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5章 讓王皇后的族人為武后蓋棺定論

  第1765章 讓王皇后的族人為武后蓋棺定論

  紅燈錦綢,喜樂不停。

  新年初六,皇帝納妃。

  長安百官和百姓,同沾喜氣。

  甘露門下,和群臣喝了一番酒的李絢稍微搖了搖頭,散去一起酒氣。

  雖然身為皇帝,他可以稍微抿上一口,而別人就不得不一口飲盡,但是李絢總有那麼幾個想要多喝幾杯的人。

  譬如諸位宰相,譬如諸位尚書,譬如狄仁傑……

  幾杯下來,不知不覺就有些醉意了。

  側畔,上官婉兒將一碗醒酒湯遞了過來,同時說道:「陛下,王家裡面的消息已經傳了過來,長孫元翼代弟弟應允了婚事。」

  「長孫家啊!」李絢輕嘆一聲,說道:「便是文德皇后當年在世,也恐怕想不到長孫家會落入這樣的下場。」

  上官婉兒輕輕點頭,不說是長孫家,便是他們上官家,也何嘗想到會落到這樣的下場。

  好在一切都結束了,武逆死了,天下歸於李絢掌中,天下安定。

  「婉兒,記一下,三月十五日,朕和皇后,還有太子,一起去大慈恩寺祭祀文德皇后。」李絢稍微抬手。

  「喏!」上官婉兒立刻躬身。

  「另外。」李絢稍微一停,神色肅然的說道:「讓窺基法師選一妥帖的弟子,今年隨朕去洛陽,洛陽白馬寺的事情,佛門那邊怕是不會那麼輕易善罷甘休的。」

  「是!」上官婉兒肅然領命。

  李絢看著前方的甘露殿,絲絲喜樂從殿內傳來,李絢轉口問道:「婉兒,你覺得長孫元翼能不能夠牽制住王家?」

  上官婉兒略微沉吟,便說道:「長孫氏一族雖然屢遭大難,子嗣凋零,但影響猶在,尤其長孫家也只是長孫無忌一脈受到嚴責,其他長孫無傲更是在咸亨二年,以邢州刺史致仕,家族往來聯絡猶在,世家大族也多是如此。」

  李絢點點頭:「的確,長孫無忌之事,雖然連累了不少長孫家的族人,但遠支一脈卻都活了下來,而且上元年間長孫無忌能夠被平反也多是因此。」

  「是的,但即便如此,長孫元翼在長孫家中,也未必能有多好過,若是他不能夠走的更高,家族便不會再支持他,所以淮南大長公主僅僅說了一句『子孫未來,祖先榮耀』,他便已經沒得選了。」上官婉兒不由得輕嘆一聲。

  「傳令下去,盯住這幾日和長孫元翼往來的人,尤其是那些和他深入交談的人,更要盯死了。」李絢的目光突然間冷肅起來。

  「臣妾領旨。」上官婉兒立刻福身,便是要用人,也不能夠將放棄對其的警惕,誰知道人心怎樣。

  ……

  甘露殿中,輕微的腳步聲響起。

  坐在床榻上的王簡娘下意識的轉身看向門口,手裡的龍鳳團扇下意識的放了下來。

  一身紅底金絲的孔雀喜服穿在她的身上,柔弱的讓人忍不住憐惜的面容,頓時充斥在李絢的視線當中。

  「陛下!」看到李絢,王簡娘下意識的起身行禮。

  「嗯!」李絢平靜的走到了王簡娘的身側坐下,然後才抬頭看向她:「等的累了吧?」

  「沒有。」王簡娘輕輕福身,說道:「皇后讓人送了不少吃食過來。」

  李絢微微拍拍床榻,說道:「來,坐下吧,宮裡的一切事情,朕需要告訴你。」

  「是!」王簡娘的呼吸頓時就緊了起來,但只能小心的在李絢身邊端莊嫻熟的坐下,但眼神垂落之間,總帶著三分小心。

  「論輩分來講,你是朕的表妹,所以不用那麼緊張,私下的時候,叫朕表兄就好。」李絢輕輕拍了拍王簡娘手臂,說道:「朕這一家,其實也是從宮外進來的,所以在宮中的禮儀,沒有高宗時候那麼講究。」

