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打松山,我一定要幫幫場子

  第159章 打松山,我一定要幫幫場子

  盟軍最高統帥部為了打贏這一仗,集結了美、英、加、法等國軍隊,共有39個師(美軍20個師),

  總兵力高達288萬人,其中作戰部隊155萬。

  裝備了1萬輛裝甲車,以及17萬輛軍用卡車。

  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鬥機4900架,還有運輸機3000架。

  海軍則由5300艘各式艦船組成,其中戰列艦13艘、巡洋艦47艘、驅逐艦134艘。

  雖然有著數量上的巨大優勢,盟軍還是充分借鑑了在太平洋戰爭中對日軍盤踞的島嶼進行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為研發新式特種作戰裝備煞費苦心。

  盟軍發明家們將部分謝爾曼坦克改裝成水陸坦克,也就是水陸兩棲坦克的鼻祖,外號「唐老鴨坦克」的謝爾曼DD坦克。

  此外,盟軍還研發出了包括代號「螃蟹」的火焰噴射車、負責清除地雷的掃雷坦克,在沙灘上鋪設路面的工程坦克,跨越障礙的架橋坦克車。

  在遠離港口的海灘登陸,更大的挑戰是如何給龐大的登陸部隊提供充足的補給物資。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盟軍乾脆建造了數個巨大的中空浮動港口,到達海灘後,進行拼裝並注水,沉入海下,形成人工港,並通過一根長160千米,沉入海底的輸油管提供補給。

  種種的準備,可以說窮盡了當時的最高登陸作戰水平。

  反觀德軍這邊,主要分為「B」、「G」兩個集團軍群,名義上由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

  「B」集團軍群由隆美爾元帥指揮,下轄第15和第7兩個集團軍;

  「G」集團軍群由勃拉斯科維茨上將指揮,下轄第1和第19兩個集團軍。

  總兵力計有海防師33個、攻擊步兵師13個,裝甲步兵師1個、裝甲師9個和傘兵師2個,共58個師。德軍根據錯誤的敵情判斷,一直認為加萊地區是盟軍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區。

  所以主力第15集團軍23個師被配置在加萊地區400公里長的海岸線上,擔任主要方向上的防禦;

  第19集團軍8個師防守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區;

  第1集團軍6個師防守比斯開灣沿岸地區;

  第7集團軍14個師防守諾曼第和布列塔尼半島地區,其中在諾曼第地區設防的只有6個師。

  按1944年德軍標準師的兵力計算,在登陸開始時能直接用來抗擊美、英軍登陸的德軍地面部隊不超過9萬人。

  德國海軍用於抗登陸的兵力僅有中、小型水面艦艇500餘艘和駐比斯開灣各港口的潛艇49艘,防守法國的帝國第3航空隊僅90架轟炸機和70多架戰鬥機可以投入使用。

  最為可笑的是,即便才這麼點可憐的家當,德軍居然還分成兩個集團軍群,而能在第一時間投入反擊的裝甲部隊更是必須要有德軍最高首腦的批准才能動用。

  要知道軍情緊急的情況下,一分鐘就能決定勝敗,何況還是如此不利的局面下,因此失敗是無法避免的了。

  1944年6月5日,林辰等人被提前特邀上了美軍的阿肯色號戰列艦,得以實地觀摩這場戰爭盛宴。

  阿肯色號戰列艦屬於懷俄明級,舷號BB-33。

  懷俄明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現役最老舊的一級戰列艦,阿肯色號戰列艦則是在1912年服役。

  不過老歸老,它的火力可是一點也不含糊。

  它擁有6座雙聯裝305毫米口徑主炮,還有21門127毫米副炮,滿載排水量27240噸。

  6月6日凌晨,美第82和101空降師在聖母教堂鎮附近空降,占領通往海岸的道路,阻止敵人加強海岸防禦。

  清晨,盟軍在得知兩個空降師已經基本得手後,對灘頭陣地的大規模轟炸才正式開始。

  雖然德軍的永備鋼筋混凝土工事修得近乎變態的堅固,盟軍鋪天蓋地的立體轟炸收效甚微,但對守軍的士氣影響確實是巨大的。

  再好的防禦工事也要有精銳的士兵才行,但駐防在諾曼第地區的部隊明顯不是。

  所以盟軍在這一帶的突破非常順利,林辰等人通過望遠鏡,很快就看到盟軍的登陸艇沖了上去,兩棲登陸坦克也順利卸載了下來投入戰鬥。

  穩了!

