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遇到野狗

  「蘇娘子,真的要把這頭驢殺了吃肉嗎?」

  「嗯,真的,我不是個愛說笑的人。◆𝐆𝐨𝐨𝐠𝐥𝐞搜索𝐬𝐭𝐨𝟓𝟐𝟎.𝐜𝐨𝐦◆」蘇青青給了肯定的答覆。

  「真的要殺啊?大好一頭驢啊!可惜可惜!吸溜……」說話之人趕緊擦擦嘴,望著毛驢的眼光越發火熱。

  等田村長從陳家村趕回小漁村,又來到曬魚場時,毛驢早就被眾人齊心協力殺了剝皮,並開始大卸八塊啦!

  周圍到處都是咽口水的聲音,要是現在田村長反對驢肉宴,大概會一下子失去擁戴吧,大勢已去矣!

  田村長微惱地看了蘇青青一眼,這小娘子怎麼缺心眼呢!

  就算是折了腿的驢也可以養起來啊,瘸腿驢不好運貨,磨豆子穀子什麼的,都還是可以的嘛!

  何況就算真要拿來辦宴,也該挑在她的房子建成後啊,到時候辦成熱熱鬧鬧的進屋酒多體面?

  如今不年不節地就白白給村民們吃了,實在是鋪張浪費啊!

  田村長替蘇青青心痛得無法呼吸,他現在是把她當成自家後輩看了。

  蘇青青以張氏表妹的身份落戶小漁村,那論起來,可不也就是村長家的親戚。

  他把蘇青青拉到一旁,問她到底怎麼回事,運氣好撿的毛驢這種鬼話,他可不信。

  蘇青青也沒想瞞著村長,當下言簡意賅地把前因後果跟他說了。

  田村長沉吟片刻,說道:「原來是那群不當人子的,那驢是不能留,你做得對。全村都吃了你的驢肉,他們村裡的人不敢找上來。」

  他們海邊的漁民雖然活得窮,但是在大海里跟大風大浪搏鬥的人,全身都是膽啊,能有幾個沒見過血?

  尋常田舍漢是不敢惹的,要不然也輪不到他當本村村長了。依附鴨寮山莊的陳氏族人,活得可比他們田姓要富裕一點點。

  窮鄉僻壤之地,想說話說得響,最重要的不是看絹帛有多少,得看拳頭有多硬。兵災的時候,田家人完美演繹一個理——鄰居囤糧我囤槍,鄰居就是我糧倉!

  除了田村長之外,現場還有一位在替蘇青青心痛驢肉,那就是張氏。

  不過張氏比起田村長,接受度又高了一些,因為蘇青青給她看過裝在冰鑒里的肉,滿滿一箱啊!

  蘇妹妹從前肯定活在福窩窩裡,就是個不缺肉的人,所以根本不在乎。

  小漁村一共四十多戶人家,二百來口人。一頭四百多斤的驢,按人頭分,每人都可以分到兩斤呢,一頓根本吃不完!

  尤其蘇青青還說了一句吃不完的要給大家分了,村民們就更克制了!

  當晚的驢頭肉、驢雜湯、驢肉炒飯、炭烤驢肉紛紛端上場,讓全村的人大飽口福。

  最愛美食的八仙之一張果老,就給過驢肉這樣一個評價:「天上龍肉,地上驢肉。」

  可知其美味!

  散場時,蘇青青果然把剩下的驢肉都分給了村民,自己留的並不多。

  當然,那張驢皮肯定全歸蘇青青。怎麼用驢皮熬製阿膠,她剛好知道,以前的助理賣過阿膠。

  這種補品類無論是自己吃還是賣,都可以的。

  用這種千年前的純天然無污染環境下長成的純驢皮,配上山泉水熬製阿膠,估計就算比不上東阿阿膠,也不會相差太遠了吧。

  而且現代的東阿水有沒有大唐循州的山泉水好都不一定呢,現代有了腳盆雞的核污水進入全球大循環,真不敢說還有哪一片能是淨土了。

  要是能得到大唐的東阿水,那倒是肯定比普通山泉水要好,畢竟東阿水乃阿膠魂。

  東阿水的水質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樣,融太行山、泰山兩大名山及地下潛流之精氣。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寫它「清而重,性趨下」,現代科學也驗證了這一特質,特別適合熬製阿膠,祛除雜質。

  但這不是得不到嘛,從嶺南到東阿,山長水闊,可不像現代那般容易啊。

  當夜眾人都入睡後,蘇青青還跑到後山山腳吹起竹笛呼喚雲豹,給它們投餵了兩大塊鮮牛肉。

  這兩日因為有很多現代拿過來的鮮肉,所以蘇青青一點都不吝嗇對自己寵物的投餵。不僅雲豹母子有的吃,她的捕魚小助手「嚶嚶怪」水獺也有的吃呢。

  投餵完自己的寵物往村子裡走時,蘇青青發現自己的身後跟著幾條小尾巴。

  借著月色,她仔細看了眼,發現竟然是一條帶著三隻小狗的大野狗,估計是聞到了鮮肉味追過來的。

  她蹙了眉,面對著四隻野狗,握緊了手中的竹笛,目光兇狠,嚴陣以待。

  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不是怕打不跑野狗,她只要吆喝一聲,村里多的是人來幫忙打狗的。

  但只要她被狗咬了一口,安全起見都得趕緊回現代去打狂犬疫苗啊,還要打很多針!

  以前她小時候,就有一個小夥伴被流浪狗咬了,因為害怕沒告訴園長媽媽,然後發作了狂犬病,在痛苦中死去。

  後來全體孤兒院的孩子們都被召集起來,檢查有沒有被狗咬過,咬過的都去打了針。

  與其說蘇青青怕狗,不如說她怕打針。

  好在跟蘇青青對峙了一會兒後,那領頭的成年野狗大約覺得眼前這個人類不好惹,何況她手裡已經沒有了肉,不值得拼命了,遂帶著三條小狗鑽進了樹林離開了。

  蘇青青「呼」了一口氣,想著下次必須自己先離開了,再讓雲豹們走。

  要是有雲豹母子在,她還怕什麼野狗啊!

  回到家簡單洗了洗手,蘇青青就進書房睡覺了。

  此後的日子很太平,蘇青青每天都過得非常充實。

  大清早先是去自己的坡田裡除草,碰到退潮趕個海,做個美食,然後跟女樂學歌舞,午後忙忙家務、放放牛、趕趕山。

  說起美食製作,光是熬製阿膠,就費了蘇青青大半個月的時間,中間還跟著張氏去了一次墟市(也就是北方的趕集),換了些芝麻、冰糖、紅棗以及核桃和黃酒,都是做阿膠的輔料。

  除了美食,這些日子蘇青青最大的收穫,就是歌唱技巧一日千里、古樂理知識突飛猛進。

  她也是不忘初心啊,雖然在大唐待了那麼久,可是一點也沒忘記自己在現代即將面臨的是什麼。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