記住,多向你阿兄學習,諸事多為你阿兄分擔,明白嗎?平身吧。」
「兒臣明白。」李志明神色恭敬的叩首。
這個年紀的他,還沒有那麼多的心思。
李絢目光輕輕一閃,如今大唐朝局穩固,也就沒有必要讓他的那些兒子們出宮去開府。
緩上兩年,或許更好。
這樣以推遲成年為藉口,或許能夠讓太子的位置更加穩固。
李絢笑笑,他什麼時候也開始操心這些事情了。
李絢微微抬手:「平身吧。」
「喏!」李志明這才拱手退出。
朝中群臣神色平靜的看著這一幕,只有諸王一時間才神色複雜。
皇帝改封岐王為雍王,自然是因為前任雍王李重俊徹底殞命在了大海之上。
雖然說也有很多謠言,說李重俊是死在了李絢手上,但這麼多年下來,不知道多少人調查,但什麼結果也沒有查出來。
以至於在昨日,太子李志昭,帶期望李志明,祭告諸陵。
今日,岐王便正式改封雍王。
如此,高宗一脈僅留的一點痕跡,也徹底的消失不見了。
……
侍中承奏,皇帝宣制,群臣恭賀,千牛舞慶,諸州獻瑞,諸蕃進貢。
大朝的禮儀,繼續一項項的進行。
終於,歐陽通再度上前,跪倒在大殿中央,手捧記章,郎聲道:「啟奏陛下,賀獻瑞訖,大禮已畢!」
李絢輕輕點頭,今年是諸下州刺史,還有李絢欽點的幾個上州刺史回京面聖。
其他各州縣都有賀表和年禮送往宮中。
同時內外諸番也都有禮品,祝賀大唐皇帝新年安康。
來自突厥,大食,波斯,天竺,倭國,琉球、安南、真臘、爪哇、回紇、康國,石國,安國等共四十餘國國使,無一有漏。
開元三年,諸事已過。
開元四年,再度起行。
「平身!」李絢微微抬手,歐陽通立刻站起,躬身退回了眾臣之中。
李絢看向群臣,平靜的說道:「諸卿,開元三年,諸卿辛勞,朕感懷倍至,故在太極殿準備了美酒佳肴,笙歌宴舞,朕與諸卿共享,不醉不歸!」
「臣等多謝陛下,願與陛下共享盛宴,不醉不歸!」群臣齊齊持笏拱手。
「退朝!」李絢聲音落下,蕤賓之鐘同時奏響,演太和之樂,天下吉祥。
「朝訖,聖人出,太極宮大宴群臣。」內侍省典儀的聲音中,李絢和劉瑾瑜站起,然後朝著太極殿東廂房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