  不過在其他幾個方向並不怎麼順利,尤其是奧馬哈海灘,盟軍受到了慘重的損失。

  但隨著諾曼第登陸場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部隊登陸上去,大局基本已定。

  德軍這時候才開始組織力量打算進行反擊,不過盟軍強大的空中力量讓德反擊部隊寸步難行,情況明顯對盟軍越來越有利。

  當林辰等人也順利的登上了這片歐洲土地,當大家看到堆積如山的補給物資,和被俘德軍都是些孩子和老人後,大家不由感慨,戰爭快要結束了。

  後面的戰事發展也正如大家所料,德軍在進行了一系列倉促的反擊無果後,只能大踏步的往後撤退。

  盟軍各部隊進展神速,法國、荷蘭等地的大片國土紛紛光復,似乎德軍在西線已經毫無還手之力了。

  所以盟軍前進的腳步也開始緩了下來,忙於占領地的治理,似乎不想沖的太快。

  林辰當然知道這段歷史,所以他也是不斷的向上級提建議,希望能集中主力往東突擊,及早結束歐洲戰事。

  但隨著諾曼第登陸的成功,盟軍對「水手」小組已經沒有之前那種熱情了,往日那種要什麼給什麼的待遇也隨之煙消雲散了。

  林辰他們在巴黎光復後,痛痛快快的玩了幾天。

  甚至還和莉娜等人在艾菲爾鐵塔前合影留念。

  終於,美軍給林辰下了調令,希望他能前往太平洋戰場,幫助亞太地區的美軍解決日軍問題,從而徹底結束二戰。

  這自然是林辰求之不得的。

  「水手」小組裡除了基里連科強烈要求跟著林辰前往太平洋,其他人都有各自的任務,雖然莉娜也想去亞洲,但奈何她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最終只能作罷。

  本來林辰還想提醒盟軍高層,警惕年底德軍的阿登反擊戰,但後來想了想還是放棄了,有時候改變歷史太多,反而不是什麼好事。

  一切順其自然吧。

  林辰在6月底抵達了法國南部尼斯,故地重遊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

  如今這座城市已經開始了戰後重建,林辰要從這裡坐飛機,前往非洲埃及轉機,然後經印度蘭姆伽,再前往南太平洋戰區報到。

  好在現在的軸心國已經日暮西山,不然還真不敢就這樣大模大樣的往南飛行。

  同行的乘客,除了他和基里連科,其他也都是島嶼戰和叢林戰的精銳。

  不過他們聽了是林辰後,都肅然起敬。

  在如今的歐洲戰場,沒有聽過「幽靈」的名號,那肯定不是軍人。

  飛機在印度蘭姆伽轉場時,林辰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同胞。

  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將軍很熱情的接待了他們一行,陪同的居然還有副總指揮鄭洞國、新編第1軍軍長孫立人等抗日名將。

