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所有人在聽到韓琛的話以後紛紛懷疑自己耳朵是不是聽錯了。
「是我聽錯還是老闆說錯話?火箭這東西還能反覆使用?」
「火箭這東西不都是一次性的嗎?這東西怎麼反覆使用?」
「看來老闆根本不懂航天行業竟然出這種搞笑的話出來。」
「你小子竟然把自己的心聲說出來了,難道你就不怕傳到老闆耳朵里,研究院的工資可沒有深藍高。」
「呵呵,我們老闆的想法還真是天(異)馬(想)行(天)空(開)啊。」
台下大部分的工程師都覺得韓琛的想法就是異想天開。
當然也有一些人也是持有著不同的看法。
「我覺得老闆說的不是沒有可能,有些東西只是我們沒去想過,並不代表這件事情沒辦法實現,反覆回收就是一種技術創新,如果我們連創新的心都沒有了,那我們還搞個屁的研究啊。」
「我覺得這位兄弟說得沒有錯,雖然老闆的想法有些天馬行空,但是不代表這種技術不能實現。」
「其實我覺得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技術是可以實現的,只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火箭可以回收。」
「你們不想想深藍集團為什麼能在幾年時間裡發展那麼大,不正是因為深藍集團的工程師敢於想像,否則他們怎麼研發出比歐美人還要先進的技術。」
「沒錯,我們這些搞研究的必須得敢想敢做,否則怎麼能夠創造出新的技術。」
很快台下的這些工程師意識到了問題,現在可是老闆在給他們開會,他們在這裡議論紛紛算什麼,不到5秒的時間現場便安靜下來。
「我知道很多人認為可以反覆使用的火箭是不存在的,你們之所以這麼認為那是因為你們的思維有問題,一直以來你們都是在學習國外的技術,一直以來你們都是以國外的參數來評定一樣東西,這也就導致了你們的思維陷入一個怪圈。
這個怪圈讓你們覺得外國人都造不出來的東西,我們人憑什麼能夠造出這樣的東西。
深藍集團為什麼能夠在半導體技術上超越外國人,是因為我們的工程師都是敢想敢做的,敢把不現實的東西變成現實。
其實回收火箭的原理十分簡單,我們惟一缺乏的就是數據去校驗它,想要校驗一樣東西只有多做測試。
接下來讓我們觀看一段按照我構思使用3D技術做出來的CG動畫,相信大家在看完這段動畫以後對火箭回收會有一定的認知。」韓琛說到這裡身後的大熒幕出現一行字。
這段動畫是韓琛根據記憶中SpaceX發射火箭以及回收火箭整個過程做出來的。
因為魔眼引擎的3D效果太過逼真不少人懷疑這段錄像是不是韓琛從國外的火箭發射基地偷拍回來的視頻。
「這該不是國外火箭發射的視頻吧?」
「你是不是傻啊,要是外國人掌握這種技術,他們早就拿出來炫耀了。」
「要是國外擁有這種技術他們早就拿出來炫耀了。」
「這個回收思路似乎真的可行啊。」
「原來火箭還可以通過支架的方式來回收,想出這個辦法的人還真的是天才啊。」
「這個人該不會就在我們這裡吧,你們說這個人到底是誰?」
「你們還別說這個方法似乎真的可行,想出這個方法的人腦洞真是大啊。」
15分鐘後。
「火箭回收首先要解決姿態控制的問題,傳統方式是控制推進器來控制方向,用這種方式來控制火箭姿態成本極高,而且用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火箭是無法回收的。
我的解決思路是採用全新的方式來對火箭進行姿態控制。
大家應該看到視頻里的火箭箭身上噴出透明氣體,我們通過冷氣推進的方式來矯正箭身,這項技術我稱之為冷氣推進。
除此以外大家應該看到火箭箭身上的那八個網格翼,它們是用來輔助火箭矯正箭身姿態用的。
這兩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在發射火箭的時候矯正箭身,回收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兩項技術來矯正箭身。
這裡面最大的難題就是精準的控制算法,我想這一點應該難不倒在座諸位。
