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來來來,同輝,我們先喝酒。」
徐亦山領著許同輝在後院花園中的亭子裡落座。
徐亦山這裡的好酒是不缺的,知道他有唯一的有點喜歡酒的「嗜好」,郡城各大勢力有了什麼好酒都會往他這裡送來。
這百多年坐鎮安南,零零碎碎地積累下來,郡守府已經堪稱是一個小酒庫了。
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酒都稱得上是靈酒。
因為釀酒所用,基本都是東山靈地的水,東山靈地的材料。
當然,嚴格講起來,這些靈酒的品級不怎麼高就是了,和真正靈境所產,不能相比。
但天下一共又有幾個靈境呢?
有靈山便會有靈地,而靈山遍及天下。
然而,卻是有聖地才會有靈境。
靈境,靈地,雖然都帶個「靈」,但後面的一字之差,意味著的卻是聖凡之殊。
而聖凡之殊,也是天壤之別。
「來,薄酒一杯,我們先幹了!」徐亦山笑道。
今天花園中別無他人,連侍女都不在,酒是薛守一拿過來的,而後就連薛守一也退下了。
把偌大一個花園,只留給此二人。
「這酒,當初應該就是四海門送過來的,你看,這紅封上還畫著一個圖呢,就是四海門的標識,醜死了。」放下酒杯後,徐亦山指著酒罈笑說道。
「我們這邊都說這種酒是靈酒,同輝,對這種『薄酒』,你應該喝不太慣吧?」
許同輝簡直都要淚流滿面。
如果不是跟了少爺,以前,他哪有資格接觸這種東西?
不要說喝了。
就連看的機會都沒有!
我要說我是青水城出來的,不知道徐亦山會是什麼反應呢?
許同輝心中忽然有點好笑地想道。
但事實上,他是青水城出來的不假,然而那卻已經是過去了。
修行之途上,那最多只能算一個起點,甚至連起點都不是。現在,他是正兒八經的別有傳承,這是半點也無虛假的!
許同輝淡淡一笑,「師兄,別笑話我了,我可一直都是孤陋寡聞得很,別說靈酒了,就連普通酒,都沒喝過幾次。師兄這裡的酒,對我來說,不但一點都不薄,還非常醇厚得很!」
這話,許同輝說得很坦然。
因為都是真話。
許同輝是不會說假話的。
少爺告誡過他,要「真」。
你可以有所保留,但沒保留的部分,必須是真的。
因為欺人即昧己。
昧己的人,不必談修行。
少爺怎麼說,許同輝便怎麼做。
而他不知道的是,就是這真,給了他最根本的底氣,給了他能夠較為自然地和徐亦山相處相對的資格。
一旦失去這真,他在徐亦山面前連片刻都坐不下去,而只會覺得如坐針氈!
真當地階大成是吃素的?
雖然徐亦山現在很多時候連素都不吃。
所以話說開一點,為什麼徐亦山會認為許同輝是「那個地方」出來的呢?
因為許同輝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點點滴滴,哪個地方都符合!就沒有半點不符合的地方!
一個圖形,它這裡是圓的,那裡是圓的,遍周三百六十度全都是圓的。
那它就是圓!
這也是徐亦山對許同輝的認識。
所以他只要知道許同輝是「那個地方」出來的就行了,至於「那個地方」具體到底是哪一個,他其實沒有資格問詢。
如果將來他能晉入天階,而許同輝也晉入天階,那兩人會有再次聚首的機會。
屆時,自然會是另外的一個場面。
此際麼,不管是許同輝的人階還是他的地階,都只能說是在「下階」沉浮。
同為沉浮中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相識也不必問來處。
你若有運,我若有道,將來的某一天,我們自會相見。因為越往上,圈子總是越小的。
這沉浮間的緣份,便是彼時的佳話。
否則,我正年少,你已蒼蒼,我在雲中,你在地上。
相見不如不見。
相識也如未相識。
最多,當你故去的時候,我來你墳前,為你澆上薄酒幾杯。你若有什麼心愛的後輩,我也能為你提攜一二。
但這又與你我二人何干?
亭外天邊,上午的陽光穿過一片片的雲朵,讓那些雲朵看起來有的淡白,有的淺灰,還有的帶著點彩。
徐亦山指著天邊的那雲,對許同輝道:「同輝,這開頭第一首的題擬,不如我們就用那雲作為主題如何?」
「好!」許同輝沉聲說道,「師兄先請!」
手在酒杯間摩挲著,徐亦山沉吟起來。
其實可以題擬的內容有很多,只轉念間,十首一百首徐亦山也可以隨口就提擬出來,但他要找到最合適的切入。
適合此時的。
也適合將來的。
適合他的,也最好可以是適合他和許同輝兩個人的。
緣是相遇。
份是經營。
緣讓他和許同輝在這裡相遇,那就最好讓這相遇更有價值一些。
這樣,才能有將來的「份」。
否則,天下之大,沉浮中的相識,又算得了什麼呢?
整個人階地階,許同輝在這天下間的遊歷,期間不知要相識結交多少人!
就如他坐鎮安南百年,真正稱得上相識又相交的,也只是甘從式一人而已。若將來他身登天階,若那時甘從式還在,他是必然要伸出手來拉甘從式一把的。
現在不是不想拉。
是既有顧忌。
也力有不逮。
徐亦山並不是早早地想著將來的某一天,也需要許同輝伸出手來拉他一把。
這只是一份運道。
他的道途之中,來到面前的一份運道。
他要做的,就是牢牢地把這份運道抓在手裡而已,至於將來會不會用到,需不需要用到,那不是關鍵。
關鍵是要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處。
所謂未來,不就是這樣一步一處,鋪就出來的麼?
思慮到此,關於這第一首道詩的構想,也宣告完成。
徐亦山又以地階獨有的方式給他和許同輝兩人的杯中再次斟上了酒,端起自己的那杯一飲而盡後,他開口誦述道:
「三江四海是前塵,嶺上山頭幻此身。」
「南域川峽水浩淼,北州原野雪紛紛。」
「曾同村舍村人近,亦與聖人聖地鄰。」
「日暮天長何處去?繁華落盡見真淳。」
誦述完畢,徐亦山笑說道:「同輝,道詩是這個樣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