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河西之戰
任務的說明,已經大致表明了這是秦獻公欲圖奪回河西祖地,但卻最終中箭而亡的那一場河西大戰。
知道這些,就已經足夠了。
秦霄沒有立刻去查看軍功兌換榜單。
一來有事要辦。
二來,沒有軍功,看了也沒意義。
倒是120天的停留時間,讓秦霄鬆了一口氣。
四個月的時間,足夠好好運作一波了。
若是後勤補給和裝備補充跟得上的話,哪怕每天只召喚兩千新人,再算上練兵的時間,一個月後,也能有兩三萬新兵。
不過,一想到現在的秦軍,多半是那支商鞅變法之前,以貧窮落後而著稱的秦軍,秦霄就有些頭痛。
……
大營的範圍很大,而且互相之間也有隔斷。
秦霄跟著傳令兵七拐八繞,足足走了半個多小時,才來到一間寬大的營帳內。
說是營帳,其實不過是木頭立成牆,上邊蓋上一層草皮的簡陋破屋。
連「御駕親征」的秦公都只能住這種破房子,可想而知,底下的秦軍,日子過得有多苦。
營帳內,已經有一群人圍在這裡。
或許是因為,出現在這裡的都是秦軍高層,裝扮上倒也算是得體。
起碼,每個人都有一身看上去防禦力就不差的鎧甲。
相比較之下,外面站崗的秦軍,大部分都只能穿一件粗糙的皮甲,武器也顯得陳舊。
秦霄進來的時候,營帳內的人,正圍著一張地圖,激烈地爭吵著什麼。
隨著門口衛兵的一聲通報,那隔著上百米都能聽到的爭吵聲,頓時消停了下來。
被一群人盯著,秦霄頗有些不自在,表面上卻不動聲色,暗自打量。
坐在主位上的,是一名鬚髮皆白的老人。
老人披著重甲,腰間的劍鞘上鑲嵌著幾枚閃閃發光的寶石,昭示著這把劍的不凡。
秦霄上前一步,對老人拱拱手,道:「在下秦霄,見過秦公。」
「閣下姓秦?」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上前一步,質疑道:「天下諸多姓氏,從未聽聞過以秦為姓者。敢問,閣下這秦姓是從何處冒出來的?」
在這個戰國時代,人們對于姓氏、血脈傳承等等,是很看重的。
雖然不如春秋之前的西周、商朝那樣,只有貴族才有姓氏,平民只有名而無姓的程度。
但往往,只要你說起自己姓什麼,一些學識淵博的人,就能講出你的來歷,祖上出過什麼人物等等。
甚至有些君主挑選官吏,別的不問,只問姓氏,若是出身好,直接就肯給封官。
要說別的姓氏,秦霄還真不了解。
但曾有一段時間,一個關於「姓氏起源」的討論話題頗為熱門。
好奇之下,秦霄也曾查看過自己姓氏的來歷。
據說,秦朝滅亡後,楚漢雙方,乃至於戰國七雄餘孽對嬴氏發起不死不休的追殺,嬴氏後裔紛紛改姓以避禍。
其中一支,就改以「秦」為姓,這便是秦姓的來歷。
不過……
秦霄突然覺得有些尷尬。
若是按這個說法,這帳篷內不少人,尤其是主位上的那個秦獻公嬴師隰(xi),可是自己的老祖宗。
「咳……」秦霄輕咳一聲,決定避開這個話題不談:「我父親姓秦,我自然也就姓秦,至於來歷,我並不清楚。」
頓了頓,秦霄看向秦獻公,問道:「不知秦公叫我來,有何事吩咐?」
「秦將軍,老夫是來請你,商議一下此戰進兵之事。如今我軍主要進攻方向有三,請將軍選擇一路加入。」
秦獻公的聲音很是蒼老,但卻透露出一股威嚴。
老人站起身,走到豎掛的地圖前,伸手指著地圖,說道:「一路攻打武城,取此關隘。一路轉入洛陰,阻止魏國援軍。至於這最後一路……」
秦獻公的手指在地圖上移動,越過黃河,重重地點在一座城池圖案的標註上,沉聲道:「最後一路,集結大半兵力,繞路悄然行進,直取石門!若是奪取石門,則魏軍主力後路被切斷,必然全殲!且魏國門戶大開,處理掉武城、洛陰的魏軍之後,我軍便可長驅直入,攻入魏國!」
秦獻公話音落下,之前那名魁梧的中年將軍忽然發出一聲大喝:「長驅直入,攻入魏國!」
眾人紛紛跟著喊了起來:「長驅直入,攻入魏國!」
秦霄:「……」
至於這麼激動嗎?
這次河西大戰,在幾部關於秦國崛起的電視劇中都出現過。
其中也有一些分析。
秦國在開戰的前期,可以說是三戰三勝,但這卻並不是因為秦國強於魏國,而是因為魏軍的主力並沒有部署在河西。
等到魏國一回過神來,上將軍龐涓帶著精銳魏武卒趕來河西,直接就把秦國給揍了個鼻青臉腫,不得不割地求和,把前邊占據的城池全部還了回去不說,還倒貼了大片的土地。
想到這,秦霄再看著帳內這些激動萬分的秦將,頓時感覺有些怪怪的。
這些傢伙,難道就想不到,魏國一旦回過神來,調回了主力,他們根本打不過的嗎?
不過,這些好像不關自己的事。
無論怎麼說,自己在這個世界內停留的時間,不過是區區120天罷了。
布局太長遠,也是無用,還是儘可能撈取好處,才是正經。
看著眼前這簡陋的地圖,秦霄悲哀地發現,自己竟是完全看不懂……
和後世那詳盡的地圖比起來,這年代的地圖,太過簡略了。
好在,秦霄是一個關中人,對關中一帶的地形還算是熟悉的。
戰國時的河西,和後來的河西並不是一回事,指的是黃河三門峽到韓城這一段的東西兩岸。
也就是主要在陝西、山西這兩個省。
武城是後世的華縣,洛陰位於黃河的西側。
至於石門,則位於後世的運城一帶。
三個地方,都圍繞著黃河的一處「拐角」,靠上游的部分由北向南,而過了拐角之後,黃河卻是一路向東,滾滾而下。
在這個交通不便的年代,黃河的這段拐角,可以說是兵家必爭之地。
一旦占據,倚靠著黃河天險,敵人若是兵力沒有數倍以上,很難奪取。
三處戰場都很重要。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石門戰場。
正如秦獻公所言,一旦秦國占領了石門,西邊背靠黃河天險,往東深入魏國則是一路坦途,進可攻退可守,可謂是重中之重。
但秦霄並不打算加入這一處戰場。
原因無它,作為最核心的戰場,雙方調動的兵力都是最多的。
單單只是秦軍,就會調動十幾萬大軍進攻石門,再加上魏軍,兩方起碼有二三十萬人在這片戰場上廝殺。
秦霄手下這幾千人,在數十萬人規模的大戰中,根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思索了一會,秦霄問道:「秦公,不知這武城、洛陰兩地,魏軍的兵力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