火箭回收第二個難點就是可重新點火的發動機,我想這個問題對於在座的各位來說並不難,第三個難點就是四個可以展開的液壓緩衝著路腿。
最後一個難點就是精準的制導系統,也就是在火箭返回的時候,根據火箭當前位置、速度、姿態等信息,在線實時計算出發動機的推力的大小和方向,控制火箭實現精準著陸。
相信前面幾個難度對於各位來說算不得什麼,最後一個難點對於各位來說才是最難的。
因為如何精準制導火箭是沒有現成的參數可以查,各位只能憑藉嚴謹的理論分析和成千上萬次的實驗來校驗。
理論分析我是沒辦法幫到各位的了,但是成千上萬次的發射實驗,公司這邊是可以支持你們的,當然也不是說實驗資金是無限的,你們在做實驗之前必須嚴謹論證過才行。
否則別說一個深藍集團就是整個華夏的國庫都沒辦法支撐你們這麼做實驗。
不過我們可以在這裡給大家一個建議,一個降低火箭開發成本以及製造成本的建議,只要大家用好這項技術的話,量產火箭跟量產汽車一樣簡單。
我說的這項技術就是3D列印技術,3D列印技術不僅可以列印發動機,甚至是火箭箭身都可以用3D列印來列印。
3D列印技術團隊公司已經在招募了,到時候他們會配合你們研究可回收火箭。
可回收火箭的研發方向我也給大家說了,大家對於我說的有什麼異議沒有?」韓琛環視在場眾人問道。
此時在場243個工程師還在思考韓琛剛才說的話,他們專業知識告訴他們韓琛說的能夠實現,能夠想出這個方法的人真的是個天才。
這個時候坐在最前面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舉起手來,雖然男子才五十多歲但是他已經是兩鬢髮白,頭上更是銀絲與黑絲混雜在一起。
「袁工你說。」韓琛看向男子說道。
男子名叫袁正陽是深藍直聘從航天航空研究中心挖來的研究員,同時袁正陽也是深藍集團火箭研發部門的總工程師,袁正陽曾經參與過國家多款航天火箭的研發。
「韓總,我想問一下這構思是哪個天才想出來的?」袁正陽問道。
「這個構思是我想出來的怎麼了?」韓琛問道。
在場眾人在聽到這個構思是韓琛想出來的時候震驚不已,韓琛的話讓他們感覺那麼多年的書都白讀了。
「韓總也是學航天航空學的?」袁正陽疑惑問道。
「我主修化工輔學計算機,我這個人比較喜歡瞎想,但是我並不是真的瞎想,每個想法都是論證過的,創新最重要的就是想像力,如果你們沒有足夠的想像力,那麼你們就沒辦法走出來,下棋一定要跳出棋盤來看棋。
在思考的時候一定要摒棄你們的專業知識和理論,以一個普通的角度去思考一件事,然後再用專業的知識去論證是否能實現,只有這樣你們才能夠創造出新的東西來。
相信在座各位應該有不少人知道深藍汽車的車身使用的是一體化壓鑄技術製作而成的吧。
大家想知道深藍是怎麼想到用這項技術的嗎?」韓琛說道。
在場不少人在聽到韓琛的詢問後齊聲喊出「想」這個字。
「從我決定造車的那天開始,我就去研讀造車相關資料,不讀不知道一讀下一跳,看過相關資料以後,我才知道造車這麼複雜,一輛汽車車身居然有200多個部件。
當時我就想有沒有辦法一次性將整個車身做出來,想了很久我都沒有想出來該怎麼做得好,於是我就到馬鈴薯網看視頻打發時間。
說來也巧我看到一個玩具廠家的視頻,這個玩具廠家正在推銷他們的玩具車,視頻里也是將他們製作過程展示出來,他們就是通過壓鑄技術做出來的。
看到這裡我也是靈光一閃,車是不是也可以這麼造,只要我們把壓鑄機做大點,是不是可以將車身壓鑄出來。
我就將我的這個想法告訴了我們的工程師,我們的工程師告訴我這個方法可行,於是我們就聯繫力勁聯和研發壓鑄機,深藍汽車的車身就這麼製造出來了。
同理可回收火箭的冷氣推進器也是我看了太空人如何在外太空運動的視頻想到的。
既然太空人可以通過背囊噴氣系統來控制飛行,那麼火箭是不是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想到這裡我就找了一些專家進行諮詢,專家給出的結果就是這種控制方式是可行的。
只是這種控制方式從來沒有人用過,沒有人用過不代表它不可行,既然可行我們為什麼不試一試?