  當他們看到林辰居然是一名華人,也是震驚莫名。

  特別是當得知林辰參加了二戰中的大多數歐洲重大戰役,從一名學徒工成長為赫赫威名的「幽靈」兵王,他們更是刮目相看。

  連稱惋惜,

  怎麼沒有提前挖掘到這麼好的苗子。

  林辰只是淡淡一笑,對於這些話,只能聽聽就算了。

  不過當他聽說目前駐印軍正對緬甸的日軍進行反攻,特別是正在進攻松山的時候,他覺得無論如何也要給點意見建議。

  當集體聚餐結束後,他專門找到了鄭洞國。

  「鄭副司令,不知松山的攻勢是否順利?」

  如果是一般人這麼直接問鄭洞國,他估計會覺得極其不禮貌,但林辰此刻的身份畢竟是美軍少校軍官,而且據說歐洲的大場面都經歷過。

  所以他決定如實相告。

  「實不相瞞,進攻的不是很順利,日軍憑藉堅固工事據險而守,我們傷亡頗大。」

  「可否細說一二?」

  林辰其實對松山戰役的了解並不算太多,而且在這個時空,到底有沒有發生什麼改變?所以還是聽一聽實際情況比較好。

  鄭洞國聽到大名鼎鼎的「幽靈」居然對這場戰役十分關注,自然也很重視,於是專門叫來了新編第1軍軍長孫立人等人,向林辰介紹了松山敵我態勢。

  通過介紹,林辰才知道,松山的情況有多麼嚴峻。

  位於龍陵縣臘勐鄉的松山,它扼守著滇西進入怒江東岸的交通咽喉,被稱為東方的直布羅陀。

  緊靠怒江惠通橋,「前臨深谷,背連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於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橋頭堡,扼滇緬公路要衝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

  進可攻,退可守;還與騰衝、龍陵縣形成犄角之勢,互相呼應,松山不克,滇緬公路不通,交通運輸困難,反攻龍陵、騰衝,就會得而復失。

  所以松山戰役是滇西戰役中關鍵性的戰役。

  1942年,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失利,滇緬公路被切斷,被迫撤退到怒江東岸的遠征軍餘部與日軍隔岸對峙。

  日軍進駐怒江西岸後,將松山作為警備中心、進攻據點和防禦支撐點三位一體的戰略目標,開始陣地建設。

  後來日軍中途島海戰失利,日軍戰略專家預見到松山作為支撐滇西和緬北防禦體系重要支撐點,遂擬將松山建設為永久性防禦要塞。

  至1944年5月,日軍在滾龍坡、大埡口、松山、小松山、大寨、黃家水井、黃土坡、馬鹿塘編成7個據點群,每個碉堡均以數個最堅固的母堡為核心,四周有數個子堡拱衛,共有子母堡40多座,堡壘互為側防。

  主堡內有重機槍,子堡及側射堡內有輕機槍,交通壕內有步槍、槍榴彈、擲彈筒,主堡後有迫擊炮。

  陣地前有鐵絲網1—3道,鹿砦1—2道,敷設地雷及陷阱。陣地內附設有水管及照明設備。

  日軍守衛力量大約為一個大隊,我方雖然兵力和火力占據了絕對優勢,但收效甚微。

  應該說,駐印軍的偵察還是給力的。

  除去一些細節和內部的情況不掌握,其他大部分都摸清楚了。

  但這還遠遠不夠。

  「日軍的防禦陣地缺乏水泥,所以他們應該用的是汽油桶放泥土,大的圓木附在周圍,再鋪設鋼板等防禦物資,這樣一來,以駐印軍的炮火是很難起到效果的。」林辰指出了問題所在。

  「我們有美軍航空兵的支援。」孫立人認為在美軍B25轟炸機的支援下,松山的陣地絕對撐不住。

  不過林辰卻是給了他一盆冷水,「大當量的航空炸彈不會用到這裡,小當量航空炸彈對日軍的這種工事根本就是撓痒痒。」

  「如果用坦克支援呢?」其中一名軍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沒想到被孫立人一頓臭罵,「那地方坡度很大,坦克根本就上不去,而且地形如此複雜,步坦協同很難做到,上去也是給鬼子送菜。」

  「那怎麼辦?難道只能硬拼?」那名軍官憤懣的問道。

  林辰聽了也是感慨,國內不缺不怕死的好兵,實在是軍官的指揮過於呆板,難怪在對日作戰中吃這麼大虧。

  「諸位長官!」林辰雖然是美軍軍官,但論及軍銜肯定是在場的最低。

  所以他把姿態放低一點,只是作為炎黃子孫的角度來陳述自己的觀點,

  「我們打仗,不能總想著硬拼,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是最差的辦法!」

  他的話讓在座的人有些臉紅,很多軍官打仗基本都是這樣的一套,

  拼光了拉倒!

  「比如日軍的防禦工事如此頑強,我們就要用專業的辦法去對付,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你們率部堅守這樣的防禦體系,最希望敵人做什麼,最害怕敵人做什麼?」

  「林少校,如果是我,我肯定最希望敵人撤走!最害怕敵人的重炮!」

  其中一人的回答,令大家哈哈大笑起來,氣氛也算是輕鬆了一些。

  抗戰這麼多年,中國軍隊真是受夠了日軍的飛機大炮,所以他這麼回答也在情理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