  「是!」王簡娘稍微鬆了口氣,然後繼續聽李絢說話。

  「每日裡,起身之後,先去給皇后請安,給皇后請安之後,再去百福殿給母后請安,之後,便是隨意了,讀書玩鬧都可以的。」李絢稍微停頓,說道:「聽說岳母出身崔氏,表妹可以去和環兒多走走,舅母也是出身崔氏。」

  「妾身記住了。」王簡娘終於徹底的放鬆了下來,她在宮裡,也不是完全沒有依靠。

  「好了,該說的說完,我們也該休息了。」李絢抬頭,看向前方,說道:「來人,幫簡妃寬衣。」

  「喏!」四名清麗的侍女立刻上前,開始幫助王簡娘除下一件件的頭飾,寬去身上穿著的孔雀喜服……

  李絢稍微靠後,目光中帶著欣賞的看著臉色越發的暈紅的王簡娘,身上露出的白皙玉膚越來越多……

  ……

  甘露殿中,燈燭終於徹底的熄滅。

  王簡娘躺在李絢懷中,臉上的紅暈沒有絲毫的散去,反而越發的濃烈。

  李絢輕撫著她的秀背,輕聲問道:「這些年,簡兒在地方過得怎麼樣?」

  「還好。」王簡娘抓住喜被,低聲說道:「父親早些年做縣令的時候,常有顛簸,後來做了州府參軍,就安穩多了。」

  李絢輕輕點頭,相比於地方參軍,縣令這種一縣主官,其實在皇帝的眼裡看的更重。

  因為從縣令往上走,本就是在一層層的挑選。

  若是縣令做的好,那麼只會從下縣縣令,到中縣縣令,乃至於上縣縣令,畿縣縣令,京縣縣令乃至於中書官員往上調,外調最差也是地方長史,做過地方參軍的,實際上這輩子最多升為司馬,長史都很少。

  天下三百刺史,一千五百多個縣令,能夠從縣令做到刺史的,五個裡面也沒有一個。

  更多的都是蹉跎在了參軍司馬官位之上,少數有能力的,轉為京縣縣令,甚至於九寺官員。

  譬如狄仁傑,在地方參軍蹉跎多年,才以善刑而調入大理寺,同樣因為善刑而被皇帝重視,升為侍御史,之後種種才能才展現出來,調入戶部度支郎中,然後一步步的升為大理寺少卿,乃至於營州刺史,營州都督,但這是極難之事,天下少有。

  更多的縣令,在輾轉之後,到了六十而致仕。

  「岳父如今被封為中散大夫,娘子明日回門的時候,言說一聲,讓岳父耐心等一等,等到科舉之後,朕便委任岳父做著作郎,東宮在科舉之後,就要開始編修《漢書》,讓岳父到時候,參與修史便是。」李絢輕輕摟住王簡娘,目光中閃著冷光。

