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章 太平公主的野望
朱雀大道之上,李絢和唐真行並肩而行,兩側士卒緊隨走在中央馳道上。
四周長安百姓全部都好奇的看著他們,但卻不敢隨意踏足馳道。
「不要著急。」李絢看了唐真行一眼,說道:「如今正值新年,軍中士卒多沉醉其中,貿然動兵不是好事,而且兵部各司的官員也未必能顧得過來。」
「是!」唐真行輕輕躬身,他知道李絢說的不是這個意思。
「但也不至於什麼都不做。」李絢抬頭看向南邊的群山,輕聲說道:「可以派人傳信,將本王要蕃州在怒江,滄瀾江和金沙江上游截水的消息,傳到五詔,想來他們就不敢貿然進兵,該想想後路了。」
「是!」唐真行頓時就明白,李絢真正的殺手還在於蕃州上游的截水,甚至很有可能會因此而動盪整個五詔的人心。
「等到諸司上值之後,拿著兵部的堪合去十六衛中挑選那些擅長山地作戰的士卒,如今到了劍南,他們才能更快的適應。」李絢輕嘆一聲,滇地多山川,星羅棋布,想要平定並不是一件難事。
「末將明白。」唐真行神色肅然。
李絢點點頭,接著說道:「關鍵還在於糧草,離開長安的時候不需要太急,等到一切籌備妥當之後,迅速的抵達成都。
到了成都之後,也不要急著南進,從党項之地再招一批人,準備好足夠的糧草,然後看準時機再迅速出發。
不出兵則已,一出兵必然克敵。」
「喏!」唐真行神色凜然。
「最後便是這件動亂背後的事情了。」李絢嘴角帶出一絲冷笑,然後說道:「當年聽說本王有征伐五詔之意,五詔首領立刻來長安請罪,如今本王還在長安,他們竟然就敢動兵,甚至還敢屠滅一城,這背後要是沒有什麼貓膩……」
「王爺放心,末將一定查清楚。」唐真行神色之中帶出一絲冷意。
他本來要在長安多待上兩年歇息歇息,但突然爆發的戰事,還有有人刻意點了他的名字,這裡面的算計讓唐真行著實惱火。
「穩一些,看住後路。」李絢輕輕抬頭,看向前方。
唐真行立刻拱手,轉眼率部騎馬而去。
李絢調轉馬匹,朝著開化坊而去。
……
公主府,太平公主和駙馬薛紹同時回到府中。
薛紹任殿中少監,自然是要上朝的。
太平公主雖然不用上朝,但是她也一直待在了宮中,一直到大朝之後的賜宴結束。
讓侍女帶著喝了不少的薛紹去洗漱,太平公主則是一人進入到了書房當中。
此刻,書房之中已有兩人在等著了,看到太平公主,兩人立刻拱手道:「殿下!」
太平公主走到桌案之後坐下,然後抬頭看向面前的兩人,直接問道:「今日五詔的事情都知道了吧?」
畢構和楊善同時拱手:「喏!」
「都說說吧。」太平公主鬆了口氣,目光直直的看著畢構和楊善。
侍御史畢構拱手,肅然的說道:「殿下,臣覺得此事有異,它來的實在太過湊巧了,今日陛下初登基,就來這麼一場,就好像是有人故意要給陛下下馬威似的。」
「不是給皇帝下馬威,是要給彭王下馬威。」太平公主擺擺手,輕輕抬頭,目光微眯。
「那就是崔盧鄭三家在弄的手腳了。」鴻臚寺少卿楊善輕輕拱手,說道:「如今天下,若說誰和彭王最過不去,那麼便只有崔盧鄭家了。」
「是啊,他們想要成為後漢一樣的外戚……不,在本朝,也還有長孫家可以效仿,甚至尤其是長孫家。」太平公主徹底的明白了崔知溫的心思。
