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北方也到了春暖花開的時候,天祥縣便著手修路。
尤其是去永寧縣那條最近的路,若是修好,往返比去江寧縣還要近一些。
去年說好的,今年天氣暖和了就修路。
正好地里的棉花都種完了,大量的勞壯力能去修路。
這一次,最高興的莫過於永寧縣的吳縣令。
鄭高義有的是錢,所以這修路的錢,大頭都由這邊出,永寧縣只要稍微出點錢就成。
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吳縣令都笑開了花。
還專門讓人帶了信,說是要謝謝宋寧。
因為玉娘子的染坊,現在不少地方都知道了永寧縣的布好。
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做布匹生意,這布匹生意一來,不少人就開始想其他招,其他生意就陸續來了。
大家一聽說修好路能掙更多錢,兩個縣的百姓都紛紛來報名。
那邊幹得熱火朝天,這邊不少人卻開始犯愁。
李興旺趴在櫃檯上,嘆了口氣:「唉,沒想到,我還是逃不過讀書認字的命運。」
小翠在算帳,失笑:「東家也是為了咱們好,東家不是說了嗎?這次小考的前兩名,可是有十兩銀子的獎勵呢。」
十兩銀子,誰不想要?
可是一想到這個過程,真是比登天還難。
宋寧手底下的人之前都跟著於先生認字,但是自從開始幹活之後,這認字的事情就又耽擱了。
他們現在都是管事的,認得字越多越好。
上次為何將順子派了出去,就是因為在她手底下幹活的人,除了小翠,就數順子認得字多。
大家現在覺得自己認得字夠多了,但其實還早著呢。
為了不讓大家懈怠,她決定,以後一個月檢查一次,前兩名一人十兩銀子,後兩名,就罰抄書。
這一次檢驗他們的,是小翠和周令安。
周令安每一月都會回來一次,這次正好在,就被她徵用了。
兩人坐在前面的桌子前,面前坐著的是一個個參加小考的人。
有江永壽兩兄弟、孫氏、趙嬸子,還有劉管事,反正她手下所有的管事,今日都來了。
尤其是趙嬸子,沒想到都這個年紀了,竟然還要被考學問。
這要是輸給了這幾個小的,以後還如何在她的那些老姐妹們面前樹立威嚴。
但其實趙嬸子比柳月蘭也大不了幾歲,就是要面子。
不過宋寧早就說了,因為這是第一次,所以只考幾個管事,之後每個人都躲不過。
宋寧站在最前面,臉色嚴肅,揚聲道:「今日的考官就是這兩位,小翠自小便跟著她爺爺讀書認字,自然是可靠的,周令安更不用說,這可是咱們縣裡的秀才,大家好好考,實事求是就好。」
考試分為兩部分,筆試部分和口試部分,先進行的是筆試部分,主要是認字量和算數。
小翠將事先準備好的東西發下去,考試正式開始。
宋寧便坐到一旁等著,一邊等,一邊查看這半個月的帳本。
現在所有的記帳方式都按照之前她說的現代的方法,這樣她看起來也方便。
現在她的肥皂作坊日產能達到一千五百塊以上。
但是時間久了,總得出點新東西。
春天到了,山上的花也差不多要開了,到時候可以摘些花做點新花樣。
肥皂現在就她這一家,銷量目前也沒有問題。
將肥皂作坊的帳本放下,翻開製衣作坊的帳本。
製衣作坊承接的都是軍需的棉被和棉衣,前些日子剛完成一批,這兩日正好結了帳。
上面每日做多少衣服做多少棉被,都寫的清清楚楚。
甚至還是按照每個人的名字記得清清楚楚。
也是按照之前宋寧說的先列表格,到時將數字填進去就成,很方便。
至於滷味生意,現在也算穩定,雖然市面上已經開始出現模仿者,但是味道畢竟做不到和她一樣,雖然有影響,但是不大,所以現在還保持在每個月二百五十兩左右的收入。
除去成本和工錢,她能拿一半不到。
製衣作坊雖然掙得多,但是人也多,所以實際上,她掙得最多的地方,是祥雲樓。
祥雲樓光酒樓部分,一個月的淨收入都有八百多兩銀子。
剩下的那些頭花、護膚品的收入也很可觀。
不過因為這裡的人到底不比京城和南邊,所以這一項的收入沒有酒樓高,但宋寧一個月也能留三、四百兩左右。
而且,最近祥雲樓又添了幾道菜,回鍋肉、紅燒肉,燒茄子還有山藥紅棗排骨湯。
主食還加了餡餅、蔥香花卷以及豆包。
這不,自從祥雲樓開起來之後,她的錢袋子慢慢又開始鼓起來了。
這要是將酒樓開到京城,她豈不是日進斗金?
帳本看完,那邊考試正好也結束。
小翠拿著收上來的答題卷,笑道:「今日的考試結束了,大家可以回去了。」
宋寧抬頭看去,一群人都鬆了口氣,李興旺苦著一張臉,正在被趙嬸子一臉嫌棄的罵。
「你看看你,還不如你娘我呢,給我丟人。」
趙嬸子對自己那是胸有成竹,一定能掙下那十兩銀子。
「娘,你也沒比我好到哪裡去。」李興旺不服氣。
趙嬸子驕傲極了:「我可是跟我的那些老姐妹說了,就算不爭第一,也得那個第二回去,到時候,要請她們到祥雲樓吃飯喝酒呢。」
其他人也都悲喜不一,看向宋寧的臉上,甚至還帶了些委屈。
「你們現在多學學,以後就能掙更多的錢,順子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因為認得字多,便被我派了出去,他可是去掙大錢的。」
「什麼時候小翠說你們合格了,就可以不用考試了。」
小翠也笑起來:「大家不要灰心,只要好好學,肯定都能拿到獎勵。」
人一走,宋寧便問:「如何?」
周令安負責的口試,抬頭看過去:「這十幾人里,只有兩人勉強算還行,其他人......」說罷,微微搖頭。
宋寧接過試卷,看著上面就像被雞爪子攤了一樣,就知道,教育普及任務任重道遠。