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0章 皇帝東巡,太子監國

  第1790章 皇帝東巡,太子監國

  太極殿中,百官肅立。

  馮元常跪倒在大殿之中,沉聲道:「臣昨日知悉有家人亂為違法之事,一日夜間,已經察查詳細,請陛下御覽降罪。」

  說著,馮元常從袖子裡掏出一本奏章,高高舉起。

  李絢坐在御榻之上,看了馮元常一眼,然後看向張柬之,說道:「柬之,你去一趟河北吧,將此事察查清楚,與地方處理妥當之後,再回京,若是有什麼需要地方,直接聯繫狄懷英。」

  「臣領旨!」張柬之立刻持笏領命。

  李絢這才轉身看向馮元常道:「馮卿,你家的事情,朕相信你一無所知,但此事終究牽連過度,朕需要對朝野上下有所交待,所以,免去你尚書左丞之職。」

  「臣謝陛下隆恩。」馮元常沉沉叩首。

  李絢擺擺手,說道:「冀州的事情,你要讓家人配合地方官府處理妥當,該退還的退還,該治罪的治罪,處理的乾乾淨淨之後,你便去齊州任職吧,做一任齊州刺史,將黃河給朕疏浚妥當,到時功過相抵,一身輕鬆,再回朝中任職。」

  「臣謝陛下隆恩。」馮元常難以置信的叩首。

  齊州,上州之地,泰山之所屬。

  皇帝封禪泰山,齊州刺史乃是僅次於朝中宰相的重要位置。

  雖然說馮元常如今是尚書左丞,只差一步,就能夠升任宰相。

  但說到底,不過是中書門下侍郎,然後同中書門下三品,在諸相之中資格墊底。

  而且他實際的資歷嚴重不足,在朝中的權威可能還比不上任何一個六部尚書。

  所以,調任齊州刺史,對他來講,等同於升遷。

  李絢平靜的看著馮元常,鄭重說道:「將馮家的事情處理完,然後給朕疏浚好黃河,若是做的好,你便回來,若是做不好,做完這一任,你就致仕吧。」

  「是,臣領旨。」馮元常後脊頓時一驚,他這才認識到,皇帝讓他去齊州治理黃河,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今夏有雨,你早些出發,敦促春種,注意秋收,今年若是秋收不足,勿要怪朕嚴厲斥責於你。」李絢言語之間非常的不客氣。

  「臣領旨。」馮元常肅然躬身。

  李絢抬起頭,看向陸元方說道:「齊州刺史裴守真,調任并州大都督府長史。」

  「喏!」陸元方立刻拱手。

  自從封言道從并州調回長安之後,并州大都督府長史一直空缺,到了如今終於有人調任過去。

  同時這個時候,殿中的百官也終於認識到了,尚書左丞出缺了。

  那麼誰來調任尚書左丞呢?

  李絢平靜的開口道:「尚書右丞王隱客,依序升任尚書左丞,尚書右丞由吏部推薦,然後政事堂決議,報朕知曉便可!」

  「臣等領旨!」群臣立刻肅然拱手,他們知道,李絢要的,也就是王隱客升任尚書左丞。

  到了這一步,只要政事堂出現空缺,皇帝就可以將這位曾經的彭王長史,升任中書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那樣就是宰相了。

  當然,論資歷,王隱客的資歷是不足的,六部尚書哪一個的資歷都在他之上。

  所以他如果要越過其他幾位六部尚書成為宰相,那麼就只能靠皇帝的提拔。

  然而吏部尚書雲弘胤的背後是前相趙仁本,前相張文瓘,郝處俊等人後輩的支持。

  戶部尚書裴居道,那是淑妃裴氏的族親。

  刑部尚書蕭嗣業,跟皇帝的時間比王隱客還要更長。

  兵部尚書王方翼,輩分軍功都要在王隱客之上。

  禮部尚書霍王李元軌可能是唯一無法成為宰相的人,至於工部尚書黃仁素,他從來不圖謀宰相。

  但別忘了,還有御史大夫魏玄同,刑部侍郎李昭德,營州刺史狄仁傑,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段寶玄,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姚懿等等,想要做宰相的人多的是。

  王隱客做尚書左丞還好,想要更進一步,難如登天。

  皇帝要了尚書左丞,尚書右丞空了出來,就意味著,這個位置,是其他勢力可以爭奪的目標。

  ……

  坐在御榻之上,李絢目光看向國子祭酒,崇文館大學士孔惠元,開口道:「孔卿!」

  「臣在!」孔惠元立刻站了出來。

  李絢點點頭,說道:「冀州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卿親自去跑一趟吧,安撫人心,同時以弘文館學士賀紀,檢校冀州書院院長,二卿先將冀州書院的事情先辦起來,國史的事情暫時放一放,此事重大。」

  「臣等領旨。」孔惠元,還有賀紀同時肅然拱手。

  李絢目光在群臣之中掃過,終於他開口道:「盧卿!」

  盧藏用立刻站了出來。

  李絢點點頭,道:「卿在大理寺也有幾年了,該放出去歷練了,傳旨,升盧藏用為太子洗馬,檢校國子博士,檢校揚州書院院長,去給朕將揚州書院的事情處理妥當。」

  「臣領旨。」盧藏用立刻沉沉的拱手。

  他這個原本的太子典膳丞,能夠一步步的從秘書郎,尚藥奉御,大理寺正,到太子洗馬,如今終於一步步的走開了路。

  太子洗馬只要坐穩,那麼將來必然是九寺少卿,甚至於六部侍郎的任命。

  到時再外放一州刺史,回來,就是九寺寺卿和六部尚書,甚至宰相也未必不可能。

  尤其以他和李絢的交情。

  「卿在揚州之時,記得每五日送一本奏本回長安,遞送到太子的手上。」李絢一句話說出,盧藏用立刻就明白了過來。

  皇帝這是要用他做眼睛,看一看揚州,乃至於整個江南的事情。

  盧藏用立刻拱手道:「臣領命。」

  李絢平靜的看向盧藏用和賀紀,說道:「一道的道學,一州的州學,一縣的縣學,甚至於繁華鄉鎮,乃至於人口重鎮的鎮學,甚至於在將來,朕希望大唐的每個村,都能夠有一個自己的學堂,文治教化,有教無類,朕希望諸卿與朕能做到極致。」