崔知溫想做長孫無忌。
在盧家當家人早逝,鄭家又受到同安太夫人崔氏的連累之後,如今身為中書令的崔知溫,就是崔盧鄭三家實際的當家人,
以如此身份,太后又是鄭家的女兒,皇帝是鄭家的外孫,崔知溫憑藉這個身份,逐漸的成為尚書左僕射,政事堂之首。
執政事堂,實際上統領天下。
最後成為長孫無忌那樣的人物,同時將崔盧鄭三家也一起帶起來。
「想要如此,那麼彭王就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了,就像當年的吳王一樣。」畢構輕輕躬身。
當年太宗皇帝病逝,吳王李恪被授開府儀同三司,官拜司空,並被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職。
高宗皇帝穩固皇位之後,李恪又被改封為都督安隨溫沔復五州諸軍事安州刺史,加授太子太師。
這樣的人物,最後還不是被長孫無忌輕易的構陷倒台。
有前例在先,崔知溫動心動手也是能夠理解的事情。
「所以,他們想要剪除彭王的羽翼,所以第一步便是製造邊疆戰事調走左衛大將軍唐真行。」楊善側身看向畢構,疑惑的問道:「但左衛只調走一萬人,作用不大啊!」
「他們應該是有後手。」畢構冷笑,然後說道:「泄露大軍軍情,出兵線路,人數,糧草運輸補給,甚至調用地方府兵攻擊左衛大軍,切斷糧草,被服,想要讓你失敗有太多的法子了,世家啊!」
楊善的臉色微微一變,他是整個楊家在整個武氏亂政之中,少有的沒有怎麼受到牽連的人。
因為他多年任鴻臚寺少卿,為人一直低調,武后亂政,他也不往前湊,所以武后的種種封賞也就沒有他的事情。
也因此,之後的清算,也就沒人清算到他的頭上。
當然,也是因為他當年和李絢有過一段時間的同僚之誼。
但僅僅是不清楚而已,相比於他的另外一位同族楊炯,楊善的待遇就差多了。
楊炯,中書舍人楊炯。
杜審言,楊炯是少有的幾個,在中宗皇帝被廢當日,就被武后下獄的臣子。
後來,李絢拿下洛陽之後,將兩個人全部都救了出來。
現在兩個人,杜審言是侍御史,楊炯是中書舍人,跟之前看起來似乎都沒有太多區別,但是李絢卻授了他們兩個正四品上正議大夫的散官。
將來一旦中書侍郎,黃門侍郎,還有六部侍郎有缺,補任的立刻就是他們兩人。
相比而言,楊善,他的前途已絕。
甚至於這一次元明調任太府寺卿,空出來的鴻臚寺卿都沒有給他,而是給了太僕寺少卿張錫。
張錫是張文瓘胞兄張文琮之子,張家子弟成材極多,但可惜如同郝處俊的後人一樣,多不為武后所喜。
但李絢卻極喜歡用張家的子弟。
因此楊善的前途也徹底的受阻,他如果要更進一步,除了調任地方刺史以外,很難再有好的前途。
特別是李絢在朝的時候。
……
如今畢構提及五詔之事時,忍不住的又提起世家手段,這讓楊善心中一時間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說,當年最後他還是開口說道:「這些其實都是山東世家最慣用的手段,當年前隋的時候,他們就最愛如此。」
畢構看著楊善,心裡閃過一絲怪異,莫非當年楊玄感起兵,不是斷了楊廣的糧道?
