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4.第1330章 彭王,陛下有請

  第1330章 彭王,陛下有請

  長安城西,金光門外。

  初冬已冷,但人影紛紛。

  黑駕馬車側畔,李絢看向姚崇說道:「今日御史台諸事還好吧?」

  「御史台諸事順當,恐怕朝野百官就不好過了。」姚崇微微笑笑,言語間口風很緊。

  李絢轉身看向遠處的視線盡頭,依稀已經有馬車出現。

  「世叔這一次回長安,怕是時間待不久。」李絢今日出現在這裡,就是和姚崇一起來迎接姚懿回京。

  「父親雖然在昌州多年,但終究從未前往前線,雖然過年回長安次數不多,但家人探望並非難事。」稍微停頓,姚崇搖搖頭,說道:「如今並非年節,父親陛見之後,怕是不日就要啟程潘州……是了,王爺要回彭州,不知何日啟程?」

  「大概是在太子妃生產之後。」李絢輕嘆一聲,說道:「說實話,自從上元二年初,離開彭州前往南昌之後,絢也一樣很久都沒有回去過了,更別說還有妻兒老母。」

  姚崇聽到這裡,點點頭,說道:「王爺也是辛苦。」

  「辛苦也算是有所成就,叔父這一次跨過刺史關卡,最晚十年之後,便是朝中一部尚書。」稍微停頓,李絢看向姚崇,搖搖頭,說道:「到那個時候,元之起碼是一部侍郎,說不得你們父子二人,要爭一爭那宰相之位了。」

  李絢忍不住的笑了起來。

  姚懿雖然能力出眾,但相比於姚崇來講,來要差些。

  姚崇如今雖然只是從六品的侍御史,但做滿五年,必然是六部郎中之位,甚至可能是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做五年,必然是九寺少卿和六部侍郎的位置。

  那個時候,姚懿正好進京做六部尚書。

  若是再過五年,過十年,父子倆說不得可能要同時任宰相。

  這種情況當然不可能同時發生,所以到了那個時候,必然要有人讓一讓的,這個人……

  「且不說難有那麼一日,便是真有那麼一日,元之也還年輕的很,沉澱沉澱不是壞事。」姚懿微微搖頭,神色平靜。

  「賢弟看的透徹啊。」李絢輕嘆一聲,說道:「宰相之位,不在做的早,而在於做的久。」

  「王爺所言無差。」姚崇抬頭,目光認真的看向前方逐漸接近的熟悉身影,終於展露笑容道:「阿耶回來了。」

  ……

  黑駕馬車緩緩的進入長安城,兩側兩百名黑甲騎兵護送。

  李絢從馬車座下內格中取出一杯熱茶遞給姚懿,說道:「一會要面聖,叔父先暖和暖和。」

  「多謝王爺了。」姚懿鬆了口氣,然後將熱茶一飲而盡。

  李絢這才重新倒了一杯,說道:「昌州情況如何,燕國公接管還順利嗎,這一次真的讓叔父操心了。」

  姚懿接過熱茶,搖搖頭說道:「王爺何出此言,這本身就是下官的份內之職,王爺經常不在昌州,諸事本就是下官在做,下官負責交接也是當有之事。」

  「還是麻煩世叔了。」李絢輕輕笑了。

  他這些年,雖然任昌州都督,昌州刺史,但昌州都督府的事情有張大安在負責,昌州刺史府的事情有姚懿在負責。

  他雖然掌管全局,但說到細節部分,卻遠不如張大安和姚懿知曉的清楚。

  甚至不客氣的講,拋開表面看實質,張大安和姚懿才是昌州都督府實質的都督和刺史。

  「昌州諸事交接還算順利,昌州刺史府諸官有小半留了下來,剩下的,都由燕國公麾下的幕僚充任,諸事安置妥當。」

  稍微停頓,姚懿抬頭看向李絢,不解的問道:「倒是有一事,下官有所不解。」

  「哦,世叔請講。」李絢有些詫異。

  姚懿看著李絢,很直接的問道:「從今年開始,不知道什麼緣故,往來興海的商旅一下子少了將近一半,下官詢問過,其他的商旅明年有不少也不會再走興海,王爺可知是什麼原因?」

  「知道。」李絢點點頭,說道:「那是因為吐蕃已下。」

  看到姚懿有些不明白,李絢更加深入的說道:「當年之所以會有這條商路,是因為絢在前線,如果單從昌州供應糧草,昌州供需緊張不說,稍有風險,便可能會有被人切斷後路的可能,故而本王直接打通了通往潘州的糧道。」

  姚懿輕輕點頭,從昌州到潘州,中間需要經過不少党項之地,這一片原本全都是吐蕃之地。

  後來正是李絢拿下了小花石峽,阻擋吐蕃人的窺探,然後才逆黃河進入了潘州。

  蜀中的糧草也能從松州潘州不經長安而送至軍前,大大的減輕了軍前的糧草危機。

  李絢繼續說道:「如今吐蕃已下,日後軍中的糧草,基本都由蕃州當地解決,朝中擔負很少,所以從潘州經昌州,最後到軍前的這條路就斷了。

  沒有了軍方維繫道路,這條路會變得日益難行,成本增加,自然走的人就少了。」

  姚懿沉默了下來,他是知道這條路的艱難的。

  從潘州到昌州,中間多水道和沼澤,如果沒有軍方的水車和竹排,想要走這條路何其困難。

  甚至不只是這條路,還有昌州到河州的水道,隨著軍方所用的減少,地方維修費用日益增加。

  而地方增加維修的費用,自然要攤在經過的商旅身上。

  面對日益增加的成本,很多商旅寧肯走蘭州,鄯州,也不走昌州河州。

  「另外,以前過昌州的商旅,多數和本王有些關聯,如今昌州換人,本王調任蕃州,那些和本王有關的商旅也會經跟著本王走蕃州,而去西域,昌州的價值不大了。」李絢搖搖頭,將興海的商路徹底盯死。