  編修《漢書》,是修史的前提。

  只要東宮那些人,編修《漢書》結束,李絢便會抽調人員開始編修國史。

  他要對太宗皇帝末年,還有高宗一朝,進行全面的總結。

  尤其是武后參政時期。

  王家人,還有與他們相關的各個家族,恐怕很樂意做這件事吧。

  尤其是永徽年間王皇后被廢的那些事,由他們來給武后蓋棺定論,一定很爽。

  另外還有長孫元翼,李絢也會讓他也一起參與進去的。

  到時候,王家,長孫家,或許還有蕭家,褚家,大家都參與進去,有怨報怨,有仇報仇,不知道有多爽。

  或許還可以讓李象、李厥也參與進去。

  只要他們在史書上寫李治一句不好,那麼他們這輩子就都別想得到朝中大多數朝臣的認可。

  如此,他們就別想著奪回皇位,老老實實的做自己的錄事參軍吧。

  錄事參軍,錄地方事,參劾地方參軍,這兩兄弟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

  轉眼間,三天時間悠悠而過。

  即便是李絢也不得不承認,王簡娘才是真正的大家嫡女出身,相比於李絢的其他嬪妃,有著截然不同的味道,即便是他都有些深陷溫柔鄉而不可自拔。

  若不是初九早就定好了要去東宮,恐怕李絢還得在後宮裡,多待些時日。

  從太極門走出,並不是很隆重的儀仗領先,李絢坐在御輦上朝東宮而去。

  兩側的金吾衛從太極門直接排到了東宮門口,四周的行走的百官全部都跪倒下來。

  太子已經八歲了,虛歲已經九歲了。

  再有三四年,就可以自己處理政務,到時候很多人可以通過太子的推薦而步上青雲之階。

  現在這個時候開始下注到東宮,已經稍微有些晚了,但還可以趕的上。

  東宮殿門之上,太子右衛率劉定遠對著李絢輕輕躬身。

  因為太子不常駐東宮,所以李絢和劉瑾瑜只定了太子少詹事和太子右衛率負責這裡,至於其他的太子家令,還需要日後挑選。

  明德殿內,李志昭站在最前,四個弟弟站在身後。

  太子左庶子王隱客,太子詹事狄仁傑,太子少詹事邢文偉,太子左諭德李敬和太子中舍人李嶠站在後面。

  其他太子舍人等人,甚至都無法進入明德殿。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壽無疆。」眾人對著李絢齊齊拱手上揖。

  李絢面色冷漠的坐在榻上,抬頭看向李志昭:「太子,上前。」

  「兒臣在。」李志昭咽了咽唾沫,上前一步拱手。

  李絢淡淡的開口:「論語勸學篇,學了吧?」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李志昭拱手時,微微鬆了口氣。

  「『時』字何解?」李絢一句話,直接點向了這句話核心。

  王隱客,狄仁傑兩人頓時驚訝的抬頭,這句話,便是成年的學子都未必能夠回答對。

  「合適之時。」李志昭沉沉躬身。

  「不錯,記住,這裡不是經常,是在合適的時候,進行學習,尤其你還年幼,更需要如此。」李絢滿意的點點頭,然後繼續問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朋』字何解?」

  「志同道合的朋友。」李志昭再度躬身。

  李絢抬頭看了邢文偉一眼,說道:「邢卿用心了。」

  「這是臣該為之事。」邢文偉沉沉躬身,王隱客平常顧不到東宮,狄仁傑又常年不在,負責教導太子的大責更多的時候是落在邢文偉身上的。

  李絢側過身,看向李志昭問道:「商鞅知道嗎?」

  「商鞅變法,無信不立。」李志昭為難的說道:「兒臣只知道如此。」

  「你也該學到這裡了。」李絢略微沉吟,說道:「商鞅變法,秦國由此而強,然變法之處,太子犯法,刑其傅,二十三年,太子嬴駟繼位,商鞅犯法,隨即被誅,朕要知道的,是太子所犯何法,因何犯法,此事你不得請教諸師,自行尋找答案。」

  「兒臣領命。」李志昭根本不知道這裡面的輕重,直接拱手領命。

  然而後面的王隱客,狄仁傑和邢文偉等人卻全都神色凝重。

  恰在這時,李絢抬頭,看向眾人道:「眾卿!」

  「臣在!」眾人齊齊拱手。

  李絢點點頭,說道:「眾卿,太子入東宮,朕有意以太子為先,編修《漢書》,以史為教,教導太子行政,故從三月科考結束之後,東宮以諸卿為主,開始編纂《漢書》,政事堂以歐陽侍中為主相協,其中花費從內庫而出,諸卿為如何?」

  「臣等領旨。」王隱客,狄仁傑和邢文偉等人全都神色凝重的拱手,他們明白,編修《漢書》不過是個開始罷了。

  漢有呂后,唐有武后。

  今日編修編修《漢書》,他日就該編修國史了。

  他們這些人何嘗不明白,李絢這是要為武后做蓋棺定論,但這同樣也是在為李治做蓋棺定論。

  尤其他們這些人都是從那段時間過來的。

  就在這個時候,李絢從御榻之上站了起來,平靜的說道:「科考之後,朕會選前三士子入東宮參與編修,太子不妨多注意科考。」

  「兒臣領旨。」李志昭立刻拱手,而其他人在拱手的同時,腦海中閃出了一個人影。

  陸象先,尚書左僕射陸元方之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