「不管怎樣,他們這一次都沒有算計到彭王。」太平公主微微擺手,想著李絢所說的斷水之計,看向楊善問道:「楊卿,你是鴻臚寺少卿,彭王說要在金沙江,怒江,滄瀾江上游斷河蓄水,可行嗎?」
楊善頓時遲疑了下來,片刻之後,他還是沉吟說道:「這事不好說,若是彭王親在蕃州,那麼臣可以肯定此事必成,但彭王不在……除非他親自指……也不對,這種事情需要詳細勘察。」
「所以,必然是不行。」畢構給出來肯定的結論,然後又看向太平公主說道:「但這是我等所知,而不是五詔所知。
萬一他們膽怯,退兵,那麼唐真行將會很快結束戰事返回長安。」
「他沒有那麼快回來的。」太平公主擺擺手,輕輕冷笑,說道:「崔相自以為做的隱秘,但很多事情我等都看的一清二楚,更別說是彭王,所以,此事彭王不僅要將所有涉事的官員一網打盡,甚至還要趁機毀掉崔相。」
「殿下。」畢構和楊善同時凜然。
太平公主大袖一揮,直接說道:「這不是什麼稀奇的猜測,崔相要毀掉彭王,彭王自然要回敬相應的手段,到時候,就看誰守不住了。」
畢構和楊善頓時就明白,守不住的一定是崔知溫。
「崔相倒台,從如今政事堂的局面來講,恐怕要推舉一人入政事堂。」太平公主輕輕一語,隨即她神色鄭重的看向眼前兩人,問道:「你們覺得,若是崔相倒台,誰頂替他進入政事堂最好。」
「張公。」畢構和楊善腦筋一轉,同時給出了名字。
「吏部尚書張大安。」太平輕輕的點頭,然後又輕聲的說道:「如此一來,吏部尚書就又空下來了。」
「是!」畢構和楊善聽的出來,太平公主這是盯上了未來的吏部尚書的位置。
但那是吏部尚書啊,彭王有那麼容易鬆手嗎?
……
畢構和楊善退去,書房之中只剩下太平公主一個人,她身體很隨意的靠在一側,寬鬆的襦裙之下,春光有一剎那的綻放。
太平公主的目光落在對面陰影之中,緩緩的開口道:「右金吾衛的事情如何了?」
「很棘手。」陰影中,消失許久的郭后悔站了出來,低頭俯首道:「啟稟殿下,平陽郡公雖然調任右金吾衛將軍,執掌長安右金吾衛,但右金吾衛有很多將領,都是彭王從左金吾衛,左衛、右衛和右領軍衛當中調入的親信,很難徹底控制。」
平陽郡公薛訥,平陽郡公薛仁貴之子,調任右金吾衛將軍。
太平公主深吸一口氣,說道:「不用急,慢慢來,讓他從軍中收攏足夠的親信就行,不用多,三百就夠了。」
郭后悔眼神微微一變,然後肅然拱手。
「竇家那邊最近如何?」太平公主突然轉口。
郭后悔微微拱手,說道:「司農寺少卿竇馳,右衛郎將竇驍,都頗受彭王重視。」
「竇驍早年就是皇兄在英王府的參軍,至於竇馳,他做武功縣令時,皇兄便對武功縣頗為重視,調任司農寺少卿,更多的還是對田地之事的重視,這也是陸相的功勞。」太平公主感慨一聲,她能看出來,不管是陸元方,還是李絢,都對田地異常重視。
郭后悔微微躬身,沒有開口。
「你說,若是將竇馳推為戶部侍郎如何?」太平公主的聲音很輕,但卻像炸雷一樣在郭后悔耳邊響起。
「公主,竇家不是已經出局了嗎?」郭后悔有些驚訝的看著太平公主。
「如今的戶部,有兩個戶部侍郎,一個是畢憬,一個是裴居道,畢憬好不容易保住戶部侍郎,已經很難再上一步,但裴居道是孝敬皇帝的岳父,多年來從左金吾衛將軍,轉刑部侍郎,又從刑部侍郎轉戶部侍郎。
如果戶部尚書雲弘胤調任吏部尚書,裴居道升任戶部尚書是再名正言順不過的,然後將竇驍推為戶部侍郎。
如此,有竇驍和畢憬兩個戶部侍郎,戶部就是本宮的。」
「殿下,竇驍會聽話嘛?」郭后悔有些不確定的看著太平公主。
「嗣相王終究是皇兄和竇家的兒子,一旦崔相下台,皇帝的位置動搖,那麼嗣相王的機會就來了,你說他們會怎麼選?」太平公主的臉上帶出一絲冷笑。
「是!」郭后悔終於明白了太平公主的打算,廢李重俊,立李成器。
太平公主看著上方,輕聲說道:「接下來,就是徹底除掉崔盧鄭三家了。」
「科舉弊案!」郭后悔輕輕躬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