  不會再有人走昌州到潘州這條商路,那麼相比較之下,從吐谷渾到長安的這條商路會更加的繁華。

  曲溝會更加的繁華。

  昌州刺史府搬遷曲溝幾乎是可見之事,而昌州都督府日後少不了也要搬遷。

  如此,昌州在党項和蘇毗的影響會大幅下降。

  「這些事情,叔父既然已經調任潘州刺史,就不必再操心昌州事了。」李絢搖搖頭,說道:「從蜀中到蕃州,依舊要經過潘州,只不過從走潘州西北,改成了走潘州西南,逆金沙江,通天河而至昌都,再經昌都去邏些。」

  「那麼如今昌都歸誰管轄?」姚懿直直的盯著李絢。

  「不知道。」李絢搖頭,說道:「昌都其實一直都不屬任何地方管轄,吐蕃未下時,昌都長史由張公兼任,所以昌州都督府有管轄之權,但如今昌都長史由右屯衛將軍南炬兼任,右屯衛在軍略上,依舊屬於邏些道行軍大總管麾下,但在地方治理上,卻不屬於蕃州都護府。」

  姚懿沉默了下來,如今大唐雖然滅絕了吐蕃,但是蘇毗和羊同這兩個國度都還存在。

  羊同偏遠貧瘠,大唐對他們並沒有多少興趣,但蘇毗不同。

  蘇毗恰好在大唐和吐蕃的中央,蘇毗女王又是大唐一手扶持的。

  攻下吐蕃之後,這裡基本都是大唐駐軍。

  甚至就連蘇毗騎兵,也是被調入蕃州駐守,大唐對這裡的控制很強。

  但是若說這裡具體歸誰管,李絢說不清楚,姚懿同樣說不清楚。

  那裡看似歸李絢管,但昌都並不在邏些安撫使的管轄之內,但若說不歸他管,但偏偏右屯衛又在邏些道行軍總管府麾下。

  姚懿更加清楚,這裡的一切看似混沌,但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朝中本身就想讓這裡一片混沌,然後通過這裡制衡李絢。

  「叔父若是願意,那麼到時候,本王可以讓南將軍和叔父溝通,若是叔父還能勸說燕國公,那麼在通天河或柏海,開闢一條新路,也未嘗不可。」李絢側頭看著姚懿。

  姚懿輕嘆一聲,說道:「就怕燕國公沒有這個心思。」

  李絢低頭,不再開口。

  姚崇坐在一旁,卻能聽出這裡面的深意。

  燕國公李謹行,雖然是行軍大將,但卻並不是一名合格的地方刺史。

  昌州這日後數年的經營,怕是要有些問題了。

  ……

  馬車緩緩前行,前面似乎已經到了朱雀門下。

  李絢抬頭看向姚懿說道:「叔父,絢還要去東宮一趟,就不陪叔父去面聖了,絢大約會在十日左右啟程南下彭州,叔父若是也在這期間南下,不妨你我同行……潘州畢竟屬於劍南道,益州大都督府,絢還是能說上些話的。」

  姚懿頓時恍然過來,他現在已經不再是西北的昌州刺史府長史,而是西南的潘州刺史府刺史。

  他的上司也不再是李絢,而是松州都督和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對於松州都督,李絢並不熟悉,但是對於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孝逸,李絢是再熟悉不過。

  通過守宮衛士的檢查,李絢和姚懿進入了皇城。

  姚崇在御史台就要下車,而李絢還要在東宮方向,至於姚懿,他要出太極宮到大明宮。

  皇帝現在正在大明宮紫宸殿等他。

  然而就在姚崇剛剛下車之際,一個細長的聲音突然響起:「陛下口諭,宣侍御史姚崇覲見。」

  姚崇一愣,隨即趕緊拱手道:「臣領旨。」

  車簾掀起,李絢探頭出來,然後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那裡宣旨的仇宦。

  仇宦看到李絢,笑呵呵的一甩拂塵,說道:「彭王,陛下有請。」

  李絢立刻拱手道:「臣領旨。」

  仇宦的目光落在了車內的姚懿身上。

  ……

  紫宸殿中,李治一身黑底金絲蟒袍,坐在御案之後,正在批閱奏章。

  李絢,姚懿,姚崇三人平排站開。

  李絢,姚懿,姚崇三人同時拱手道:「臣蕃州刺史李絢,潘州刺史姚懿,侍御史姚崇,參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李治放下細竹金筆,抬眼看向李絢,問道:「彭王,你今日是去接姚卿去的?」

  「是!」李絢拱手,說道:「臣雖然任昌州刺史多年,但因為多年戰事,昌州政務一直都是姚長史在負責,如今這一切都要交接,他回來了,臣就過來看看,順帶問一下交接的情況如何?」

  「所以呢?」李治的目光落在了姚懿身上,問到:「姚卿,昌州方面的各項交接進行的如何?」

  姚懿立刻拱手道:「還算順利,昌州諸事多有定冊,按冊交接便是。」

  李治點點頭,繼續詢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