包括用3D列印技術來製作火箭的想法我也是在了解過火箭的製造方式後想到的。
傳統的發動機由1000多個部件組成,每一個部件的精度也是要求非常高,要是精度不合適還需要重新製作,導致每一個部件的製造時長非常久,每一個部件的製造成本也是非常高。
既然如此能不能讓火箭發動機像一體壓鑄那樣將它製造出來,一體化製造出來的發動機不需要擔心精度的問題,因為它們已經被做成一個整體了。
用一體化壓鑄的方式來鑄造火箭發動機是不可能的了,因為火箭發動機的內部十分複雜壓鑄出來沒辦法脫模,那又沒有別的辦法將發動機做成一個整體。
這個時候我想到了大學時期一個校友說過的技術,這項技術就是我剛才說的3D列印技術,用3D列印來製造就不需要考慮脫模的問題了。
而且3D列印的成本肯定比我們去找幾十甚至是上百個廠家去製造發動機成本要便宜多了。
當我們在思考問題陷入絕境的時候,不如換個方法去思考,又或者是諮詢一下其他人,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韓琛說道。
在聽到韓琛的話以後一些人感覺自己的思路也是拓寬了不少,一些人甚至開始反思他們以前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不是錯了。
條條馬路通羅馬遇到死胡同的時候為什麼不嘗試下將死胡同的牆壁砸破又或者翻牆過去。
有沒有可能砸破牆壁又或者翻牆過去才是正確的答案。
其實這個道理他們老早就知道了,只是他們讀書多了陷入一個怪圈,這個怪圈讓他們不敢嘗試。
當然除了這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這個行業試錯的成本實在是太高昂了。
一般人可不敢輕易的去做嘗試,一次失敗就是幾百上千萬,有時候是幾億甚至是幾十億,這也讓他們不得不嚴謹起來。
對他們這些人來說能夠成功將火箭發射出去就是成功了,至於回收火箭什麼的他們是想都不敢想,因為這個行業的試錯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沒有幾個人願意拿幾億甚至是幾十億讓他們進行試錯,就是一個國家也不敢輕易的進行嘗試。
更何況這個行業的商業價值還沒有開發出來,沒有人願意投資那麼多錢進去試錯。
也就只有馬克斯這個瘋子和韓琛這個從未來穿越回來的人願意投錢去搞這個行業了。
「大家還有問題沒有?要是沒有問題的話,那麼今天會議到這裡,大方向都已經告訴你們了,我希望能夠在15年底前,看到你們的研發成果,另外你們每年的研發費用是200億。」韓琛說道。
在場眾人在聽到韓琛的話以後不少人倒吸一口冷氣。
現在已經是2013年年底了,距離15年年底只有2年的時間,韓琛給到的時間也太短了吧。
不過回過頭來再想想2年的時間也不算很短,這個年代的火箭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他們只是在原有技術上進行改良,只要多做實驗就一定能夠做出來的。
更何況韓琛每年給他們200億的研發費用,發射一枚火箭成本大概是5億軟妹幣,如果他們用小型火箭來測試最多1-2個億,要是用3D列印模式來生產火箭成本更低,說不定幾千萬就能做出一枚火箭了。
也就是說200億的研究費用足夠他們在一年裡發射上百次火箭了。
想到這裡在場眾人也是有信心在15年年底前拿出研究成果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