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野草

  第515章 野草

  或許是因為顧為經對藝術的理解,比以前多了很多。

  或許是因為,他曾親眼見證了這幅《禮佛護法圖》一筆一畫的繪製過程。

  也或許只是因為和那位年輕的僧侶,關於「以心映心」的交談。

  在這一次激活書畫鑑定術以後,壁畫上萬千筆觸轟然破碎所露出的那個世界,並沒有像是《煎餅磨坊的舞會》一般,仿佛精神病人似的離奇幻夢,侵入顧為經的大腦,讓他鼻血橫流,感受到頭痛欲裂的痛苦。

  蓮花寶座上端坐的菩薩雙眼後,所蘊含著的無量世界,以一種更加溫和的方式,擁抱住了他。

  身體和意識像是被拆分成了兩個人。

  他似乎仍然站立在大金塔側邊的廣場處,沐浴在天邊最後的一縷夕陽之下,聽著耳邊禪聲陣陣。

  而另一半的他。

  卻似一個無聲的幽魂,穿行在曹軒腦海中的世界。

  一切都帶著老紀錄片式的感覺。

  並非黑白。

  並非無聲。

  卻仿佛帶了一層回憶的濾鏡,帶著膠片式的陳舊泛黃的厚重質感。

  十里洋場,熙熙攘攘的人流如海。

  有穿著西裝和旗袍的先生小姐,有坐著汽車的達官貴人,有拉著人力車的腳夫。

  有看到報上的新聞,開始拖家帶口,從滬上逃難向蘇北避禍,一隻大車拉著老母,一雙扁擔挑著兒女的流亡百姓。

  而在道路的另外一個方向。

  正有佩戴酷似一隻只黑色圓頂禮帽一樣的英國制托尼式鋼盔,神色緊張但又堅毅的十九軍戰士。

  他們排成幾行,向著滬上的方向沉默行軍。

  他們和曹軒所乘坐的黃包車,在道路的兩邊擦肩而過。

  黃包車壓過路面接縫時,車把上所懸掛著黃銅小鈴叮噹作響,軍人的腳步連著腳步,連綿的「嗒嗒嗒」的聲音,則在逐漸的遠去,仿佛是兩種不同聲調的樂部。

  市井的煙火和戰爭的肅穆。

  交匯,融合,又彼此告別分離。

  顧為經看到了洋行大班的鏡面一樣反射著西人巡捕傲慢的臉的勞斯萊斯,也目睹了逃難而來滿臉佝僂皺紋的老妓和她降生在這個世界,就幾乎意味著苦難的女兒。

  這真是一個蒲松齡筆下《聊齋志異》,或者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式樣風格的故事。

  趕考的秀才或者迷路的農夫,無意間驚擾了書畫中精魄,神遊進了書畫之內。

  在一日之內經歷了大宅門的繁花與衰敗,黃梁一夢間看遍了人情冷暖,紅粉枯骨,世間百態。

  醒來後對著一張殘紙,幾捧前朝的瓦礫,徹悟了繁華枯榮的真義,從此遁入空門,了卻塵緣。

  顧為經沒有了卻塵緣的蕭瑟感。

  他只覺得四周的一切都帶著滄滄然的顆粒感。

  天地之間如此肅穆又如此嘈雜,如此壯美又如此不堪。

  如此令人發笑,又如此令人想要落淚。

  忽然。

  顧為經想到了在研究融合畫的時候,曾看到過的吳冠中有一幅以魯迅為體所畫的油畫。

  畫面的主體一個在衍草雜花之中,用沉鬱悲壯的筆法,所刻畫上的男人的頭顱。

  頭顱的眉眼低垂,四周的山脈河流田野,在那一刻仿佛靜止不動,又仿佛大地即將崩摧。

  這幅油畫被吳冠中命名為「野草」,取名來自於魯迅先生的一本散文詩集。

  算算時間。

  魯迅寫下《野草集》,被北平北新書局第一次出版的年代,應該恰恰就在眼前曹軒回憶中的場景的不久以前。

  顧為經初看那幅畫的時候,在電腦屏幕之上匆匆掃過,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大師對畫作氣場的塑造之上。

  他並沒有對這個名字思慮太多。

  十年前去世的吳冠中先生,可能是東夏國畫界,最後一個比曹老略微年長的同代大師。

  雖然家鄉離魯迅的所出生的紹興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離,勉強能算大半個江浙老鄉,可惜兩位大師一生中從未有機會能夠相互會面,吳冠中考入杭州師專的那一年,魯迅便已經猝然離世。