  「陛下聖明,恩光三期,周輔四星,日月明德,錶王化之源,知孝悌之本,冠映千古,儀刑四方。臣等捧戴施行,踴躍無地,無任蹈舞欣喜之至。」群臣齊齊俯首。

  李絢微微一笑,不得不承認,這種馬匹,他還是很開心的,他輕輕抬手道:「諸卿平身吧。」

  「謝陛下。」群臣這才起身。

  「還有三件事情。」李絢神色肅然起來,然後認真的說道:「已經春末,戶部要派員前方地方查察春種之事,今年雨重,各州必須做好準備。」

  「臣領旨。」戶部尚書裴居道立刻站出拱手。

  李絢點點頭,說道:「工部,大理寺,御史台,都水監派員前往地方,察查地方防水事宜,尤其是地勢低洼的州縣……朕如今猶記得當年陝州之事,朕雖然當時不在洛陽,但陝州被黃河淹沒,累月不退,若不是高宗皇帝早有準備,恐怕不知道要死傷多少,如今,要竭力杜絕當年之事再發。」

  「臣等領命。」群臣齊齊拱手。

  當年的那一場大水,李絢雖然不在長安洛陽,但那一年的大水,是他預測的。

  好在李治和武后都相信了李絢的預測,積極準備,最後才將這一場洪水徹底度過。

  「第二件事!」李絢神色肅然起來,認真的說道:「馬上四月了,諸卿要為東巡洛陽做準備。」

  「喏!」群臣肅然拱手,皇帝東巡,太子監國,需要開始做準備了。

  「太子留長安監國,東宮屬官一體留長安,左相,王相,霍王,鄭王,王隱客,李昭德輔助;其餘諸卿隨朕去洛陽,太后皇后,其餘諸皇子都去,只留太子和相,王相,霍王,鄭王和東宮屬官……邢卿,你要用心了。」李絢特意點了邢文偉一句。

  邢文偉在蕃州的時候,就是僅次於李絢,黑齒常之,張大安之後的第四大員。

  如今太子留守長安,其他諸臣處理政事,真正教導太子的只有他。

  李絢看向群臣,他點到的每一個人都站了出來。

  有陸元方、王及善坐鎮長安,能夠保證政事不出亂子。

  有李元軌和李敬在長安,能夠保證李志昭的安全不出問題。

  當然,李絢留在軍中的人會更多。

  「第三件事!」李絢笑呵呵的看向群臣道:「諸卿,昭容王氏,今日已經診斷有孕,諸卿,為朕慶賀吧!」

  群臣同時感到一陣驚喜,皇帝又有血脈了。

  他的這種能力,恐怕已經超過了高宗皇帝,怕是已經逼近了太宗皇帝。

  太宗十四子,而皇帝已經要有十子了,而且大多沒有夭折。

  最重要的,是皇帝還年輕,用不了幾年,他就會徹底超過太宗皇帝。

  直逼高祖皇帝。

  如此枝繁葉茂,那麼恐怕用不了幾年,天下人,就會徹底的忘記太宗皇帝。

  能生,對皇帝來講,是福氣。

  尤其是對年輕的皇帝來講,更是如此。

  ……

  渭水之上,李絢站在船首,看著站在岸上的李志昭,臉上帶著一陣溫和。

  「陛下,臣妾還是有些擔心。」劉瑾瑜站在李絢身側,抬頭看向他,低聲說道:「陛下讓太后也一起去洛陽,只留下昭兒一個人,臣妾實在不放心。」

  「放心,不會有什麼的。」李絢輕輕的將劉瑾瑜摟在懷裡,然後低聲說道:「朕在昨日,召見了王隱客,李昭德和邢文偉,授予了他們三人便宜行事之權,在關鍵時刻,他們有權力處理一切亂子。」

  「嗯!」劉瑾瑜輕輕點頭。

  李絢抬起頭,繼續說道:「另外,司馬真人的弟子薛季昌,會任太子典膳丞,他會負責太子的飲食之事。」

  薛季昌,薛家子弟,早年入道,隨司馬承禎一起修道。

  皇家歷來好用道門子弟來保護太子的安全。

  「而且,阿舅也會悄悄的留在長安,盯住所有的有心人。」李絢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

  有趙鞏在長安,他能徹底的放心下來。

  「那麼洛陽呢?」劉瑾瑜擔憂的看著李絢,說道:「到了六月,夫君要東巡揚州,洛陽怎麼辦?」

  「右相,李相,舅父,張相都在洛陽,足夠保證政事不亂,有兵部王師叔在,軍中也不會有任何問題,更別說,在關鍵時刻,娘子還可以調用洛州長史來敬業。」李絢的眼角帶出一絲輕鬆。

  這些年,他一直在加上雍州長史和洛州長史的職權。

  不管是劉知柔,還是來敬業,在關鍵時刻的作用,都不下於一名宰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