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楊余的話,現場的觀眾都羞愧起來。
讀到相當靠後的部分,他們都還沒有半點思緒。
每一個出場過的人物,他們都懷疑過,可終究是不確定。
書中已經出現過很多人的信息,其中最有嫌疑的還是十二個。
《東方快車謀殺案》一大特點就是,出場人物多,信息繁雜,想要老老實實推理是要費腦的。
首先一號嫌疑人是一個法國人,也是一位名叫蘇珊娜的女子的父親,是本次東方快車的列車員。
作為列車員,他有機會接觸到死者雷切特的包廂,並在不被注意的情況下實施復仇行動,並且案發的車廂是由他用萬能鑰匙打開才發現屍體。
更重要的是,她女兒蘇珊娜,是被雷切特害死的,嫌疑很大。
其次二號嫌疑人是一位美國人,他對雷切特似乎懷有恨意,且作為雷切特的秘書,他擁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雷切特,並有機會在不被注意的情況下實施復仇行動。
三號嫌疑人是個英國人,是原本阿姆斯特朗家的管家,阿姆斯特朗家曾為雷切特所陷害,因此馬斯特曼理應對雷切特抱有仇恨。
他混上了雷切特的僕人,作為雷切特的僕人,他擁有接近雷切特並實施復仇行動的機會,他能輕易地進入雷切特的包廂,並在不被注意和足夠隱蔽的情況下執行計劃。
四號嫌疑人是個著名演員,她的女兒和外孫女都因雷切特受到傷害,有理由下手。
五號嫌疑人是位瑞典人,也是位護士,其嫌疑程度相當低,只是提到過和雷切特有些瓜葛。
之後的嫌疑人,都和五號嫌疑人差不多,都是和雷切特過去有些仇怨的,都有可能下手,一共有十二位。
案件到了這就棘手了起來,觀眾們面面相覷,都是有些拿不準誰是真正兇手。
這十二個人,隨便單拿一個出來,都很有當兇手的天份啊.......
整個比賽現場陷入了僵局,所有人都在抓耳撓腮,只有秋煥和楊余兩人淡定非凡。
秋煥是因為了解故事走向,而楊余純粹在裝逼,他可不敢露出半點不自信的表情,否則會有人大做文章在這上面的。
過一會,站他這邊的主持人冰冰肯定會採訪詢問他是否猜中了兇手,到時候不管猜沒猜對,他都要給出正確答案,然後添油加醋一番。
只要能說得過去,哪怕有懷疑的人,他也是無形中又裝了一次。
秋煥看出了楊余的想法,心中冷笑,這小子還在做夢。
就憑他剛剛自爆性質的一句話,已經被打入了死局。
而楊余顯然沒想那麼多,他一目十行地讀,想先翻到後面看看兇手是誰。
然而,看清結尾後,他的臉直接憋成了豬肝色。
這是作弊!楊余難受了,怎麼可能全部人都是兇手?
這種寫法在過去,從未有過人嘗試過,因為有種愚弄讀者的感覺。
就好像文科考試中的一道選擇題,每個選項都是看起來對的,也符合題意,按照習慣,應該是要在四個中選一個最佳選項。
但是,正確答案卻是全選,這簡直是不讓人活了。
楊余手在顫抖,他剛剛信誓旦旦承認,兇手是某個人,而不是某些人。
不行.......他搖頭,絕對不能那麼快認輸,他必須要找個方法化解這死局。
而就在楊余絞盡腦汁思考對策時,終於有讀得快的讀者讀完了整個故事。
死者雷切特打破了所有人對傳統受害者的認知。
一般來說,受害者都該是更該受人同情的,畢竟已經付出了生命代價。
但《東方快車謀殺案》里的受害死者雷切特,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人渣。
多年前,他綁架了一位上校的女兒,以此向上校勒索巨額贖金。
儘管上校支付了贖金,但雷切特仍然殘忍地殺害了他的女兒,並將她的屍體拋棄。
這一罪行給上校一家帶來了撕裂般的傷痛。
上校的妻子在得知女兒遇害後,因受到了打擊而休克、早產,最終醫治無效後死亡。
上校本人也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最終選擇開槍自殺。
此外,照看上校女兒的保姆卻被警方誤以為是共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也自殺了。
至此,上校一家被雷切特害得家破人亡,人神共憤,光是從文字中,都能感受到一股壓制的怒火。
雷切特在勒索到了巨額贖金後,便利用這一些贓款逍遙法外。
他不僅僅逃脫了法律的制裁,還在後來通過買賣假冒文物的生意獲取了大筆金錢,繼續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
但是,他的罪孽還是被人銘記著,這一趟東方快車之行,就是對他罪行的審判。
整個火車,就是為他定製的棺材。
十二位表面普通的旅客,實際上都是上校的老相識,共同謀劃了這起案件。
其中有人將仇恨埋在心底,當上了雷切特的秘書,負責監視雷切特的一舉一動,給他下安眠藥。
還有人成為了雷切特的僕人,在列車上為他服務,並趁機了解他的生活習慣和行蹤。
當一切基本信息摸清楚後,當列車因暴風雪被困在溫科夫齊和布洛德之間時,兇手們開始行動。
他們首先確保雷切特的包廂門在內部被反鎖,這樣一來,即便有人試圖從外部進入,也會發現門被鎖著,從而減少了被發現的風險。
他們還故意將包廂的窗戶推開,窗簾也拉上去,刻意營造出一種兇手可能從窗戶逃離的假象,來誤導波洛。
這也的確非常精妙,因為就算真是從雪地里跑出去,暴風雪也會抹平一切痕跡,讓人難以追蹤。
除此之外,一些偽造的證據也是老生常談,例如菸斗之類的東西,想讓偵探往兇手抽菸的方向聯想。
一切準備穩妥後,十二位兇手輪流潛入了沉睡中的雷切特房間,用刀每個人輪流捅了一刀,終於完成復仇。
整個案件中間撲朔迷離,十二位兇手共同的智慧下,偽證誤導層出不窮,光是讀著,就能感到頭皮發麻。
事實上,大家的確頭皮發麻了,尤其是楊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