  但縱觀吳冠中一生,他都是魯迅的狂熱的粉絲和虔誠的崇拜者,創作過無數與魯迅有關的作品,甚至在藝術評論文章里說過——「講一句很過分的話,我覺得一百個齊白石也比不過一個魯迅。這話是從社會功能性上說的,如果沒有魯迅,中國人的骨頭會比今天軟的多。」

  據說。

  直到晚年,吳冠中的家中,也一直擺放著一個著名藝術家雕塑家熊秉明贈送給他的魯迅的半身小像。

  顧為經只把那幅畫,當成了吳冠中一生中特殊的「魯迅」情節中的一環,隨手看過後,就放在了腦後。

  可此刻。

  他忽然想起了那幅油畫,想起了年少時,翻開《野草集》讀到的上面寫在扉頁上的話。

  小時候所讀過的書,很多的都是無聊時匆匆讀過,又匆匆的忘記。

  唯有這段話,顧為經忽然發現縱然這麼多年過去了,不需要特別的冥思,他仍然每一個字都能隨口背出來。

  「天地有如此靜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既不如此靜穆,我或者也將不能。我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在過去與未來之際,獻於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魯迅記於廣州之白雲樓上。

  這是奪目深沉的鮮血所凝結而成的血書,百年過後,翻書人仍然能聞到潑灑在其上的血液的溫度與鮮紅。

  快要一個世紀過去了。

  它仍然無法凝結,仍然不願凝結,仍然是溫熱的。

  當然。

  對於這些從顧為經身邊的穿過的男女老少來說,魯迅先生在廣州白雲樓上,寫下《野草集》的題記的時候。

  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不過也只是近的連墨跡都還未乾的事情。

  顧為經輕輕的伸出手。

  一切都像是快放了無數倍的電影。

  舊滬上的市井百情,仿佛是一塊被切開天窗的翡翠。

  最璀璨的一面和最不堪的一面,在幾息時間之內,就全部從顧為經的視野中流過。

  從雲端到塵埃,從天堂到地獄。

  一幕幕,一幀幀,聲聲入耳,歷歷在目,絲絲入心。

  顧為經很想問問——

  那位買畫的蘇小姐,她和旁邊的那位先生白頭偕老了麼?對方真的如同許諾的那樣,居住撮合給她的家人買到了位於虹口的房子?

  如果她的家人住進去了,那麼僅僅不到十年後。

  隨著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

  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幾乎就在第二天,侵華日寇進入租界,將大多數租界的居民和百姓都投入了集中營之中。

  算算年紀。

  到那天,她也不過只是二十多歲,芳華正茂的年紀。

  他很想知道,這位一臉憂傷的說出「從蘇北逃到滬上,又從滬上逃回蘇北,哪裡是個頭呢?」的蘇小姐,到底有沒有成功的逃離這個亂世。

  如果可以的話。

  顧為經更想去問問,那些曹軒和老師在車上低頭交談間,從他們身邊走過,匆匆一瞥就消失在長街盡頭的年輕的將士們。

  在他們走向魔都的那一刻,他們心中是否清楚。

  報上所謂「汪院長」的綏靖政策沒有任何用處,馬上,日寇就會想要重演九一八的舊事,武裝入侵閘北。

  只是一次,不會再出現不發一槍,便退出關外的舊事。

  這些年輕的生命們,將會一個接著一個,一批接著一批的在戰爭的血肉磨盤下死去,僅僅十九軍下屬的88師一個師,就傷亡了超過2700名將士。

  又是否會知道,他們將打的非常英勇,極為頑強。

  他們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和勇氣,在廟行大捷幾乎摧毀了日軍聯隊的編制,打的日本人四次逃竄,三易主帥。讓他們在兩個月後無可奈何的宣布了停火。

  正式打出了十四年抗日救亡大幕的第一槍。

  他更想問問。

  當被一個小孩子抱住的時候,那位呆立在那裡的年邁妓女,心中到底在想什麼。

  他也想知道,如果生命意味著沒有盡頭的苦難,那位在電線桿旁,探頭探腦的小姑娘,會不會發自內心覺得,根本就不想來到這個世間?

  但顧為經何止是不能大笑且歌唱。

  他什麼都問不了,什麼都做不了。

  他只是一個旁觀者,一位一個世紀以後逆著時間長河而來的幽魂。

  或許對他來說,那些巡警、小販、勞工、腳夫……那些四周的從他身邊擦肩而過的成千上萬的人們,才是幽魂。

  這便是幽魂和幽魂跨越時空的相遇。

  九十年的時間。

  足以讓最年輕的稚子變成最垂暮的老廋。

  顧為經意識到,新安百貨大樓如今依然在南京路上佇立如昔。

  然而曹軒記憶里的一切生靈,那些一張張哭哭笑笑,神態各異的臉頰。

  早就已經被漫漫時光長河消磨成一地的白骨。

  他與曹軒。

  跨越世紀相互對望的兩個少年人,可能就是這一小塊隨著書畫鑑定術的使用,鋪面而來的記憶碎片中。

  最後僅剩下的兩個活著的人了。

  曹軒擁抱著老妓,一個童子擁抱著蒼老的女人,卻帶著母親擁抱著孩子一樣的悲憫。

  一滴淚水,從女人的眼角滑下。

  沖開了遮掩粗糙皮膚和身體難聞氣味的劣質的香粉,像是兩滴混雜著塵土的渾濁泥污,滴在血色的地面。

  生活太苦的時候,人就會麻木了。

  不知道痛。

  也講不出疼。

  她流離失所,逃難到他鄉的時候,她沒有哭過。

  落入風塵,接了不知道多少恩客,成百上千的尋歡客在她的身上撕咬,掐揉,甚至鞭打的時候,她沒有哭過。

  染上花柳,看著身體一點點的腐爛崩潰的時候,她沒有哭過。

  她這一生不知道被多少個男人抱過。

  沒準八百個?

  可能一千個。

  在年輕的時候,她也不是在這種污水橫流的接客的野妓,也曾有風流子弟為她打破過頭,也曾被西裝筆挺長的也稱得上英俊的洋行管事,抱在虹口大影戲院裡吸著雪茄,看著有鋼琴家在場邊配音伴奏的時髦的默片。

  那是她只是笑,虛浮的,營業式的笑。

  從早到晚。

  從天明到天暗。

  笑上一整天。

  可當她被這個年紀不比女兒大的男孩子擁入懷中的那一刻,她流下了一滴沉鬱和痛楚所凝結而成的眼淚。

  埃及神話中,死神阿努比斯會將死者的心臟置於黃金天平之上,用來稱量一個人一生的分量。

  如果世間真的存在有一桿,可以稱量喜怒哀樂的天平。

  那麼這一滴淚水的重量,一定會將千百日環配叮噹的微笑,壓的高高撬起。

  老嫗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哭。

  就像可能曹軒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抱她一樣。有些事情,從來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

  女人忽然覺得自己好醜,好髒。

  不等旁邊欲言又止的黃包車夫,說出些什麼話,女人忽然就退後了一步,把曹軒推開,想要轉身離開。

  曹軒卻已經從車上跳了下來,張開雙臂向著顧為經的方向跑來。

  顧為經下意識的也對曹軒伸出手,在他觸及到對方身體的瞬間,就像觸及到一層薄霧一樣消散,又在身後重合。

  兩個站在時間長河兩端的少年人身影從彼此之間穿過。

  像是兩個不同維度之間,交錯而過的擁抱。

  顧為經再轉過身的時候。

  曹軒已經把那個電線桿後的怔怔的出神小姑娘,抱了起來。他們兩個可能年紀相差不大。

  曹軒並非是什麼壯實的小牛犢子一樣的體格。

  可曹軒抱起這個細小伶仃的小姑娘,卻輕飄飄的像抱起一個空心麥杆編成的小小人。

  他把女孩抱到媽媽身邊。

  「帶你媽媽去上海的仁濟醫院看病,帶她去看大夫。」

  曹軒將懷裡的那個大錢包塞到了瘦瘦小小的小姑娘的手中。

  這裡的暗娼接客,多是用的是硬幣,肯定不是袁大頭或者各種北洋的銀元,而是那種民國十二年所發行的金屬小面額分分毛毛的銅(鋁)板。

  她花了幾秒鐘,才意識到這滿滿一包都是錢,很大的錢。

  小姑娘的神色懵懵懂懂了片刻。

  然後猛然放大,一種和剛剛的笑截然不同的笑容,照亮了她的瞳孔。

  黃包車司機張大了嘴。

  老妓手足無措。

  只有車上的老畫家,愣了片刻神,忽然大笑了起來。

  「可笑,可笑,教了一輩子人,裝模作樣憂國憂民了一輩子,到頭來,還得讓徒弟教我如何做人,真是嘩天下之大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